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
- 中文名称
- 呼兰河
- 英文名称
- Hulan River
- 别
- 称:古称“忽拉温江”
- 所属水系
- 黑龙江支流松花江的支流
- 地理位置
- 黑龙江省中部
- 流经地区
- 铁力、庆安、望奎、绥化、兰西、呼兰
- 发源地
- 小兴安岭炉吹山
- 主要支流
- 努敏河、通肯河、克因河、泥河等
- 河
- 长:523公里
- 河流面积
- 3.1万平方公里
- 落
- 差:355米
- 河
- 口:哈尔滨市呼兰区张家庄附近
目录
呼兰河流域内的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区位于东北部,面积为1140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37%;丘陵位于中部,面积为790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22%;平原位于南部,面积为1270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11%。
呼兰河,古称“忽拉温江”,《金史》作活刺浑水;又作胡刺温;《明一统志》称忽刺温江;清朝《黑龙江外纪》称霍伦河(呼伦河)。
呼兰河发源于小兴安岭西南麓的炉吹山(一说达里带岭,另说太平岭西麓),其源头有两条支流汇成,一条是下小呼兰河,另一条是上呼兰河,至桃山正西3公里处2河相汇,同入呼兰河。呼兰河源头水从呼源沟等地流过鸡岭、圣浪、神树、石长等地,历史上称上述四个林场等为呼兰河上游地区,此条河流也被称为大呼兰河。干流自东向西流动,与通肯河汇合后开始南流,流经铁力、庆安、望奎、绥化、兰西、呼兰等12个市县,于哈尔滨市东北约1公里处(呼兰区张家庄附近)从北岸注入松花江。全长523公里,流域面积35683平方公里,其中哈尔滨境内为1733平方公里,是松花江哈尔滨江段最大的支流。呼兰河右岸接纳通肯河、克音河、努敏河、依吉密河等,左岸接纳安帮河、泥河等,水系呈扇形树枝状。流域内干支流总长度6748公里,河网密度为0.218公里/平方公里,弯曲系数为2.53。河流两侧面积明显不对称,不对称系数为1.43。
呼兰河在铁力市境流长为80公里,派出小兴安岭(布伦山)的太平岭,上游称太平沟。
太平沟上游,其源头有两条支流汇成,一条是下小呼兰河,为呼兰河两大源流中最长者,全河在桃山林场境内,由东北向西南方流向,发源于呼源与铁力林业局交界处22林班,流经鸡岭、圣浪、神树、石长、桃东等5个场所,流至桃山正西3公里处与呼兰河另一源流上呼兰河相汇,同入呼兰河。全河主干流长70公里,有大小支流40余条,源头河宽不足半米,绕山穿谷,桃山西境最宽河道达50米,最浅处不足0.05米,最深入达3米,流量最大为每秒15立方米,最小为5立方米。
另一条是上呼兰河,为呼兰河上游又一源流,是桃山第二大河,全河也在桃山林场境内,由东南向西北流向。发源于奋斗经营林场上游,流经奋斗、南河、上呼兰、柳河、春光、桃东等6个场所,至桃山正西3公里处与下小呼兰河汇集后同入呼兰河,全河流长67.5公里,有大小支流30余条,源头河宽也不足半米,至桃山西境最宽河道为45米,最浅处为0.03米,最深处为2.5米,最大流量为每秒12立方米,最小为每秒4立方米。
下小呼兰河、上呼兰河汇合后,这段称为大呼兰河,支流有依吉密河、安邦河和小呼兰河。水深1.20米,汛期4.50米。河底为砂质,最大含砂量960克/米。在1945年以前,该河自大口面(铁力年丰乡大口门)以下,可行帆船。
呼兰河出铁力市境,于丰田乡柴德福屯东南入庆安县境,从东向西流经丰田乡、勤劳镇、平安镇、久胜镇、致富乡、欢胜乡等乡镇的部分地区,于欢胜乡永利村所辖腰窝堡屯西北流入绥化市界。境内流长70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6.78亿立方米。
