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世界和平论坛

世界和平论坛创建于2012年,是由清华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协办、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承办的中国第一个高级别非官方国际安全论坛。世界和平论坛于2013年实现了机制化,定于每年夏季定期举行。

目录

宗旨是为世界各国战略家提供一个讨论国际安全问题的平台,就如何应对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安全威胁,如何加强国际安全合作,讨论我国关切的安全议题,宣传我国安全主张,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安全问题上的话语权。

组成人员

论坛由前国务委员唐家璇担任论坛主席,国务委员杨洁篪、教育部原部长袁贵仁、外交学会会长杨文昌、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任论坛副主席,邱勇兼任论坛理事长,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任论坛秘书长。

第一届

201277至8日,第一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出席开幕式并发表演讲。7位外国前任领导人出席会议并作大会发言:阿兰加西亚(秘鲁前总统)、多米尼克·德维尔潘(法国前总理)、肖卡特·阿齐兹(巴基斯坦前总理)、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巴达维(马来西亚前总理)、伊戈尔·伊万诺夫(俄罗斯安理会前秘书)、哈维尔·索拉纳·马达里亚加(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前秘书长)以及鸠山由纪夫(日本前首相)。第一届会议共有三场大会、三场餐会演讲(一场由时任外交部长杨洁篪演讲)和十八个小组讨论会。小组讨论的议题由我校与外交部设定,小组讨论由驻华的大使们主持。共有21个国家的智库领导人、43个国家的驻华大使及中国智库、企业家共150人出席了论坛会议。据不完全统计,除本国媒体外,共有来自21个国家的42家媒体报道了此次盛事。

第二届

第二届论坛于2013627日至28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主题为“世界变革中的国际安全:和平、发展、创新”。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发表题为“同心求和平、携手促安全”的重要讲话。塞拉利昂总统科罗马先生、苏里南总统鲍特瑟先生、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扎洛洛夫先生、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先生、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先生、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先生、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先生、美国前国家事务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先生、俄罗斯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先生、前欧盟理事会秘书长兼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先生等外国现任政要和前任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并回答了提问。外交部长王毅同志做午餐会主旨演讲。论坛共设18个专题小组,8场新闻发布会,近一百三十位驻华使馆的官员、三十位外国智库领导参加。本届论坛在多位前任政要与会的基础上,又有现任政要参加;与会的中外智库人员中,四十余位有副部级以上任职经历;驻华使节数量明显增加,六十余位驻华大使参加了本次论坛。与去年相比,本届论坛不仅在参会人员级别和规模上有明显的提升,而且充分体现出论坛的合作性与全球性特点。

第三届

2014621日至22日,第三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国务委员杨洁篪出席开幕式并发言。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特发来视频致辞。马来西亚前总理巴达维、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俄罗斯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前欧盟理事会秘书长兼共同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等外国前任政要分别发表了主旨演讲,并回答了提问。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孙建国莅临午餐会并发表演讲。会后64家外国媒体共刊发61篇报道(不含电视报道),与上届论坛相比,今年参与的媒体和发文数量都远多于去年。已知各类媒体报道的语言包括英文、俄文、日文、韩文、马来文、土耳其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马来文、印尼语、越语、波斯语等多个语种。

第四届

2015627至28日,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中国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论坛开幕式并以“共同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为题发表致辞。前国务委员、世界和平论坛主席唐家璇致欢迎辞。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主持论坛开幕式。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的主题为“同舟共济:理解、协商、互助”。印度尼西亚前总统苏希洛、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法国前总理德维尔潘、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俄罗斯前国家安全会议秘书伊万诺夫、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哈德利、欧盟前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索拉纳、印度前外交秘书萨仁山等前政要出席论坛。论坛开幕20天内,中外媒体报道共175篇,其中外媒报道为85篇,比2014年多26篇,数量增长39.3%,且外媒主流媒体,如《华盛顿邮报》、美国有线电视网(CNN)、美国国家广播电视(NBC)、法国新闻社、日本共同社、英国路透社、俄罗斯新闻社都报道了有关本届论坛的内容。

共同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

——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上的致辞

2015627日,清华大学)

李源潮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本届论坛以“同舟共济:理解、协商、互助”为主题,很有现实意义。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当今世界,各国利益交融、兴衰相伴、安危与共,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我愿就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谈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

一、人类正在走向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人类历史是一个多种文明相互激荡、相互交融的过程。人类从最初各自分散活动,到结成社会与国家形态,又经历过数千年相互争斗、征战不止的时代,才意识到全人类命运的共同性。这是文明的进步,是历史的大势所趋。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灾难提醒人们,你死我活的对抗和厮杀会把人类引向灭亡,只有全人类的共同解放才能解放每个人自己。当今时代,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性、利益的共同性、挑战的共同性、治理的共同性日益突显,智者必须顺应时代潮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

首先,科学技术的创新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的基本活动——物质生产方式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共同性。市场机制的全球化整合和互联网的全球性覆盖是其重要动力。大到波音747,小到智能手机,都由数十个国家的几百家厂商合作生产。中国网商阿里巴巴去年“双十一”一天实现全球销售额570亿元人民币。国际上有学者提出了“零边际成本社会”概念,认为网络功能使生产与服务的边际成本趋近于零,将开创人类协同共享的新时代。

