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南昌经开区,创建于1992年,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建设和管理面积158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27万。开发区位于美丽的赣江之滨,与繁华的老城区仅一江之隔,与南昌市新的行政中心连成一体,现有新八一大桥、南昌大桥、赣江大桥、生米大桥四座桥梁将新老城区紧紧相连。

目录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2000年4 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江西省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建设和管理面积158平方公里,全区常住人口27万。开发区坚持“吸收外资为主,兴办工业为主,出口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的方针,按照南昌市“一江两岸”城市发展战略,将努力建成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大产业、大公司配套制造业转移基地,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人才、留学人员创业基地。

经过9年建设,尤其是2001年以来,开发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落户企业数量骤增。截止2001年,到开发区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近20个,内外商投资项目300余个,总投资50亿元,形成了一批以清华科技园、光电科技园、信息科技园、煤炭科技园和国际汽车城为支柱和特色的高科技和外向型企业。南昌开发区依托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坚持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不断增创体制、开放和环境新优势,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综合经济实力和整体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发展成为一个投资环境比较完善、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技术水平比较先进的现代化综合经济园区,逐渐成为境外投资者登陆国内市场的桥头堡和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跳板,较好地发挥了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对外开放的“窗口”、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作用,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南昌市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个缩影。

区位优势

南昌开发区地处中国最富庶、经济最活跃、购买力最强的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中心地带,背靠国内市场,面向世界,依托中国华中地区经济、文化、交通、信息、金融中心——南昌市,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综合优势。历史上南昌曾有“吴头楚尾,粤户闽庭”的盛誉。南昌是唯一一个与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三角区相邻的省会城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资源西进、北上、南下、东出的理想枢纽和交通要道。

尤其是在南昌经开区境内,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全面覆盖,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无阻,纵横驰骋。京九铁路越境而过,并建有客货运站;昌九高速、105国道、320国道在区内交汇,6小时即可直达上海、广州、武汉等周边9个城市,构筑起涵盖中国三分之一人口、二分之一GDP的6小时经济圈。

昌北国际航空港就建在区内,并已开通了国际航线;区内还建有江西省唯一一座国际集装箱码头、国家级保税物流中心和无水港,这些便捷的物流平台和立体交通,均是商务人士钟情的驿站,可以为众多海内外企业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提供诸多便利。

自然环境

南昌经开区不仅是座新型工业区,同时也是一座滨江园区、绿色园区和生态园区。区内有着美妙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浑然天成,一个初具现代规模的工业园区交融于秀丽的山水之中。

登上雄踞赣江之滨的滕王高阁,你能感受到这里“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绝妙佳境;置身于有“小庐山”之称的梅岭国家森林公园,你能领略到避暑胜地的钟灵毓秀;徜徉于团花绵簇、植被如毯的休闲广场,你能体会到绿色海洋带给你的胸怀开阔和心境悠然;漫步在树荫如盖、鲜花成行的湖滨大道,你能感受到经开区人用绿色装点人居生活的款款诚意。

基础设施

南昌是江西的邮电通信枢纽,全市程控电话总量达到40万门。开发区现有2座新建成的电信大楼,装机容量达5万门,已开通2万门。

供电足

南昌地区电网是华中电网的组成部分,全市日供电能力达57万千瓦。开发区建有变电站4座,总容量20.3万千伏。区内1万千伏安双回路电缆已架设供电。

供水丰

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双港、长堎两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18万吨。区内已铺设大口径给排管道,可保证进区项目用水和排污需要。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下一篇 癌症疫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