呼兰河出庆安县,自东向西流,为望奎县与绥化市的南北界河。流经望奎县境是呼兰河的中段,由海丰镇恭头一村向阳屯入境。经卫星镇、通江镇坤南前村林场,进人兰西县境内。境内流经50公里(直线计算),流域面积720平方公里,河道弯曲系数为1.8-1.9,河道平均比降约为1‰,平均水深3-4米,每秒流量289立方米,河口平均流量为93.7秒立米。沿河右岸大部分地区较陡,由通江镇的“二龙眼”到三大家村,约15公里无陡岸,岸高10米左右,易出槽泛滥,沿河筑有堤防。境内呼兰河结冰期4个半月左右,常年12月至1月水位低下,4月春汛,5月春旱,7、8、9月时有洪泛。
呼兰河穿流庆安县,由五营乡东围子入绥化市境。市内俗称北大河,东至西南流向,流经双河、利民、津河、秦家、兴福、东富、新华、太平川等乡镇,从连岗乡新发村出境。境内全长82公里,平均宽度110米,平均深度3米,境内流域面积1,524平方公里。建国以来最大洪水流量为2,58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为2.10立方米/秒(秦家乡水利站1961年测流)。市境内河段,左岸纳入的支流有小呼兰河、安邦河、拉林青河、格木克河,右岸纳入的支流有伊吉密河、欧根河、墨尔根河、诺敏河等,至通江镇后与右侧最大支流通肯河汇合,南折以后与左侧支流混合汇合,是绥化市主要河流,横贯全市东部和中部。
呼兰河经望奎西南部流入兰西县境,流经兰西县的临江、长岗、北安、红光、兰郊、兰河、康荣、榆林等8个乡镇,从榆林镇的林河村出境,全长72公里。沿途有泉眼沟、八岔沟、颜家沟、泥河等水注入,河流最宽处130米,最窄处10米,最深处10米,最浅处2米。境内最大流量每秒4460立方米,最小流量每秒0.025立方米。
呼兰河出兰西县,自孟家乡张家围子流入呼兰区境内,经孟家、台屯、乐业、利民、呼兰镇、腰堡6个乡镇,境内流长70公里。于张家庄附近从北岸注入松花江。
河流上游流经小兴安岭山区,河流比降为2%;中游流经小兴安岭余脉及丘陵地带,支流较多,河道比降为0.33-0.25‰,两侧为宽阔的洪泛区。耕地集中;下游流经平原区,河流蜿蜒曲折,泡沼增多,河道比降为0.2‰,水流缓慢。河槽平均水深3-4米。
呼兰河的径流补给主要以大气降水为主。流域内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1.2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33.3毫米,多年平均河口流量为93.75立方米/秒。流域内降水地区分布不均,上游山地森林区最大年降水量可达1000毫米左右,为全省暴雨中心,年径流深为300-400毫米;下游平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2毫米,且蒸发较强,致使流域西部最小年径流深仅为25-30毫米。流域内降水季节分配亦不均,主要集中于7、8、9月,3个月的降水量可占全年降水量的70%。夏季流域内常有局部暴雨出现暴雨分布面积一般为20平方公里左右,暴雨过后常有洪水发生。11月至次年3月为呼兰河的枯水季节,春季因有冰雪融水汇入,河流补给量加大往往形成春汛。
呼兰河流域内气候条件复杂,春季多风少雨,夏、秋多雨且降水强度大,从而导致河川径流的季节变化较大。呼兰河最高水位常出现在每年的7-9月份,此期径流量约占全年的70%以上。据12年资料统计,最高洪水位出现于7月的频率在17%以上,出现于8月的频率为18%,出现在9月的频率为29%。12年中最高洪水位出现在1962年8月2日,为129.57米(兰西站)。呼兰河最低水位多出现于12月至次年3月,偶尔出现在5月下旬和6月初。最低水位出现在1977年1月29日,为123.19米(兰西站)。由于呼兰河上游和中游无大型蓄水工程,加之区域内植被覆盖率低,故河水暴涨暴落,水位变幅一般在1米左右,最大可达6.4米。1962年兰西站(距呼兰站10公里)测得呼兰河干流最大洪峰流量达5140立方米/秒,相当于20年一遇。
