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目录
谢楚余1962年生于广东汕头市。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19研究生班,1992年完成研究生专业课程并任油画系讲师,1993年应美国加州设计学院邀请赴美作学术交流和考察。19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1991年参
加"依维尔古典油画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当代艺术新材料研习班"学习。现为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
1989年起,在广州,台湾和新加坡举办五次个人画殿。1993年及2001年分别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交流及专业考察,至今已游历了近三十个国家。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精致而严谨、典雅而洗、洗练的绘画风格。代表作有《中国少女》、《陶》、《木板上的拳套》等。
多次参加"中国油画艺术展"、"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中国油画精英邀请展"等大型画展。被《美术》、《中国油画》、《收藏天地》、《艺术家》、《画廊》、《现代画报》等杂志多次介绍并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有专题报道。
谢楚余的作品就是很好地完成了这种寄托的载体。一幅幅本就是写实主义的油画作品,而让你在欣赏时会有那么一二刻恍惚起来,以为身临梦境:看《陶》,你会马上沉浸在一种追忆式的思索当中,似乎突然找到了许些被我们早已遗忘的宝贵的影子;看《月色》,你会感觉自己的周遭会如同至夜一般沉寂而安逸下来;看《秋韵》,你会情不自禁地幻想可以走进画境,去和她一起找寻她那一直在苦苦寻觅的神秘;看《白霜》,你会无限地指望这一刻在窗口凝望的少女,下一刻就会踱到你的身边……
所以说谢楚余笔下的形象往往会脱离一种形象上的东西,却又让形象来得如此真实,他创造的人物面部的神态、身体的动态与经过独具匠心设计的背景相得益彰,写实油画讲求的线条、色彩、光影、明暗等在这一刻似乎被完全忘却,画即是画,美即是美;然而线条、色彩、光影、明暗等这些却又在人物的举手投足间自然地流露出来,成为彻彻底底的真实的写实,也许这便是艺术上共通的至高的“大音希声”的境界吧。
“比之实在的人物更接近于完美无瑕”——这似乎是在严肃地讲解柏拉图的哲学思想,但实质却是在描绘一幅幅写实的画卷,对于这些谢楚余笔下理想化的形象,你会忘记她的由来,觉得她是一个完美的梦,如同漂亮的星,缀在遥远的夜空的幕上,只能欣赏,触不可及的欣赏,指望她会飞落在你身边⋯⋯但谢楚余的神奇还远没有结束:等你再继续凝视这些画卷,你就会发觉她已经走出的画框,真在婀娜款款、一颦一笑,信步向你走来,她此时是如此的真实,甚至让你分不清究竟是她在你正在看的画里,还是你在她正在看的画里。有人说谢楚余的画像极了陈逸飞,也有人说谢楚余本来就是和陈逸飞齐名,而对于这两位中国当代写实主义油画最具社会影响力的艺术家,我要说的是:我们可能都被贯耳过陈逸飞的名号,不过这个数字可能要远远高于真正知晓《玉堂春暖》《海上旧梦》等的究竟画得是什么的人数;我们可能都目睹过《陶》的唯美,但这个数字可能同样会大于真正知晓谢楚余是何方神圣的人数,看似相似的知名与匿名,但是在这里我要提醒的是: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毕竟还是直观上的视觉艺术,所以陈逸飞留给我们的可以算得上是“历史的艺术”,而谢楚余给予我们的,却是直接的“美的艺术”。如此说来我倒是觉得谢楚余会更加无私些,因为艺术终究是用来创造美的,而美,终究是用来享受的。谢楚余给了世界享受东方神韵的唯美的机会,我想历史也会和我一样铭记住这点的。
广东青年画家谢楚余的作品集《谢楚余油画艺术》,收入30余幅作品,由天津杨柳青画社出版。
谢楚余现为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他的人体油画被人以临摹、翻印的方式大量盗版,其中《陶》(右上图)被某口服液侵权一案列入了1999年中国十大广告纠纷案。以《陶》为代表的一批人体油画还出现在众多餐馆、酒吧、发廊的墙上,印在各式各样的挂历和商品的包装上,扰乱了大众的视线。《谢楚余油画艺术》的出版,起到了以正视听的作用。
谢楚余的许多作品,画风流畅和谐,饱满充实,人体形象接近完美无瑕。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则让人们感受到画家那种唯美情怀和对生命的追问。《南国少女》、《中国少女》(参加过中国油画艺术展,中国美协收藏)、《青山》、《香销轻梦》、《岁月无痕》、《旅人》、静物作品《木板上的拳套》(参加过第8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等,无不耐人寻味。
《谢楚余油画艺术》被列入“中国当代实力派油画精品丛书”,其精美的设计、印刷得到普遍赞誉。难以见到油画原作的读者,可从中一睹谢楚余油画艺术代表作品的本来面目。
谢楚余告诉记者,《陶》完成后,先后参加了新加坡、香港及内地的有关画展,在海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98年11月底,谢老师收到许多朋友打来的电话,恭喜他的作品被某口服液收购并充当其形象小姐。谢楚余一头雾水,他与某口服液一点瓜葛也没有。怎么回事?
12月初,谢楚余向他的朋友、广州画院的画家李醒滔诉说了自己的莫名境遇。恰好,李醒滔担任即将开幕的“第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的艺术总监,他建议谢楚余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原作,以正视听。
这样,《陶》出现在“第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同时很快成为会场上的聚焦点。展会期间,这幅画前围着不少观众,在欣赏和体会艺术的同时,也有一些观众感到疑惑。
一位姑娘在画前观赏良久,上前问谢楚余是不是参考了某口服液的女孩形象,因为她在某口服液的广告里也见到这样一个抱陶少女。
谢楚余听罢,指着画对围上来的观众气愤地说:“我把它搬来,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才是《陶》的作者。”当时,某口服液的两位代表也在场,谢楚余转身对他们说:“请你们给大家解释吧!”
迫不得已,谢楚余决定状告侵权者,讨回公道。官司很漫长,足足打了六年多时间,最后以八万元的赔偿告终。谢楚余没有再上诉。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已耗不起这场艺术战争。
这幅原作已被香港一位房地产商收藏了。他几次想回购,收藏者都不愿意。这一直是谢楚余的遗憾。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