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南国梨
目录
南国梨,也称“南果梨”,是从秋子梨系统中筛选出来的优良地方品种。原产于鞍山,吉林、内蒙和中国西北部分省区均有栽植。由于该品种抗寒,吉林省栽植在~37℃条件下无冻害,而且果实品质颇佳,果心小,石细胞少,脆甜、多汁而浓香;市场销路广,价格高,每千克达3.00~8.00元。盛果期单株产量达100kg以上,亩产值可达1~4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2] 由于南果梨对其生长环境有特殊的要求,所以它的适种区域不是很广泛,只在中国的东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有一定量的栽培。其中80%以上的产量集中在中国辽宁省的鞍山地区。而在鞍山,尤以千山区的栽培时间最长,栽培技术最成熟。在千山区大孤山镇上对桩石村有一棵年龄最大历史最长的南果梨树,树龄在一百四五十年以上。
相传在千山的脚下住着一对非常勤劳善良的老夫妇,有一天他们在山坡劳作的时候救了一只受伤的孤雁。这孤雁伤愈返回南飞的雁群,为了报答老夫妇的救命之恩就从天庭衔来了一粒仙果的种子,到了第二年秋天,千山满山坡都长满了南果梨。
千山区东部都是山区,在东部,80%以上的农户都在从事南果梨的种植。到2006年为止,千山区南果梨生产的面积得接近4万亩,产量,达到28000吨左右。在千山区将近有两万户种植户直接受益。鞍山市南国梨的种植大致经历了自食自用、零星栽培阶段、以商品生产为主的粗放栽培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的大冠稀植栽培阶段。21世纪初,南国梨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采用新的栽培技术使南果梨的丰产期提前了,新栽培的南果梨可以3年结果,5年丰产,且产量稳定,水果的品质明显提高。2002年鞍山市政府就开始对千山区、海城市两地区的南果梨种植实行全地区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确定了以抓“协会”为龙头带动数千家果农规范化生产的思路,组织成立了“海城市南果梨协会”、“千山区南果梨协会”。国家科技部将优质南果梨产业化开发列为国家科技产业化项目。国家农业部投资450 万元将鞍山南果梨列为种苗基地建设项目。2004年5月1日,辽宁省质量技监局发布了鞍山市质量技监局与农业部门共同起草的《无公害食品南果梨生产技术规程》辽宁省地方标准。2005年2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鞍山南果梨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据2005年市场统计,南国梨在中国国内市场上零售价一等果每公斤12元以上,比普通南国梨的价格高出一倍多。特等果每公斤在30元左右,而极品果在北京市场上零售价为每公斤约70元。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大屯镇是“南果梨之乡”,生产的“英不落”牌南果梨远近驰名,曾获1994年北京亚运会名特产展销银奖、1996年辽宁省优质果鉴评会金奖。1998年大屯镇被国家农业部定为优质南果梨生产基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通过了对鞍山南果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05年02月17日起对鞍山南果梨实施原产地域保护。
鞍山南果梨原产地域范围以辽宁省鞍山市人民政府《关于申报鞍山南果梨原产地域产品保护的函》(鞍政函[2004]58号)提出的地域范围为准,为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