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寇庆延

寇庆延,1912年4月出生于河南新县,1928年参加共青团,1931年2月参加红四方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6月12日19时38分在广州逝世,享年105岁。寇庆延同志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
中文名
寇庆延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河南新县陡山河乡白马村人
出生日期
1912年4月26日
逝世日期
2016年6月12日

目录

寇庆延,1912年4月26日生,河南新县陡山河乡白马村人,1928年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湖北省委社会部第一副部长兼公安厅第一副厅长,广东省公安厅厅长,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中共广东省委政法委员会主任,广东省副省长,广东省委常委,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2016年6月12日于广州逝世。

生平

1945年寇庆延同志在河北邯郸。

寇庆延同志1912年4月出生于河南新县,1928年参加共青团,1931年2月参加红四方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2月至1937年9月,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十师三十团班长、排长、连政治指导员、师政治部保卫队政治指导员,川陕边区省苏维埃保卫总局秘书长、川陕省委秘书,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机要科长、侦察股长,中国工农红军援西军随营学校政治部秘书等职。

1937年9月至1945年8月,先后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教导团政治处秘书、师政治部锄奸部科员、冀南青年纵队政治部锄奸科科长、冀南军区政治部锄奸部科长、副部长、冀鲁豫军区政治部锄奸部副部长等职。1945年8月至1949年7月,任冀南西进纵队政治部副主任、第二野战军二纵五旅政治委员等职。1949年7月至1962年1月,先后任湖北省委社会部第一副部长,广东省公安厅副厅长、厅长,广东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省委政法部部长、省委政法委主任。1962年1月至1968年2月,任广东省委常委、省人民委员会副省长。1968年2月至1983年3月,任广东省革委会常委、副主任,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主任,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1983年3月至1985年7月,任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1985年3月明确为正省长级待遇)。1990年3月离休。

寇庆延同志是第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1928年,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年仅16岁的寇庆延同志在家乡毅然参加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加入光山县赤卫队,参加白沙关“万人暴动”。寇庆延同志先后参加了攻打新集、黄安等战役和鄂豫皖苏区的四次反“围剿”。1932年,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征川陕,参与根据地“反三路围攻”和“反六路围攻”等战役。1935年5月,寇庆延同志随红四方面军参加长征,两爬雪山,三过草地,依靠坚强的革命意志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重重困难,胜利到达陕北。在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中,寇庆延同志锻炼成长为一名信仰坚定、勇敢机智的共产主义战士。

抗日战争时期,寇庆延同志积极参与反扫荡、铲锄汉奸、肃清敌特、打击日顽等活动,有力地打击了敌伪的嚣张气焰,挫败了敌人一次次阴谋分裂活动,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寇庆延同志参加了上党、邯郸和鲁西南等战役。1947年,他随刘邓大军南下,参加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并一直在大别山坚持斗争。1949年2月,他参与领导和组织了鄂豫一分区清匪反霸、土地改革的斗争,有力地推进了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1951年,寇庆延同志调任广东,长期负责公安、检察等工作。解放初期的广东,敌特活动猖獗,社会局势很不稳定,治安形势复杂,政法工作任务繁重。寇庆延同志带领广东政法战线广大同志,积极调研,周密部署,开展锄敌伪、肃奸特,领导全省公安机关多次粉碎敌特的阴谋活动,维护了社会安定,巩固了新生政权,为广东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在“文革”中,寇庆延同志党性坚定,一身正气,坚决抵制“左”的思想和行为,顶住压力,保护了一大批同志。1968年,寇庆延同志担任省革委会生产组副组长,分管科技、民政、卫生等工作。当时全国血吸虫病严重,广东因天气潮湿,血吸虫病害形势尤为严峻。寇庆延同志关心百姓疾苦,不顾个人安危,率领众多科研人员攻坚克难,深入十万草塘灭钉螺、治血吸虫。经过艰苦探索,提出了防治血吸虫病的“水、垦、种、灭、治、管”六字方针,取得了显著成效。至1974年,广东省成为全国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省份,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1975年,寇庆延同志担任省委边防口岸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他带领边防工作小组对地、市、县的边防口岸进行整顿;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加强沿海地区的经济建设;制定措施,加强海防和口岸的管理,制止偷渡外逃。这些措施对于巩固广东沿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1977年寇庆延同志(右三)在广州接见尼泊尔贵宾。

