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

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是安徽省政府2010年4月批准筹建的省级工业园。她位于宿松县城以南47公里的复兴镇,南临长江、北依黄湖、东靠长江绝岛小孤山。一期规划面积6.08平方公里,有条件拓展区10.29平方公里;概念性规划50平方公里。

目录

园区一角鸟瞰图园区一角鸟瞰图
2010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安徽省第一个进入国家层面的区域规划。2008年初,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安徽省时,要求安徽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不断加强同兄弟省份的横向经济联合和协作"。

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是安徽省政府2批准筹建的省级工业园。临江产业园处于皖、鄂、赣三省交会点,既是皖江第一个工业园,又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桥头堡,她与环鄱阳湖生态示范区隔江相望,和武汉城市圈北岸牵手。根据规划,临江产业园将重点发展轻化工、新型建材、仓储物流三大产业。

区位优势

临江产业园拥有5公里深水岸线,规划筹建的复兴港为5000吨级深水码头,年吞吐能力500万吨。临江产业园与省属华阳河农场毗邻,在产业园规划的50平方公里中,有40平方公里是省属华阳河农场用地。特定的区位条件、长江黄金水道和省属华阳河农场用地,赋予了临江产业园先天禀赋。临江产业园陆路便捷,通过省道宿复线与105国道、沪蓉高速和合九铁路相连,规划中的安九公路穿境而过,距九江、安庆分别为40公里、100公里。经安九公路可打通至九江和沪蓉高速通道。产业园距正在建设中的望东长江大桥40公里,通过大桥可接通安景高速直达江南。

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趋势研判

当今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及小康社会需求变动的总体趋势为选择产业发展方向及途径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将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内展开,也将更加激烈。为掌握市场主动权,各地和有关企业纷纷采用技术的、非技术的手段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使得专业化分工更加明显,经济结构的高级化步伐进一步加快,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集聚进一步增强。专业化、高级化、规模化、集聚化已经成为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1、加快产业分工,推进区域协作,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地改变着产业分工格局。一方面,区域之间的比较优势存在着较大差异,基于区域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产业也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从而形成区域比较优势产业及特色产业,导致区域产业分工的出现;另一方面,有创新能力的新兴产业及企业充满市场机遇,一俟其发展壮大,就将冲破旧的产业分工格局,形成新的产业分工。

事实上,产业分工的背后是对市场的细分。只有在某一具体的细分市场上,才能集中有限的人、财、物进行技术的、管理的创新,并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够有效地阻止他人的进入,为自己的发展创造条件。

随着产业分工的加剧,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非但不会因产业分工而减少,相反,还会因分工而密切。这是因为,产业分工后,任何一个地方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建立起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而只能是有选择地发展少数几项的优势产业。由于产业之间联系的广泛性,任何一个地方的几项优势产业都不可能游离于全国的乃至世界的产业之林之外,而是相互依赖,借助于对方的优势发展自己,并实现共同发展。由此,区域之间加强经济联系和经济协作就成为必然。

2、加快科技进步,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二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既为全国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指明了方向,也为各地的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指明了方向。对于我们来说,其核心内容就是要加快科技进步,全面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步伐。

过去,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存在着一些误区,迫切需要反思。要尽快破除“重比例、轻质量”的观点,把着力点转移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上和产业组织的集约水平上,从解决产业部门之间的“瓶颈”问题上转移到密切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上,从机械地模仿或套用钱钠里的“大国发展模型”转移到产业结构的动态发展上。一句话,就是要从所谓的产业结构合理化调整转移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调整上。

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主要途径是要加快科技进步。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使一系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工具得到使用,渗透到传统产业中,改造或摒弃传统技术,使传统产业得到更新、甚至是脱胎换骨式的更新;通过技术创新、引进,使一系列的新产品涌现,催生出新的产业部门。从而,整个产业层次得到提高,甚至能够从较低的层次跃迁到以深加工业为主体的较高层次。唯此,区域竞争力及企业的竞争力才能得到提高。