其次,世界各国、各区域的发展繁荣已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共同性,贸易、金融、投资、资源供给、教育、旅游、科技创新等都在深度全球化。2014年,全球商品出口总额18.4万亿美元,中国在其中占首位;全球对外直接投资1.26万亿美元,中国接受外资1200亿美元,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全球旅游11.4亿人次,中国出境人数突破1亿人次。

同时,人类应对挑战、化解危机越来越显示出共同性,金融危机、恐怖活动、气候变暖、疫病传染、贫富差距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7年前次贷危机从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全球,世界经济连年下滑,至今复苏艰难。埃博拉疫情成为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之一,中东呼吸综合征又向人类提出了新的挑战。

还有,全球治理、建立秩序也体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共同性,消除战争、预防危机、反恐合作、科技创新、金融监管、气候控制、发展援助、全球脱贫,仅靠个别或少数国家难以解决,只有在全球合作下才能有效进行。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在全球化和互联网无孔不入的覆盖下,生活在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和不同社会制度中的72亿人民,只能同乘一艘“诺亚方舟”。各个国家,从政府、企业到社会民众,都需要有同舟共济的意识,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互利合作中争取共同利益,应对共同挑战,推进共同治理,实现共同发展,促进共同安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两条现实路径:一是推进区域发展一体化。二战后尤其是近20多年来,区域一体化战略加快推进。欧盟一体化从经济到政治安全领域全面推进,北美经贸一体化日益紧密,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加快,非洲也在朝一体化方向努力。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但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加快亚洲一体化建设,是亚洲发展的内在需要,是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二是构建解决人类最关注问题的共同体机制。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二十国集团(G20)是解决全球和平安全与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机制,上合组织、亚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10+1)、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10+3)在促进地区和平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当今世界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复杂多样,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共同体机制,推动国际治理体系向更加公正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

二、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推动者、维护者

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中国人民的命运与各国人民的命运息息相关、休戚与共,中国人民的梦想与各国人民的梦想紧紧相连。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倡导者。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习近平主席连续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亚洲命运共同体”、“周边命运共同体”、“中非命运共同体”、“中拉命运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等重要倡议,这些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务实构建者。长期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合作,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中国推动建设“一带一路”,对接沿线国家发展战略,将使亚欧非40多亿人口共享发展机遇和红利。中国出资近300亿美元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推动互联互通建设,支持沿线国家互利合作。中国克服转型发展的压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201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0年前分别下降30%34%,为改善全球气候和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维护者。中国坚定维护二战胜利后的国际秩序与和平机制,维护以《联合国宪章》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维护联合国及安理会的权威与作用。中国迄今已参加联合国29项维和行动,是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中国积极推动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维护世贸组织主渠道地位,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建设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

三、以理解、协商、互助精神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

和平安全是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我们应发扬理解、协商、互助的精神,携手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

第一,通过理解达到友好、尊重、平等。60年前,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在万隆会议上求同存异,在中印缅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基本原则,促进了亚非人民的团结合作。“条条大道通罗马”,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道路多种多样。应当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不以道路论亲疏、不以大小论高下、不以贫富论尊卑,而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友好交往,夯实和平安全的互信基础。

第二,通过协商达到和平、和睦、和解。邻里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国家之间也会有矛盾分歧。历史证明,武力不能消除争议,战争将会导致灾难,协商才有长久和平。上世纪90年代,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通过友好协商并签署协定,妥善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争议,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上海合作组织,维护了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中国通过友好协商同8个周边国家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正在商谈签署中国-东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愿同所有周边国家商签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很多国际热点问题成因十分复杂,武力解决难有出路,协商对话才能实现和解。对多年不能解决的历史争斗,应以协商化纠纷,以协商止干戈,以协商促和平,努力实现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和谐共生,不同国家、不同制度、不同社会和平共处。

第三,通过互助达到共同发展、共克时艰、合作共赢。中国人把“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作为崇高的道义。长期以来,中国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累计向16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4000亿元人民币援助,同时中国也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帮助和支持。中国积极引导“联合国2015年后发展议程”,使之更加关注解决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面临的困难。埃博拉疫情发生后,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伸出援手、通力合作,使疫情得到及时控制。面对更加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我们应加强互助,拓展南南合作,促进南北合作,推动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2015年,世界许多国家和联合国都专门举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目的是警示世人,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不允许战争悲剧重演。让我们牢记历史,面向未来,携手努力,共同构建人类和平安全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持久和平的新时代!

第五届

世界和平论坛秘书处宣布,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于2016716日至17日在清华大学举行。与会嘉宾将围绕“共同安全秩序:合作、包容和开放”主题,就当前主要的全球性和地区性安全问题展开讨论。

据会前统计,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等5名外国前政要已确定出席本届论坛,35名外国驻华大使出席开幕式,来自英、美、日、印、韩、沙特等20多个国家的43位智库领导人与会发言。此外,近200名中外国际关系学者、大专院校专业教师参会。

论坛秘书长、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教授在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上半年,虽然全球军事冲突在规模和烈度上较去年有所下降,但是诸多地区的安全关系更为紧张,给国际安全带来新隐患。国际社会需要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对待冲突问题,以更加开放的政策促进安全合作。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宣布,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于2016716日出席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五届世界和平论坛开幕式并致辞。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螺丝起子    下一篇 一点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