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炸弹机器人

目录

当地时间 2016 年 7 月 7 日晚,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举行的反警察暴力执法和种族歧视抗议活动中,一名狙击手向维持秩序的警方开枪,造成警方 5 死 7 伤,另有两名平民受伤。

在对峙数小时后,警方出动一个机器人,携带炸弹接近嫌疑人迈卡·约翰逊,成功炸死了他。新美国基金会专家彼得·辛格表示,这是美国警方首次使用携带炸弹的机器人消灭嫌疑人。

各方反应

美国多名现任和前任执法部门官员告诉媒体,他们注意到美国警方正日益呈现“军事化”特征,如今出动机器人消灭嫌疑人的“新战术”更加剧了他们对此的担忧。

据称,达拉斯警方此次出动的机器人是由Northrop Grumman开发的,可用来对付汽车炸弹等威胁。警方在对峙中通过遥控使得这台机器人接近枪手,然后引爆了炸弹。据称,达拉斯警方此次出动的机器人是由Northrop Grumman开发的,可用来对付汽车炸弹等威胁。

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前官员、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里克·纳尔逊说:“在战争中,你的目标是杀死敌人……警察的执法目标,却并不是这样。”

不少人担心,达拉斯警方的做法可能创下“一个危险的先例”,引起全美其他地区的警方效仿,从而增加警方过度使用暴力手段的风险。例如,纽约警察局长威廉·布拉顿8日说,“我们也有这个能力”,暗示今后不排除借鉴该手段。

然而,这一先例引起不少人的质疑和警惕。有人注意到,美国警方正在日益呈现“军事化”特征,令人难以辨认究竟是警察执法,还是军人作战。例如,警方远程遥控机器人执行爆炸任务,与美军遥控无人机执行轰炸任务,究竟有多大差别?

在纳尔逊看来,达拉斯警方出动机器人炸死狙击手的手法,与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等战场出动无人机轰炸地面目标的手法并无多少差异。

纳尔逊认为,当操作人员无需直接面对被杀死的对象时,摁下“行动”键的心理负担大幅减轻。因此,一旦使用“炸弹机器人”的闸门被打开,美国警方“将会越来越容易选择使用这一手段”。

一些人提出质疑:警方在出动机器人之前,是否已经排除了其他选项?警方与嫌疑人的对峙是否已经到了没有必要再继续下去的地步?

历史案例

多名美国官员透露,尽管使用“炸弹机器人”是首次,但美国警方使用爆炸装置对付嫌疑人却早有先例,且有过惨痛教训。

1985 年,宾夕法尼亚州费城警方与一伙犯罪分子对峙时,派直升机空投炸弹,导致6名嫌疑人和5名儿童被炸死,还引发一场火灾,附近超过 60 栋民宅付之一炬。

执法装备?

美国多地警方拥有类似机器人,皆为从国防部采购。一些人曾呼吁美国当局禁止国防部继续向警方出售这类装备,但奥巴马政府以这类装备能加强警方执法能力为由,拒绝采纳该建议。

早在 2014 年弗格森枪击案引发的多轮骚乱中,美国警方就多次使用“军事风格”的装备,有效平息了现场混乱局面。不少人颇感愤怒,指责警方“过于军事化”,令民众心寒。

参与设计这款机器人的威廉·科恩说,设计人员的初衷是让这款机器人“助人为乐、而非变身杀手”,如今这种局面令他担忧。过去,警方一般是用这种机器人拆除炸弹、递送工具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国土使用证    下一篇 大连渤海大道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