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港饼
- 中文名
- 黄石港饼
- 主要原料
- 芝麻、小麻油,面粉、糖桂花
- 储藏方法
- 常温
- 产地
- 湖北省黄石市
目录
(按50千克成品计)
皮料:特制粉12.5千克,
清朝嘉庆年间,离黄石港八十余里的大冶县刘仁八地区有一家杂货铺,名唤刘丰泰杂货,专门从事副食、糕点买卖。店里请了一位糕点师,名叫刘合意。刘合意手脚勤快,为人谨慎,加之有一手过硬的本事,深受老板和乡人的喜爱。特别是刘合意用面粉、糖、油、桔饼等原料制作的一种喜饼,香酥可口,甜而不腻,更是名闻内外。当地男女订婚或者娶媳招婿,都把它作为一种必备礼品。因为饼是刘合意做的,大家便称之为“合意饼”。
聪明的刘合意根据市场需求,不断改进制作方法,在饼的两面印上龙凤呈祥图案,并撒上芝麻,于是远近乡邻又把“合意饼”称做“龙凤喜饼”,意思是龙凤和谐、皆大欢喜。
“龙凤喜饼”最初是在刘仁八、果城里一带乡间流行,后来随着果城里木排商人进出黄石港的密度增加,“龙凤喜饼”被引进黄石港市。
晚清时期,殷祖最大的商人殷祥斋为了照顾乡人就业,在黄石港购买半个市面,开设药铺、染铺、糕点副食铺,特地把刘仁八刘合意的后人请到黄石港,家乡的“合意饼”遂成为殷介福杂货店的主打产品。但毕竟殷祥斋的主业是贩木排,种苎麻,开纺织厂,副食买卖仅仅只是一种附属经营。“合意饼”并没有做大做强。
传说到了同治年间,殷祥斋和武昌马礼门合伙贩木排到苏州一带。有一天早晨大雾,殷家伙计为赶时间,讨好老板,乘大雾放木排。尽管木排的排头有人敲铜锣,但雾中南来北去的过往船只哪里能够听到,看到。还没等驾船的老大回过神来,排山倒海一般的木排顺江而下,一下撞翻了十几条木船。平民百姓有冤无处伸,只能暗忍,但其中有一条船是汉口银庄老板送银子过江的银船。这银庄老板不服,从江夏告到武昌府,一直告到北京,准备与殷祥斋打一场官司。殷、马二人怕打输官司,进京时特意选了当地名产“合意饼”作礼品。到京后,殷、马二人便将“合意饼”奉送给所有官员,箱子里并附诗一首:
排来如山倒,舟船似燕飞
鸣金三下响,为何燕不飞。
同治帝见到此诗,觉得有理,于是断木排商无罪。官司打赢了,木排商有心以厚礼敬献皇上,可打官司已耗资千贯,囊中空空,只得斗胆将“合意饼”献上。不料,同治帝尝后大悦,对这酥松爽口、香气四溢的合意饼赞不绝口,欣喜之下,赐名“如意饼”。所以“合意饼”又叫“如意饼”。
清代后期,黄石港镇建立,由于它是鄂东南的阳新、黄洲、圻春、浠水、广济、黄梅等八县大批家付产品的流通市场,又是上至武汉下至九江,长江轮船的停泊要埠,经常有中外客货轮进出港口,商贩云集,“合意饼”的销路越来越大,人们几乎忘记了“合意饼”的创始人刘合意,只以它的产地黄石港为名,称为黄石港饼。天长日久,习惯上被人们称为”港饼”。
1948年,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黄石港,设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后又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8月经国家政务院核准正式成立黄石市,黄石港遂划归黄石管辖。黄石港饼依然称为黄石港饼,不过它由原来的大冶特产一跃而变成了“黄石特产”、“湖北特产”。
改革开放后,牧羊湖、老四门、锦江、红旗几个副食品厂都生产过“黄石港饼”。尽管风味各具特色,但制作方法、制作工序基本一致。
2001年,黄石市食博园饼业有限公司通过湖北省商标事务所代理,在30类的糕点等商品上注册“港”商标,被国家商标局以“申请商标在本类商品使用易产生产源误认”的理由驳回申请,不予公告。该公司不服,于2002年7月中旬做出商标复审申请,申请书强调“港”字在字典中的第一含义为“江河的支流”,第二含义为“可以停泊大船的江海口岸”,第三含义为“香港”,在生活中人们更多将港字理解为港口、港湾,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产地误认。
经合议组评议,国家商标评审委员会日前作出了《关于“港”商标驳回复审决定书》,“港”商标获得通过。至此,“黄石港饼”这个历经二百年风雨的大冶土特产正式以自己的身份走上了世界舞台。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下一篇 大连市沙河口区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