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校园暴力

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暴力。

目录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里发生的暴力事件。包括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暴行以及对学校的破坏行为。暴力行为不仅止于肢体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也包括了其它如:语言伤害、被强迫做自己不喜欢的事、被故意陷害致造成生理、心理的伤害等。社会变迁,道德观念、生活习惯、思考模式、行为准则等都产生极大的改变,使犯罪率增加,犯罪年龄层下降。

心理诱因

校园暴力背后的心理诱因是什么?家长应如何应对?日前,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救援技术教研室主任、国家认证二级心理咨询师单学娴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对此做了解答。

1.长期暴露于暴力环境之下

如果儿童长期处于暴力环境下,正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比如,会使儿童逐渐认同暴力中施暴者,阻碍儿童的道德发展,还会使儿童对暴力表现出病态的适应等。目睹父母使用暴力的儿童,不仅看到了暴力行为,而且也能观察到暴力发生的环境、暴力的情绪“引爆器”和暴力的后果。这些观察对儿童行为的影响非常重大。孩子会复制、模仿家庭处理问题的方式,从家长身上“学习”暴力,这种情况最常见。

2.青少年的潜在本能

产生校园暴力的诱因之一是青少年的个体攻击性强。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受到挫折时,容易引起情绪上的冲动和愤怒,因而产生对一定的对象报复和攻击的行为。各种导致挫折感的动因,如受欺辱、遗弃、排挤、自卑等都容易引发攻击性的行为。有调查显示:80%以上的城市中小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攻击性行为。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宠爱,极易染上心胸狭隘、自私、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所以在学校学习和日常生活中,一遇冲突就会把这种不良的心理带出来,酿成校园暴力。

3.性格因素

一些不太乖的儿童,比如易怒、粗心大意和容易冲动的儿童,在以后的生活中往往具有暴力倾向。对于这些难以对付的儿童,父母最先的反应通常是愤怒和敌意,接下来又会去试图抚慰孩子,这样就导致了一种矛盾。如果儿童认为世界充满了敌意和矛盾,那么他将会忽视社会规范而自行其是。

4.应对压力的方式

青少年不得不去应对许多人际的、个人的和环境的压力。他们往往以攻击的行为方式来应对这些压力。如果没有人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这些行为,同时学校和家庭也缺乏良好的环境的话,那么,这些富有攻击性、爱冲动行事的儿童,就有可能发展成为具有反社会行为的、参与犯罪的青少年。

诱发校园暴力的主要原因

(一)家庭教育不当催生校园暴力

曾有教育专家直接指出:每个人的健康成长都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溺爱、专制、放任等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导致校园暴力的首要原因。

(二)社会不良因素及网络的影响

今年6月,文化部将《东京食尸鬼第二季》《进击的巨人》等一批网络动漫列入“黑名单”。同时,乐视、爱奇艺、搜狐、优酷、腾讯、百度等29家网站,因提供含诱导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和渲染暴力、色情等内容的网络动漫被给予警告、罚款等处罚。漫画岛等8家网站被关停。“不仅是网络游戏,在一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中也不乏暴力场面,宣扬以暴制暴、拉帮结派的江湖规矩,无形之中给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提供了模仿对象,潜移默化之间让孩子变得崇尚暴力,在尚不成熟的心灵里埋下‘恶’的种子。”一位中学老师对记者说。

(三)学校法制教育的弱化

近年来,校园暴力频发并且不断升级,在让人感到触目惊心,感慨家庭、社会教育出现问题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校园法制教育的弱化。“学校对学生肩负有重要的教育责任,有义务教育学生懂法、守法。”市教科院副院长刘金明表示。

走访中记者发现,首先,一些学校对教师的法律知识方面的培训偏少,好的学校也只是每学期或者每学年给教师们做一次集体法律知识的培训,有些学校的培训工作几乎处于空白,或者仅仅在校园暴力事件发生后才组织老师们参加一次法律学习。而有限的法律教育并不能有效增强教师自身的法律意识,个别教师甚至自身便带有不良行为却无法自察,而这些不良行为很可能已经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