3、加快企业兼并重组步伐,提高规模经济性成为产业发展的又一趋势

为应对已经到来的经济全球化,各国都在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步伐,中国也不例外,尤其是在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中国经济国际化步伐加快之后更是如此。

在新的一轮生产和经营的兼并重组浪潮中,跨国公司成为全球扩张和跨国并购的主角,竞争的结果将形成少数几家的跨国集团主宰着某一领域内的市场,众多的中小企业与之配套的发展格局。目前,在汽车、石化、冶金、航空、金融、保险等众多领域都表现得很明显,以汽车行业为例,全球已经形成了“3+6”的基本格局,我国也已形成了“3+9”的基本格局,并有进一步兼并的趋势。

通过兼并重组,企业的资产结构、组织结构、经营理念等将得到极大的改变,企业规模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企业规模扩大后,意味着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和一系列要素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利用,也就会大大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4、产业集群式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趋势之四

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的领域(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主)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Porter,1998)。

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领域的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关联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

产业集群还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是一个柔性生产综合体,往往代表着区域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群有着多方面的优势:一是集聚在特定区域上的企业可以分享公共基础设施,缩短货物运距,降低因建设基础设施而承担的成本及货物运输成本,由此可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二是集聚在同一区域内的企业,能够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建立起企业与企业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关系,减少沟通成本,从而降低交易费用;三是处在同一区域内的企业既可以共享人才、教育、信息、资源,也可以方便地联合区域内的这些资源加强科技的联合攻关,更可以分享因某项技术创新的溢出效益所带来的好处。

产业集群发展既是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也是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无论是高科技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概莫能外,这在国内外都有大量的事例可以说明。如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美国的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英国的剑桥工业园以及中国的中关村等。在传统产业方面,如海宁的皮装、诸暨市大唐镇的袜业、浙江嵊州的领带、义乌的小商品等。

5、追求质量、功能、个性必是小康社会需求变化的总体趋势

经过努力,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目前正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社会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城乡需求结构尽管相差很大,但都进入了结构升级的新阶段,其中城镇需求结构升级以及最终消费需求结构升级仍将占居着主导地位,并引发农村需求结构及中间投资品需求结构的升级。

一是最终需求将向方便、质量、功能、个性化方向发展。从最终需求看,由于小康社会是一个更注重生活质量提高的社会,那些能够提高生活质量的,如方便、快捷、高效、功能性的以及个性化突出的新兴消费品将得到青睐,得到更多地发展;小康社会又是一个消费型态加快转换的社会,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满足“吃、穿”基本需求后,将逐渐从“吃、穿”转向“住、行”,并向娱乐、教育、卫生、体育等方面的需求转变。这些是小康社会最终需求变化的总体特征。以下几个方面更是小康社会的需求重点:由于小康社会是一个关注居住宽松的社会,“户均一套房、人均一间房”的提出将大大加快房地产业、建筑业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产业的发展;小康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特别是在行的方面将迎来私家汽车潮,汽车将加快进入家庭,由此将在中国形成一个规模可观的汽车大产业;小康社会是一个休闲的社会,像旅游、体育等休闲产业将得到更多地发展;小康社会又是一个注重自身发展和自身素质提高的社会,为了应付更加激烈的竞争,人们将更加注重学习,终身接受教育。因而,与教育、培训、文化产业相关联的产业将得到更多地发展。二是技术含量高或者短缺的关键投资品将受到青睐。从小康社会的中间需求看,这一需求将保持平稳地增长,但结构性的过剩与结构性的短缺同时并存,那些加工度低的原材料、基础件等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而那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原材料、关键设备、仪器仪表、关键零部件等的需求仍将明显地增加。因而,许多中间产品在面临供大于求、竞争加剧的局面下,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就成为在市场上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为此,中间产品也要从创新开发、深度加工、进口替代以及扩大出口等方面寻找出路。

