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石
目录
孔雀石的英文名称为Malachite,来源于希腊语Mallache,意思是“绿色”。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中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石绿”或“青琅玕”。孔雀石是一种古老的玉料。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2(OH)2CO3,CuO71.9%,CO219.9%, H2O8.15%。
孔雀石是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化学成分为Cu2(OH)2CO3,CuO 71.9%,CO2 19.9%, H2O 8.15%。属单斜晶系。晶体形态常呈柱状或针状,十分稀少,通常呈隐晶钟乳状、块状、皮壳状、结核状和纤维状集合体。具同心层状、纤维放射状结构。有绿、孔雀绿、暗绿色等。常有纹带,丝绢光泽或玻璃光泽,似透明至不透明。折光率1.66-1.91,双折射率0.25,多色性为无色-黄绿-暗绿。硬度3.5-4.5,密度3.54-4.1g/cm3。性脆,贝壳状至参差状断口。遇盐酸起反应,并且容易溶解。
孔雀石由于颜色酷似孔雀羽毛上斑点的绿色而获得如此美丽的名字,兮鸾阵净化。中国古代称孔雀石为“绿青”、“石绿”或“青琅玕。孔雀石产于铜的硫化物矿床氧化带,常与其它含铜矿物共生(蓝铜矿、辉铜矿、赤铜矿、自然铜等)。世界著名产地有赞比亚、澳大利亚、纳米比亚、俄罗斯、刚果(金、美国等地区。中国主要产于广东阳春、湖北黄石和赣西北。
孔雀石与相似玉石的区别。孔雀石以特殊的孔雀绿色及典型的条带为其鉴定特征,不易与其它宝石相混淆,但是与绿柱石、硅孔雀石相似。其区别是:绿松石硬度大,为5-6,密度小,为2.6-2.9g/cm3,折光率小,为1.62。硅孔雀石硬度小,为2-4 ,密度小,为2-2.4g/cm3,折光率1.57。
孔雀石的品种与评价。孔雀石作观赏石、工艺观赏品,要求颜色鲜艳,纯正均匀,色带纹带清晰,块体致密无洞,越大越好。孔雀石猫眼石要求其底色正,光带清晰。孔雀石可雕刻鸡心吊坠、蛋形戒面、项链,还可制成印章料。
孔雀石的保养。孔雀石做宝石不耐用,硬度低,不能长时间保持好的光泽,只能用做串珠和胸针。俄罗斯人把孔雀石用做建筑物内部装饰材料,列宁格勒的圣·伊萨克大教堂的大园柱上镶着孔雀石。孔雀石也用于雕刻各种礼拜用品和装饰品,壁炉和桌面镶嵌等。
孔雀石是一种含铜碳盐的蚀变产物,常作为铜矿的伴生产物。它的硬度是3.5-4,呈不透明的深绿色,且具有色彩浓淡的条状花纹——这种独一无二的美丽是其它任何宝石所没有的,因此几乎没有仿冒品。
区分孔雀石与绿松石:根据孔雀石的一系列特征可将其与其他宝石区分开。与其相似的主要是绿松石。但绿松石颜色主要是蓝色带 绿,密度比孔雀石小,硬度比孔雀石大。
也有用绿色条带的玻璃来仿冒孔雀石的,主要区别在于玻璃的条纹短而宽度不稳定,玻璃见不到丝绢光泽、贝壳状断口,并且玻璃里面可能有气泡,密度小于孔雀石。
孔雀石的产地有俄罗斯、罗马尼亚、巴西等等。中国的孔雀石产地主要在湖北。
“孔雀石”一词具有“妻子幸福”的寓意。天然孔雀石呈现浓绿,翠绿的光泽,虽不具备珠宝的璀璨,但是却是一种高贵之石,有种独一无二的高雅气质。孔雀石有好多神秘传说。早在几千年前,古埃及人曾经将其尊称为“神石”,并认为它具有驱除邪恶的作用,所以将其作为护身符使用;在德国,人们认为佩戴孔雀石的人可以避免死亡的威胁,其实从根本上说也是护身符的作用。在我国古代,孔雀石被做成各种首饰佩戴,但是因其价格昂贵,所以普通百姓是无缘佩戴的。
抗氧化。孔雀石中还有天然铜元素,能够活化肌肤中的天然抗氧化酶(SOD),从而使肌肤中的抗氧化酶发挥最大作用,达到具有抗氧化的目的。佩戴孔雀石首饰可以减慢皮肤角质层的形成,从而达到皮肤细腻柔嫩的效果。
消毒再生,去腐生新。古埃及人曾经将孔雀石研磨成粉末,涂抹在溃烂的伤口上,从而达到治愈的作用。所以佩戴孔雀石首饰可以吸取孔雀石中含有的自然能量,用吸收外界辐射,以减少对于皮肤的刺激。
法国科学家曾经在孔雀石中提炼出一种天然活性物。这种物质安全性极高,能够提高细胞的天然抵抗力,清除细胞内残余杂质,从而增强细胞活性。而且这种孔雀石萃取液绿色,安全,不会对肌肤造成任何负担。所以这也是现代人热衷孔雀石首饰的根本原因,天然无害。
经过科学鉴定,市场上的知名化妆品中,都含有与孔雀石中的铜原子结构相同的微量铜元素,因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的作用,所以甚至出现了孔雀石萃取液这样的护肤品。
孔雀石盘,清,高1.8cm,长20.7cm,宽15.4cm。绿色孔雀石制成,浅式,雕作荷叶形。盘内、外有阴刻和浅浮雕的叶脉纹。此盘孔雀石含有绿色的美丽花纹。其下以红木透雕的荷花枝为座。亮色的浅盘与暗色的木座搭配,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盘为。
孔雀石是铜的表生矿物,因含铜量高,所以呈绿色或暗绿色,古时亦称之为“石绿”。据《本草纲目》载:“石录生铜坑内,乃铜之祖气也,铜得紫阳之气而绿,绿久则成石,谓之石绿。”因其颜色和它特有的同心圆状的花纹犹如孔雀美丽的尾羽,故而得名,也因此尤为珍贵。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