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成汉

成汉(304年-347年)也称成,是中国历史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之“十六国”之一。301年益州的蜀郡的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郡地领导西北难民反抗西晋的统治,304年其子李雄称成都王,二年后称帝,建国号“成”,建都蜀郡的治所成都。至338年李寿改国号为“汉”。其领土疆域为益州全部。347年为东晋桓温攻破成都。西晋末年,秦、雍二州连年荒旱,略阳、天水等六郡氐族和汉人等不得不流徙至梁、益地区就食。元康六年(296年),氐首领李特率民入蜀。他们入蜀后,由于地方官吏的贪暴和政府限期迫令流民还乡,流民领袖、略阳氐族李特等利用流民的怨怒,于301年在绵竹聚众起义。303年李特称大将军,李特及其弟李流死后,特子李雄继领部众,攻下成都,据有益州,建立成汉。后李寿改国号为汉。李雄是巴氐族人。都成都,盛时有今四川东部和云南、贵州的各一部分。347年,成汉为东晋权臣桓温所灭,历五主,共四十三年。
中文名称
成汉
简称
首都
成都
货币
汉兴钱
政治体制
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
李雄、李寿
主要民族
氐族、汉族
主要宗教
道教
国土面积
35.3万(327年)
存在时间
304年~347年

目录

在成汉建国之前,李雄之父李特就在益州发展势力。297年,李特率领关中流民团南下汉中。302年,李特招集流民团起兵,自称为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第二年定年号建初元年(因此有人认为303年也可作为建国年)。率军攻打成都,益州刺史罗尚拒守,李特败死,其弟李流继续统领流民作战,然不久病死。李特之子李雄继位,并於304年攻下成都,开始称王,国号「大成」,年号建兴。

334年,李雄病死,其兄之子李班继位,不久之後李雄之子李期即杀李班自立。338年,李驤之子李寿又杀了李期自立为帝,将国号改为「汉」。大修宫殿,生活奢侈荒淫,人民受到严酷的徭役压迫。李寿死後,其子李势继位,大肆杀伐,国势更加衰弱。347年,东晋桓温率兵入蜀,李势投降,两年后残余力量也被东晋消灭。成汉灭亡。成汉立国共46年。

历史

李特入蜀

三国曹魏景元5年(265),晋王司马昭薨,子炎继父位,迫魏元帝曹奂退位,易国号为“晋”,改元泰始,都洛阳。永熙元年,晋武帝崩。子衷立,是为惠帝。惠帝愚,其外家杨骏辅之。永宁元年,贾后杀骏,灭其族,废太后。贾后淫虐专政,引“八王之乱”。晋传国两代,渐衰。

李特(?~303年),字玄体,祖为宕渠人。父恭,为东羌猎将。时异身长八尺,雄伟善骑射,沉毅有大度。永康元年,庭征益州刺史赵廞于京为大长秋,以都内史耿腾代之,廞遂反。时特附廞。特弟庠,本东羌良将,廞以之为威寇将军,欲使其断北攻。庠通晓兵法,布阵肃然。廞妒之,欲除。

永宁元年,庠见廞,劝其顺民心。廞发难,长史杜淑等附言,廞灭其宗族三十余。特与弟流恨之,引兵归绵竹。廞派长史费远、犍为太守李苾,都护常俊领万余人北上,截入蜀之道,至绵竹石亭,特引七千人纵火夜袭。远军溃。攻成都,廞大败。携家眷乘舟于广都,被属将朱竺杀。后,诏以罗尚为益州刺史,尚令流民归故地,谕以七日。特兄辅察中原方乱,以实诉以特。特于人贿尚。又,诏至,拜特为宣威将军,特之弟为奋武将军。然广汉太守辛冉欲独占功,未以实报。故而引流民怨。辛冉性贪,杀流首,取其物。逼流民归。民迫,投特。十月。特分民为二营,特居北,弟流居南。缮甲砺兵,严阵以待。辛冉与犍为太守李苾议,遂遣广汉都尉曾元、牙门张显、刘并诸将领步骑三万击特,尚亦遣都护田佐助元。元军抵特营前。弈之,而战,元兵溃,特杀元、显、并诸将以头示尚。于是,众举特为镇北大将军,伐冉,冉屡败,奔德阳。特因此据广汉,攻成都。

永宁二年五月,晋河间王司马颙派衙博攻特,扎梓潼,庭以张微为广汉太守,军于德阳,尚派张龟驻繁城。特遣子荡袭博,自领军击龟。博、龟皆败。后在杀微,还骸于其子。大安二年正月,特击尚,平成都少城。入之大赦,建元建初。

