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栖霞山

栖霞山位于南京市栖霞区,又名摄山,被誉为“第一金陵明秀山”,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因此得名,是中国四大赏枫胜地之一。 栖霞山古迹名胜众多,最为出名的深秋红叶、“东飞天”石窟是招徕海内外游客的名片,深秋的栖霞山,满山红叶,好像一幅美丽的图画作品,所以南京民间有“春牛首,秋栖霞”的说法。 栖霞山有三峰,主峰凤翔峰海拔286米;东北有龙山;西北有虎山。栖霞山的地学内涵极为丰富,古生物化石众多,是许多地学名称的命名地,被专家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地学教科书”。
名称
栖霞山
别名
摄山、伞山
最高峰海拔
286米
所在地
南京市
南北长度
9公里
东西宽度
12公里
山脉面积
19平方公里
核心景区面积
27平方公里
气候
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
山顶年均降水量
1000毫米
山下年均降水量
800毫米
宗教流派
佛教
主要景观
明镜湖、栖霞寺、千佛岩舍利塔、纱帽峰、碧云亭
所在地
南京
地址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栖霞街88号
类别
风景名胜
开放时间
07:00~17:30;
票价
25元

目录

栖霞山红叶栖霞山红叶
  栖霞山(注:“栖”字虽然是多音字,但在地名上读“QI”,不能误读为“XI”。)有一座栖霞寺,栖霞寺有南朝石刻千佛岩和隋朝名胜舍利塔;栖霞山西侧叫做枫岭,有成片的枫树,深秋的栖霞,满山枫树长满了红色的叶片,栖霞山被誉为“金陵第一明秀山”。栖霞山的第一景点是明镜湖,有《彩虹明镜》碑立于湖边,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湖中有湖心亭,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向东有月牙池。

栖霞区与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合作,制定了《栖霞山文化产业集聚区概念设计和发展规划》,指出集聚区将以栖霞山现有景区为核心,规划面积19.19平方公里,将滨江区域、北象山、南象山、何家山、栖霞老街、江南水泥厂等纳入统筹考虑,充分整合栖霞山及周边地区浓厚的佛教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遗存,大规模的工业遗产,滨江通达的地理区位,重点建设九乡河国际商贸商务休闲产业带、滨江高端文化休闲产业带、民国印象影视文化产业带、智慧创意产业带这“四带”;打造栖霞山佛教文化旅游核心片区、老街公共服务片区、滨江商贸游憩片区、“民国印象”工业遗产旅游片区、何家山灵慧生活片区、南象山国际创意创业片区、北象山生态市民公园片区这“七区”。

地理环境

栖霞山公园位于南京市栖霞区,距太平门20公里,西北与北面环绕长江,南有沪宁铁路,东与江南水泥厂毗邻,西临栖霞镇,总面积312.34公顷,周长约7.5公里,绿地率99.28%。园内景观有栖霞寺、千佛崖、舍利塔、唐明征君碑、彩虹明镜、霜红苑、珍珠泉、白乳泉、桃花涧、叠浪岩、碧云亭、太虚亭、畅观亭、试茶亭、桃花扇亭、德云亭、湖心亭等。

地理历史

栖霞寺栖霞寺
  栖霞山公园因山得名,栖霞山是茅山楔入南京地区之北支,全山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幽谷深邃,林木茂密,巉石俊秀。《栖霞寺修造记》云:“金陵名蓝三,牛首以山名,弘济以水名,兼山水之胜者,莫如栖霞。”还有称栖霞为“第一金陵明秀山者”,清“金陵四十八景”中的“栖霞胜境”亦此,19834月新评“金陵四十景”中亦有“栖霞丹枫”景名。传说昔时山间盛产甘草、野参、当归等养生滋补中草药,皆有摄生之效,故俗称摄山;又因整个摄山自主峰以降,形如雨伞,亦名伞山。

栖霞山由三山二涧组成。中峰最高,海拔284.7米,称凤翔峰,因古有三茅宫庙宇一座,故又名三茅峰。1972年,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建调频台于山顶,山峰被削平约10米高度。中峰绵延向东,一脉逶迤而下者称东峰,形若卧龙,名龙山。中峰西侧山梁状若伏虎,曰虎山。中峰与东峰间一谷,称中峰涧,中峰与西峰间一谷,称桃花涧。

栖霞山自南朝以来就是佛教圣地,栖霞寺为众寺之首。明永乐、万历二帝南巡时,都曾游历此山。地方官府还在寺后中峰建行宫,为万历驻跸之所。1634年,明代画家张宏以栖霞山为画题,创作了一幅《栖霞山图》,真实地描绘出了明朝时期栖霞山的风貌。整幅画面气势恢宏,以千佛岩为主体,纵深地铺洒出一片葱郁的森林,使人看后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凉世界之中。《栖霞山图》是明朝时期栖霞山的唯一历史影像资料,为国家一级文物,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清代咸丰年间(18511861),清军与太平军在此激战,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皆受严重破坏。清末民初,宗仰禅师重建。

