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山东民盟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目录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发展历程

民盟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秘密成立,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其时,由于“皖南事变”的发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遭到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危机四伏。国共两党以外一些主张抗日的政党和人士,迫切希望联合起来,为坚持团结民主抗日而斗争。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召开全国代表会议,决定将名称改为“中国民主同盟”,由团体会员制改为个人申请参加。同年10月,发表《对抗战最后阶段的政治主张》,响应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民盟是在山东最早建立组织、发展成员的民主党派之一。1946年春,民盟开始在青岛筹建组织,民盟中央和民盟华东执行部先后指派陈仰之、罗致、薛强生、葛春霖、刘新民等到青岛开展工作。1947年5月,在崂山北九水鱼鳞峡观瀑亭成立了干部会,陈仰之为主任。同年10月,南京国民党宣布民盟为“非法团体”,民盟组织活动转入地下。青岛民盟组织一方面发展盟员充实力量,一方面努力与民盟总部取得联系,接受指示开展工作,迎接解放。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时盟员共有51人,编为4个小组。1949年8月,民盟青岛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陈仰之为主任委员。1953年5月,青岛第一次盟员大会召开,选举产生民盟青岛支部第一届委员会,童第周当选主任委员,正式纳入地方组织建制。1956年8月在青岛第二次盟员大会上,改支部为民盟青岛市委员会。

民盟在济南的活动始于1947年冬。当时民盟总部派江涛声到济南工作。1948年春,他在济南进步人士中秘密发展了盟员刘继虞、王申、戴秉彝、鞠国华、宋美连、田凤翰等6人,正式创建了民盟济南市地下组织——民盟济南支部。1948年济南解放后,民盟组织公开活动,至1949年6月已有盟员30人。1950年4月8日民盟济南市支部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吴富恒任主任委员。1951年初,吴富恒调离济南去青岛山东大学任教,经民盟中央批准,姜子修继任主任委员。1953年12月,民盟济南市支部第一届盟员大会召开,选举王统照任主任委员。1956年2月,民盟济南市支部委员会改称为民盟济南市委员会。

1962年5月11日,中国民主同盟山东省筹备委员会在济南成立,根据民盟中央常务委员会第26次(扩大)会议决定,由丁履德、方宗熙、田仲济、刘智白、孙鸿泉、朱树屏、吴富恒、李文庵、陈瑞泰、郑伯林、秦西灿、郭贻诚、冯雁忱、黄云眉、阎长泰、曾呈奎、鲁在瑄等17人任筹委会委员,丁履德为主任委员,吴富恒为副主任委员。自1963年3月至4月民盟山东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青岛召开,民盟山东省委员会正式成立。自此,原直属民盟中央领导的民盟青岛市委员会和民盟济南委员会改属民盟山东省委员会领导。

上个世纪50代始,山东民盟组织贯彻民盟中央“以文教界为主,以中上层为主”的组织发展方针,广泛联系爱国知识分子,积极发展盟员。1957年 “反右”斗争开始后,部分盟员被错划为右派开除盟籍,民盟组织发展处于停滞状态。 “文革”期间,山东民盟组织被迫停止活动。粉碎“四人帮”以后,山东民盟逐步恢复组织活动。

在新的历史时期,民盟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自身建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2007年5月召开了民盟山东省第八次代表大会,大会号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征程中,山东民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发扬民盟光荣传统,努力开创山东民盟工作的新局面,为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促进我省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为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山东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民盟山东省历届委员会主任委员为丁履德、郭贻诚、吴富恒、朱铭。现任主任委员温孚江。

发展现状

截止2007年年底,我省已有盟员7556人,其中文化教育界占59.1%;科学技术界占12.6%;医药卫生界占11.6%。目前山东省17个地市都成立了市委会,另有县市级委员会4个(烟台莱阳市、淄博张店区、聊城东昌府区、菏泽牡丹区)。我省盟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共有799人,占盟员总数的10.6%,其中全国人大常委1人、全国人大代表7人;全国政协委员5人;省人大副主任1人、省人大常委3人、代表5人;省政协常委9人、委员41人。有7人担任大学的校长、副校长,有2人分别担任青岛、德州市的副市长。