庭令荆州刺史宗岱领水军三万,以建平太守孙阜为前锋,逼德阳以援尚,尚以任睿连横各村坞攻特。特败。尚军追至繁县官桑,斩李特、李辅、李远。

成汉立国

特既亡,弟流及其子荡、雄集余众。大安二年三月,尚遣督护何冲攻流,流破之,乘胜进抵成都,尚不出,自守。荡独追之,中矛而亡。至此孙阜与尚形为犄角之势。流惧。李含劝之以降,流从之,雄谏欲再战。流不允。五月,流遣子世、含子胡为质。胡兄离闻言,归营与雄议。以合力击阜,遂大破。流愧,为雄乃奇才,易权于雄。七月,流取郫城,遂进驻。时邑仓空,流军饥乏。青城山处士范长生,粮足,流拜请。于是,以粮援流。流病,乃亡。骧诈以欺尚,克成都。尚奔江阳。雄以长生有名德,众崇,欲迎为君,长生不允。诸将遂请雄登尊。十月,雄即王位。大赦,改元建兴,废晋制,另立法七章。以叔父骧为太傅,兄始为太保,离为太尉,云为司空,国为太宰,阎式为尚书令,杨褒为仆射,尊母为太后,追特为景王。十一月,尚移屯巴郡,派兵掠蜀中,俘骧妻昝氏与子寿。

光熙元年三月,长生至成都,雄迎于门,拜为丞相,尊为范贤。六月,雄称帝,改元晏平,国号“大成”。追父为景帝,庙号始祖,尊太后为皇太后。以长生为天地太师,复部曲,免税。十一月,晋惠帝被毒,弟炽继位,是为孝怀帝,太傅越专权。十二月,杀司马颙,独揽权。

永嘉元年十二月,成尚书令杨褒卒。褒好直言,常谏于成主。永嘉三年十月,天水人訇琦等杀成太尉李离及尚书令阎式,以城降于罗尚。成主令太傅骧、司徒云、司空璜伐。不克,云、璜皆战死。

永嘉四年二月,成太尉李国镇巴西,帐下将文石杀之,以巴西降罗尚。四月,成主雄以诺与将张宝:汝安能光复梓潼,朕以离之爵位予。张宝遂以苦肉计使之为訇琦心腹。适逢尚使欲归,訇琦等出城与别。张宝遂闭门。琦奔巴西。成主复梓潼,以宝位太尉。七月,尚率于巴郡,庭以长沙太守下邳人皮素为益州刺史。十月,成太傅骧攻谯周之子登于涪城。尚子宇及参佐恶登,不给粮,皮素欲加罪。十二月,素至巴郡,宇令人杀之。建平都尉又杀宇。巴郡内乱。骧闻之,尽攻。时骧之子寿被囚于登处,登释其欲达骧攻之暂弱。后,庭以巴东监军南阳人韩松为益州刺史。

永嘉五年正月太傅骧克涪城,俘登,太保拔巴西,杀文石。成主愉,大赦,改元玉衡。登解于成都,成主欲宽宥,不屈,遂斩。二月,暴重领兵讨韩松,自领益州三府事。三月,益州将吏杀重,表以巴郡太守张罗行州事。罗与降晋氐人符成、隗文大战,被诛。符成、隗文驱民于成,雄厚待。又益州三府表以平西司马蜀郡人王异行州事,领巴郡太守。

永嘉六年十二月,江阳太守张启杀异,代之。庭又以涪陵太守向沈行西夷校尉,南保涪陵。

永嘉七年三月,向沈卒,举汶山太守兰维代其职。维欲攻巴东,成将李恭、费黑伏击于道,俘维。

建兴二年正月,杨虎率汉中吏民附成。于是,汉嘉、涪陵、汉中皆为成属。汉嘉(地名)的夷人(少数民族)王冲来附。朱提雷炤、建宁爨畺来附。

建兴四年五月,晋平夷太守雷炤、平乐太守董霸率三千家附成。十一月,汉将刘曜围晋都,晋愍帝因食尽,无援,而降于汉。西晋历四帝,共五十二而亡。

建兴五年三月,琅琊王司马睿于建康称晋王,建元建武,史称“东晋”。六月豫州刺史祖逖入谯城,经营北伐。晋王檄文天下,命司马裒等九军,卒三万余,水陆四道,以逖为指挥北伐。成巴郡向成主告急。主言:朕常忧琅琊王弱,将被石勒灭,乃至耿耿于怀,今其能举兵,使人振奋。

