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于1993年4月,1997年被列为全国首批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挂合肥出口加工区牌子,辖省级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目前管辖面积258.57平方公里, 其中产业聚集区面积42.34平方公里、城市建设面积62.88平方公里、农业用地面积153.35平方公里。全区设有高刘、海恒、锦绣、莲花、芙蓉、临湖6个社区,共有村(居)53个。另,区县合作开发的新港工业园10.4平方公里,下辖居委会4个。辖区户籍人口301669人(其中高校学生112545人 )。2010年,成为安徽省首个千亿元产值开发区;2012年,成为安徽省首个两千亿元产值开发区,安徽省首个综合财政收入过百亿元的开发区。合肥经开区是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家电)"、全国首个政府引导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并获准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4年上半年,入围首批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

目录

合肥欢乐岛合肥欢乐岛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于1993年4月,1997年被列为全国首批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2000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合肥经开区建区以来,始终坚持项目是生命线,带领群众致富是立身之本,改革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强力推进“工业立区”战略,经济社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2010年,合肥经开区成为安徽省首个千亿开发区;2012年,全区综合发展水平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位居第13位,在全国省会城市开发区中排名第4位,再次蝉联中西部开发区第一。

工业经济领跑合肥发展。产业积聚效应日益显现,形成以日立建机、合力叉车、合肥锻压、熔安动力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以海尔、长虹、美菱、格力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以江淮、佳通、纳威司达为代表的汽车及零部件,以联合利华、可口可乐、统一、华泰为代表的快速消费品等四大支柱产业。近年来,以联宝、三菱捷敏、宝龙达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以杰事杰、铜冠、库尔兹为代表的新材料,以远大、宇辉、西伟德等为代表的住宅产业化,以赛真拜通、天麦科技、尼普洛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等四大新兴产业强劲勃发。

百乐门商圈百乐门商圈

和谐开发区建设成果凸显。基本完成“住房、就业”两个安置,建立了居民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为被征地农民建立起“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壮有所为,病有所医、住有所居”的多重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构建新型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此做法被国家商务部誉为“合肥经开区模式”,并向全国推广。

综合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坚持“大项目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的方针,努力构建“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区。成功获得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等国家级荣誉并获准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2012年成功启用合肥出口加工区。

历史沿革

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后,国务院批准了合肥市为对外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同年8月,国务院特区办在合肥召开沿江和内陆开放城市座谈会。年底,合肥市上报省政府要求批准设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1月8日,经市委研究决定,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协调服务领导小组的通知》,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钟咏三为组长的协调服务领导小组。1993年2月-5月,开发区组织7支测绘队伍,完成53平方公里1:1000地图测绘工作。1993年3月18日,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成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道建设指挥部的通知》,总指挥由市委副书记、市长钟咏三担任。1993年4月3日,10.8公里的框型大道建设隆重开工,省、市领导卢荣景、王太华、钟咏三等出席开工典礼,开发区建设正式启动。1993年4月15日,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同意设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复》。1993年7月,框型大道建成通车,省市领导王太华、钟咏三等为繁华大道通车剪彩。开发区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仅用88天建成10.8公里框型大道。1993年7月6日,省机构编制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同意成立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的批复》,管委会正式成立。下设一室三处四公司,即办公室,计划项目财务处、建设工程管理处、土地规划管理处,工业发展公司、建设工程公司、公共服务公司、社会化服务公司。1993年11月4日,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启动。

明珠广场明珠广场

1994年1月20日,管委会下发了《关于下达明珠广场建设计划的通知》,明珠广场建设启动。明珠广场已成为合肥十景之一。1994年3月31日,管委会下发了《关于合资兴办"兆峰陶瓷(合肥)原料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兆峰陶瓷原料公司入区,此后,兆峰安泰、兆峰凯撒、兆峰唐彩、兆峰梦彩、兆峰银壁公司相继入区。1994年8月28日,管委会下发了《关于同意安徽佳安轮胎有限公司进区的批复》,佳安轮胎项目入区,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全面启动。1994年8月30日,管委会成立社会化服务公司,现已发展壮大成为海恒置业集团公司。1994年11月23日,合肥正大有限公司入区建设。

1995年5月23日,合肥日立挖掘机有限公司入区建设。1995年7月,上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视察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1995年8月23日,合肥太古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入区建设。1995年12月11日,合肥明珠保龄球馆开工建设,开发区第三产业开始启动。1995年12月28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下发《关于确定开发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的通知》,批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试点单位。