民盟山东省委主办有向盟内发行的机关刊物《山东民盟》。

领导班子

民盟山东省第九届委员会领导班子成员简介

温孚江 主委

温孚江,男,汉族,1955年9月生,山东省龙口市人,美国普渡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1994年4月加入民盟,民盟中央常委、省委主委。现任山东农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常委、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1978年3月至1984年12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在美国普渡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1984年12月至今,在山东农业大学任教,历任遗传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副教授、教授、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等职。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中央第八届委员,民盟中央第九、十届常委,民盟省委第六、七届副主委,民盟省委第八、九届主委。

王修林 副主委

王修林,男,汉族,1960年6月生,山东省高密市人,青岛海洋大学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92年7月加入民盟,民盟中央常委、省委副主委、青岛市委主委。现任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青岛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78年9月至1985年7月,在山东海洋学院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7月至1987年2月,任山东海洋学院化学系助教;1987年2月至1989年7月,在青岛海洋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1989年7月至1991年10月,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10月至2003年2月,在青岛海洋大学执教,历任化学系副教授、副主任、主任,化学化工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等职(期间:1995年4月至1996年4月,1998年8月至2000年8月,分别在日本、德国从事海洋环境科学研究);2003年2月至2012年3月,任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2012年3月至今,任青岛市政协副主席。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第九届委员、十届常委,民盟省委第七、八、九届副主委,民盟青岛市委第十、十一、十二届主委。

韩圣浩 副主委

韩圣浩,男,汉族,1963年1月生,山东省荣成市人,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1999年9月加入民盟,民盟中央委员、省委副主委。现任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威海分校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科协副主席。

1980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山东大学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7月,在山东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1993年4月至1996年12月,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1996年12月至2001年12月,在山东大学任教,历任光电所副教授、教授、副所长、物理与微电子学院副院长等职;2001年12月,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副校长,2002年12月,任山东省科协第六届委员会兼职副主席(副厅级);2004年2月,任山东大学校长助理、威海分校校长;2005年10月,任山东大学副校长、威海分校校长;2008年4月至今,任山东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威海分校校长。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第九、十届委员,民盟省委第八、九届副主委。

仪平策 副主委(专职)

仪平策,男,汉族,1956年9月生,山东省高密市人,山东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1993年12月加入民盟。现任民盟中央委员、民盟山东省委专职副主委(主持工作)、省直基层工作委员会主任,山东省人大常委,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0年9月至1987年7月,在山东大学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1987年8月至2007年5月,在山东大学任教,从事文艺学专业美学方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期间:2003年6月获文学博士学位,2006年6月起任文艺学专业和审美文化学专业博士生导师);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任民盟山东省第八届委员会专职副主委(主持工作);2012年5月至今,任民盟山东省第九届委员会专职副主委(主持工作)。第十一届山东省人大常委,第九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第十一届济南市政协委员,民盟中央第十届委员。

安利国 副主委

安利国,男,汉族,1958年11月生,山东省利津县人,山东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1992年12月加入民盟,民盟省委副主委、济南市委副主委。现任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常委,济南市政协常委,山东省监察厅特邀监察员。

1978年10月至1985年7月,在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7月至1989年9月,在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1989年9月至1990年9月,加拿大圣马力大学访问学者;1990年9月至1994年9月,山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任教,历任副教授、副主任;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在山东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1998年7月至1999年9月,在荷兰ERASMUS大学任高级访问学者;1999年9月至2006年10月,任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教授、博导;2006年10月至今,任山东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第十一、十二、十三届济南市政协常委,第六、七届济南市历下区政协副主席,民盟省委第八、九届副主委,民盟济南市委第十、十一、十二届副主委。

董利忠 副主委(专职)