二、产业发展原则

1、与自然和谐共存原则

园区与区域自然生态系统有机结合,维护生态功能。对于建成区,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产生和对环境的压力。集中新建区应充分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容量,调整列入生态敏感区的企业,最大限度地降低园区对局地景观和水文背景、区域生态系统以及对全球环境造成的影响。

2、生态效率原则

在园区布局、基础设施、建筑物构造和生产过程中,全面实施清洁生产。通过园区各企业和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尽可能降低本企业的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通过各企业或单元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过物料替代、工艺革新,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筑材料、能源使用、产品和服务中,鼓励利用可再生资源和可重复利用资源。贯彻“减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园区各单元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3、生命周期原则

加强原材料入园前以及产品、废物出园后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影响。鼓励生产和提供资源、能源消耗低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对环境影响小、无害和使用安全的产品和服务;鼓励生产和提供可以再循环、再使用和易于安全处置的产品和服务。 

4、区域发展原则

将园区与社区发展和地方经济相结合,将园区建设与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要将园区规划纳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并与区域环境保护规划方案相协调。 

5、高科技、高效益原则

大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生态技术、节能技术、节水技术、再循环技术和信息技术,采纳国际上先进的生产过程管理和环境管理标准,要求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最佳平衡,实现“双赢”。

6、软硬件并重原则

硬件指具体工程项目(工业设施、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软件包括园区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统的建设、优惠政策的制定等。园区建设必须突出关键工程项目,突出项目(企业)间产业链建设;同时必须建立和完善软件建设,通过软硬件密切配合使园区得到健康、持续发展。

三、主导产业选择

1、考虑国家产业政策

产业选择要切实遵守国家产业政策,按照《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要求,加快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的引进,积极走新型的工业化道路。要按照《工商投资领域制止重复建设目录》、《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的要求,对于严重危及生产安全,环境污染严重、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原材料和能源消耗高以及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新上项目对产业结构没有改善,工艺技术落后、已有先进、成熟工艺技术替代,不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禁止类和限制类的投资项目一律不予引进、上马。

2、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主导产业是指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或者因发展潜力较大能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对经济发展和城镇发展带动作用明显、市场空间大、产业链条长、科技进步快又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一类产业。

——产业高级化基准。尽管各地经济发展的条件和环境有很大的差异,主导产业部门也可能有很大的差异,但都应该遵循产业演进的高级化趋势和规律,努力提高产业的要素资源密集度,加快产业的高级化步伐。

——产业关联度基准。优先发展那些能对较多产业产生带动和推进作用的产业,即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度高的产业。

——收入弹性基准。选择那些市场广阔、发展前景大、剩余利润较高、发展速度比GDP平均增长速度快的产业。

——就业密集基准。优先发展那些具有较强吸纳劳动能力的产业,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城镇化。这在我国显得尤为必要。

——比较优势基准。按照地区专业化分工的要求,积极打造特色型产业,选择发展“动态比较优势”明显的产业。

四、主导产业的确定

临江产业园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良好,环境承载能力强,经济腹地广阔。在当前形势下,深刻把握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着力培育壮大轻化工、新型建材、仓储物流三大产业,有利于明确园区产业发展方向、凝练产业优势与特色,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和园区规模化发展。

⑴轻化工产业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培育龙头为重点,注重与安庆石化、九江石化的错位发展,加快纺织服装、磷化工等优势产业链的延伸。依托龙华和鸿望等骨干企业,积极引进和发展医药中间体及溶剂、催化剂及各类助剂等精细化工产品、原皮加工、皮化、炼胶、人造皮革等皮革加工产品;依托互益、锦绣经纬编等纺织企业,发展纺织印染整理产品;依托六国矿业、万方磷矿、金昌科技等企业,发展矿化工产品。以及采取园中园的发展模式,建设轻化工、皮革产业园,加快形成产业间配套协作、产业内关联互动、企业间协调共生的发展格局。

——医药中间体、溶剂、试剂。以维生素类、含氟杂环类、手性中间体等为方向,积极发展附加值高、出口市场大、技术相对成熟的各类医药中间体。以乙腈、丙酮、乙烷、乙醇等高纯试剂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液相色谱试剂和电子化学品。

