突破摄星计划
目录
突破摄星计划由 Breakthrough Initiatives 发起。该组织是在 2015 年由尤里·米尔纳(Yuri Milner)建立并资助,旨在寻找地外智慧生命。俄罗斯富豪尤里·米尔纳曾投资Facebook、Twitter、阿里巴巴等科技公司,在业内享受盛名。
突破摄星计划由美国宇航局艾姆斯研究中心前主任皮特·沃登牵头,世界一流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委员会提供建议,开发需要数年时间,研发将耗资约 100 亿美元,米尔纳先期投入 1 亿美元,希望能有其他国际投资者跟进。
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加盟了该项目董事会。
2016年 4 月 12 日是第六个“国际载人航天日”。当天上午 11 时,美国纽约世贸中心一号楼 102 层大厅内,英国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与硅谷著名投资人尤里·米尔纳共同宣布启动“突破摄星”计划,寻找“新地球”。
“如果成功,飞行器将在发射后20年左右到达半人马座阿尔发星系。”新闻发布会上,霍金眼光触及轮椅前的电脑屏幕发出缓慢的声音,“飞行器携带的摄像头、通讯设备和处理器会将捕捉的数据和影像,传回地球。”
“若使用传统太空飞船技术,抵达半人马座需要3万年。”俄罗斯投资人尤里·米尔纳介绍,该计划将通过卫星向太空释放数千个纳米飞行器,飞行器的形状如同一只背后有帆的蝴蝶,采用纳米技术,通过光束供能,时速1亿英里,是目前太空飞船速度的1000倍。
“55年前的今天,尤里·加加林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人。”米尔纳说,“今天,我们正在准备下一个巨大飞跃。”
半人马座(Centaurus)阿尔法星包括三颗恒星,分别为半人马座α星A、半人马座α星B、半人马座α星C。其中,半人马座α星A、半人马座α星B靠得很近,是一个双星系统,中国古代称为南门二。半人马座α星C,一般称为比邻星,是距离太阳最近的一颗恒星(4.2光年),恒星分类属于红矮星。很多科幻电影或科幻小说都将其作为星际旅行的目的地,刘慈欣在科幻小说《三体》中也提到了半人马座阿尔法星。
即使使用目前最先进的航天器,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星也需要万年以上。以“新视野号”为例,它需要 14000 年以上才能到达半人马座阿尔法星。而“突破摄星”计划提出制造“纳米飞行器”,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加速到光速的五分之一,即每秒钟飞行 6 万公里。也就是说,“纳米飞行器”能在二三十年内达到半人马座阿尔法星,带去人类信息,也把那里的信息带回地球。
科学家们设想,“纳米飞行器”主要由两部分构成:计算机芯片大小的“星芯片”和不过几百个原子那么厚的“太阳帆”。其中,仅有数克重的星芯片上携带着摄影、导航和通信等设备。这个“纳米飞行器”的动力来源于激光:科学家先在地球上建造大规模的地基激光发射器,然后发射一个航天器,将数千个“纳米飞行器”带入太空。“纳米飞行器”进入太空后张开光帆,地面上的激光发射器聚焦激光束,发射强大能量的激光,把激光打在光帆上,提供“纳米飞行器”飞行的动力。
从理论上说,这个计划是可行的,但在工程技术上,实现难度很大。
难点之一:激光推进需要在地面建设强大激光源,不断地跟踪、照射飞行器。但如何做到让地球上激光源一直瞄准太空中这么小的“纳米飞行器”?
难点之二:光的能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随着飞行器离地球越来越远,激光所能提供的动能也会迅速衰减。“纳米飞行器”能获得足够的能量飞行4光年吗?
难点之三:即便“纳米飞行器”真的飞到了比邻星,如何把信息传回来?现在航天器上都有一个外形像锅一样的天线,向地球方向发射无线电波,然后被地球上的大天线接收。这种方法显然不适用于小巧的“纳米飞行器”。那么,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通信技术,既轻便、又能避免能量的快速衰减。目前,还不知道这种通信技术是什么。
难点之四:高速飞行时的撞击。
“突破摄星”项目希望能把航天器加速到光速的20%左右。以这样的高速飞行时,甚至一个小小的原子都能让航天器受到严重破坏,如果与灰尘相撞,结果更是灾难性的。因此该研究团队希望能弄清发生这种碰撞的风险究竟有多大。
从地球到最近的恒星之间的空间并非空无一物。早期形成的恒星在宇宙中留下了少量细小的尘埃粒子,各类宇宙活动也产生了很多单个的原子,四处分散在宇宙中。这些粒子会对航天器造成严重的威胁,科学家们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单独研究。
如果撞上一个原子,主要的问题不在于碰撞本身,而是撞击产生的能量会聚积在航天器中,造成局部过热,这会带来两种后果。如果温度过高,航天器所用的材料就会蒸发到太空中;而如果温度没那么高,就会出现局部材料融化,这部分材料重新凝固之后,材料的性状就会发生改变。
研究人员利用石英(二氧化硅)做了撞击测试,利用测试中得到的信息,再加上对宇宙中气体浓度的测量结果,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描述了飞行过程中可能遭遇到哪些损伤。研究结果发现,虽然氢原子和氦原子是航天器可能撞上的最常见的粒子,但质量更重的原子、特别是氧原子、镁原子和铁原子等,会对航天器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尘埃则会带来另一个问题。如果航天器撞上了体积较小的尘埃,效果就像同时撞上了很多个气体原子一样。因为与撞击产生的能量相比,把这些原子联结成一粒尘埃的能量几乎微不足道,况且构成尘埃的主要是质量较重的原子。但如果尘埃的体积大到一定程度,撞击产生的能量就足以摧毁航天器。而且所谓的“大到一定程度”也并没有多大,研究人员估计,尘埃的直径只需要达到15微米,就足以毁掉整艘航天飞船了。幸运的是,像这么大的尘埃粒子是很少见的,撞上的几率大约是1050分之一。
总的来说,研究人员认为,气体原子对航天器的影响是很小的,造成的伤害顶多只有0.1毫米深。但尘埃就不一样了,航天器撞上尘埃之后,表面可能会有1.5毫米厚的材料蒸发掉,如果材料融化的话,深度更是可能达到10毫米深。而航天器上的每一点材料都至关重要,因此这会对航天器造成十分严重的伤害。
研究人员提出了几种可能会降低撞击风险的方法。最简单的一种方法是,减小航天器在前进方向上的横断面面积,如将太阳能板折叠起来、藏在防护罩后面等等。航天器的主体部分也将做成子弹型,以便减少可能会撞上灰尘的区域面积。不过,如果太阳能板需要用来和地球取得联系的话,这种方法或许就不可行了。
既然最大的问题是局部过热,该研究团队还提出,在航天器前部增装一层石墨,以便更高效地分散热量。研究人员把石墨与石英对比后发现,使用了石墨之后,由撞击引发的损失可以大大降低。
但研究人员并未解决由撞击产生的动能改变问题。每一粒尘埃粒子都会让航天器上的一小部分材料蒸发到太空中,从而对航天器产生反作用力,使它的运行方向发生轻微的改变。日积月累,这些撞击坑会均匀分布在航天器的表面,但航天器的飞行轨迹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要取决于撞击分布的均匀程度,以及经受撞击的时间。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