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

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7月,1993年5月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全省首批省级开发区, 1995年2月,省政府批准了一期8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皖政秘199518号)。目前,8平方公里区域已经基本开发完毕,规划中的3纵4横,计20公里主干道已全面开工建设, 2004年年内全部完工,全面实现“七通一平”。近年来,开发区坚持“三为主、一致力”的方针,力求规划高起点、建设高速度、经济高效益。目前,开发区基本实现了“以铜材深加工和电子信息材料为主导,纺织和精细化工为特色”的产业定位目标。

目录

以建设生态山水铜都为目标,完成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构建起较为完善的规划体系。

城市建设完成投资60多亿元。

实施了铜都大道、石城大道和环天井湖地区的综合整治工程,建成铜文化园及观湖、临湖等游园广场,整治了一批老旧小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7平方米,城市环境景观明显改善。

新建和改造湖东路、北京东路、隆门路等城市道路76.4公里。

城市住宅增加210万平方米。

日供水能力增加10万吨。

公交运营线路长度增加42公里。

天然气置换工程基本完工。

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连续三年超过300天。

交通基础设施完成投资27.6亿元。

全市等级公路里程突破1000公里,比2002年增长62%;合铜黄高速、沿江高速铜陵至芜湖段通车,结束了铜陵境内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新建和改造了滨江大道与沿新路(一期)、铜胥路、坝白路、顺凤路、九凤路等,干线路网逐步完善。

铜九铁路铜陵段建成,沿江城际客运铁路开工在即,铜陵长江公铁大桥列入国家“十一五”建设规划。

铜陵港被国家定为万吨级海轮进江终点港。

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统一中国后,铜陵属彰郡。

西汉时彰郡改为丹阳郡。铜陵地区先后属丹阳郡春谷县、陵阳县。东汉时期,设置铜官镇(在今铜陵县城)。

三国时期,铜陵地区先后属吴国丹阳郡春谷县、临城县。

西晋时期,铜陵地区属宣城郡春谷、临城二县。东晋义熙年间(405——418),由于北方战乱,大批山西流民进入此地,在此侨置了定陵县,县治设在今顺安镇。定陵县的设置,使今铜陵地区的区域大体确定下来。

南朝宋、齐时期,定陵县属淮南郡;梁、陈时期,属南陵郡。

隋统一后,将定陵县并入南陵县,属宣城郡。

唐朝前期,铜陵属宣城郡南陵县;唐朝后期,从南陵划出工山、安定、凤台、归化、丰资五乡,设置义安县,县治在今顺安镇,属宣州。五代时期,仍为宣州义安县。

南唐保大九年(951),改义安县为铜陵县,属昇州。铜陵县设置后,即将县治由顺安镇移至铜官镇(今铜陵县五松镇),当时称江浒。

北宋开宝七年(974),曹彬伐南唐,闰十月克铜陵县,初属江南道(路),后改属江东路池州。

元朝,铜陵属江浙行省池州路(后改为池州府)。

明朝,铜陵县属池州府,直隶于南京。

清初,铜陵县属江南左布政使司池州府;后江南左布政使司改为江南省。康熙元年(1662),江南省分为江苏、安徽两省,铜陵县属安徽省池州府,后设徽宁池太广道,池州府为其所属。

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废府,铜陵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6月至1928年8月属安徽省芜湖道。1932年10月后属第二专区。1938年8月6日改属第八专署至解放前夕。

1949年4月21日,铜陵解放。同年5月13日划归皖南行署池州专区管辖。

1952年2月4日,皖南、皖北行署合并以后,铜陵县隶属安庆专区。

1956年10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铜官山市,属省直辖。

1958年9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铜陵县建制,市、县合并,改名铜陵市,属省直辖。

1959年4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 ,保留铜陵市建制,仍属省直辖;恢复铜陵县建制,属安庆专区。

1964年7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铜陵市改为铜陵特区,实行政企合一,为省直辖。