董利忠,男,汉族,1963年9月生,山东省荣成市人,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大学学历、学士学位。1992年11月加入民盟。现任民盟山东省委专职副主委,山东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1981年7月至1985年7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7月至1996年11月,在济南市历城区计划委员会工作,历任科员、工业科副科长、经贸科科长、计委副主任等职;1996年12月至1998年1月,任济南市济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8年1月至1999年1月,任济北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兼济阳县外经委主任;1999年2月至2001年6月,任济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期间:2000年7月至2002年1月,任民盟济南市委副主委,不驻会);2001年6月至2007年5月,任民盟山东省委秘书长;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任民盟山东省第八届委员会专职副主委;2012年5月至今,任民盟山东省第九届委员会专职副主委。第八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第九届山东省政协常委,第十届山东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第十届济南市政协委员。

崔大庸 副主委

崔大庸,男,汉族,1961年6月生,山西省汾西县人,山东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1998年12月加入民盟,民盟中央委员、省委副主委、济南市委主委。现任济南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山东省人大常委,济南市政协副主席。

1979年12月至1980年8月,在汾西县农业银行工作;1980年9月至1984年7月,在山东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1984年7月至1999年12月,在山东大学任教,历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期间:获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9年12月至2001年7月,任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正县级)(期间:晋升为研究馆员);2001年7月至2008年1月,任济南市文化局副局长、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2006年12月起,任济南市文物局局长、济南市府学文庙管理处主任)(期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2008年1月至今,任济南市政协副主席、市文化局(文广新局)副局长、市文物局局长。第十一届山东省人大常委,第九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第十届济南市政协委员,第十一届济南市政协常委,第十二、十三届济南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第十届委员,民盟省委第八、九届副主委,民盟济南市委第十一、十二届主委。

侯桂华 副主委

侯桂华,女,汉族,1959年6月生,山东省胶州市人,山东大学毕业,获博士学位。1995年11月加入民盟,民盟省委副主委、省委妇女委员会主任、山东大学委员会副主委、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总支主委。现任山东大学医学院实验核医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1978年2月至1982年12月,在山东医学院医学系学习,获学士学位;1983年1月至1985年12月,在山东医科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2001年9月至2004年6月,在山东大学在职学习,获博士学位;1985年12月至今,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原山东医科大学)任教,历任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所所长等职。第九、十届山东省政协委员,第十届山东省政协常委,民盟省委第七届委员、八届常委、九届副主委。

张继平 秘书长

张继平,男,汉族,1955年1月生,山东省肥城市人,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85年1月加入民盟。现任民盟山东省委秘书长,山东省政协常委,山东省旅游局行风建设监督员。

1970年11月至1974年10月,参加山东生产建设兵团;1974年10月至1976年12月,在南京地质学校学习;1976年12月至1985年9月,在山东省地矿局工作;1985年9月至2007年5月,在民盟山东省委机关工作,历任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副部长、部长等职;2007年5月至2012年5月,任民盟山东省第八届委员会秘书长(期间:2007年9月,中共中央党校科社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2012年5月至今,任民盟山东省第九届委员会秘书长。第十届山东省政协常委。

历届主委

丁履德(1912.11——1972.11),男,山东日照人。民盟山东省筹委会、第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第三届民盟中央委员。

1934年毕业于交通大学机械系。并通过原国民党教育部考试,于1935年由国民党航空委员会派遣赴意大利都灵大学攻读航空工程专业,1937年获意大利都灵大学航空工程研究院工学博士学位。 回国后,就任国民党航空委员会航空机械学校教官,后弃戎从教,先后在西北工学院、浙江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5年3月,经加拿大转美国,到耶鲁大学机械研究院学习,1946年,应聘为美国纽约沃克工学院教授。1947年回国,先后任厦门大学和山东大学教授。1950年被任命为山东大学工学院教授,1952年秋,他出任山东工学院院长,任职近20年。

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任山东省第二、三届政协副主席,山东省科协副会长和山东省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

郭贻诚(1906.10——1994.11),男,河北省武清县人。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山东省委第一届副主任委员、第二届、第三届主任委员,第三、四、五届名誉主委,第三、四、五届民盟中央委员。

1928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次年任北京中法大学居里学院助教,1931年任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讲师。1936年8月赴美国留学,1939年获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自然哲学博士学位。同年9月回国后,先后任浙江大学龙泉分校物理学教授,北京燕京大学数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教授,北京临时大学第七分校物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46年以后,历任山东大学物理系教授、物理系主任、理学院院长、副教务长,1959年以后任物理系磁学教研室主任。

