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宾雁
- 中文名
- 刘宾雁
- 国
- 籍:中国
- 民
- 族:汉族
- 出生地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出生日期
- 1925年2月7日
- 逝世日期
- 2005年
- 职
- 业: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 代表作品
- 《在桥梁工地上》、《人妖之间》
目录
少年时代家境贫寒,几度辍学。早年受俄罗斯文学人道主义思想影响,追求社会正义,投身于革命。
1943年,读高中时参加地下抗日斗争。1944年加入共产党。
1946年起,先后在哈尔滨、沈阳等地从事教育和青年团工作。自学掌握了俄语,开始翻译《真理的故事》等苏联文学作品。
1951年,调北京《中国青年报》任记者、编辑。
1955年,到兰州黄河大桥工地采访,写成报告文学《在桥梁工地上》,随后又发表报告文学《本报内部消息》和评论《道是无情却有情》,从此在文坛引起广泛注意。
1957年,被定为右派下放劳动。
1961年~1969年,回《中国青年报》国际资料组工作。
1969年~1977年,下放干校劳动。
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后调至《人民日报》社。
1979年,发表报告文学《人妖之间》,引起更多注意。
1984年12月~1987年,担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1985年,刘宾雁在《开拓》创刊号上发表了报告文学《第二种忠诚》,同年在《文汇月刊》上发表了《我的日记》,1986年10月又在《报告文学》上发表了《未完成的埋葬》。这三篇涉及到上海海运学院人和事的稿件,引起了学院教职员工的强烈反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一时海内外议论纷纷,成为一件引人注目的事件。刘宾雁这三篇所谓揭露阴暗面的作品,内容严重失实,搞乱了人们的思想,破坏团结,干扰了实际工作,给这所学院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摘自1987年02期《中国记者》郭礼华《刘宾雁怎样歪曲事实》一文)
1987年1月23日,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中被中共《人民日报》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开除出中国共产党。
1988年3月,应邀去美国哈佛大学进修讲学,仍然坚持自由化思想。
1989年6月,宣布在海外开始流亡生活,7月去巴黎。
1989年11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做出决议,取消他的中国作家协会会籍,并撤消他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团委员和理事等职。
2003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并称为“无所畏惧”、“不可腐蚀”的中国的良心。
2005年初,病逝,终年80岁。
1987年1月24日,外电评述刘宾雁被开除党籍,整理如下:
【合众国际社北京一月二十四日电】(记者罗纳德·雷德蒙德)一个专门暴露社会主义阴暗面的新闻记者,今天在一场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日益猛烈的运动中,成为被清洗出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个知名的知识分子。
官方的新华通讯社说,《人民日报》记者刘宾雁因“诋毁”共产党“堕落”、攻击马克思主义“过时”而被开除出党。
一位西方外交官说,刘擅长写“暴露社会主义阴暗面、而不是美化社会主义的文章”。
【美联社北京一月二十四日电】(记者罗婉莉)官方的新华通讯社今天宣布,记者刘宾雁因诬蔑共产党、攻击马克思主义而被开除党籍。
今天宣布的决定谴责刘宾雁严重违反了尊重事实和全面核对事实的新闻工作纪律,还说,他的一些报道甚至编造事实攻击党,给不明真相的读者造成思想混乱。
【路透社北京一月二十四日电】(记者黎国建)新华通讯社报道’中国共产党今天将记者刘宾雁开除出党,因为他反对党的领导。
新华社说,他“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个字眼是这里用来谴责西方政治思想的。
【法新社北京一月二十四日电】据此间报道’记者刘宾雁因为在文章和讲演中写了和说了违反中国宪法和党纪的东西而被开除出中国共产党。
据报道,《人民日报》社机关纪律检查委员会说,刘宾雁在他的文章和讲演中批评了中国宪法中的四项基本原则。
刘宾雁是在中国共产党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加强对意识形态控制的时候被开除出党的。
著作书目
在桥梁工地上 | 作家出版社 | 1956年 |
本报内部消息 | 工人出版社 | 1957年 |
刘宾雁报告文学选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80年 |
北京出版社 | 1981年 | |
文学和文学家的故事(合著) | 香港广角镜出版社 | 1981年 |