——皮革制造及关联产品。以猪皮、牛皮、羊皮等原皮处理为重点,加快形成原皮加工、皮化、炼胶、人造革等上下游紧密结合的皮革加工产业链。促进皮革加工产业横向延伸,带动皮革、皮具、鞋业、服装及相关行业发展。

——催化剂及各类助剂。以双氧水、混凝土外加剂、系列荧光增白剂、印染助剂等为重点,促进各类助剂向技术含量高、应用效果好、专用性强、质量稳定、产品系列化方向发展。

——纺织印染整理产品。以纺织品印染整理为重点,加快纺织业向下游延伸,促进服装业的发展。

——矿化工产品。以磷、磷氧化物、复合肥及滑石系列产品等为重点,促进矿化工产品纵向延伸及相关产业发展。

⑵新型建材

依托宿松县丰富的汉白玉和大理石资源,充分利用长江水运优势,坚持“绿色、节能”的发展理念,重点发展“大进大出”型建材业。以汉玉矿业和振东石材为龙头,大力发展创意型工艺装饰材料和内外墙装饰材料,积极承接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装修材料等新型建材业,着力延伸产业链条,加快形成产业集聚态势,打造汉玉工艺园和振东装饰材料园。

——汉玉工艺装饰材料。利用宿松县丰富的汉白玉资源,紧抓国内外市场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汉玉工艺装饰材料。丰富产品种类,满足不同消费层次需求,着力提升产品创意和文化内涵,扩大市场份额,将汉玉工艺园发展成为我省特色鲜明的汉玉产业基地。

——新型墙体材料。重点发展大理石类内外墙体材料,着力壮大提升振东装饰材料园,力争成为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大理石装饰材料基地。充分发挥周边木材和农作物资源优势,发展非粘土砖、木制胶合板、秸秆制高密度纤维材料等产品,大力引进大中型企业,扶持一批配套企业,推进产业链上下游本土化进程。

⑶仓储物流产业

依托现有的港口资源、物流设施及网络体系,充分发挥水运优势,大力发展港口仓储及物流。充分利用公路和铁路资源,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构建港口、公路和铁路一体的立体化、网络化物流体系。紧密结合园区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大进大出”型仓储物流配送系统。高标准建设区域性市场、货物储运中心等,打造辐射全市、面向皖赣鄂的主要仓储物流中心和皖西南重要的物流集散地。

——港口仓储。依托深水岸线资源,积极对接园区轻化工、新型建材业及县内磷矿、滑石矿非金属矿采掘加工业等“大进大出”产业,高水平建设大吞吐量深水港口。加强仓储基础设施和设备投入,构建货物中转、运输、装卸、配送、流通等一条龙服务体系,构建港口仓储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良性发展格局。

——物流业。充分发挥交通优势,大力发展港口物流、公路物流、铁路物流等现代物流产业。高水平规划建设一个集仓储、装卸、运输、批发、配送、金融结算、电子商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中心辐射全市、面向皖赣鄂及长三角地区,力争成为皖西南重要的第三方物流基地。

五、产业发展策略

1、梯度发展

目前长三角地区注重发展汽车、电子及通讯设备、大型电站及机械成套设备、精品钢铁、造船、航空航天、生物制药等优势明显、产业关联度高、区域带动力强的高增长行业及服务业,纺织、食品、冶金、家电、机械、建材等传统行业则不断向外转移和扩张;园区应与长三角的产业发展形成梯度,便于承接这些产业的转移以达到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的目标。

2、提高核心竞争力

作为皖江经济带的重要节点,临江产业园应发挥提升城市整体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在产业部署和发展上应以特色工业园区为载体,与城市的资源产业实现上下游接续,并延伸产业链、加大深加工力度;建立起资源深度加工和利用的产业群,将产业链源头的资源优势,变为整条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实现产业纵向一体化的外溢效应。

