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宗
- 中文名
- 胡世宗
- 籍贯
- 辽宁营口
- 性别
- 男
- 民族
- 汉族
- 国籍
- 中国
- 出生年月
- 1943年
- 职业
- 作家
- 毕业院校
- 辽宁省党政干部基础科自修大学
- 政党
- 中国共产党
- 代表作品
- 《当代诗人剪影》、《当代诗人剪影·续集》、《铁血洪流》、《美文经纬·胡世宗卷》
目录
胡世宗,1943年出生于辽宁营口,中共党员。国家一级作家、军旅诗人。曾任沈阳军区政治部创作室副主任并任辽宁省新诗学会副会长,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一级。辽宁省作家协会第四、五、六届理事,辽宁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
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
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十六军政治部文化处干事,沈阳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创作员、干事、副处长、处长及创作室副主任等。
198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毕业于辽宁省党政干部基础科自修大学。
著有9部诗集、11部散文集、5部长篇纪实和报告文学集,两部评论集。部分诗歌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和《中国新文学大系》等选本。
诗集
《北国兵歌》
《鸟儿们的歌》
《雕像》
《战争与和平的咏叹调》
《沉马》
《永存的雪雕》
《放歌新世纪》
《胡世宗诗选》
散文集
《当代诗人剪影》
《当代诗人剪影·续集》
《铁血洪流》
《漫漫红军长征路》
《丝绸之路》
《关于酒的絮语》(合作)
《红军走过的地方》
《美文经纬·胡世宗卷》
长篇纪实文学
《坚贞不屈的赵一曼》,
诗评论集
《关于诗的书简》,
电视剧剧本
《冬天也是春》
《军歌嘹亮》,
电视专题片
《体坛尖兵叶乔波》
《今日高玉宝》
《当代诗人剪影》获辽宁省1979年-1989年散文创作一等奖;
长篇报告文学《神秘之旅》获辽宁省1980年-1990年报告文学优秀作品一等奖;
报告文学集《最后十九小时》获1996年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新作品奖一等奖;
歌曲《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获1996年中央电视台军旅音乐电视大赛银奖、首都庆祝建国50周年歌曲征集评选二等奖。
“反复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涌上心头的就是四个字:亲切,温暖。”10月30日,著名作家胡世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胡世宗称,总书记明确指出文艺创作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问题。在这里,他没有用“无”字,而是用了两个“缺”字,这两个“缺”字用得特别精准。就是说,文艺创作中也不是绝对没有质量、没有“高峰”,但明显是缺少,很不够。“提高质量,力攀高峰,这是总书记给我们指明的努力方向。记得已故军旅作家王愿坚在追悼茅盾的时候说过:‘高峰,不是每个人都能攀登上去的,但这个攀登不能停止。’”
“我是在部队成长起来的作家,我扎根在军营、在战士中间。我的文学创作是从连队黑板报起家的。那时候我写每一首诗,脑海里都有我熟悉的战友们的形象,要想到他们会不会喜欢?我能不能成为他们的代言人?我在连队写诗发表在报纸上,夜晚连队点名时,连长张洪亮打着手电给全连同志读我的诗,这是我记忆中最高的荣誉。数十年来我走过的路,都证明了时代和人民哺育了我,人民解放军大熔炉冶炼了我,虽然我已退休多年,但我仍要力求做到无愧。”胡世宗告诉记者,他在东北边防线写下的那首诗《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被收入中学语文课本,被多位作曲家谱曲,多位歌唱家演唱,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列入“中华百年歌典”。可他最看重的是,边防部队把它作为哨歌、连歌、团歌,每天在升旗仪式上高声歌唱。“东方第一哨”哨长孙远征在结婚时就用这首歌当他的婚礼进行曲,官兵们把它设为手机彩铃……这些都让他倍感欣慰和自豪。
2014年9月13日,胡世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一篇文章:《寻求突破与力所能及》,他讲的是:“人生是有限的,能力是有限的,要尽力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少在自己不擅长的项目上浪费时间和精力,要在自己的长处上不断追加自己的努力才是对的啊!”他说,“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生龙活虎的时代,一个壮丽的日新月异的时代!我要让我的作品,成为这个时代真实敏锐而又洒满阳光的回音壁!让我经历的这个时代人民的生活情境、思想怀抱、变幻风云、雷电雨雪,都能得到最真切、最强烈的回应和反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无愧’: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哺育培养,无愧于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也无愧于我自己的生命和作为一个作家的良知!”
婚姻状况:已婚
妻子:王慧娟
女儿:胡海英
儿子:胡海泉(著名歌手羽泉组合成员之一)
2013年3月25日,胡世宗家庭档案展览开展暨档案捐赠仪式在沈阳市档案馆举行。共计展出胡世宗家庭档案资料2000多件。展品包括胡世宗的日记、创作手稿、文学作品等,更有胡世宗一家的珍贵照片,还有胡海泉儿时写的随笔、信件,以及羽·泉出道以来的全部专辑、纪念册,甚至海泉当封面人物的杂志等。
在胡世宗家的书橱,最显眼处摆着一个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纪念银牌,这是海泉现场观战后带给父亲的礼物。胡世宗告诉记者,“2010年南非世界杯,海泉亲临赛场给我带回了他买的当地的纪念邮票,他说时间太短,没有斟酌。我说这就很不容易了,还能想着我的这个爱好。他还给买了一幅当地艺术家用蝴蝶羽毛做的小工艺品,是一个黑人女郎头顶着一个水罐,特别逼真、生动。”
一份小小的世界杯礼物,深藏着胡世宗和胡海泉浓浓的父子情。而每一回海泉从世界杯现场看球归来,都会和老爸分享当地的奇闻趣事。“海泉从南非世界杯回到家那天,我们哪儿也没去,就在家里亲亲地叙说,密密地交流。特别是海泉说到在南非的经历,南非的国家公园竟有两个台湾大!原来以为非洲就是个热,是赤道国家,没想到他们现在比我们这边还要凉快。南非世界杯海泉看了四场球赛,包括半决赛和决赛。晚上看球,把带去的衬裤全套在里面了,还是冷,只好借毛毯盖在膝盖上。”今年的世界杯,忙于工作的海泉还没有来得及和父亲看上一场球,不过儿子的一举一动,胡世宗都牵挂在心,与记者聊天时,他说:“海泉和羽凡要去黄健翔主持的世界杯节目当嘉宾,你今晚有时间可以看看!”
作家、诗人的身份,让胡世宗看待足球的角度也比别人多了一份深意。仅2010年世界杯观球日记他就写了7900字。说起这些年看球的感悟,他想到了人生,想到了哲学。“我认为足球是人类运动史甚至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创造。它被这颗星球上的最大多数人喜爱是有原因的,首先是它有无穷的魅力。而最大的魅力就是足球焕发出的那种昂扬向上的激情:永不言败,永不服输,胜了还要再胜,败了要努力转为胜。这是给人世间从事各行各业的人们最大的启示和激励。足球比赛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预知的准确结果,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在转换。所以足球会永远地吸引着人们为它欢呼,为它喝彩。”
在胡世宗眼中,每场足球比赛都是一次身体、智慧的对抗,只是这样的“战争”没有流血和死亡,是和平的,是友好的。“我觉得这也是足球的另一个魅力,我们热切地希望人类之间不要发生战争,要减少甚至消灭战争中的流血和死亡!我们人类需要更理智地共同生活在这个共有的家园,我们应该更多的是开展体育运动来互相交流、促进,增进人类的体质,促进世界的和平。足球的深远魅力也就在于此吧!”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