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昭通酱

昭通酱为云南昭通一带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名产,堪称云南省的“酱类之冠”。色泽棕红,鲜艳油润,酱香浓郁,酯香宜人,味鲜醇厚,麻辣咸香,入口回甜。
中文名
昭通酱
地区
云南昭通
类型
汉族传统名产
特点
色泽棕红,鲜艳油润

目录

昭通酱昭通酱
    史籍记载,昭通酱早在

昭通酱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用料考究,发酵时间长。第一道工序是制作豆面。选择上等大豆,用文火焙炒至酥脆,磨成细面,过筛,备用。第二道工序是制作“酱面”。在豆面中加泉水,搅拌均匀,干湿以能将豆面捏成坨为宜。民间有“酱面”,在捏索时有“紧三把,松三把,不紧不松又三把”的讲究,主要是让捏成坨的酱面均匀、致密。成坨的“酱面”装入垫有稻草的竹筐内,再以稻草覆盖,存放发酵60天。期间,要定时将竹筐中的面坨作上下左右调整,使面坨发酵充分、均匀。当面坨中可见黄白色霉衣时,从竹筐中取出,掰成块,于阳光下晒干,再磨成细面。第三道制作工序俗称“下酱”。在磨细的“酱面”中加入适量的食盐、辣椒、花椒、八角、茴香、草果、芝麻等调料,混合均匀,装入瓦盆内,再加入泉水,充分搅拌,露天放置。瓦盆只能用尖顶的竹篾盖苫罩,要防雨,又透气,隔日或3日搅拌一次,置放100天才能成为成品。每年冬季,家家户户晒“酱面”、“下酱”,已成为昭通民俗的一部分,成为昭通城乡一种触目照眼的景观。

昭通酱昭通酱

民间制作昭通酱选料极为考究。大豆、辣椒必须是本地产的,食盐要用自贡产的井盐,花椒要用“金河椒”,水更是非昭通大龙洞的泉水不用。说起来有些玄奥,风味地道、纯正的昭通酱确实只能在昭通生产,这显然与气候、水质等有特殊关系。民国时期,曾有外地商贾聘请昭通师傅去制作昭通酱,基本材料相同,工序工艺也一样,但成品的色、香、味却与昭通当地制作的相去甚远。也有在外地生活的昭通人试验过,将在昭通制成的“酱面”带到外地去完成“下酱”这最后一道工序,所得结果也难以尽如人意。“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社会在发展,昭通酱的制作也很难再坚守传统生产工艺的防线。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适应国内市场变化,“老字号”的昭通市万和酱园厂,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大批量生产的昭通酱完全符合部颁标准,多次荣获优质产品、名特产品称号。并发展了多种衍生酱品,较著名的鲜肉酱、油酱、花椒酱、香椿酱、木樨酱、火腿酱等,久贮不变,携带方便,美味可口,盛销不衰。

昭通酱颜色为红褐色,品质上乘的昭通酱色红如

色泽棕红,鲜艳油润,酱香浓郁,酯香宜人,味鲜醇厚,麻辣咸香,入口回甜。

昭通酱昭通酱

昭通人走亲访友,一份馈赠乡党的土仪是必不可少的。带的是什么?当然是昭通酱。不明就里的 人会担心这份土仪过于菲薄,但真正能让昭通籍的乡友真诚接受、欣喜莫名的还就是这物什。割舍不掉的乡情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昭通酱也确实是一件妙不可言的“尤物”。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袁舟    下一篇 胎儿打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