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秀荣
- 中文名
- 谷秀荣
- 国籍
- 中国
- 出生地
- 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
- 出生日期
- 1946年10月
- 职业
- 豫剧演员
- 代表作品
- 《五世请缨》《西厢记》《花木兰》《黑娃还妻》
目录
谷秀荣,1946年10月生,女。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人。1963年入方城县豫剧团,1975年开始受教于常香玉,1982年谷秀荣调入河南豫剧院一团。1990年毕业于第五届全国戏曲演员讲习班。河南省豫剧一团领衔主演。中国剧协会员、河南省剧协理事。一级演员。代表剧目为《五世请缨》饰佘太君、《西厢记》饰红娘、《花木兰》饰花木兰、《黑娃还妻》饰李大脚等,并在80多个剧目中扮演过近百个角色。谷秀荣的传略被收入《当代中国文艺人才传集》、《当代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名录》。
谷秀荣现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理事,省剧协常务理事,省豫剧一团领衔主演,郑州新世纪艺术学校校长。
1946年,谷秀荣出生在南阳市方城县偏僻的乡村,小时候放过牛、割过草,当过生产队妇女队长,没上过几年学,更没接受过戏校的“科班”训练,靠着勤学好问、反复实践,她终于自学成才。9岁那年,谷秀荣进入当时的公社文艺宣传队,1963年7月,她凭着一副好嗓子考入方城县豫剧团,开始了舞台艺术之旅。谷秀荣对每场演出都充满热情,她心系观众,不怕苦累,不讲条件。每次下乡村或进工厂演出,无论场合大小、观众多少,她都一样认真、卖力。1979年,她主演的《西厢记》被河南电视台录制成彩色舞台剧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从此声誉鹊起。上世纪70年代末,省政府想调谷秀荣到河南省豫剧一团工作,县里却迟迟不想放人,谷秀荣只好“拉锯”式地奔波于省城与县城之间,哪边的工作紧就在哪边多停几天,一年下来,光是长途汽车票就能装几兜子。但是,“拉锯”不是个长事儿,最后,省里与县里达成协议:省政府给方城县拨款20万元帮县里办个戏校,并带20个中专生指标,县里可放人。直到1982年,谷秀荣被正式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
农村妞成了艺术家
1946年10月,谷秀荣出生在河南南阳方城县的一个小村里。小时候,放牛、割草是她生活的主要内容。9岁时,她进入了公社文艺宣传队,从此开始了她的舞台艺术之梦。1963年7月,她考入方城县豫剧团。
1979年,她主演的《西厢记》被河南电视台录制成彩色舞台剧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981年12月,她被调入河南省豫剧一团,有幸经常受到豫剧大师常香玉的精心指点。
1982年,她参加了河南省豫剧一团《五世请缨》一剧的排演,从此,她在该剧中饰演的佘太君一角走遍了中原大地,走到了首都北京和宝岛台湾,那听来让人心旷神怡、荡气回肠的“先王爷封我是个长寿星”一段唱不知道让多少观众为之陶醉。1991年5月,她获得了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从河南省豫剧一团退休后,谷秀荣不愿过享清福的日子,又把培养豫剧接班人当成了自己的任务。2000年,她倾其所有,自筹资金创办了谷秀荣艺术学校,还组建了实验演出团。2005年9月,她被省文化厅等部门评为“戏曲名师”。
“佘太君”不减当年勇
2007年6月15日,报纸上刊登的将在河南人民会堂进行的三场演出的广告吸引了戏迷们的眼球:6月18日晚、19日晚,谷秀荣艺术学校学生演出《五世请缨》全剧和折子戏专场;6月20日晚,谷秀荣舞台生涯50年演唱会上演。在这三场演出中,豫剧表演艺术家王希玲、王清芬、王惠、兰力、虎美玲、贾廷聚、张宝英、李金枝、高洁、柳兰芳、杨华瑞及笑星范军将分别友情助演。尤其让广大戏迷观众高兴的是,这三场演出的票全部免费赠送。
三个晚上,三场演出,一场比一场精彩。昨晚的河南人民会堂尤其让人觉得光彩夺目,心情振奋。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协的领导同志来了,国内、省内著名的戏剧评论家来了,众多豫剧、曲剧、越调表演艺术家来了,更多的喜欢豫剧、喜欢谷秀荣的戏迷观众来了。他们都想再听听那忘不掉的绝妙唱腔,看看那老当益壮、意气风发的“佘太君”。
“先王爷封我是个长寿星”,“老身家住在河东”,“到边关再显显咱杨家的威风”,“佘太君”果然不减当年,嗓音依然是高亢明亮、声情并茂,表演依然是稳重大方、洒脱自如。谷秀荣还第一次演唱了一首戏歌,“一路走,一路唱”,“唱不完一颗赤心满腔爱,报不尽父老乡亲情意长”。她和高洁、柳兰芳、杨华瑞表演的《朝阳沟》中的对唱“咱们说说知心话”,和范军合作演唱的常派名段,更让人耳目一新。激动的观众们只有用热烈的掌声来感谢这位辛勤的艺术家,祝福这位善良的长者:艺术青春永驻,生命之树常青。
谷秀荣在艺术成长过程有很多的个性特色:
一、出生在偏僻的乡村,放过牛、割过草,当过生产队妇女队长,没上过几年学、没上过戏校,没受过科班训练,靠勤学好问、反复实践、总结经验而自学成材;
二、她心系观众不怕苦累,不讲条件。无论场合大小、观众人多人少,演出一样认真卖力,不使假劲,场场演出都充满着热情。光明日报曾评价她是“为观众出过真汗的演员”;
三、她一周内两进中南海演出,被李瑞环、田纪云、陈慕华等领导请到家中接见并为其题辞勉励;
四、人民日报刊登题为“本色阳刚之美”的长篇文章高度评价她;
五、退休后倾其积蓄自筹资金办戏校,又把艺术学校毕业生组建成实验演出团实习演出,在实践中磨砺打造了一批艺术新秀,探索出一条培养戏曲接班人的成功之路;
六、这几年她常常带领她的艺术学校师生长年累月深入基层为农民送欢乐,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她说:“虽艰苦,乐无穷!”,精神可佳,实在难得。
1988年在全国豫剧电视大赛中获优秀演员奖;
1990年在省第三届戏剧大赛中获表演一等奖第一名;
1991年在全国豫剧广播大赛中获银奖第一名;
1991年获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奖。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