建武二年三月,睿称帝,都建康。是为中宗孝元帝,改元大兴。四月,成丞相长生卒,成主李雄以其子侍中范贲为相。长生博学,年近百岁,蜀人奉之如神。

永昌二年正月,成太傅李骧、将任回攻台登,晋将司马玖战死,晋越嶲太守李钊、汉嘉太守王载皆以郡降。成皇后任氏无子,妾生十余,然其却立兄荡之子班为太子,以任后为其母。群臣请谏,雄言:朕兄荡,乃先帝嫡统,属奇才、大功之辈。成基业将成,而早逝。朕常伤怀。况班仁孝好学,必可承先帝之基业。太傅李骧、司徒王达劝谏道:先王立嗣必立亲子者,是明身份而防篡夺,从古而克言。雄不依。班谦恭下士,言行遵礼守法。雄每议,邀其至。

太宁二年正月,立班为太子。李骧泣言:祸从此至。

内乱迭兴

咸和八年六月,雄脑旧溃疡。随战而痕以全。子见状,皆恶而远之。唯太子班,昼夜侍奉,不退衣冠,且亲为雄汲脓。雄召大将军、建宁王李寿受诏辅政。遂崩,年六十一,在位三十年。

雄谦虚好贤,随才受任,命太傅养民于内,李凤等招怀于外。宽刑简政,狱无滞待。兴学,置史官,又轻赋役。男年交谷三斛,女予半之,疾病者又半之。户调绢不过丈,绵数两,事少役稀,民多富实。是时天下乱而蜀平,年谷屡熟,闾门不闭,道不拾遗。然,雄朝中无仪品,滥封爵位,吏无禄秩,取给于民。军无部队,号令不肃。此皆为其短也。本雄遗诏,班继位,以建宁王李寿录尚书事,班居宫行丧,政事付于寿打点。雄子车骑将军越屯江阳,闻父崩,奔丧。九月至都。以班非亲兄弟而不服。与弟安东将军期谋位。班弟玝劝其遣越回江阳,命期为梁州刺史,出镇葭萌。班以雄未葬,不忍遣之,并以心待之,无所疑问。反遣玝出屯于涪。冬十月,越刺班于父灵前,杀班兄领军李都。假太后诏,言班获罪,故杀之。期继位,谥班为戾太子,以越为相国,封建宁王。加大将军李寿为大都督,封汉王,与越共录尚书事。以兄霸为中领军、镇南大将军,弟保为镇西大将军。汶山太守、叔始为征东大将军,代越镇江阳。葬雄于都陵,谥曰武帝,庙号太宗。是日,期遣寿攻涪,寿先以言李玝,玝遂降晋。晋以玝为巴郡太守。期以寿为梁州刺史,屯于涪。

咸和九年春正月,期立皇后阎氏,卫将军尹奉为右丞相,骠骑将军、尚书令王瑰伟司徒。九月班舅父罗演与寿、天水人上官谵谋杀期,欲立班子幽为帝。谋泄,期杀演、谵及班母亲罗氏,李琀子俨,李稚妻昝氏,期自以得志。从此成国纪纲卫紊乱,雄业始衰。

咸康二年十月,期诬从子武陵公李载而杀之。十一月,晋诏建威将军马勋领兵集汉中,寿击之。

咸康四年,成主期骄心日甚,对下多诛,且没收其资,大臣多不安。其子霸、保、并皆不并而亡,众皆以期所杀。期偶有闻李寿欲反,杀其弟安北将军李悠。四月,寿诈以期欲除己,便率布、骑万余人马,以卒为前锋。自涪袭都。是日入都杀建宁王李越、征西将军李遐、将军李西及期近臣。寿矫称太后任氏令,废期为邛县公,追戾太子班为哀帝。

李寿建汉

因称帝不定,故命卜筮,占之人言:可作数年天子。寿思之言:朝闻道,暮死可矣。遂即位。改国号为汉,大赦,改元建兴。寿改宗庙,追父骧为献帝,暮昝氏为皇太后。立妃阎氏为后,子势为太子。改旧宗庙为大成庙,各制皆有所易。以董皎为相,罗恒为尚书令,解思明为广汉太守,任调为镇北将军、梁州刺史,李弈为西夷校尉,从子李权为宁州刺史,公、卿、州、郡皆以僚佐替。邛都公期叹言:吾乃天下之主,今却为小县公,生不如死也!五月,自缢而亡。谥曰“幽公”,以王礼葬。七月,以李恭子闳为荆州刺史、镇巴郡。九月,仆射任颜反,诛杀。颜乃太后之弟,因而寿尽诛旧成主雄诸子。