呼兰河下游段平缓,河滩宽广(一般可达3公里),洪水流速缓慢,滞水时间长。汛期呼兰河受滨北铁路影响,水位可壅高60厘米。河口附近汛期可受松花江水顶托12-20天,致使呼兰区乐业、利民乡一带排水受阻,内外水位相差2.5米,最大达3.61米。1956、1961、1962、1982、1983、1984等年份均因此造成严重洪水灾害,堤坝决口,大量农田房屋被淹。
呼兰河下游两岸耕地面积大,土质疏松,洪水期大量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加大。兰西站测得多年平均含沙量达0.25公斤/立方米.历年最大含沙量为2.80公斤/立方米(1965年),最大输沙量为169万吨(1973年),多年平均侵蚀模数达36.8吨/平方公里。
呼兰河下游冬季结冰期长达5个月之久,历年平均封江时间为11月13日,解冻时间为4月11日。平均冰层厚度1米左右,最大冰厚可达1.43米(兰西站)。
小呼兰河(亦称上小呼兰河、上呼兰河),发源于铁力县奋斗林场的小兴安岭最高峰南磨盘山东麓和830高地东麓,西北流向,流经桃山林业局奋斗林场(原上游林场)、南河林场、上呼兰林场、春光林场,于春光林场桃山镇西南3公里处注入呼兰河,全长67.5公里,沿途有大小河沟30余条流域面积达1500平方公里。
通肯河,呼兰河一级支流,流经北安市南部,是北安市与海伦市的界河,自海伦市东北山区蜿转流向西南,全长182公里,流域面积8125平方公里,主要流经明水县、青冈县、兰西县和海伦市境内。
克音河,属呼兰河支流,是海伦市与绥棱县的界河。发源于海伦市东北部山区陈家店林场附近,自北向南贯穿于丘陵漫岗之间。全长67.8公里,流域面积1369平方公里,流经海伦市、绥棱县境内。
诺敏河(努敏河),发源于绥棱县东部山区,县内总流域面积3024平方公里,河道总长220公里,河床平均宽度40-60米,年流量3-12亿立方米,为绥棱县境内最大河流。最大流量为315m3/s,最小流量为22.4m3/s。
泥尔根河(墨尔根河),属绥棱和庆安县界河,发源于两县边界镇纪家居(绥棱县)上游16km处,海拔281m(庆安县)山的西北部,由发源地起呼兰河主河道交汇处(庆安县石场)止,全长50多公里,是两县边界附近主要工农业用水水源。
依吉密河,发源于庆安县与铁力市锅盔顶山南麓,上游称青溪沟,,交界的鹿鸣林场太平屯,它是庆安县和铁力市的界河。从发源地到流入主河道呼兰河交汇处的庆安县平安乡,全长约95km,经由庆安县和绥化市北林区境内。于铁力市双丰镇建国村北注入呼兰河,河宽一般为45米,汛期可达80米;河深一般为1.5米,汛期可达5.5。河底为砂质多磨盘石,河中盛产鱼蚌。
欧根河,发源于庆安县境内北部东方红林场的高岗沟。从发源地起到进入呼兰河主河道致富乡止,有24条支流补充河水,全长120km,是呼兰河较大支流。
安邦河,曾称“昂邦河”,又称“安拜河”,安板河、拉列罕河。发源于平顶山西麓,北流经过双丰林区,庆安县与铁力市东西边界的界河。发源于铁力市南侧的平顶山,此处与通河县交界,在双丰镇李三屯北汇入呼兰河。从发源地到进入依吉密河,全长220km,经由庆安县、绥化市北林区境内。该河水深流急,河道平宽,平均流量30立方米/秒。宜于修渠灌溉和小型发电。于1973年建造了横太拦河坝和卫国水电站。
泥河(濠河),发源于庆安县黑山老爷岭两麓青、黑二山之谷,流经巴彦、绥化、兰西、呼兰等4市、县,全长240公里,流域总面积3408平方公里。自莲花乡大荒沟处入境,流经大用、许堡,至孟家乡张家围子屯汇入呼兰河。境内流长75公里,流域面积634平方公里。是呼兰与绥化、兰西的界河。高水位总体流向南西35°,直线流程46公里,弯曲流程75公里,曲折系数1.63,平水年水位高程119.57米(姜家岗闸底高程),河口多年平均年流量约3.1秒立方米,多年平均年相应径流量0.981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拉三太河、大荒沟、无名河等。