“文革”结束后,广东拨乱反正工作艰巨繁杂。1978年,寇庆延同志担任重建后的省检察院检察长,在平反冤假错案、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改革开放初期,面对“逃港风潮”,寇庆延同志破除“左”的观念,不同意将此问题定性为政治问题。他多次进京向中央汇报,遵照中央领导和省委的指示,组织群众开展农副业生产,开展与香港的农产品贸易。寇庆延同志是广东改革开放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和积极探索者,为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和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1986年5月寇庆延同志在家中阅读《广东公安报》。

1983年3月,寇庆延同志任省顾问委员会主任,他带领委员们积极参加省委重要决策的讨论,围绕改革发展和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研思考,及时向省委及有关部门建言献策,较好地发挥了助手和参谋作用。

1984年11月,在寇庆延同志的带领下,省顾问委员会委员认真学习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和有关整党文件,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抓住解决统一思想、同中央保持政治上一致和纠正以权谋私的问题开展整党工作。在省顾问委员会的协助下,省委的整党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遵照胡耀邦同志提出的“多作点调查研究,多搞点社会工作”,寇庆延同志为省顾问委员会的工作找到了新方向。他围绕省委的中心工作,结合省委、省政府交办的任务,根据各个委员的兴趣和业务专题,派出很多调查组。调研的内容涉及地方党建、农业生产、落实政策、老区建设、风景区开发、盐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其中又以经济建设的内容为主。不少调研报告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用,有力地促进了广东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在社会工作方面,寇庆延同志组织委员们重访当年工作过的地方,参与地方的革命纪念活动,看望当地的老干部和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和形势。许多委员还参与了党史、军史的资料征集、整理、编写工作。省顾问委员会开展的这些工作,扩大了党和社会的联系,增强了党的团结。

1985年7月,寇庆延同志从省顾问委员会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依然十分关注党和国家的事业、关心着广东的发展,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继续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余热。1989年10月,寇庆延同志牵头创办了广东省老干部大学,并担任首任校长,为我省老年教育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1993年5月寇庆延同志视察省水电二局时与幼儿园小朋友在一起。

寇庆延同志8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都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勇于担当,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勤奋学习,注重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永葆革命青春;他工作勤勤恳恳,处理问题慎重稳妥,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任劳任怨;他高风亮节,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处事公道正派,待人忠厚温和;他心系群众,时刻把百姓的疾苦记在心上,竭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他作风正派,乐观豁达,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严于律己,严格要求家属子女以及身边工作人员,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本色。

悼念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原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主任寇庆延同志遗体于6月19日在广州火化。

寇庆延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6年6月12日19时38分在广州逝世,享年105岁。

寇庆延(资料图)

寇庆延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江泽民、胡锦涛、许其亮、汪洋、范长龙、孟建柱、赵乐际、胡春华、李鹏、朱镕基、李瑞环、温家宝、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常万全、郭声琨、王勇、周强、田纪云、姜春云、钱其琛、王丙乾、邹家华、李铁映、何鲁丽、顾秀莲、热地、盛华仁、乌云其木格、蒋树声、肖扬、韩杼滨、贾春旺、叶选平、钱正英、孙孚凌、毛致用、张思卿、罗豪才、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李兆焯、黄孟复、张梅颖、孙家正、李金华、陈宗兴;全国人大、全国政协常委及有关方面负责人章沁生、黄华华、黄丽满、欧广源、林树森;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及有关省的领导同志杨传堂、李鸿忠、胡泽君;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及有关省的老同志邹瑜、何康、陈耀邦、杨泽江;中央军委及其有关部门、解放军陆军、南部战区、南部战区空军领导同志房峰辉、张阳、张又侠、王洪尧、尤海涛、徐安祥、安兆庆和部队老同志李继耐、李希林、刘镇武、刘书田、阳震、单印章、文国庆、周遇奇;广东省领导同志朱小丹、黄龙云、王荣和老同志吴南生、朱森林、卢瑞华、高祀仁、李灏、张帼英、卢钟鹤、范希贤、王维;习仲勋同志夫人齐心等,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形式对寇庆延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上午10时许,胡春华、朱小丹、王荣、黄华华、欧广源、朱森林、高祀仁、张帼英、卢钟鹤、范希贤和广东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及老同志等,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寇庆延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寇庆延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与亲属一一握手,表示慰问。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各地级以上市和省直、中直有关单位,驻粤部队有关单位和寇庆延同志家乡负责同志,前往送别或以各种方式对寇庆延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寇庆延同志生前友好及干部群众代表也前往送别。