曾当选第二、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任山东省政协第三届委员会常委,第四、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1966年4月当选为济南市第六届人民委员会副市长。

吴富恒(1911.3——2001.6),男,汉族,河北省滦县人。1946年4月入盟,曾任民盟山东省筹委会、第一、二、三届副主任委员,第三届、四、五届主任委员,第六届名誉主委,第三、四、五、六、七届民盟中央委员,第四、五、六、七届民盟中央常委。

1929年考入北平高等师范学院预科,1931年升入北平师范大学英文系。1935毕业后,先后在北平师大附中、工商学院附中、云南昆明瑞云中学任教。1940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1942年初回国,在昆明英语专科学校、云南大学任教,1947年3月到达烟台,任解放区英文报纸《芝罘新闻》副总编辑,1948年9月任济南军管会文教组成员,负责接管山东省立师范学院,10月,华东大学迁至济南,任该校校务委员会委员、文学院教授、文艺系和文学系主任,1951年初华东与山东大学合并,任山东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兼外语系主任。 1952年高校院系调整后,历任山东大学教务长、副校长、校长。1982年6月,被美国哈佛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学位,1990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曾当选山东省第一届人大代表,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任山东省政协第一、二、三届常委,第六、七届政协副主席;第三、四、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朱铭

朱铭,男,汉族,1937年9月生,江苏泰县人。1984年1月入盟,曾任民盟山东省委第五届副主任委员,第六、七届主任委员,民盟中央第八、九届常委。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山东省第九届政协副主席兼文史资料委员会主任;山东省美协副主席、山东省美学学会副会长、山东省广告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1956年7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58年起在山东艺术学院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兼任院科研处处长、实用美术系主任、学报主编等职,1991年7月调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任副院长。1992年被评为省科技拔尖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曾任山东省第八届政协副主席,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温孚江,男,汉族,1955年9月生,山东龙口人,美国普渡大学毕业,博士。1994年4月入盟,民盟中央常委、省委主委、泰安市委主委。现任全国人大常委、山东省人大副主任、山东农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导,泰安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科协副主席、泰安市科协主席。

1978年3月至1984年12月在山东农业大学学习,获学士、硕士学位。1986年7月至1992年10月,在美国普渡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并从事博士后研究。1984年12月至今在山东农业大学任教,历任遗传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副教授、教授、校长助理、副校长、校长等职。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民盟山东省委第六、七届副主委、八届主委,民盟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十届中央常委。

章程

中国民主同盟章程

(2012年12月12日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

序言

中国民主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是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

中国民主同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影响下,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时刻,由主张“团结、民主、抗日”的政团,于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组成的,当时的名称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9月改组为中国民主同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主同盟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坚持抗战,争取民主,反对内战,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英勇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民主宪政运动、政治协商会议、国共两党和谈、反对国民党当局召开“国民大会”的斗争中,与中国共产党密切配合,共同战斗,锻炼了自己,纯洁了组织。1947年10月,中国民主同盟被国民党当局宣布为“非法团体”,总部被迫解散。中国民主同盟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1948年1月,在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上,制定了和中国共产党携手合作的政治路线,与中国共产党共同为建立和平、民主、统一的新中国而斗争。1949年1月,中国民主同盟公开宣告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年,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民盟的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主同盟遵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推动盟员和民盟所联系的知识分子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参加各项民主改革,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民主同盟同中国共产党共同前进,共同经受考验。广大盟员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改革开放后,中国民主同盟确立了参政党的性质、地位、作用,实现了工作重点转移,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巩固和发展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实现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中国民主同盟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第一章 总纲

第一条  中国民主同盟是主要由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工作的高、中级知识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进步性与广泛性相统一、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

第二条  中国民主同盟一切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根本准则,在宪法赋予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按照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开展工作。

第三条  中国民主同盟维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维护宽松稳定、团结和谐的政治环境。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积极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

第四条  中国民主同盟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把推动科学发展作为广大盟员参政议政的第一要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作为必须牢牢把握的政治方向,把维护团结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基本任务。