3、错位发展

皖江城市带随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各成员城市现状产业同构象突出,城市产业之间分工和协作,未形成预期的集聚效应和规模经济,反而形成投资的低水平重复、条块分割;园区应面向未来,积极融入区域整体发展的格局当中,寻求自身特色,努力形成临江产业园与北部县工业园区双轮驱动、错位发展、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

4、低碳发展策略

坚持新型工业化发展方向,全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从追求快速增长向追求科学发展转变,从追求量的扩张向追求质的提升转变;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依靠科技进步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层次;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增加劳动力就业;促进企业空间集聚,方便劳动力就业;依靠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促进产业集群的形成,并延伸产业链;提高环境容量门槛,减少污染排放,加快环境治理,节约宝贵资源。各地统筹协作,互补长短,加快一体化进程,促进本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优惠政策

(一)税收奖励

1、工业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凡新落户企业投产后,前三年税收规模达到30万元以上的,地方所得财力企业所得税全额奖励、增值税50%奖励;3年奖励期满后,年度所得税、增值税合计达到30万元以上且亩均税收超过3万元的部分,按一定比例实行无限期超额累进奖励:亩均税收3-5万元的,奖30%;亩均税收5-8万元的,奖40%;亩均税收8-10万元的,奖50%;亩均税收10万元以上的,奖60%。

2、工业企业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年总税收亩均超过3万元的。实行无限期全额奖励。

3、总部经济奖励:国内外企业在我县设立的直属机构或区域性分支机构,自注册登记之日起,以当年实时累计税额,按一定比例实行分段累进奖励:20万元以下的,奖20%;20-100万元的,奖30%;100-300万元的,奖40%,300万元以上的,奖50%;500万元以上的一事一议。县招商服务中心为总部经济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提供办公场所。

4、租赁企业奖励:年税收超过30万元的租赁企业,比照总部经济相应的税段奖励。

(二)减免收费

1、行政事业性收费:免收工业企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星级以上宾馆、5万平方米以上大型专业市场、5千平方米以上商场或超市、16层以上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和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社会事业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等规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先征后奖。

2、涉工经营性收费:材料设备价格不得高于本地区同期网上信息价,安装价格依定额价优惠5%,园区企业用电线损率按不高于4%收取,严禁收取其他任何费用。

3、涉工服务性收费:本县范围内的服务性收费一律由物价部门依国家有关最低限价核定并网上公布,有关单位按不高于最低标准的1/3收取。园区年纳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贷款抵押和符合招商引资认定条件的新办企业验资评估费由县财政承担,凭相关手续经审核后从招商引资工作经费中列支。

(三)重大项目“一事一议”

条件:投资强度、亩均税收达到一定规模,进入园区的服装、电子类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须超过3000万元,非服装、电子类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须超过5000万元。新兴产业、飞地经济、园中园、合作园、重大社会事业项目、大型专业市场与物流、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总部经济等。

优惠政策:“一事一议”项目根据议事规则,通过合同约定,县、乡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兑现。

(四)设立产业发展专项资金

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的融资、技改、平台、人才、管理、市场和品牌等方面予以扶持和奖励。

入园条件

临江产业园入园条件

符合三大产业定位,即轻化工、新型建材、仓储物流(特别项目可以进行洽谈),符合国家环保政策和产能有关政策。固定资产亿元以上,亩均投资强度150万元以上,亩均税收6万以上。(按皖江示范区有关政策进行调整)

机构设置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筹建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的批复》(皖政秘〔2010〕97号)、市编委《关于设立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管委会的批复》(庆编〔2011〕37号)等精神,设立安徽宿松县临江产业园管委会,正科级建制,为宿松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产业园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工作。

一、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省、市和县委、县政府对产业园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

(二)根据宿松县滨江新城总体规划,编制临江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负责产业园的招商引资,按照规定权限和程序审批或审核入园的投资项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或审批;负责产业园对外经济协作和协调服务工作。

(四)负责产业园内的工程建设和建筑市场的管理工作,审核设计施工单位和建筑企业资质;管理和指导建筑工程招投标、质量监督检测、安全生产工作。

(五)按规定权限和程序,承办产业园内土地的征收、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和土地收购储备以及地籍的具体工作。