大荒沟,在巴彦县境内,沟有两支,一支在兴隆镇铁路东,水源为汇集在这一带的自然降水;一支在铁路西,水源为镇内排出之废水,两流在兴隆镇东门桥北汇合,流至西陶家窝棚屯纳入大荒沟。流经兴隆、红光,在榆树乡先锋村西入呼兰河,全长33.5公里,为巴彦、呼兰两县西北之界沟。大荒沟沟浅岸低,淤积严重,早时干涸,夏秋雨多时则沟内水势汹涌,泛滥两岸洼地。
铁山包河,发源于铁力市境西南横太山与凌云山之峡谷地带,流经年丰乡和王杨乡,于工农乡胜利村汇入呼兰河,全长17公里。
津河,为季节性河流,发源于庆安县箭杆店,绥化东津公社齐心大队入境,流经东津、隆太、津河3个人民公社,在境内注入呼兰河。境内全长37公里,平均宽度30米,平均深度3.5米,境内流域面积125平方公里。
拉林清河,又称“拉列罕河”。“拉林清”系满语“烂泥湖”之意。拉林清河发源于庆安县境东南部的官五爷大山。从源头流向西北称靠山河;与柳河水汇合后流至两利乡境内的平房屯称拉林清河。流经左右两岸的新胜乡、两利乡、丰收乡、平安镇、久胜镇等乡镇的部分地区,于平安镇和平村所辖吴常太屯西北部注入呼兰河。境内流程89公里,集水面积75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1.25亿立方米。
格木克河,发源于庆安县境南部的大顶子山。从源头南流北下,于新民乡北端的耿家屯接纳双银河水后,折向西北,于欢胜乡永利村腰窝堡屯西北汇入呼兰河。流经左右两岸的大罗镇、新胜乡、新民乡、元宝乡、久胜镇、庆安镇、欢胜乡等乡镇的部分地区。县境内流程92公里,集水面积80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0.76亿立方米。双银河又称“银河”或“小银河”。双银河发源于县境南部的庙岭。源头分东西二支流南流北下:东流经大泉眼水库和东风林场,分割大罗镇辖境为东西两部分,再北流成为新民乡、建民乡及元宝乡的界河;西流从巨宝山乡南端,经靠山水库北流,成为巨宝山、大罗镇两乡镇的界河后,进入建民乡巨源泡屯东南1.5公里处,与东流汇为一流,共为界河,流至新民乡北端的耿家屯西部汇入格木克河。境内流程40公里,集水面积43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0.65亿立方米。
海伦县东方红灌区,是自东方红水库引水的自流灌区,计划灌溉扎音河流域河谷两岸及阶地,现有设计灌溉面积6.6万亩,其中水田3.3万亩,1985年实灌面积4.44万亩。计划修建3条干渠,只修建了河谷两岸的一、二干渠,主要灌溉水田。各分支灌区均在通肯河筑有拦河坝引水,现有王贵、东太、南众,十三大队等五处拦河坝,除王贵拦河坝为混凝土永久性拦河坝外,其他均为堆石临时性拦河坝。田间配套工程进度较快,单灌单排田间工程面积接近1.03万亩。
联丰灌区,位于联丰水库下游,是自联丰水库直接引水灌区,原设计灌溉面积近5万亩,近年来由于联丰水库缺水,1985年只灌溉水田4700亩。灌区干渠土方及建筑物已全部完成,支渠土方已基本完成,支渠以下配套工程尚未完成。
星火和燎原灌区,是自星火、燎原水库引水的水田灌区,是海伦县灌溉较早的灌区。1976年又进行了整修,骨干工程已基本配套,田间工程配套较差。
和平灌区,位于县城中部,呼兰河左岸。灌区东西长46公里,南北平均宽4公里。设计灌溉水田8.6万亩,是庆安县最大的灌区,也是黑龙江省十大灌区之一。建成干渠1条,长45.13公里。干渠与安邦河、拉林清河相交叉处,都建有平面交叉枢纽工程,支渠24条,总长61.27公里。干、支渠建筑物454座,其中,永久性建筑物240座,其余214座为临时性工程。该灌区设计灌溉水田8.6万亩,实际灌溉着庆安县与铁力市5个乡镇的26个村及2个农场的9万亩水田,超出设计面积0.4万亩。
