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老外滩
目录
宁波老外滩坐落于宁波三江口北岸的宁波老外滩于1844年开埠, 地处宁波市中心,位于甬江、奉化江和余姚江的三江口汇流之地,唐宋以来就是最繁华的港口之一,曾是“五口通商”中最早的对外开埠区,比上海外滩还早20年。是目前国内仅存的几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外滩之一。宁波老外滩,通过保存历史建筑和街区风貌,植入新都市文化,将厚重的历史与发展的愿望完美结合在一起。由文物、旧、渐旧、新的建筑物构成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见证和载体,改造者着意打造着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韵味。如今的老外滩骨子里透出现代意味,是一个集吃、住、玩、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时尚消费中心。
宁波老外滩位于宁波市三江口的江北岸,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宁波在唐代即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鉴真东渡的起始点就在宁波,在南宋时期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并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的。虽然清政府一直采取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但宁波与日本、南洋各地一直保持着藕断丝连的贸易往来。清初中国缺铜,政府铸铜钱和民间制铜器多通过宁波从日本进口铜及银等;而日本也从宁波进口江南的丝绸、棉布、瓷器等。在清代实行全面闭关之时,宁波是唯一保留了对外贸易的特殊港口。这种特殊的港口地位从1644年到1684年左右,时间长达约40年。
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国商人蜂拥至宁波,英、法等国采用夺取主权,建立据点,霸占海关、控制海口,垄断航运,推行洋化等一系列手段,把宁波港扭曲成半殖民地性质的港口。1844年正式开埠。不久,江北岸便发展成为英、法、美三国侨民居留区域。是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历史上也称为“外滩”,其开埠历史比上海外滩还要早上20年,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外滩之一,一直到上海口岸崛起,宁波口岸的地位才被逐渐削弱。1927年,中国政府收回了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行政管理权江北外滩也在岁月的洗礼中完整地记录下了近代宁波的历史变化,体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器物与各类设施集中在这里出现,如宽敞的马路、整洁的街面以及电灯、自鸣钟、脚踏车、洋房、教堂、医院、银行等首先在这里出现,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宁波城市的近代化进程。成为了浙江省唯一现存能反映港口文化的外滩。
宁波商帮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四大商帮之一(晋、徽、宁绍、潮汕),利用外滩这一通商口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对内、对外的航运贸易优势,纷纷创办轮船公司,其中以宁波帮的商人——虞洽卿、朱葆三、李云书创办的宁绍轮船公司和三北运输公司最为出名,在三江口到下白沙一带修建码头,从事宁波至上海等地的运输,特别是从事对外经济活动,宁波商帮便以上海、宁波为基地,经商足迹遍及长江流域和天津等商埠。《鄞县通志》称:“至五口通商后,邑人足迹遍履全国、南洋、欧美各地,财富日增。”
从最近一次文物普查情况来看,宁波外滩的54处文物建筑中至少有31处与宁波商帮有关, 在这些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建筑物,反映了丰富多彩的西式和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从建筑功能看,既有办公和宗教活动场所,又有金融、贸易和豪华住宅。为此,外滩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宁波近代历史标志性地段,被《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本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为:东滨甬江,南接新江桥,西界人民路,北至轮船码头。在目前开发改造范围内,巡捕房、宏昌源号、朱宅和严氏山庄四幢建筑被列为市级文保建筑。
杭州有新西湖,上海有新天地,宁波有老外滩。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老外滩面积,却囊括了个性消费的所有功能,包括城建展馆、国际酒店、世界美食、城市公寓、行业会馆、生活天地,一举成为宁波最顶级的社交平台,一个高档次、多元化的商业街区。
经过百年落寞,2005年1月1日,投资6亿元的宁波老外滩重新开埠,将形成新的商业区,和宁波天一广场成犄角之势。
沿着江边,外国领事馆、天主教堂、银行、轮船码头一字排开,几乎记录了宁波开埠的整段历史。这些建筑,至少有100多年历史。目前保存下来的文物建筑有:英国领事馆、巡捕房、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浙海关、天主教堂、江北耶稣圣教堂、宁波邮政局、通商银行等还有一些民房,如老“宏昌源号”、商人私宅“严氏山庄”、“朱宅”等建筑,这些建筑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格,代表了英、法、德、荷等多国建筑风格。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
欧陆风情的建筑长廊
江北外滩一带的建筑有着浓郁的欧陆风格。此外,还有一些民房,如严氏山庄、朱宅、老商铺“宏昌源号”等。这些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观赏价值。
宁波近代商帮的起航地
宁波的近代商帮利用外滩这一通商口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身处当时中国对外开放前沿地带及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纷纷创办轮船公司,从事宁波至上海等地的运输,特别是从事当时颇有风险的对外经济活动,从而大大促进了宁波商帮的近代化进程。据查宁波外滩的54处文物建筑中至少有31处与宁波商帮有关。
近代商业文化的展示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外滩是宁波的商业中心。这是一个围绕港口而兴起的特色商业区。整个外滩区块可以分为三层,各街区的功能非常清晰:第一层是外马路生产作业区,第二层是中马路消费区,第三层是后马路居住区。
新事物、新观念的实验场
近代宁波外滩是新观念、新事物不断萌芽,新旧观念不断碰撞的地方,吃穿住行玩乐等方面都浸润了西化的色彩,西式糕点、西洋电影、夜总会、舞厅等进入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住洋楼、吃洋菜、点洋灯都成为了时尚。宁波的老百姓正是从外滩这一窗口看到了世界,接触了西方文明。
富有开创性的教育中心
近代宁波外滩还是一个教育中心。像斐迪(现在的宁波三江中学)、斐德、正始、毓才中学等都是当时最好的学校,教会为了笼络人心,在外滩一带相继办起了一批公益性的教育机。这些学校不仅吸纳了一批外国人充当老师,还把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了日常教学之中,当时许多生动的教育活动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外来宗教的集散地
1844年1月1日,宁波五口通商开埠,指定江北岸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1860年前后,外国领事、商人、教士、外侨侨眷等多数居住在江北岸槐花树下至桃花渡法国天主堂沿江一带。宁波外滩附近的宗教基本上是外来的,在这块区域内,修道院、耶稣堂、天主堂遍布。目前尚存的外来宗教的一个实物标志就是建于1872年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堂,建筑面积4380平方米。
2002年,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6亿元对老外滩进行了改造。如今的老外滩,经过重建,基本保持了当初十里洋场的风貌,成为宁波新的时尚风标,成为新的商业区,和天一广场成犄角之势。
2014年7月28日凌晨,宁波老外滩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天主教堂突然起火损毁,很多人大老远就看到了冲天火光。
这座教堂是宁波城市的地标建筑之一,目前更是当地新人拍摄婚纱照的必选景之一。天亮后,不少市民自发来到教堂外进行祈祷。有人不禁惋惜:教堂烧毁了,老外滩的文艺腔调少了一半。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