建国后,南京市人民政府重视栖霞山风景资源开发。1956年辟栖霞山为寺庙园林,成立栖霞山管理处,随之修缮寺殿庙宇、亭台楼阁,绿化方丈庭院。1958年整修竣工,对外开放。1963727日,栖霞山管理处与栖霞寺签订协议,栖霞山产权归栖霞山管理处,管理处每年补贴寺庙7000元。“文革”期间,寺庙被作为华东煤炭勘探队四营驻地。山上停止植树,原有林地亦缺少抚育管理,致使山林荒芜,寺庙与山亭颓废。

1979年后栖霞寺开始修复,整修工程于198010月竣工,并移交佛教协会管理。1981年开始继续每年补贴寺院7000元。1986521日,市政府决定,将大门至千佛崖畅观亭,两侧以山沟为界,面积约7公顷的景区,划交栖霞寺管理。

园区绿化

栖霞山的植被以落叶栎、槭、枫香和常绿松柏为主,次为毛竹、刚竹。春夏季栖霞山满山满谷树木苍翠,郁郁葱葱。秋后,栎、槭、枫香树叶渐由绿变红,层林尽染,山梁幽谷一片绚丽的红色,展现“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情画意景观,故栖霞山向有“秋栖霞”之称誉,成为南京人秋游的胜地。

建国初,即开始对原有林抚育管理,并在可林地植树造林,树种以马尾松、黑松、刺槐为主。“文革”期间,抚育与造林被迫停止。1978年后,每年继续造林,1979年与1980年从青岛、北京、庐山购进黄栌、火炬槭树种,自繁苗木以增加红叶树的品种和数量。虎山南坡叠浪岩,由于水土难保持,是唯一光秃山坡,连年植树不见树,职工采取黑松小苗带土球带水移栽提高存活率。1988年始,又改造平山头矿区13.3公顷刺槐林,栽植枫香、火炬槭等红叶树3万馀株。1989年,桃花涧、霜红苑、景致岗植红枫、鸡爪槭1.4万株。1990年红叶林建成。山林经精心养护,保持了原有栖霞丹枫满山岗胜景。栖霞寺前的园林布景亦优美动人,有开阔的草坪,有古干盘曲的紫藤,有近百年的翠柏绿荫,亦有50年树龄的大枫香。那红叶园“霜红苑”,配植四时红叶花木,四季皆能观赏栖霞丹枫景观。

景区简介

栖霞山,又名摄山,位于南京城东北22公里处的栖霞镇,因南朝时山中建有“栖霞精舍”而得名。

栖霞山有三峰,主峰三茅峰,又名凤翔峰(海拔313米);东北有龙山;西北有虎山。山西侧称枫岭。

栖霞山北临长江,南望钟山;虽不似紫金山之宏伟,却有“金陵第一明秀山”之誉。景点有栖霞寺、千佛岩、舍利塔以及明镜湖、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自然奇观。

栖霞山古迹名胜很多,她的深秋红叶,特别是2000年发现的“东飞天”石窟,成为蜚声海内外的旅游胜地。

古迹

栖霞山古迹遍布,山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素有“一座栖霞山,半部金陵史”的美誉。历史上曾有五王十四帝登临栖霞山,其中乾隆帝六下江南,五次驻跸栖霞山,风景区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历史古迹遗址80多处。荟萃了宗教文化、帝王文化、绿色文化、名人明俗文化、地质文化、石刻文化、茶文化。山中险峰、奇石、名泉、深涧与苍松、翠柏、桃花、红叶浑然一体,自然天成。隋舍利塔、唐明征君碑、千佛窟,禹王碑、乾隆行宫、万松山房、般若台、太虚亭、话山亭、陆羽茶庄等拱佑名蓝。千年古刹,佛学“三论宗”祖庭,佛教“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古寺就座落在栖霞山西麓,经声悠扬,晨钟暮鼓,宛如人间仙境。

栖霞山的地学内涵也极为丰富,古生物化石众多,是许多地学名称的命名地,被专家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地学教科书”。

主要景点

明镜湖明镜湖
  明镜湖

栖霞山风景区的第一景是明镜湖,它位于栖霞寺大门西面,面积约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间兴建的,湖中有湖心亭,并有九曲桥与岸相连,造型精巧,景点名“彩虹明镜”。向东有月牙池,然后就是栖霞寺大门。因岩溶、地下采矿等原因,明镜湖已不能储水,有待治理。

栖霞寺

南齐永明元年(483年),隐士明僧绍舍宅为寺,称"栖霞精舍",后成为江南佛教三论宗的发祥地。栖霞寺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佛寺,现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藏经楼、鉴真纪念堂等主体建筑。栖霞寺坐落在栖霞山中峰西麓。唐代时称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馀间,规模很大,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天下四大丛林。清咸丰年间毁于火灾。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重建,现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毗卢殿、摄翠楼、藏经楼等,为南京地区最大的寺庙。

千佛岩千佛岩
  千佛岩

千佛岩在凤翔峰西南麓

南朝齐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绍之子与智度禅师合作开凿三圣像以纪念明僧绍。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三圣像佛龛上出现佛光,惊动齐梁贵族,于是纷纷前来凿石造像,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