丰田灌区,位于伊吉密河与欧根河之间的呼兰河右岸河谷平原上,建于1938年,是侵华日军为其侵略战争的需要而兴建的。灌溉水田100垧左右。该灌区共有2个渠首、2条干渠。一是取伊吉密河水的两问房渠首,其干渠称丰田一千。二是依呼兰河为水源。利用和平灌区李山屯拦河坝的王海渠首,千渠称丰田二干。2条干渠总长43.7公里。渠系建筑物51座,其中永久性建筑物26座,临时性建筑物25座。设计灌溉丰田乡及勤劳镇10个村的5万亩水田。至1985年,实际灌溉水田2.4万亩。
劳模灌区,位于欧根河左岸河谷平原上。北起北盖家,南至呼兰河,长38公里,东西平均宽1.5公里,是1935年由个人出钱雇工兴建的。渠首在邵家屯西老窑台处,引欧根河水灌溉水田500垧。1943年又在该坝上游6公里,北盖家屯北压坝开渠引欧根河水种水稻。1955年成立劳模灌区,改私营为国营。1966年取消老窑台处渠首,将其干渠作为劳模干渠(北盖干渠)的渠。1979年,由绥化行署水利局与庆安县水利局共同完成了劳模灌区整顿设计。设计灌溉勤劳公社与发展公社7个生产大队的3.5万亩水田。1978年至1983年,对该灌区进行全面整顿配套。现有干渠1条,长18公里;支渠12条,总长32.5公里;防洪坝1条,长14.5公里;渠系建筑物88座,其中永久性建筑物29座,半永久性1座,临时性建筑物58座。实际灌溉水田2.7万亩。
兰河灌区,位于欧根河及呼兰河右岸河谷平原上,上起工程兵农场,下至张海搂屯西南,呈倒牛轭状,长32公里,平均宽度0.8公里,依欧根河为水源,共有2个渠首和2条干渠。上游渠首称为竞业渠首,干渠称竞业干线。该渠首及干渠建于1935年,灌溉水田30多垧;下渠渠首称兰河渠首,干渠谓兰河干线。该渠首及干渠建于1953年,县水利局于1980年完成了灌区整顿配套初步设计,设计灌溉致富乡和同乐乡8个村的水田2.6万亩。1982年至1984年,对兰河灌区兰河渠首及干渠进行整顿配套建设。该灌区共2条干渠,总长27.5公里;共有支渠11条,总长17.4公里;修筑欧根河防洪堤1条,共分2段,总长12.01公里;渠系建筑物44座,其中永久性建筑物29座,半永久性建筑物2座,临时性建筑物13座,实际灌溉水田2.4万亩。
卫星水库灌区,望奎县境内,由第四排水渠至第七排水渠的平洼地区。灌区东西平均5.2公里,南北长7.5公里,主要工程有干渠进水闸、灌排渠、排水干沟回水堤等。 灌区引水系在渠道开口取水,同时于交叉道涵放水灌溉。该灌区于1959年开始受益,有5个乡种水稻,计2175公顷。
王杨灌区,原名韩家灌区。始建于伪康德5年(1938年),由日本开拓团修建。当时渠首在凌云山河入呼兰河口下游50米处,压柳条坝1座,有干、支渠道10公里灌溉前后韩家屯一带200公顷水田。1954年,国营十一农场按着黑龙江省农业厅、水利局设计,将灌区主干渠开通铁山包大岗,开山工程挖土8万立方米。在新开通的主干渠上建造双孔涵洞1座,为直径1.7米的方涵。新主干渠开通后,将呼兰河水引入铁山包河。以铁山包河为输水路,经统领桥节制闸,将呼兰河水引入北分干渠。工程完工后改名为王杨灌区。1956年灌区内有水田面积2.2万亩,因工程不配套,农场供水不足,水田面积逐年减少。1970年农场不再种水田,灌区由县水利局统管。1970至1975年间,灌区内水田面积在15000亩左右。该灌区干1975、1978、1980年三次扩建。安邦河灌区原名横泰山灌区。1958年,该灌区归工农公社所辖,改名为工农灌区。1981年灌区重新规划设计后,能排除安邦河流域的内涝,因而又更名为安邦河灌区。主干渠从横泰山渠首至安邦河铁路桥,全长30公里。灌区总控制面积6万亩,现有耕地3.6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5万亩,为自流灌溉,有25个村屯受益。
批山灌区,始建于伪康德5年(1938年),由日本开拓团修建。渠首在呼兰河干流桃山镇南300米处,长38米,木笼坝右侧有5孔进水闸1座。主干渠自渠首至丁贵屯全长3.8公里,分干渠3条,全长17公里,支渠11条,全长15公里,灌溉水田5000亩。构造物有渠首堆石坝1座、进水闸1座、分水闸5座、排水涵洞13座、渡槽2座、农道桥10座。是年,实灌水田面积15828亩,占设计灌溉面积75.4%。其中,年丰乡两个村的水田面积4553亩,桃山镇6个村6871亩,工农乡2个村1700亩,铁力镇5个村1170亩,县良种场900亩。