口述

德为先 善为本

寇庆延 (101岁 老红军) 口述 赵爱民 郭良辰 记录整理

记得古人有言:“上寿百二十年,中寿百岁,下寿八十。”作为刚过中寿的人要我谈养生保健实在惭愧。就我个人而言,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长征、艰苦卓绝的抗战,走出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走过了60多年的南粤生涯,至今依然精神矍铄、头脑清晰、身子硬朗,究竟有什么规律、方法可循?我的体会是:若要长寿,人生有度;德善为先,心平气舒;修身养性,广交朋友;坚持走路,基本吃素。

“德善为先,心平气舒”

人生要内铸精神,外练体魄。以德为先,以善为本,既是健康长寿的根本,又是健康长寿的根本价值所在。我自小家贫放牛为生,闲暇时也跟随父亲在私塾里念些书,背诵《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当时接受的中华传统文化德与善的启蒙教育使我受益终生。参加革命后,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更是刻骨铭心,形成了铸造我生命和生存意义的精神支柱。正是德与善、党性与人性的融合,让我活得光明磊落,活得心情舒畅,活得快乐平和。我常常想,战争年代里,我们跟着党,提着脑袋闹革命,有多少战友牺牲了宝贵的生命。我自己也在长征路上、在抗日战场,三次经历了几乎掉脑袋的险境,在长征途中是朱老总的一句话救了我一命。活着,就是幸运,就是幸福,有什么理由去做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呢?说一个小故事吧,抗战刚刚结束,八路军组织“上党战役”反击国民党顽固派进攻,部队驻扎在长治附近一个村庄。我当时任八路军西进纵队政治部主任,村里安排我住在老百姓家里,半夜去厕所回来,炕上躺了一个光溜溜的身子,我问,“你是谁,怎么到我的炕上了?”炕上的人说,“我是这家的女人,来找你。”我马上正告她:“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不准调戏妇女。我是共产党员,是政治部主任,更不允许这样,快回你的炕上”。那女人说,“村支书讲军民一家,你不要嫌弃俺。”我说,“军民一家是政治上的,不是这方面的,快回去!”说完我就来到另一家和战士们住到了一起。我当时33岁,正是血气方刚,还没结婚。人有欲望,但共产党员贵在以理制欲。后来,有地方组织的同志给我介绍了现在的老伴,我们结婚半个多世纪,既是生活伴侣,又是革命战友,直到今天,依然情深义重。

说到德与善,我尤其要强调家庭对于我们这些退下来的老人们的重要性。我们中国是居家养老,少年夫妻老来伴,经历了那么多的风风雨雨,晚年享受天伦之乐,只有老两口相伴和谐了,家庭才会和谐,社会才会和谐。家和万事兴,我们只有在一个和睦相亲的环境里,才能活得心平气和,延年益寿。

“若要长寿,人生有度”