其次,对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待进一步强化。除了偶尔参加一些主题活动外,很多学校都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制课程,更没有专职的法务人员给学生讲课。记者调查发现,有的学校外聘请过警察、律师给学生们讲授法律知识,但也仅限于一学期或者一学年一次的频率,时间上得不到保障,内容也有局限性,起到的普法作用有限。在对学生的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学生并不认为自己的打架行为有什么不妥,个别学生认为打架是件平常不过的事,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一种英雄行为。

对此,天津惠华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璐表示,在学校法制教育方面,学校不仅要加大对教师的法治宣传教育、法律知识培训,还应开设相应的课程,保障一定的课时,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到学校参加法律讲堂,“这样可以改变家长把孩子交给学校后事不关己的心态,让家长也参与到法制教育中来。”

(四)执法管教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法治的不断完善,在立法领域,我国已有《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教师法》等多部针对学校安全的法律、法规,以保证师生不受校园暴力的侵犯。然而,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这反映出我国在依法治校、维护校园安全上尚有许多工作有待加强,执法管教的工作力度还不够。

现状调查

校园暴力在我国时有发生,但是情况复杂,违法与犯罪交织,且多数事件未进入司法程序追究法律责任,加之目前缺少统一的事件报告、统计制度,导致难以了解我国校园暴力发生的真实情况。今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对2013-2015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100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进行了梳理,这些案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此类犯罪及审判工作的一些突出特点。简述如下:

1.校园暴力犯罪案件涉及的罪名相对集中。针对人身的暴力伤害比例最高,其中,故意伤害罪占57%,故意杀人罪占6%,寻衅滋事罪占10%;性侵、侵财犯罪各占12%,聚众斗殴罪与绑架罪分别占2%1%(见图一)。

2.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高中生及职高身份的未成年被告人占比较高。(1159名未成年被告人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55人,占34.59%;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104人,占65.41%。其中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比例低,与我国刑法规定上述被告人只对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承担刑事责任有关,故不能全面反映此类人群的校园暴力实际发生率。(2)涉案小学生占2.52%,初中生占33.96%,高中生占22.64%;职业技术学校及职业高中学生占26.42%,参与作案的无业人员占11.95%

3.持凶器作案、造成人身伤亡后果以及作案后自首、达成谅解协议的比例较高。持刀具(包括弹簧刀、水果刀、猎刀等)作案的占49%;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占35%,重伤的占32%,意味着在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中,实际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严重后果的比例高达67%;轻伤占17%,轻微伤占16%(见图二)。被告人作案后自首、与被害人达成赔偿谅解协议的比例高,分别占49%54%

4.判刑情况。(1)致被害人重伤的32起案件中,免予刑事处罚2件,占该类案件的6.25%;宣告缓刑的22件,占68.75%;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4件,占12.5%;三至五年有期徒刑的2件,占2.65%;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1件,占3.13%;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件,占3.13%。(2)致被害人死亡的35起案件中,宣告缓刑的8件,占22.86%;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下的1件,占2.86%;三至五年有期徒刑的4件,占11.43%;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的12件,占34.29%;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10件,占28.57%

校园暴力事件

事件1:甘肃女生6分钟被打38记耳光围观者:太精彩了

1123日下午,QQ空间、微信朋友圈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一个中学生模样的女学生被两名同学轮番掌掴,视频画面之外,不时传来阵阵狂笑。

视频画面中,一名穿校服的女孩站在路边上,被几名年纪相仿、身穿同样的校服的女学生轮番掌掴。

事件2:重庆女生太邋遢被5同学围殴打成十级伤残

近日,重庆市荣昌区法院审理了一起健康权纠纷案件,多名初中女学生共同殴打另一名女生兰兰,导致其伤残。

而这一事件的起因,竟是兰兰在住校期间因不注重个人卫生,而引起同寝室其他女同学“公愤”。

5名女学生随即一起打耳光“教育”兰兰,导致其十级伤残。

事件3:江西永新女生遭围殴 1人被刑拘

一起名为“网曝江西永新县女初中生打架”的视频在微博广泛传播。视频中,多名初中生模样的女孩对着另一下跪着的女孩连扇耳光,不时用脚踹其身体,殴打时间长达5分钟。

此次涉事女生有9人,其中小学生有2人,中学生4人,3人已辍学,年龄都在1216岁之间。涉案人员刘某(白色衣服的女生)被刑拘。

事件4:四川一未成年女生被同龄人扒衣拍裸照

622日晚11点之后到今(23)日,资阳有几张照片在网络、QQ、微博上流传甚广。照片中,3位女生包围着一位上身全裸的女生在自拍,其中黑衣女生手持手机对着镜头微笑,白衣女生和另一名黑衣女生同时用手比出“剪刀手”,而受害女生则低着头,用手臂遮挡着自己的胸。