东方红灌区,始建于1974年,引东方红水库库容水灌溉田升镇7个村的水田。灌区主干渠长8公里,支渠7条、长8.5公里。在稳水河下游兰家屯附近,建有块石拦河坝1座。灌区总控制面积2.2万亩,设计灌溉面积1.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7818亩,占设计灌溉面积65.1%。丰水期因渠道断面小达不到设计流量,枯水期又不能将呼兰河水引进水库,是该区实灌面积未能达到设计灌溉面积要求的主要原因。
得胜灌区,早期工程是伪康德7至8年间(1940至1941年),由日本开拓团所建,区址在南关,即图南水田区。1954年,灌区归得胜乡(今爱国村)所辖,故称为得胜灌区。灌区南北走向,引小呼兰河、凌云山河水自流灌溉。灌区工程设计灌溉面积15000亩,1985年实灌面积11091亩,占设计面积的73.9%。
树林灌区,原名北关灌区。早在伪康德5年(1938年)为日本开拓团所建。渠首在北关森铁(老车站)。北300米处,压柳条坝1座,坝长40米。干渠从北关车站到树林屯西全长6公里。伪满时种水田1000亩。1983年,国家投资3000元,对拦河坝进行了维修。1984年,在干渠上修建14米长钢筋混凝土结构渡槽1座,耗资5000元。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5000亩,1985年实灌水田面积6182亩,占设计面积的41.2%。
兴和灌区,兴和灌区位于诺敏河左岸,开发于伪满大同元年(1932年),属诺敏河自流灌区,包括五营、兴和,双河3个公社,设计灌溉面积为32,000亩。1976年灌区进行了整顿,改建了总干,扩建了支干,1981年国家投资433万元,投工40万个,共修成干、支渠55条,完成土方793,200立方米,构造物188座,其中桥72座,涵洞12座、闸44座、其它60座,灌区工程已配套。1982年水田面积发展到34,500亩,已超过负荷运行。
四方台灌区,四方台灌区南止诺敏河,东止腰屯,北止四方台南下坡,西止克音河。灌区呈东西长条状,横跨滨北铁路。灌区开发于伪满康德十年(1943年),该灌区包括四方台、民吉两个公社,属诺敏河自流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7,000亩,其中水田12,100亩。1957年汉族农民开始学种水田后,到1982年,全灌区的水田发展到7,500亩。
永安灌区,永安灌区位于绥西呼兰河左岸,建于伪满康德十年(1943年),该灌区包括新华、太平川、永安、连岗、红旗、西长发等6个公社和永安农场,设计灌溉面积为262,400亩,其中水田47,100亩。1958年县水利部门重新勘测划规,国家投资494万元,县政府组织万人进行改线,采取加高渠首,减缓比降的办法,开挖了从田家窑经永安、红旗、西长发公社进入泥河长达52.1公里的红旗干渠,完成土方2,211,600立方米,把原干渠水位提高1.5米。在整个渠系上共建起永久性构造物95座,其中大渡槽1座、桥56座、涵洞18座、水闸18座,控制灌溉面积262,400亩。
津河灌区,津河灌区位于绥东呼兰河左岸,属呼兰河白流灌区,包括东富、兴福、津河、利民等4个公社,灌溉面积83,000亩,其中水田23,000亩。该灌区工程1955年由省水利厅勘测设计,当年全县出工8,000人,至1957年完成由庆安龙船到东富公社先锋大队,长达45.7公里的一条引水干渠、18条支渠,总土方量达1,757,300立方米,建成拦河坝一座,中、小型构造物85座,其中桥32座、涵洞28座、水闸21座、其它4座。1958年灌溉面积发展到44,600亩。1982年国家投资340万元、投工664,000个,对灌区内工程进行重建与改建,全部改为永久性工程。