第五条  中国民主同盟坚持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坚定不移地贯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促进大团结大联合。全盟要为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而奋斗。在新世纪新阶段,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努力作出新贡献。

第六条  中国民主同盟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依法治国方略。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实践中,为发展教育和文化事业,提高全民族素质而努力;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依法治国而努力;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而努力;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而努力。

第七条 中国民主同盟反对任何分裂国家的企图和行为。努力发展海峡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完全统一。加强与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交往与合作。

第八条 中国民主同盟积极推进国际交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第九条 中国民主同盟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第十条 中国民主同盟发扬自我教育的优良传统,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盟员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发扬民主、科学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第十一条 中国民主同盟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充分发挥盟员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多做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反映盟员和民盟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的意见和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 中国民主同盟自身建设的目标是,把民盟建设成为与中国共产党长期亲密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高素质参政党。自身建设的原则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的特点;体现进步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自身建设要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

第二章 盟员

第十三条 从事文化教育以及科学技术和其他工作的中国知识分子,自愿遵守中国民主同盟章程,可以申请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第十四条 吸收盟员,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两位盟员介绍,由基层组织考察、讨论通过后,报设区的市、直辖市的区、自治州及其以上委员会审核批准,逐级上报,由民盟中央备案。

必要时,设区的市、直辖市的区、自治州及其以上委员会可以直接吸收盟员。

第十五条 盟员有下列义务:

(一)遵守民盟章程,执行民盟决议,参加基层组织生活和民盟活动,交纳盟费;

(二)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三)认真做好本职工作,遵守职业道德,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四)密切联系群众,接受民盟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第十六条 盟员有下列权利:

(一)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

(二)参加民盟有关会议,讨论民盟工作,阅读盟内有关文件和刊物;

(三)参加民盟所组织的有关国家大事的讨论,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四)向民盟的各级组织提出请求、建议和批评;

(五)在合法权益遭受损害时,可请求民盟组织帮助。

第十七条 盟员工作调动或迁移时,应转移组织关系。

第十八条 盟员有退盟自由。盟员要求退盟,应以书面形式提出,由所在基层组织报请上一级地方组织注销盟籍,逐级上报,由民盟中央备案。

第十九条 盟员无特殊情况,连续一年不参加组织活动,不与组织联系,不交纳盟费,经教育仍不改正者,应予注销盟籍,由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报上级民盟组织审核,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批准,报民盟中央备案。

第三章 组织总则

第二十条 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中国民主同盟的组织制度是:

(一)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盟服从中央。

(二)各级代表大会的代表和委员会委员,在发扬民主、充分协商的基础上,采用无记名投票差额或等额方式选举产生。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的负责人在不能用选举方式产生的特殊情况下,因工作需要可以由上一级组织任免。

各级委员会委员的选举方式,由同级代表大会(或盟员大会)决定。

(三)最高领导机关,是全国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其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领导全盟工作。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地方各级代表大会(或盟员大会)。地方各级代表大会(或盟员大会)闭会期间,由其所产生的委员会领导地方盟务工作。各级委员会对同级的代表大会(或盟员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四)建立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和程序,完善议事、工作决策机制,使民主集中制规范化。

(五)上级组织实施对下级组织的领导,并经常听取下级组织和盟员的意见,了解情况,及时处理他们提出的问题。下级组织要贯彻执行上级组织的决定,向上级组织反映情况,请示和汇报工作,同时也要独立处理职责范围内的事务。上下级之间要互通信息,互相监督。

(六)民盟各级组织负责人在同一职务上可连选连任两届,特殊情况下可连选连任三届。

第二十一条 中国民主同盟发展组织,以大中城市为主,以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以从事文化教育工作的知识分子为主。发展盟员要注重质量,注意吸收政治素质高、有代表性的人士入盟。在工作中发展,发展为了工作,有计划地稳步发展,实行组织发展与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保持民盟特色与有利于参政议政工作相结合、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组织工作方针。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含县级)组织,必要时可召集代表会议,讨论决定需要及时解决的重大问题。