咸康三年六月,汉攻拔晋丹川,守将孟彦、刘齐、李秋皆死。赵王石虎欲与汉连兵攻晋,中分江南。寿大喜,派散骑常侍王嘏,中常侍王广出使找。秋九月,以尚书令马当为六军都督。征集率七万余人为舟师,大阅于都,鼓噪盈江,寿登城检阅。有吞噬江南之志。众臣皆劝谏,更以泣谏。寿遂止伐江南,士卒皆呼“万岁”。燕王慕容皝派刘翔至建康向晋帝求大将军封号及帝玺。

咸康五年三月,建宁太守孟彦执建宁刺史霍彪降晋,晋征西将军庾亮遣参军李松攻巴郡、江阳。四月,执荆州刺史李闳、巴郡太守黄植送往建康。寿以李弈为镇东将军,代闳职。寿病,罗恒、解思明复议附晋,寿不从。李演复上书言降晋之事。寿怒,杀演。十二月,汉李弈攻巴东,守将劳相败亡。

咸康六年二月,晋帝下诏遣兼大鸿胪郭悕持节与刘翔同往,北棘城册封燕王。饯行时诸议赵、成汉之事。十二月,寿以太子势领大将军录尚书事。先,成主雄以俭宽人心,及李闳、王嘏于邺还蜀。赞晋称赵,寿羡。大迁于都,大修宫室,置器玩,尚严刑,立峻法。左仆射蔡兴、右仆射李嶷皆因谏而亡。蜀民疲于赋役,吁嗟满道。

咸康八年八月,寿崩。年四十四,在位五年。子势立。谥寿昭文帝,庙号中宗,葬于安昌陵。

寿初为王,好学爱士。每读书,专注良将贤相之事迹,故征伐皆克,辟土千里。雄既重心于上,寿亦尽诚于天下,号为贤相。继位后,废旧臣,改旧制,诏于期、越为他族。崇尚奢侈,重赋敛,多劳役。不受劝谏,以血立威,致使朝廷日衰,民心思乱,才至亡国。呜呼!贤终止为相,明则未能称之。

建元二年正月,势改元太和,尊母阎氏为皇太后,立妻李氏为皇后。夏四月太史令韩皓上书请修宗庙。势命群臣议。相国董皎、侍中王嘏以为成与汉乃一家,遂成一庙。八月势弟大将军李广,以势无子,请为皇太弟,势不许。马当、解思明谏。势疑其通,便斩马当、思明。并夷三族。派太保李弈至涪城击广,贬广为临邛侯,广自杀。

永和元年八月,晋帝因荆楚为国之西门,户口百万,地势险阻,得人者中原可定,失人则社稷可忧,遂命桓温为征西将军,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

永和二年十月,汉太保李弈,于晋反势。围都,势登城以拒战。李弈单骑冲门,被射杀,众溃。势胜,大赦境内,改元嘉宁。势愈加骄淫,不恤民情。常淫乐宫中,少会公卿。且疏忌旧臣,重近宦。于是谗言并进,刑罚苛滥,以致内外离心。

桓温灭成

晋安西将军桓温将伐成汉,将佐皆为不可。江夏相袁乔分析入深。

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帅益州刺史周抚等伐汉,拜表即行,使袁乔率二千人为前锋。

永和三年二月,桓温军寿衣,势方发兵,遣叔父右卫将军福,从兄镇南将军李权,前锋军昝坚等率领,自山阳趋合水。三月桓温军至彭模。桓温从袁乔之意,留参军孙晟、周处领老弱守军辎重,自率步兵直指都。

汉李福攻彭模,孙晟等反击,福败走。桓军遇李权,三战三捷。汉兵散,归都。镇东将军李位以都降晋。汉主势领众将兵出战于都之笮桥,桓温前锋不利。参军龚护战死,流箭射及桓温马首。士兵惧,欲退。而鼓吏误鸣进军鼓。乔拔剑督战,遂大破势。桓温乘胜长趋至都,纵火烧门。汉兵惧,丧斗志。势于夜出东门,奔葭萌,使散骑常侍王幼送降文于温处,自称“略阳李势叩首死罪”。后,抬棺木,缚己至晋军门以降,桓温解其缚,焚棺木。李氏政权“汉”亡,桓温遣令护势及宗室十余人至建康。晋穆帝封势为归义侯。