幸福灌区,幸福灌区位于兴和、双河公社以西的呼兰河、诺敏河之间,包括秦家、双河两个公社的两个大队和兴和公社的一个小队,属呼兰河自流灌区,控制灌溉面积69,000亩,其中水田40,000亩。1957年至1958年完成从双河公社西南大队到秦家公社贺民大队,长达八点六公里的一条引水干渠,在干渠上建成幸福水库一座,完成13条支渠和临时性构造物36座。1976年至1981年水田面积发展到36,000亩。1982年国家共投资338万元,投工411,000个,实现了干、支渠全部配套,总长达75.24公里,完成土方量达961,400立方米,建永久性构造物87座,其中桥15座,涵洞9座、水闸23座、其它10座。
义和抽水灌区,义和抽水灌区位于呼兰河右岸,1979年县水利科勘测设计施工,国家投资98万元,当年受益。建成4条干渠,6条支渠,总长达22.22公里,完成土方量104,700立方米,修建涵洞30座。设计灌溉面积2亩。
泥河水库灌区,1958年水库兴建时动工,平整水田3.5万亩,开挖用水干渠1条、15公里,支渠3条、23公里,渠上建桥4座、临时埋设涵管17处、木结构渡槽1座。1958年灌溉水田1900亩,1959年灌溉水田8500亩。1968年修复水库时,在大坝东端建3孔灌水洞。历经4年,共挖用水干渠4条、长64.1公里,灌水挖制面积39.21万亩。1977年3月,县内灌区渠系工程和配套建筑经省水利局批准施工,国家投资135万元,建各种建筑物56座。年实灌水田约五六千亩,仅占设计面积的11%左右。1983年以后,按灌溉水田3万亩规模,逐年进行渠系整顿和增修建筑物。1990年实灌水田面积1.3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46%。
东方红水库。始建于1958年,位于海伦县东北部,小兴安岭支脉哈拉巴山东麓侯家屯附近,建在松花江三级支流扎音河上游,距县城28公里。1958年初,为了彻底根治扎音河,化水害为水利,县委决定修建东方红水库,同年7月由省水利厅呼兰河流域规划大队设计,8月在县东方红水库工程建设施工指挥部领导下,从全县抽调3000人的民工队伍,至1961年末,基本完成520米的土坝主体工程,隧洞开通201米,溢洪道开挖也完成三分之二。1962年正式列为国家基本建设项目,由省水利厅第三工程处负责整修续建,至1965年全部完成了土坝加高,隧洞开通,溢洪道开挖,水电站的建设任务。水库建成以后,既保护了下游沿岸土地免遭洪涝灾害和2万多口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又使扎音河、双录、长发、向荣4个乡的水田灌溉有了水利资源,发展了水稻生产,增加了国家和个人的收入。同时,还在水库内建成了一座水电站,装机容量为250瓩两组,每年春、夏、秋三季发电,可供扎音河、双录、东方红3个乡的生产和生活用电。
联丰水库。位于海伦县城西南部,百祥乡信义村和丰山乡丰胜村的交界处,建在海伦河下游,距海伦县城50公里。距通肯河入口处15公里。为根治海伦河的洪水泛滥,县委决定1958年开始修建联丰水库。从当年10月至1960年1月完成了土坝工程,同时完成一座三孔灌溉闸门。但是,当时由于处于大跃进年代,只图工程进度,忽视工程质量。一遇洪水,即发生决口,造成劳民伤财。特别是1962年8月份出现110毫米的集中降雨,联丰水库洪水总量达一亿立米,沿河堤坝发生了决口。1963年2月拆除旧三孔闸,进行整修,又新建泄洪闸一座。还建电站一座,装机容量为55瓩。于1965年1月竣工。整个工程总投资为95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727万元,社队自筹227万元)。总投工为222万工日,社队投车工为67000车工口,完成土、砂石、砼方共计822105立方米。由于联丰水库的兴建,根治了海伦河水的泛滥灾害,保护了下游93000亩土地和4万余亩荒原,在农田灌溉、发展水田生产和养鱼事业上起了很大作用。