区内成果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

"十五"期间,开发区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191亿元,工业增加值326亿元,财政收入73.8亿元,税收收入51.2亿 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5.7亿元,出口总额12.9亿美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实现了在国家级开发区中领跑中西部,进军前十强的目标。产业积聚效应日益显现,形成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佳通轮胎为代表的汽车产业;以日立建机、合力叉车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以海尔电器、华凌电器为代表的家电电子产业;以联合利华为代表的日用化工产业;以华泰食品、统一食品为代表的食品产业五大产业集群。

发展工业经济同时,开发区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溶入加快推进城市化的过程。累计完成社区建设面积140万平方米,安置农民11293户,安置就业约9000人,就业率达到70%。实施失地农民五项保障制度政策,即"供养补助、失业补助、教育补助、养老保险补助、医疗保障",实现了失地农民的 "老有所养,少有所学,壮有所为,病有所医",祖居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的1700元,提高到2005年的6000元。全区33067名祖居农民全部转为城市居民。顺利依法完成16个村的集体资产处置和撤销村民委员会的工作,成立了4个社区管理委员会和21个小区委员会,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建立职责分明、优势互补的新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将坚持"大项目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的方针,2005年一次性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体系认证,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新城区。主要经济目标:到2010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1000-1250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00-350亿元,完成工业投入250-300亿元,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50家,其中年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25家以上。

园区规划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分为东西两大功能区域,东部以工业为主,设有中心工业区、南部工业区;西部为商务文化区,建设合肥大学城、国际商务中心区、总部经济基地等。开发区同时规划建设多个专业园区,主要包括生命科技园、住宅产业化基地、南艳湖微电子基地等。

公用设施

区内道路

开发区已建成高等级市政道路220公里,路幅宽80、60、45、30米不等。

供水

开发区北侧建有日供水35万吨水厂,全区120公里供水管网实现环状供水,主水管管径DN1400-DN800,支管管径DN600-DN300,供水压力≥0.28MPa,水质优良,完全满足区内工业和生活用水需要。水厂正按照日供水50万吨的能力进行扩建。

雨污排水

排水实行雨污分流,废水达标后排入城市排水管网。开发区已建成日处理能力10万吨的污水处理站一座,100多公里的配套污水管网全部建成。污水处理站将扩建至30万吨/日的处理能力。

供电

开发区现有500KV变电站一座、220KV变电站三座、110KV变电站六座。供电容量90万KVA。全区已建成10KV供电线路100公里,覆盖面积约50平方公里。

供热

开发区利用佳通公司自备电厂的蒸汽向区内单位供汽,已建成供热管网15公里,供应能力25吨/小时。开发区建设的热电厂已开始试运行,规模为(2*C50MW+1*B25MW),一期工程最大供热能力426吨/小时,年供热量702万吉焦(GJ),发电量为4.1亿度(kw/h)。

天然气

开发区天然气来源于国家西气东输工程,区内建有合肥市天然气储备站一座,84公里管网环状连接,供应能力3650万立方米/年,压力0.4MPa,中压A级。

区位交通

区位交通区位交通

合肥是安徽省省会,位于安徽省中部,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三角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内,基本涵盖中国东、中部7省1市,拥有5亿人口、占中国50%的国民生产总值和40%的消费市场。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合肥市西南,濒临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开发区距离老城中心7公里,通过高架桥驱车6分钟可达。


1.公路:


公路公路

开发区与国家高速公路网直接相连,道路交通便利。


2.铁路:

铁路

开发区连通贯穿全国四大铁路干线,铁路运输十分发达。

开发区南部工业园的铁路专用线全长28公里,其中一期工程13公里已经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将在一期主干线路的基础上进行扩建,将延伸到规划中的派河港码头,沟通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


3.水运:


水运水运

开发区距中国东部三个港口均在六小时车程之内。

开发区南部工业园的派河河道整治和港口码头的规划建设正在进行,现已达到1500吨级的通航能力,初步建成内河航运体系。


4.航空: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位于合肥市西北,距市中心31.8公里,按照4E级的国际化“航空港”设计,年旅客吞吐量可突破1200万人次。

招商项目

汽车与工程机械零部件

家用电器配套产品生产基地

微电子工程基地

新能源(节能科技)产业基地

等离子产业园

高亮度LED产业园

平板显示及高清产业基地

南艳湖服务外包产业园

专业园区

电子工业园

开发区微电子工业园2006年成立。园区位于开发区东部南艳湖畔,规划用地约3700亩。园区计划2007-2012年吸引投资50-80亿元,到2012年开发区微电子及相关信息技术产业共实现产值达300亿元人民币。