从李雄称帝,国号“成”,经李寿称帝,国号“汉”,至李势灭亡合为41年。史家统称“成汉”。

灭亡之战

东晋永和二年(成汉嘉宁元年,346年)十一月至三年三月,东晋安西将军桓温率军西征,克成都(今属四川),灭成汉的战争。

东晋建元元年(成汉汉兴六年,343年)八月,李势继成汉主位,骄奢淫逸,不理政事,刑法苛滥,加以饥荒,国势更加衰落。永和二年十一月,东晋安西将军桓温用江夏相袁乔“宜先攻弱”之策,乘机率益州刺史周抚、南郡太守司马无忌攻成汉,并使袁乔率2000人为前锋。次年二月,桓温水军至青衣(今四川青衣江)。李势命右卫将军李福、镇南将军李权、前将军昝坚率大军自山阳(今四川双流东南)赴合水(今彭山双江镇)阻拒晋军。诸将欲在江南(今双江镇以北、府河以西之牧马山区。古人以大江为东流,故以大江之西为“江南”)设伏以待晋军,但昝坚不听,率军从江北鸳鸯琦(今双流镇西北,岷江东北岸)渡江向犍为(今彭山西北,岷江之西)开进。桓温军避开犍为郡城及武阳城(今双江镇北),间道直指成都南面之白家场、石羊场。昝坚军正好与晋军异途。三月,桓温攻下彭模(今四川彭山东南,岷江东岸),以参军孙盛、周楚率老弱残兵留守辎重,自率步兵轻装向成都进军。李福、李权等回军,李福攻彭模,被孙盛等阻拒,李福败后退走。桓温进军途中与李权相遇,三战三胜,成汉军败退成都。昝坚军在犍为未遇晋军,便从沙头津(今新津南,彭山县北岷江边)渡江还军,待赶到晋军时,桓温已攻至成都南郊,昝坚军不战自溃。李势倾城中守军在成都笮桥(今成都西南南河上)同桓温军激战。桓温军前锋受挫,参军龚护战死,矢及桓温马首,众惧欲退时,鼓吏误鸣进鼓,袁乔乘势督士卒力战,大破成汉军。晋军乘胜直追,火烧城门,李势连夜逃走,至葭萌关(今四川广元西南),遣使向桓温请降。至此,成汉灭亡。桓温还军时,仍以周抚为益州刺史,镇彭模。周抚经两年扫除成汉残余势力,使蜀地全归东晋。

国家货币

成汉国的国家货币是汉兴钱。西晋末东晋初年,成汉政权建立。301年李特占四川广汉,304年其子李雄打下成都,于306年称帝,国号大成。316年西晋亡后,大成国改称为汉,史称成汉。其后李寿于汉兴年(338-342)铸汉兴钱。此钱薄小,重约1克;按钱文排列可分为直书汉兴与横收汉兴两种;为中国最早的年号钱。

三国末年蜀国,约在建兴十三年(235),因诸葛亮对外战争不断,经济衰退,直百五铢减至3克以下,因此进行了一次币制改革,铸行2克重的直百钱。此后有十四年没有战事,直百钱的重量得以维持。到延熙十二年(249)以后,因姜维屡次出战,开支加增,该钱开始减重。当时蜀汉仅以一州之力与魏吴十二州抗衡,自然力不从心。除了诸葛亮治蜀有方,也不得不靠货币贬值来维持,使得蜀中“虚用其众,刻剥众羌,劳役无已,民不堪命”①。蜀汉经济遭重创,已无法加增租税,只能进一步将货币贬值,直百钱重量从2克相继减为1.4克、1克、0.6克,直至0.4克。

在蜀汉亡后27年,李特自北方入马蜀,为争霸蜀中连年与晋室争战,经济衰弱无异于蜀汉末年;又据《晋书?载记第二十一李寿》,李寿夺位后不久,便施暴政。人有小过,辄杀以立威;同时“修宫室,引水入城,务于奢侈,又广太学,起讌殿,百姓疲于使役,呼嗟满道,思乱者十室而九矣。”类似的经济政治状况使李寿只能采取蜀汉末年铸小型钱的办法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因此笔者认为,李寿所铸1克重的小型汉兴钱,承袭了蜀汉末年减重直百钱的衣钵。

汉兴钱的形制与减重直百钱也有承袭关系。对照小南街出土的汉兴与直百钱,除了钱语言书体不同外,钱的重量和钱径基本相同,也同为广穿,并均有内外郭,两者的钱形特征基本相同:直百钱径13-19、穿广6-8.5、外郭厚0.8-1.2毫米,重0.5-1.8克;汉兴钱径17、穿广6-7、外郭厚0.8-1毫米,重0.8-1.3克。钱文书体,直百钱为小篆,汉兴钱为横书隶楷,但也不乏相同点,钱文均纤细秀美。此外,两者的面北郭均细且浅,钱型均小,都重1克左右。

汉兴钱是中国最早的年号钱,开创年号钱之先河,是中国古代钱币从重量记名到年号词句的转折点。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海峡时报    下一篇 南通体育会展中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