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林治波

林治波,男,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同年入军事科学院战史部从事军事历史研究。曾任《军事历史》杂志编辑、战史研究员,上校军衔。先后参加了多卷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的撰写和新版《毛泽东选集》的注释工作,是电视文献片 《使命》《彭德怀》和《万里长征》的主要撰稿人。现为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兼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目录

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同年入军事科学院战史部从事军事历史研究。

曾任《军事历史》杂志编辑、战史研究员,上校军衔。先后参加了多卷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的撰写和新版《毛泽东选集》的注释工作,是电视文献片 《使命》《彭德怀》和《万里长征》的主要撰稿人。

2000年,调至人民日报评论部从事新闻评论工作,曾任评论部专栏组组长、要论组组长、评论部副主任,参与起草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开幕社论和多篇任仲评文章。

2009年11月调任人民日报社甘肃分社社长。

2014年7月9日上午,历史作家“十年砍柴”在微博上爆料,原人民日报甘肃分社社长林治波被任命为兰州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引起了整个新闻界的争辩。

主要作品

自1983年参加工作以来,共发表学术著作六部、学术论文和各类新闻评论数百篇。

林治波林治波

代表作为:《抗战军人之魂——张自忠将军传》、《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合作)、党的十六大开幕社论《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党的十七大开幕社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特约评论员文章《论伟大的抗战精神》、社论《让历史昭示未来——纪念台湾光复60周年》、《沿着邓小平指引的道路前进——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奋进的里程碑》(入选藏区语文课本)、《孝心不能等待》、《无与伦比的钱学森》、《对日关系新思维质疑》、《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毛泽东的智慧》、《告别GDP崇拜》、《英语真的那么重要吗?》、《张爱玲——一个不值得赞许的人物》、《关于党内民主的几点思考》、《祖国网宣言》、《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和内参《关于党内民主的几个问题》等。

人物个性

经常关注林治波微博以及其所发表言论的人,都会知晓在一些事情上,林治波有着鲜明的立场。

林治波于2012年发微博称:"有人为了糟蹋毛主席,竟然夸张污蔑1960~1962年饿死几千万人。至今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他家里谁饿死了,可都在那里叫嚷死了几千万。还有人说,全家都死了,故无法告诉我。如果真是那样整家整家地死亡,那得死几个亿啊?"这一说法引起巨大争议,传媒界资深新闻评论人李学鹏甚至在微博上向其“下战书”。

林治波本人,从皮带到手机,从空调到汽车,用的都是国货。这是他的爱国方式之一。他说“爱政府是有条件的,爱祖国是无条件的”,他觉得“自己的爱国情感几乎是天生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林治波的思想、价值观以及他本人也是“国货”, 林治波对自己颇为系统、且能够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十分自信。同时他也表示,自己思想观念中“压倒一切的决定性因素就是爱国主义”。

林治波一直关注国际局势,关注民族命运,关注社会发展,尊崇民族英雄。无论是在节目、社论、微博还是在日常表述里,林一直都在阐释他自己的一套“外刚内柔”的核心观点:对外要有祖国立场,要适当强硬,以民族主义争国权;对内要有人民立场,要相当柔和,以人民民主修人权。

相关评价

《甘肃日报》国际国内部主任左玉丽认为,林治波是个“忧国忧民”的人。他平时就喜欢跟别人谈论时事,在饭局谈、跟朋友谈、同学聚会时也谈。他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本科同学常伯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治波很健谈,聚会时,他的发言是最多的。

《中国青年报》社评部主任曹林发表了《当新闻学院院长是需要资格的》一文,直指林“缺乏学术研究力”、无法“以独立之思想宽容之精神感染师生”,根本没资格担任新闻学院院长。曹林在微博上讥讽林“极左到奇葩”,更指出兰大新闻学院“不应让不学无术劣迹斑斑的混混当院长”。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海角公益组织    下一篇 卷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