第二十三条 新建或撤销县级以上(含县级)组织,须报民盟中央批准。

第四章 中央组织

第二十四条 中国民主同盟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或中央委员会委托中央常务委员会召集,由代表大会预备会产生的主席团主持。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举行。

三分之一以上中央委员提出要求,可以召开临时全国代表大会。

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和产生办法,由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

第二十五条 全国代表大会的职权是:

(一)听取和审议中央委员会的报告;

(二)决定民盟的方针、任务和重大事项;

(三)修改民盟的章程;

(四)选举中央委员,组成中央委员会。

第二十六条 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全国代表大会如果提前或延期举行,中央委员会任期相应改变。

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中央委员会执行全国代表大会决议,领导全盟工作。

中央委员名额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

第二十七条 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常务委员会召集。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举行。

第二十八条 中央委员会的职权是:

(一)贯彻执行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二)听取和审议中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三)讨论、决定民盟的重大事项;

(四)选举中央主席、副主席和常务委员,组成中央常务委员会。

中央委员会决定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的名额,有权罢免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

届中增补中央委员,可以由中央委员会选举产生;届中辞免中央委员,须由中央委员会决定。其结果均须由下次全国代表大会予以确认。

第二十九条 中央常务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闭会期间,行使中央委员会的职权,领导全盟工作。常务委员会会议每季度举行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期举行。

中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同时是中央常务委员会主席、副主席,任期与中央委员会相同。

第三十条 主席主持中央工作,召集常务委员会会议。

在常务委员会闭会期间,主席、副主席组成主席会议,领导中央日常工作。

第三十一条 中央常务委员会根据主席会议提名,在中央常务委员会的委员中任命秘书长,必要时可任命副秘书长若干人。

中央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和若干职能机构,其领导成员人选正职由中央常务委员会决定;副职由主席会议决定。

第三十二条 设立中央监督委员会。中央监督委员会在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中央监督委员会对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和各级组织遵守民盟章程的情况进行监督。监督的重点是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履行盟的领导职务的情况。

第五章 地方组织

第三十三条 中国民主同盟的地方组织是:

(一)省委员会,自治区委员会,直辖市委员会;

(二)设区的市委员会,直辖市的区委员会,自治州委员会;

(三)县委员会,不设区的市委员会,设区的市的区委员会。

第三十四条 中国民主同盟的各级地方组织的代表大会(或盟员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必要时,经上一级组织批准,可提前或延期举行。

地方各级代表大会(或盟员大会),由同级委员会召集,选举主席团主持会议。代表大会的代表名额和产生办法,由同级委员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上一级组织批准。

地方各级委员会委员名额,由上一级组织决定。

第三十五条 地方各级代表大会(或盟员大会)的职权是:

(一)贯彻执行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和所属上级组织的决议;

(二)听取和审议同级委员会的报告;

(三)讨论并决定同级委员会的重要事项;

(四)选举同级委员会委员组成同级委员会。

地方各级委员会经上一级委员会批准,可在届中增补或辞免委员。增补委员,可由同级委员会选举产生,辞免委员,须由同级委员会决定,其结果均须由下次同级代表大会(或盟员大会)予以确认。

第三十六条 省委员会、自治区委员会、直辖市委员会和设区的市委员会、直辖市的区委员会、自治州委员会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如设常务委员会,应选举常务委员。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同时是常务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任期与同级委员会相同。在委员会闭会期间,由常务委员会领导工作。

第三十七条 县委员会、不设区的市委员会、设区的市的区委员会,选举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任期与同级委员会相同。根据工作需要可任命秘书长,可设必要的工作部门,其负责人选由同级委员会决定。

第三十八条 中国民主同盟的各级地方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委员会全体会议至少每年举行一次。各级代表大会提前或延期举行,各级委员会任期相应改变。

地方各级委员会在其代表大会(或盟员大会)闭会期间,领导本级地方组织的工作。

第三十九条 在同级常务委员会(或同级委员会)闭会期间,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组成主委会议,领导民盟组织的日常工作。

常务委员会(或委员会)根据主委会议提名,在常务委员会(或委员会)的委员中任命秘书长;必要时可设副秘书长若干人,由同级常务委员会(或同级委员会)决定。常务委员会(或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可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和若干工作部门,其负责人选由同级常务委员会(或同级委员会)决定。