事件5:福建南安两初中女生暴力3分钟小学女生被扇25巴掌

629日,福建南安水头,一小学女生被打视频流出,父亲认出女儿后报警。视频中,这段流出的视频,时长共340秒。视频显示,女生扎着长长的马尾辫,白衣黑裙,被10多个学生围着,两名女生断断续续,前后共朝前脸部扇了25巴掌。通过视频声音可知,其中一名女孩,一边动手扇巴掌,嘴里还振振有词地质问:“你不是说见我一次打我一次吗?

事件6:福建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此前被同学欺凌4

610日上午,16岁的永泰县东洋中学初三学生小黄,在结束中考语文科目考试后,难以忍着剧烈腹痛继续参加中考,这才向父母道出了一个藏掖4年多的秘密:自小学五年级起,他就经常被其他同学无故殴打。

8日晚,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事件7:安徽怀远火星小学副班长逼同学喝尿事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安徽怀远县火星小学13岁的副班长小赐因为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向另外6个孩子要钱。钱没给够,就逼迫他们喝尿吃粪。

据报道,经过走访,“副班长的王国”更多细节被披露,在事情败露后“副班长“还威胁要“弄死”其他学生。

记者:喝尿,真有这样的事发生?学生:有,真有。记者:你们看到了,还是你们自己也喝过?学生:自己也喝过。记者:什么时候?学生:反正就是在那个地方。副班长母亲则说,副班长是被冤枉的,她认为其他孩子嫉妒副班长学习好。

事件8:漳州芗城73男扒光一女生 20多个学生围观

这场噩梦发生在424日下午。这名漳州市芗城区北斗中学的小女生,上学途中被5个女孩拉到校外的小巷子里群殴,并被扒光上衣。

“四五名女孩对着一名女生,又是脚踹,又是扒上衣、内衣,还揪她的头发往铁门上撞,旁边还有围观者拿手机拍照”,洗车的车主说道。事发北斗草亭佛祖庙旁,与北斗中学仅一墙之隔。令人心寒的是,围观者没有一人阻止,而受害女生也不曾喊一声“救命”。

如何应对

当前,对校园暴力的认识、立法、处理机制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形成治理的短板。为了依法遏制校园暴力,为未成年人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文明的学习、生活环境,课题组认为,需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转变观念,加大对严重校园暴力违法犯罪的惩治力度。施暴者与被欺凌、被伤害的孩子都是法律应该关注和保护的对象。既要重视教育预防,也不能忽视必要的惩治。既坚持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的区别对待,给予未成年犯罪人在正常环境下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要防止对未成年人只讲从宽而不讲从严的认识偏差。对于校园暴力事件坚持宽严相济,区别对待,情节较轻的,尽量给予最大限度的感化、挽救;涉及违法,影响恶劣,理当治安拘留或者送往工读学校的,就不能简单“教育”了事;构成犯罪,甚至罪行严重,不宜宣告缓刑的,就当判处实刑,不能简单通过赔偿和解了事。通过区别对待,既彰显法律的关怀,又不失威严,公平地实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2.加强人身权利保护立法。校园暴力是社会暴力的一部分,当前,刑法制裁校园暴力往往于法无据。实际上,不仅仅是校园暴力,还有其他大量严重侵犯人身安全只是程度未达到轻伤标准的暴力行为被排除在刑事立法之外,一定程度上助长暴力行为公开肆虐,成为影响社会长治久安和文明程度提高的普遍性问题。从域外来看,特别重视对人身权利的刑法保护,不仅普遍将攻击殴打他人的行为认定为暴行罪,而且对言语恐吓、尾随骚扰、破坏他人生活安宁等行为均予以刑事制裁,对规范公民言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日本刑法在规定故意伤害罪可判处最高十五年惩役的同时,另规定了暴行罪,即实施暴行而没有伤害他人的,最高可判处二年惩役。虽然中外立法制度、法律文化有别,但随着经济发展物质富足,社会必然越来越关注人格尊严、人身安全的保护。刑事立法当顺应时代潮流,深入研究包括校园暴力在内的暴行入罪问题,为社会有序发展提供明确的规范指引。