生命科技园

园区位于开发区东部,占地约180亩。园区是由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合肥生命科技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所共同开发建设的一个专业化高科技园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制造产业和生物医药产品创新与研发机构。园区正在建设基因重组人胰岛素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亿美元,主要合作方包括波兰拜通公司、新加坡赛真公司。项目主要从事胰岛素、乙肝疫苗的研究与生产,园区将陆续引入基因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和乙肝疫苗、赛真公司白介素-2、干扰素-2、人生长激素产品、拜通公司的长效胰岛素、抗肿瘤药等产品。

意大利工业园

园区由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和意大利阳光集团合作建设,主要服务于有意投资中国的意大利及欧洲企业。园区占地面积约400亩,南侧配套有铁路专用线,东南侧为开发区热电厂、污水处理厂、中外运国际物流园,基础设施条件完备。意大利工业园开发厂房总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并且可按投资商的需求设计标准厂房,同时为投资企业提供公司设立、厂房建设、产品销售及日常生活的全方位服务。

住宅产业化基地

2006年7月,建设部正式批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住宅产业化,是采用工业化生产的方式进行住宅建造,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在保证住宅功能和舒适度的前提下,在规划、建造、使用、维护过程中,减少对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资源的消耗,满足节能、节地、节材和环保的要求。住宅产业化的内涵包括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外围部品体系、内装部品体系和设备部品体系。

中外运物流园

中外运合肥物流园是中国外运集团在中国中部地区投资最大的物流项目,也是安徽首家大型国际物流园。物流园位于开发区南部工业园内,规划面积400亩,一期项目已于2007年投入运营。物流园建成后,将引进海关、商检等机构入驻,为进出口企业报关、报检、报验等提供一体化的综合国际物流服务。

产业集群

主导产业

开发区支柱产业

汽车及零部件

江淮汽车、佳通轮胎、纳威司达、卡特彼勒、江森自控、延锋伟世通等

家电电子

海尔、美的、长虹、美菱、格力、华凌、友达、晶弘、冠捷等

装备制造

日立建机、ABB变压器、合力叉车、合肥锻压、熔安动力等

快速消费品

联合利华、花王、可口可乐、统一、康师傅、华泰、两面针

经开区截至2012年底累计引进投资约1320亿元人民币(其中内资1090亿元人民币,外资37亿美元)。五大支柱产业的产值占开发区的95%以上。

新兴产业

开发区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重点发展微电子、生物医药、住宅产业化三大新兴产业,并着力规划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等离子产业园、高亮度LED产业园等科技园区。

区内教育

合肥一六八中学

合肥一六八中学是由合肥市教育局整合一中、六中、八中三所省级示范高中优质教育资源采用先进的办学模式创办的一所现代化寄宿制高级中学。学校位于国家级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占地300亩,投资近2亿元。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规模60个教学班,在校生3000人。校园环境优美,建筑布局错落有致,风格独特。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一流,建有教学楼、实验楼、行政图书信息中心、艺术会堂、体育馆、学生公寓、标准运动场等。2004年,学校有46个教学班,在校生2200多人。

合肥润安公学

1993年4月6日,合肥市教育委员会以教普字[1993]139号文作出批复,同意成立合肥润安公学。学校由万博社会事业发展有限公司筹资创办,性质为全日制寄宿制民办中小学;当年9月,首次招生83人,租用省审计学校校舍开课。1994年6月至9月,学校在蜀山高新技术开发区兴建新校园一期工程竣工,当年招生248人。1997年10月,新校园三期工程竣工,当年学校规模达到20个教学班,在校生700多人。1998年8月,学校增设高中部,开始招收高一新生,至此学校含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办学模式形成;次年春,学校规模达到32个教学班,在校生近1000人。2000年,学校搬迁至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繁华西路,新校园3月18日破土动工,8月20日竣工落成;当年9月,招收新生900多人,至此学校规模达到了70个教学班,在校生2000人,教职工400人。2002年后学校规模继续扩张,至2003年春达到82个教学班,在校生2400多人,教职工近500人。至2005年底,办学规模稳定在70个教学班,在校生2200多人,教职工400多人。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

合肥世界外国语学校(原名合肥中锐国际学校)创办于2000年,是一所从幼儿园到高中十五年一贯制全寄宿学校。位于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徽园为屏,湖溪为带,人文荟萃,环境优美,设施一流。学校占地154亩,投资1.5亿人民币。现有教职员工272人,专职教师124人,在校学生1420名。学校秉承"突出外语、文理并重、国际交融、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以教学质量求生存,以教学特色求发展,全面实施精品战略,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热舒夫    下一篇 德雷蒙德·格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