度,既是标准、程度、法则,更是道义、性德。古人云:厚德载物。这里的“物”包括人一生的寿命、健康、财富、官职、名声等等。人生有度方坦然,坦然方能度人生。长寿,不仅仅只是为了让自己活得长久,过得幸福,而是要让周围更多的人过得轻松、愉快,幸福、美满。如果人生只为一己私利,奢侈铺张、挥霍无度,甚至是搞特权,即使饱食终日,活到千岁那也没有什么意义。作为党的高级干部,我自认为在遵守党的制度、模范带头方面是过得硬的。特别是在“票子、房子、孩子”等“三子”面前问心无愧。我对我的子女说:“不要靠老爸。要靠就靠组织、靠领导、靠同志。”六个子女中,我没有为一个说过话,没有一个享受副处待遇。老五44岁下岗,周围的同志很同情,让我给老部下打个招呼。我说:“工人农民的子女能下岗,我的子女为什么不能下岗?”我在工作时期一些亲戚多次找上门来想让我帮忙,从农村出来工作,我从没答应,老家的侄子、外甥没有出来一个。我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亲戚朋友服务。身边的工作人员也一样,现在的司机跟了我近20年,至今还是一名普通职工。

“修身养性,广交朋友”

修身以立德,养性以会友。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品,就结交什么样的朋友。战争年代的战火硝烟,建国后革命和建设中的千辛万苦,我周围都是一些对党忠心耿耿、无私奉献的老红军、老八路,如今他们大多都不在了,我倍加珍惜那段历史,让子女、秘书给我购买许多反映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光碟,如《毛泽东用兵真如神》、《长征》、《中国将帅录》、《淮海战役》、《旗帜》等,每天都坚持听,沉浸在其中。回顾离休后的这些年,我始终保持平静、平和、平实的心态,除了参加省委老干部局组织的一些参观考察座谈活动之外,坚持学习书法,学习诗词,以习诗写字记史、抒怀、言志、育人,从中获得生命之趣,同时也获得养生之功。我每天坚持练书法,有时4小时,甚至8小时,把练书法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调理法宝。这些年来,我写了几百首诗词,出版了《笔墨传情》、《瀚墨寄情》两本书法集。其中第二本是我眼疾严重,直到失明后的“盲后集”,让很多后辈为之感叹不已!在常练书法中,为了相互学习,促进自己,我还广交朋友,其中不乏我们这些退下来的省级老干部中的书友、诗友,在交流切磋中汲取精神养料,获得由衷的快乐。平时,我还有一个蕴蓄精神,愉悦身心的好办法,就是常听京剧、豫剧、河北梆子、秦腔、相声等。特别是双目失明之后,感受传统戏曲艺术之美,更是成为我滋养生命、健康长寿的重要支撑力量。

“坚持走路,基本吃素”

生活有序,饮食有节,应该是具有健康心态的高龄老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病从口入,这话一点不假。仔细观察现在的儿童,最多病。为什么?因为小孩子的碗里好吃的最多。现在的年轻人,年纪轻轻就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这都是吃出来的。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要让广大人民过上好日子,现在生活好了,但也要有节制、节俭,惜福。不为别人,起码要为个人的健康、长寿着想。我最讨厌特殊化,讨厌大吃大喝,尽可能安步当车,尽可能家常便饭。离休后把走路锻炼作为生活中的基本要素,有时打一打台球,视力减退后,以走路锻炼为主,天天散步,活动关节。随着年纪的增大,行动不便,特别是双目失明之后,家人和工作人员都劝我减少外出,尽量在家休息。我说:“虽然我眼睛看不见,但我不能老坐在家里,只要我能走,我就要走,就要参加活动,既能做些调查研究,也能从中学习知识。多走走,多听听,生命不息,思想和走路都不能停止。”如今,我的生活安排很有规律,早上起床先戴上耳机听新闻,每日三餐定时定量,从来不吃鱼翅、燕窝等奢侈品,不吃海鲜,偶尔吃些涮羊肉,伙食基本以素食为主。60岁时坚决戒掉了抽烟,酒适量,只偶尔伴着小菜喝点红酒。早晚喜欢喝点绿茶、红茶,或咖啡,特别是晚间一边听着传统戏曲,一边喝茶,那也是我心里最坦然、最平和的时候。

历史在发展,岁月在流逝。活过了一百岁,是我生命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个新起点。毛主席说过,“人总是要死的。” 我们终究要退出历史舞台,但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将激励着我,健康积极的人生观将指导着我,连同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一起永远植根于我血脉深处。生存一天,我就要努力学习一天,认真思索一天,快乐生活一天!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盘点数    下一篇 王倩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