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武汉大学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

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11年10月13日获得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武汉大学共建。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现有固定人员31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4人,共计教授17人,副教授5人,已形成一支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学研究队伍。

目录

武汉大学水稻研究历史悠久。水稻的遗传和发育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特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至今,一直进行水稻生殖与发育、水稻雄性不育与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先后在红莲型、马协型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新质源的发现与利用、光敏核不育系研究与开发、水稻生殖生物学与细胞工程、野生稻资源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每年发表SCI论文4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和品种保护10多项。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湖北省突出贡献奖等国家级省部级奖10多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0多部,并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和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

实验室揭牌仪式实验室揭牌仪式
实验室针对目前杂交水稻可持续发展中的若干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为我国粮食可持续增产,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现主要开展以下六个方面的研究:(1)水稻杂种优势机理研究;(2)水稻发育与育性机理;(3)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基因发掘;(4)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5)杂交水稻发育与种子学研究;(6)杂交水稻超高产生理生态研究。

在朱英国院士的带领下,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为各位有志之士立足国内,面向世界,为各位有志之士一流的研究平台和服务。

研究方向

杂交水稻发展总的趋势是:从基因结构、功能、表达与调控、信号转导、网络调控、新品种选育、制种、生理生态等方面进行研究,揭示水稻个体发育规律及杂种优势机理,科学指导、人工调控杂交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等形成过程,培育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杂交水稻新品种。

根据杂交水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水稻超高产科技发展需求,结合本实验室的研究特色和优势,主要开展以下六个具体方向的研究:

方向一、水稻杂种优势机理研究

农作物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最有效的途径,其基础研究一直落后于应用研究,探讨水稻杂种优势的分子机理和如何利用籼粳杂种优势是解决进一步提高杂交水稻产量潜力的重要科学问题。我国利用籼粳杂种优势的概念的提出已经30多年,但籼粳杂种优势始终没有应用到生产中,籼粳杂种优势不能在生产中利用,不仅仅是育性问题,还存在株高偏高、株型松散和生育期过长等问题,因此,如何利用籼粳杂交优势首先从遗传上探讨引起这些不良性状的遗传区段或染色体区段,研究如何利用籼粳杂种优势的技术策略,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保持我国杂交水稻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继续引领世界前沿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主要研究内容:

(1)水稻重要性状杂种优势QTL/基因的克隆和功能解析

(2)杂种优势相关QTL/基因的转录调控机制研究

(3)籼、粳亚种间强优势形成机理和亚种间杂种不育机理研究

方向二、水稻发育与育性机理

植物发育包括形态建成、配子发育、授粉受精和种子发育等,是水稻不育系选育、繁殖、制种以及产量和品质形成的重要基础。本方向重点研究水稻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株型和产量形成的遗传学机制和细胞分子机理,水稻性细胞发育和授粉受精的分子细胞生物学基础,探讨和揭示水稻生殖发育的规律和分子机制,为有效控制水稻育性并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和新品种选育奠定理论基础,指导优良水稻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选育。

主要研究内容:

(1)三系杂交水稻育性分子机理研究

(2)两系杂交水稻育性基因与调控

(3)水稻性细胞发育、授粉受精和种子发育的分子基础

(4)水稻植株发育和产量形成机理研究

方向三、杂交水稻种质创新与基因发掘

为进一步解决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大规模研创符合未来社会需求、农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高产、抗病虫、功能性稻种以及利于杂交稻生产制种的杂交水稻种质,本方向充分发挥基因工程技术在新功能基因(如表达为高产/高光效、抗病虫、营养功能蛋白或育性相关基因)挖掘与克隆、定向转移与表达调控、选择与聚合等的优越性,创新杂交水稻育种方法、技术,为高产优质多抗广适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提供新种质,并获得水稻重要基因的知识产权。

主要研究内容:

(1)稻种资源优异基因的克隆与功能研究

(2)杂交水稻高光效种质研创

(3)抗病虫、抗逆杂交稻种质创制

(4)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基因工程亲本的创制

方向四、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

紧密结合超级杂交稻育种发展趋势、最关键科技需求与工作基础,以第四期超级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培育为中期目标,集成分子育种与三系法、两系法等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体系与材料基础,综合利用品种间杂交、亚种间杂交、远缘杂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及理化、航天、体细胞无性系、分子等各种诱变技术开展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

主要研究内容:

(1)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2)远缘有利基因聚合育种研究

(3)第四期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

方向五、杂交水稻繁育与种子学研究

目前,本实验室在杂交水稻制种理论与技术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已初步探明影响杂交种子纯度的主要原因、水稻异交生物学和两系不育系育性遗传变异的基本原理以及亲本生育期的光温反应特性、异交结实率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等,为进一步系统形成杂交水稻种子工程领域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主要研究内容:

(1)水稻异交生态学研究

(2)水稻异交生物学研究

(3)水稻异交栽培生理生化机理研究

(4)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及种子纯度快速鉴定技术研究

(5)水稻光温敏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和繁殖技术研究

方向六、杂交水稻超高产生理生态研究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本实验室系统研究了第一期(亩产700 kg)和第二期(亩产800 kg)超级杂交稻的产量稳定性及其影响因素、养分吸收积累规律及其基因型差异、高产群体质量和配套栽培技术等,提出了超级杂交稻改良型强化栽培技术、“三定”栽培技术和节氮栽培技术等。为了阐明第三期(亩产900 kg)超级杂交稻的生理生态机制和栽培理论,探讨第四期(亩产1000 kg)超级杂交稻的产量形成特点。

主要研究内容:

(1)高产理论与栽培技术

(2)提高光能利用效率途径研究

(3)栽培生理生态

(4)抗逆栽培生理

获奖情况

获奖项目获奖时间获奖等级获奖人
水稻胚乳细胞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2012年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杨代常等
红莲型杂交水稻珞优8号的选育与利用2012年湖北高校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十大成果奖朱英国、朱仁山
作物复杂性状遗传分析与基因/QTL定位新方法研究2012年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胡中立(排名第3)
红莲型杂交稻新组合珞优8号选育与利用2011年第五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朱英国等
水稻抗褐飞虱基因的发展与利用研究2011年大北农科技奖特等奖何光存等
莲藕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010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胡中立等
莲藕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及其应用2009年湖北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胡中立等
野生稻资源研究与重要基因的发掘和利用2008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何光存等
植物钙和钙调素调控蛋白激酶的性质和功能研究2007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吕应堂等
植物基因染色体定位和编程性细胞死亡的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2006年2005年度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受奖项目(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宋运淳等
植物性细胞、受精及胚胎发生离体操作系统的创建与实验生物学研究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杨弘远等
植物细胞在生物与非生物胁迫下的损伤及其耐性机理研究 2004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王建波等
优质高产杂交稻新品种红莲优6号选育、研究和利用  2004年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朱英国等
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败育株发现与马协CMS(马协A)选育和利用200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朱英国等
植物受精与早期胚胎发生离体操作系统的创建与实验生物学研究2003年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杨弘远等
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败育株发现与马协CMS(马协A)2002年中国高校科技发明奖一等奖朱英国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经济规模    下一篇 公安部警卫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