艰难的起飞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1982年 |
一个女大学生的足迹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1984年 |
因为我爱 | 工人出版社 | 1984年4月 |
刘宾雁论文学与生活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1985年 |
告诉你一个秘密:刘宾雁报告文学近作 | 作家出版社 | 1986年 |
我的日记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1986年 |
关东奇人传 | 上海文艺出版社 | 1986年 |
刘宾雁自选集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1988年9月 |
翻译书目
书名 | 国籍 | 原著者 | 出版机构 | 出版时间 |
真理的故事(话剧) | 苏联 | M·阿丽格尔 | 中南新华书店 | 1950年 |
苏联少年先锋队的工作(论文) | 苏联 | 安德列夫等 | 青年出版社 | 1950年 |
在西北利亚某地(话剧) | 苏联 | 伊林娜·伊吾什尼科娃 | 东北新华书店 | 1950年 |
苏联列宁共青团团史 | 苏联 | 列宁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宣传鼓动部编 | 青年出版社 | 1950年 |
一个青年团小组 | 苏联 | B·柯热维娜 | 青年出版社 | 1952年 |
小雪花 | 苏联 | 维·柳化莫娃 | 青年出版社 | 1952年 |
红领巾(话剧) | 苏联 | 谢·米哈尔柯夫 | 上海少儿 | 1954年 |
苏联戏剧创作发展的几个问题(论文) | 苏联 | 何·法捷耶夫等 | 人文 | 1954年 |
论马雅可夫斯基诗作的思想性和技巧 | 苏联 | 彼尔卓夫 | 作家出版社 | 1955年 |
(论文) | ||||
在中等水平上 | 苏联 | A·卡里宁 | 作家出版社 | 1956年 |
1976~1990年世界经济的主要趋向 | 匈牙利 | 姆·希毛伊领导的研究组编著 | 人文 | 1978年 |
论美和艺术(专论) | 苏联 | 波斯彼洛夫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1981年 |
发表文章
《在桥梁工地上》,《人民文学》,1956年04期
《本报内部消息》,《人民文学》,1956年10期
《“不需要的荣誉”》,《读书》,1956年10期
《作家与读者》,《人民文学》,1957年01期
《文学要议政、议经、议文》,《上海文学》,1979年01期
《人民,只有人民……》,《社会科学辑刊》,1979年02期
《关于“写阴暗面”和“干预生活”》,《上海文学》,1979年03期
《人是目的,人是中心——对在作协代表大会上发言的补充》,《文学评论》,1979年06期
《人妖之间》,《人民文学》,1979年09期
《关于<人妖之间>答读者问》,《人民文学》,1980年01期
《路子还可以更宽些》,《文艺研究》,1980年04期
《从<人妖之间>引起的》,《人民文学》,1980年12期
《路漫漫其修远兮……》,《人民文学》,1981年01期
《不应忘记的历史》,《电影艺术》,1981年02期
《风雨昭昭》,《人民文学》,1981年06期
《闪闪发光的<金子>》,《剧本》,1981年06期
《应是龙腾虎跃时》,《当代》,1982年05期
《因为我爱……——记朱伯儒》,《当代》,1983年03期
《我的感想》,《当代》,1983年06期
《荆棘与鲜花》,《文学评论》,1985年01期
《生活在催迫作家》,《文艺研究》,1985年01期
《犹闻秦钟汉鼓声》,《中国作家》,1985年02期
《灵魂中发生的变革》,《今日中国》,1985年02期
《重大变化的结果——作协第四次代表大会纪事》,《群言》,1985年01期
《三十七层楼上的中国》,《上海文学》,1986年08期
《关于川剧<潘金莲>,和它引起的一点联想》,《中国戏剧》,1986年08期
《天职》,《上海文学》,1988年08期
《关于一次无效采访的报告》,《上海文学》,1988年12期
著作名 | 期刊 | 期数 | 文学奖项 |
人妖之间 | 《人民文学》 | 1979年第9期 | 1977—1980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
一个人和他的影子 | 《十月》 | 1980年第6期 | |
艰难的起飞 | 《人民日报》 | 1981年1月3日 | 1981—1982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
关东奇人传 | 《文汇月刊》 | 1984年第3期 | 1983—1984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
没有上银幕的故事 | 《人民日报》 | 1986年8月7日 | 1985—1986年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 |
很多中国人为我的不幸感到悲哀和惋惜。我本人呢,却觉得是一件幸事。……我从生活中得到的东西,远远超出我所付出或我所失去的东西。那些被认为比我幸运得多的人,他们的墓志铭上是不能刻上这一行字的:“长眠于此的这个中国人,曾作了他应该做的事,说了他应该说的话。”——刘宾雁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