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嘉善田歌

嘉善田歌是浙江省的汉族民歌,属于吴歌的一个品种,是浙江一种独特的歌谣形式,是过去劳动者寻求慰藉、抒发思想感情的歌声。2008年6月7日,嘉善田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录

嘉善田歌是吴歌的一个品种,嘉善田歌是浙江一种独特的歌谣形式,是过去劳动者寻求慰藉、抒发思想感情的歌声。田歌有独唱、对唱和以三人、五人、七人、九人组成的歌班形式演唱,最常见的是把当地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编成长篇,到处演唱。田歌的曲调有“滴落声”、“大头歌”、“羊早头”、“落秧歌”、“平调”、“急急歌”、“小快板”等。

“嘉善田歌”是江南地方文化中的极具个性色彩的优秀民歌品种,清亮优美,富有江南水乡韵味,是一份宝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嘉善田歌作为嘉善本土优秀文化遗产,在历史文化价值上,特别是在音乐价值上占有特殊的地位。

嘉善田歌历史悠久,主要流传地区是嘉善县及其临县,是江南吴歌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唱腔清亮优美,有滴落声、落秧歌、埭头歌、羊骚头、急急歌、平调等多种曲调,时而平稳流畅,时而悠扬高亢,时而急如口语。嘉善田歌产生于劳动,产生于生活,因而不同的田歌曲调有其不同的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嘉善田歌的演唱方式有独唱、对唱、齐唱、联唱等嘉善田歌十二月花名《五姑娘》在民间已传唱了一个世纪,曾被改编成越剧、舞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在舞台上展现过。

历史溯源

田歌的起源恐怕不会产生于某年某月,而是随着整个的农耕劳动。从收集到的田歌资料来看,其主要内容是唱劳动、唱农村生活、唱在村野田发生的爱情。劳动与爱情确实是所有民歌永恒的主题,嘉善田歌也不例外。它反映了在平原水乡的农耕文化,是农耕文化的重要凸现。歌中歌唱的是农耕劳动的辛苦,农村生活的艰苦,农村贫富的矛盾,还有农民的思想和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期望等等,它是这一带农村昔日的生活写照。

根据现存田歌所反映的内容和时代背景来看,嘉善田歌最盛行的时代就在清中后期。在田歌资料中有“铜镜”、“三寸金莲”、“青油灯台”、“螭壳窗”等物的描写,推断为清代中后期。还有,清代中期的嘉善农村种棉花盛行,有“十二个月棉花”一歌中唱道:“十月棉花白飘飘,松江客船只只到。”自明后,“魏塘纱、松江布”为天下知,嘉善出棉花,纺棉纱,为松江布作前道。当然,从历代的田歌中可以看到嘉善农村的生动景象,田歌,也就在清中后期达到辉煌的境地。

艺术特色

嘉善田歌的曲调、文学形式和演唱形式,具有鲜明的江南民歌特点,又富有嘉善地方特色。其曲调共有七个,即“平调”、“滴落声”、“急急歌”、“落秧歌”、“埭头歌”、“羊骚头”、“嗨啰调”。前三种曲调一般由一人演唱,后四种曲调是采取“起头”、“卖”、“细腰”、“撩梢”、“满棚叫”等演唱方式由几个人有机配合,形成独唱、接唱、齐唱的特有形式。曲调节拍以慢板为主,也有一拍一字、一拍两字甚至一拍三字的“急急歌”。演唱时,时而徐缓舒展,曲调悠长,情感柔和婉约,时而如疾风,像暴雨,把思想情感推到高潮。田歌的“撩”、“卖”、“细腰”、“满棚叫”等演,唱方式,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江南民歌的音乐特征。

嘉善田歌的歌词,以七言四句为基础,多衬字、衬词,形成独特的杂言、长言句式,“急急歌”则为百余字的扩充句式;表达方式上,多用吴音俚语以及谐音双关,形成与众不同的吴歌特征;题材内容上,以反映吴地农村生活为主,思想情感的表达含蓄婉转;嘉善田歌的作者大多是不知名的平民百姓。

嘉善田歌的演唱场合和人数一般比较自由。田歌一般在从事耘苗、耥苗、摇船、罱泥等劳动时演唱,夏天晚上乘凉时也经常唱田歌。在演唱人数上,多是一人演唱,也有歌班的组合。歌班由三人、五人或七人、九人组成,成员分工明确,各自固定唱“起头”、“卖”、“撩”、“二卖”、“细腰”、“撩梢”等段落,互不相混。歌班组合是其他江南民歌演唱所未见的。

嘉善田歌的代表作有《五姑娘》、《呆老公》、《小犀牛》、《四个姑娘去踏车》等。《五姑娘》是流传至今的嘉善田歌的代表作品,故事动人,音乐形式富有感染力,在民间已传唱了一个世纪。

承价值传

首先是要说说它的文学价值。昔日的嘉善农村与其他农村一样,农民多半不识字,田歌的传唱流于口头,它是一种借助于音乐的口头文学。

另外,嘉善田歌中的地方语言和衬词非常有特色,嘉善话属吴方言,吴方言因地方风俗民情的特殊性,以及吴地农耕文明的前锋性,使它的语言非常复杂,至今有许多词汇在现代汉语中难找到替代。嘉善方言比一般吴语更具地域性,田歌中大量的“三连音”就是方言语调带来的影响。方言对地方文学的影响,对地方作家的影响都是十分明显的。

其次是音乐价值,也是嘉善田歌的魅力所在。因在田地劳作时歌唱,曲调非常自由,乐句的长度随着劳动的时间和节奏的变化而变化。但又因在旷野之地歌唱,必须传得远,其唱法为真嗓直音的原生态唱法,代代相传形成特色。

嘉善田歌的主要传承人是嘉善县姚庄镇的顾友珍、顾秀珍姐妹,二人分别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近年来,嘉善田歌已进入姚庄等镇的中小学课堂,通过举办培训班、田歌演唱赛等形式,使更多的年轻人了解田歌、演唱田歌、传承田歌。

嘉善田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头球    下一篇 埃文·特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