传说,栖霞寺创建人僧绍曾梦见西岩壁上有如来佛光,于是立志在此凿造佛像;他病故后,其子在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开始与僧智度禅师在西壁上凿佛龛,镌刻了三尊佛像,这三佛合称“西方三圣”,该殿也称“三圣殿”。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号称千佛崖。

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其中“大佛阁”为开凿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凿于南齐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无量寿佛坐像高达12米。

东飞天石雕像就在中102号佛龛中,这个洞龛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顶的两组飞天为橙色,线条清晰可辨,中间佛像头顶的火焰隐约可见。虽然仅有这么两对飞天,但这是中国所发现的最东部的“敦煌遗迹”,又传来消息称在千佛岩旁的舍利塔上又发现了飞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线条皆与敦煌相似,这一发现进一步丰富了"东敦煌 "的文化内容。

舍利塔舍利塔
  舍利塔

舍利塔始建于隋仁寿元年(601年),原为木塔,后毁于唐武宗会昌年间。现存之塔系南唐时高越、林仁肇建造。从栖霞寺南侧围墙外山路向东行不远,就可看到舍利塔,该塔用白石砌成,五层八面,高约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态生动传神。塔基上刻着释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诞生、出游、苦行、坐禅、说法、降魔、涅槃。该塔为五级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释迦八相图和海石榴、鱼、龙、凤、花卉等图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贤骑象图和文殊菩萨像,像上还刻有“匠人徐知谦”等题名。塔檐下雕飞天、乐天、供养人等像。第二层以上每面都刻两个圆拱形龛,均内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计64尊,雕刻精细,甚为生动。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细腻、精湛,装饰华丽,为佛教艺术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舍利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纱帽峰纱帽峰
  纱帽峰

纱帽峰处千佛岩之巅,被千佛岩众佛龛环抱。乾隆南巡到此,嫌其名俗,遂赐名“玉冠峰”。乾隆在给两江总督尹继善的批文中就有:“旧名纱帽峰嫌其近俚,闻摄山名秀如玉而冠即以易之”的记载,另在《玉冠峰》中也说:“我欲易名难揣称,僧绍有知应默肯”。但今人们仍习惯称之为纱帽峰。就在纱帽峰佛龛中有一空穴碑槽,那里原镶嵌乾隆第一次南巡至此留下的《登栖霞山》的第一块御碑,后“失窃”达200馀年,直到2000年才在栖霞寺佛学院墙体被发现。

碧云亭

碧云亭位于虎山之巅,又名“望江亭”,登临仰天而望,但见碧云万里,俯视平

碧云亭碧云亭
  野,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条貌似半岛的平顶岗峦,向北伸出,三面均是悬岩,仅一石与山道相连,构成别具一格,是以险取胜的景点。其东侧深谷陡壁,岩石裸露,峻峭无比,西侧,由松涛林海铺成的起伏岗峦,蛰伏于脚下,不时随风传来呼啸而起的林涛吼声,恰似“沙场秋点兵”最气派的景色是向北眺望,大江尽收眼底,洪涛涌过足下,两岸沃野千里,旷阔无限。这里虽不如武汉黄鹤楼的闻名遐迩,但其胜景却不减黄鹤楼气派,黄鹤楼有张之洞题写一联道的好:“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恨,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看来用于“碧江亭”上也很贴切。

其他景观

栖霞山还有若干自然奇观,饶有情趣。如栖霞寺东北,平山头的南坡上有一处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状,人称“迭浪岩”,十分罕见。此外还有“青锋剑”、“天开岩”、“一线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观。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在爱情不顺后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独自来到栖霞山下,在一座寂静的道观里,出家为道士。

考古发现

201211月,南京栖霞山风景区的工作人员在对李香君墓附近进行环境整治时,发现了大量青砖瓦砾,还意外挖出好几块石构件,上面刻着精美的龙凤图案。发现石构件的地点,在李香君墓附近的山林里。六块碎裂的石板呈现在眼前,每块厚度约20厘米,宽度约39厘米,长度不等。一块石板上刻着龙纹,可惜只剩下龙身和龙尾。“双凤”石雕则比较完整,中间一段是凤凰头部和部分羽翅,中间有如意纹,两边各有一段为对称的凤尾。另两块石板上,则刻着象征吉祥如意的花草纹。

考古专家判断此处遗址有可能就是万松山房的附属建筑——万松台的遗址,龙凤石雕极有可能是当时镶嵌在万松台上的建筑材料。

旅游信息

交通

1.南京火车站乘南栖线公交车可达。

2.地铁2号线,学则路站下,转公交车138路直达。

3.市区鼓楼北极阁140路,到尧化门转摄尧线,栖霞山站下。

门票

门票价格:20/人次(淡季)

秋季红枫节期间有所上调,门票价格为40/人次(旺季)

凡购买成人票就可以免费带一位1.3米以下的儿童进入

70岁以上的老人可凭老年卡免费进入

在早上六点半之前,栖霞山都是免费开放用于附近居民晨练,可以自由出入的。

最佳旅游时间

春秋两季,春天踏青,秋天看枫叶,栖霞山为中国四大赏红叶胜地之一。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连园酒店餐厅    下一篇 大连饭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