第四十条 省委员会、自治区委员会、直辖市委员会可设立监督委员会,并领导监督委员会日常工作。

设区的市委员会、直辖市的区委员会、自治州委员会不设立监督机构,可指定专人负责内部监督工作。

第六章 基层组织

第四十一条 中国民主同盟的基层组织是: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的直属支部委员会、直属小组)。

第四十二条 基层组织按盟员所在单位、系统、行业或地区建立。根据工作需要,可建立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可划分小组。

地方委员会可根据不同情况设立直属支部或直属小组。因特殊情况不能编入支部的盟员,由所属民盟组织直接联系。

第四十三条 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或直属支部)委员会由盟员大会或盟员代表会议选举,委员会名额由上一级组织决定。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或直属支部)委员会推选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以及组织、宣传等委员。直属小组(或支部所属小组)推选组长,征得上一级组织同意后,可推选副组长。

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或直属支部)委员会、直属小组长,每届任期五年,必要时可以提前或延期改选。基层组织的建立、合并、撤销,须报上一级组织批准。

第四十四条 基层组织的基本任务是:

(一)组织盟员学习政治理论,学习时事政策,学习民盟章程和民盟历史;

(二)传达并贯彻上级组织的决议、决定,根据上级组织的工作布置,围绕所在单位的中心任务,开展组织活动;

(三)反映盟员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所在单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发挥民主监督作用;

(四)培养推荐民盟的后备干部;

(五)关心盟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推动盟员做好本职工作,组织盟员参加面向社会的活动;

(六)反映盟员及民盟所联系的知识分子的意见和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

(七)维护和执行民盟的纪律,讨论对盟员的奖励和处分;

(八)吸收盟员,收缴盟费。

(九)加强同盟员所在单位、系统、行业或地区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或地方组织的联系。

第七章 干部和纪律

第四十五条 中国民主同盟的各级干部必须模范地遵守本章程,并且具备以下基本条 件:

(一)有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

(二)有较强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热心民盟事业,有胜任领导工作的组织能力、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

(三)坚持和维护民主集中制,有民主作风、有全局观念,善于团结同志,自觉接受民盟组织和盟员的批评与监督;

(四)遵纪守法,清正廉洁,以身作则,艰苦朴素,不谋私利。

第四十六条 中国民主同盟注重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和任用干部。选拔干部要充分发扬民主,严格贯彻执行有关程序和规定。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重视教育、培训、选拔和考核干部,特别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反对任何滥用职权、谋求私利的不正之风。

第四十七条 中国民主同盟的各级机关要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加强职能部门的建设,实行岗位责任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机关工作人员要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尽职敬业,树立良好形象。

第四十八条 对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或盟务工作中成绩显着或有较大贡献的盟员和组织,民盟组织应给予表彰、奖励。

第四十九条 盟员违反民盟的纪律,损害民盟的利益,应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批评教育或相应处分。

(一)对盟员的处分分为:警告,严重警告,撤销盟内职务,留盟察看,开除盟籍。

留盟察看,最长不得超过二年。受留盟察看处分的盟员,在察看期间没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表决权。确已改正错误的,可以按期或提前撤销处分,恢复上述权利。坚持错误不改的,开除盟籍。

(二)处分盟员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规、处理恰当,并须经基层组织讨论,上一级组织批准。开除盟籍,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组织审核,并报民盟中央批准。

处分盟员时,除特殊情况外,应通知被处分盟员到会,允许其申辩,允许其他盟员为其辩护。盟员对处分有不同意见,有权向上级民盟组织直至中央申诉,有关民盟组织必须负责处理或迅速转递,不得扣压。

(三)严禁打击报复或诬告陷害,严禁用违反盟章或违犯国家法律的手段对待盟员。违者必究。

第八章 附则

第五十条 本章程经民盟的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后施行。本章程的修改,由中央委员会提请全国代表大会进行,并须经超过半数的全国代表大会全体代表通过。

第五十一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属于中央委员会。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卫生学校    下一篇 新安烫面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