3.针对校园暴力等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惩戒、矫治制度体系。考察域外发达国家,无一不重视对校园暴力肇事者的惩戒、矫治。例如,德国对校园出现的恃强凌弱的“小霸王”关注态度鲜明,打击力度大,在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校园“小霸王”,校方有权将其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强制管教。意大利刑法规定,如果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法律规定的犯罪(违警罪除外),并且具有人身危险性的,法官可以决定将其收容于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司法教养院(最短持续期不少于一年)或者对其实行监视自由。对我国而言,在刑法保持相对谦抑的前提下,应当积极探索构建刑罚之外的惩戒、矫治制度,比如刑罚与保安处分二元并存的制裁体系,值得研究。在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落实和完善刑法、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中规定的收容教养、工读教育等制度,明确实施细则,加大对相关矫治场所的资金、人员投入,用足用好我国已有的制度资源。

4.构建防治校园暴力的程序化处理机制。根据日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该机制应包括早期预警、及时上报、事中处理以及事后心理干预等全方位内容。遏制校园暴力,既要有政策层面的决心决断,又要有智慧定力,把基础工作抓实做细。要从不同层面逐级摸清我国校园暴力的现状,分析成因,对症下药,综合施治。在课题组调研的100起校园暴力刑事案件中,持管制刀具作案者近50%,如果相关学校对这些平时即有持刀习惯的“问题少年”及早发现、干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或者至少可以降低校园暴力的伤害后果。域外许多国家和地区针对校园暴力进行专门立法,构建了规范的处理机制,例如韩国2004年出台的《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法》。此外,还要注意探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预测、发现、干预校园暴力。以法国为例,早在2001年就启用了校园暴力监测软件,其统计项目非常细致,包括诸如在校园内丢石块等具有暴力倾向的行为共26项,每年法国有近95%的学校向该数据库汇总校园安全信息,这就为及早发现和干预校园暴力奠定了坚实基础。相关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5.进一步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要全力遏制和预防校园暴力,必须有强大的正面引导,学校要在传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强化人文、道德教育,教育学生保持对生命的敬畏和善意,尊重爱护他人,呵护生命,和谐相处,避免伤害;宣传部门要通过公益广告、专题报道等形式,加大对反校园暴力的宣传;司法机关在抓好个案办理的同时,应适时组织宣传报道,回应社会关切,营造良好舆论导向。

专家研究

暴力文化是指宣扬所谓“狼道”的书报、以“野蛮”为时尚审美的影视剧、含有大量暴力内容的电影和电子游戏等。在网络极其发达的社会,未成年人很容易能看到这些内容,而且未成年人这一群体的共性便是模仿能力极强,这一文化已对学生产生极其严重的危害性影响,侵蚀并扭曲了众多学生的心灵,并成为校园暴力愈演愈烈的又一大主因。

专家认为在暴力文化不可无的情况下,家长要监督并经常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适当隔离孩子直接观看暴力电影。专家还建议媒体报道暴力事件时,对暴力细节不做报道,对暴力图片不做展示。

据儿童安全专家张永将介绍,调查表明,在一些校园暴力事件中,施暴对象和被施暴对象总是相对固定。爱欺负人的“小霸王”往往来自充斥暴力因素的家庭,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受欺负的“小可怜”,家庭的行事风格往往也喜欢隐忍、沉默,容易形成受害人人格。

校园暴力是社会问题的缩影。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介绍,校园暴力在留守儿童居多的地方尤为严重。被打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安全感,更不敢吱声,助长了暴力的蔓延。

化解校园暴力,预防是捷径。家长应更多地关注孩子,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成为孩子遇到困难时最可靠的支点,也应鼓励孩子多交一些朋友,建立稳定的伙伴群体。借鉴国外经验,学校应加强孩子的同理心教育,只有明白别人的痛有多痛,才能真正意识到暴力的危害。另外,要明确责任主体,发生严重校园暴力,要追究校方责任。要靠严格的管理抬高校园暴力发生的成本,一旦越过法律红线,必须依法惩处,并依法追究监护人的责任。

重要批示

2016612日,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近期校园暴力频发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    下一篇 开封市中心医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