(六)负责产业园建设和管理园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兴办和管理工业园的公共事业。

(七)负责编报产业园环境保护规划,协助组织开展产业园相关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协助审批权在县环保局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负责督促园内建设项目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环保“三同时”制度,对新开工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实施现场监督管理。

(八)负责产业园内房地产市场管理有关工作,协助办理房产权、产籍管理和核发《房屋所有权证》的有关手续。

(九)指导、协调并监督县有关部门设在产业园的派出机构和派驻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十)负责产业园的财政预决算、国有资产管理和审计监督以及税收征管的有关工作。

(十一)负责产业园机构编制、人事、劳动保障、统计、社会中介组织及社会治安的具体管理工作。

(十二)行使县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临江产业园管委会内设4个职能科(室):

(一)办公室

制定临江产业园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工作规范;负责产业园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工作;负责政策法规研究、保密工作;负责党群、文秘、会务、档案管理、来信来访、行政后勤工作;负责宣传、统战和纪检、监察工作;负责同人大、政协的联络工作;负责各职能部门协调工作;负责指导、协调、监督有关部门设在产业园的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工作。

(二)经济发展科(统计站)

负责编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并指导实施;负责园内各项统计;负责制定和实施利用外资计划,开展园区招商引资活动,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入园项目的前期评估,按规定权限和程序,负责审核、审批入园投资项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或审批;参与涉外经贸纠纷协调处理;指导企业自营进出口权的登记,备案工作;负责入园项目的跟踪服务,协助相关部门兑现园内企业的优惠政策,配合相关执法单位的执法、检查;负责园内企业管理、企业经营考核奖励;负责组织园区内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验收;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园内企业用工、信息咨询等工作。

(三)社会事业科

负责组织兴办和管理产业园内文化、教育、卫生、民政、体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负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和人民武装工作;负责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工作;负责社区、农村行政、经济、就业介绍、技能培训、劳动监察、社会保障和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管理工作;依法管理园内绿化、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保护工作;负责园区内征地及拆迁安置工作;负责组织园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企业生产的监督管理;承担县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委托产业园管委会行使的行政处罚权。

(四)建设规划科

负责临江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同时按批准的控规要求指导入园企业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并审查,按批准详规指导监督实施;负责编制园内年度财政投资非盈利项目计划,并按批准的项目计划组织规划、设计;负责编报园内基本建设项目融资材料;初审设计、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负责规划和管理入园项目建设并协助职能部门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负责入园企业建筑工程标准质量和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协助职能部门核发入园企业《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负责组织园内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工作;负责园内工程建设规划及基础设施技术档案管理工作;负责房地产管理工作,办理房屋产权及管理和核发《房屋所有权证》的有关手续;协助园内违法建筑的监督和查处。

三、人员编制

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管委会行政编制8名,其中主任1名(高配副处级),副主任2名。

产业园党群团、纪检监察等机构按有关规定和章程设置,人员编制含在机关总编制内。

四、下属事业单位

为做好临江产业园建设管理和客商服务等工作,设立宿松县临江产业园综合服务中心,为安徽宿松临江产业园管委会下属财政全供事业单位,定财政全供事编6名。其主要职责为:

负责组织实施临江产业园财政投资的非赢利性工程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工程、房屋建设工程等);协助办理工程建设的有关证件;负责组织和参与工程项目的招投标,负责工程建设工程中的质量、安全、投资、工期的监管;负责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审查竣工决算工作和工程建设档案管理。

负责管理园区事务并受理企业投诉;协调、督促、落实入园投资项目的审批、核准、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规划许可证、环境影响报告书、土地使用证、房产证书、施工许可证、质量监督、技术监督、环境监测等手续办理的有关工作;负责召集投资和建设项目联席会议,协调落实有关问题;负责投资项目政策咨询与服务;负责中心的日常和管理工作。

五、附则

本规定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县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托尼·帕克    下一篇 大成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