1971年12月11日,经国务院批准 ,改铜陵特区为铜陵市,属省直辖。

1974年11月8日,铜陵县划归铜陵市辖。

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

全市生产总值跨过了两个百亿元台阶,由2002年的93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6.6%,总量在全省前移2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财政总收入跨过五个十亿元台阶,由9.4亿元增加到50亿元,年均增长39.4%,总量在全省前移9位。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年均分别增长21.9%、41.8%和58.1%,总量在全省的位次分别前移了5位、2位和6位。“861”行动计划顺利实施,有色金隆电解铜扩建、铜化60万吨磷复合肥、海螺三期、国电一期等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或开工建设,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5亿元,相当于2003年前47年投资额的总和。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铜工业、化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电子元器件及基础材料产业呈集群化发展态势。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滨江等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兴建了一批循环经济项目,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实施了金昌冶炼厂主工艺改造、金隆余热利用、海螺余热发电、电厂烟气脱硫等工程,关闭了一冶鼓风炉,累计淘汰小水泥产能195万吨,关停小采石产能240万吨,节能减排见到实效。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累计开发各类新技术、新产品410余项,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2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五年前的16.5%提高到35%。商业服务设施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逐步壮大。实施品牌和质量战略,新增中国名牌4个,中国驰名商标1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92家增加到213家,有色控股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00亿元。县区与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县区3个开发区成为省级开发区,铜陵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两番,铜陵县经济发展进入全省动态十佳县行列。

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显著

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工作方针,全面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落实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补贴等政策,在全省率先免征了农业税、免除了洲圩区防洪排涝水电费、实行了公益林生态补偿机制。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主要农产品连年丰收。累计投资6亿多元,完成了江堤加固、45座水库除险加固、骨干排涝泵站建设等水利工程,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组织开展了“乡村规划整治、建设美好家园”行动,在全省率先完成乡镇总体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开展了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并取得成效。五年完成了1.8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解决了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57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70.6%,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51.7%,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村村通广播,村村通宽带。

改革开放实现新的突破

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累计有248户企业实施了以“两个置换、两个退出”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中小工业企业改制任务基本完成。有色控股公司、铜化集团等37户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和辅业改制。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增上市公司2家,上市公司总数6家,形成“铜陵板块”;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全面完成,有色控股公司铜主业上市经国家核准实施;累计在证券市场融资66.7亿元。资源枯竭矿山关破工作扎实开展,企业办社会职能分离工作稳步推进,企业债务重组工作取得实效。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革进展顺利。公共财政体系框架初步建立。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开始启动。私营企业新增1862户,注册资本增加到41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1和2.3倍,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由12.2%提高到52.5%。五年累计利用外资3.7亿美元、内资160多亿元;2007年进出口总额达27.5亿美元,是五年前的6.5倍。加强了境外资源开发工作,新设立境外企业7家;对外交流合作渠道进一步拓宽。

整体规划

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规模、布局及其发展规划

(一)开发区产业发展现状、规模、布局

截止2004年底,开发区现有注册登记的各类企业160家,其中外资企业占有较大比重,已建成各类工业企业近60家,初步形成了铜材加工、电子两大产业群体,现代纺织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正在快速形成。

铜材加工业

目前,开发区内铜材加工业已初步形成四条产品链,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形成以产业群体内的空白项目和产品链上的延伸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载体和方向。

(1)电解铜——铜杆——铜线——电磁线——电子绕阻线圈——电机等产品链

(2)电解铜—铜管--工业用内螺纹铜管、冷凝管、高效散热管——压缩机等产品链--建筑用水暖管材、装饰铜管等——

(3)电解铜——电解铜箔——覆铜板——印制电路板产品链

(4)电解铜——铜板带(变压器用铜带、超薄水箱铜带、电缆铜带、紫黄铜板带、集成电路引线框架铜带等)——变压器、水箱、焊接铜管等产品链

电子基础材料及新型元器件产业

目前,开发区内已初步形成电子铜基材料链的雏形,根据电子工业园的项目布局,园内将重点建设“一一四”工程即一个企业研发中心,一个科技企业孵化器,四个产品链;

(1)电容器用薄膜(聚丙烯薄膜、聚酯膜、聚苯硫膜)、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新型薄膜电容器)等产品链

(2)晶体及元器件等产品链

(3)集成电路引线框架、模具(塑料型材高速挤出模具、电子塑料封装模具)、塑封压机等产品链。

(4)烟气在线检测、测速雷达等高新技术产品。

铜材加工、电子两大产业规划期及目标

规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自2004年至2007年,争取在第一阶段末期两大产业初步实现产值120亿,第二阶段自2007年至2010年,争取实现产值280亿,规划期末,争取分别培养行业内骨干企业6家,上市公司各1——2家。

发展现状

目前,先后已有意大利、德国、美国、葡萄牙、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来开发区投资兴业,初步形成了以铜都铜业、精达股份为代表的铜材深加工,以铜峰电子、三佳模具为代表的电子基础材料加工业,以华源麻业为代表的纺织服装业,以毕克化学、德国西瓦为代表的精细化工产业。2011年4月1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铜陵市第一个获批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升级将进一步增强铜陵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铜陵市良好形象。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    下一篇 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