星火水库。位于海伦县城北部,海北镇伦北村以北一公里的通肯河左岸。1957年动工,1958年完工,1975年又经县农田基本建设民兵团整修续建。水库建成后,发展了水田,并开展了以养鱼为主的多种经营。1981年用这个水库的水灌溉水稻面积已达2000亩,年产鱼30000余斤。
燎原水库。位于海伦县城北部,爱国乡爱和村北,通肯河左岸,滨北铁路西侧约4公里处,距海伦县城30公里。水库主体工程于1956年7月破土动工,1958年完工,1976年又由县农建兵团整修续建,整个工程投资50万元。这个水库的建立,不但解除了涝灾,而且保证了爱国、爱民乡部分村的水田丰收。1981年水田发展到6300亩,年产鱼7万余斤。
东边水库。位于海伦县东南部,护林乡镇东村南1.55里的克音河上游的双岔河右岔,距海伦县城305里。自1958年至1970年,这个水库的建设经过了三上三下,终于在1976年经省、地批准,再次上马,修建水库和灌区。县农建兵团7000人干了4年,在1980年末,完成了土坝加高加厚、渠首闸和泄洪闸的修建,溢洪道开挖,大坝合龙、大坝干砌石护坡和浆石护坡等工程。在灌区建设上开挖整修总干渠42华里,开挖支渠9条、建总干交通桥、涵、闸27座,灌区总干路和交通路25华里,铺砂石路面48华里,修田间小型构造物200余座,植树9万株,修水田5000亩。完成土方1110万立方米,投工5827000个。1981年,由于国家缩短基本建设战线,省计委、建委、财政厅、水利厅、建设银行联合决定这个水库及灌区工程缓建坝后排水体、泄洪闸尾工、渠首闸尾工、电站、保卫洪水闸尾工、十六枢纽、库站办公室、田间配套等20个项目。
向阳水库位于三吉台乡西北,诺敏河右岸,阁山西侧,是一座中型引水水库。始建于1971年11月,1980年竣工。主要引张家湾老山头诺敏河的水,引水干渠40公里。每年8、9、10月开始引水蓄于库内。集水面积7.7平方公里,水库总库容1080万立方米,坝长0.12万米,坝高15米,坝顶宽5米。这座水库的水既可为丘陵地区灌溉旱田,又可为诺敏河流域的水田补水。每年可为下游水田补水700万立方米左右。养鱼水面0.16万亩,可养鱼300万尾。完成土石方206万立方米,用工197.18万个工日。国家投资514万元。
东方红水库位于王杨乡中铁屯,始建于1958年,到1981年完成配套工程,共用土方10万立方米,石方9.5万立方米,耗资71万元。该水库为国家中型水库,是县内最大的水库。以蓄水灌溉为主,兼营养鱼业。水库西侧筑拦水坝,坝长1100米,高9.3米,设有4孔泻洪闸1座。设计库容水量696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万亩,养鱼220万尾。
团结水库,位于王杨乡爱林村南稳水河上游,1958年由原团结乡(今爱林村)组织民工修建,故名为团结水库。该水库同东方红水库为串连库,当年修筑拦水坝1座,坝高2.5米,上土方6万立方米,又在稳水河渠道上压柳条坝泻洪道和一个木制闸门。1960年引库容水种水田450亩。1962年泻洪道被大水冲毁,仅有的一点水田也改成了旱田。1966年,原工农公社又组织受益生产队修复大坝,上土方5000立方米。1976年,县委对水库修建进行了全面规划,设计规模为中型水库,库容量为58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3.5万亩,养鱼100万尾。是年春,由县农建团组织各公社农建连600人,推土机4台,继续修筑主坝工程,完成土方8万立方米。由于没能列入国家计划,资金人力不足,于1977年被迫下马。
五龙山水库,位于神树镇五龙山村西,五龙沟中游。1976年,由神树公社自行设计,动员各生产队分段负责修建。是年4至10月,修筑一条长1100米,底宽15米,顶宽2米,高2米的土坝,上立方2.1万立方米。由于水库工程量大,蓄水量小,受益面积少,经济效益低,群众自筹资金有困难,于当年底下马。
“引呼”工程,因于1975年12月动工修建,故命名“7512”工程。其工程项目主要是开通王杨灌区南部干线,把呼兰河水引进稳水河,补充东方红水库蓄水量。全部工程至1977年8月完工,耗资70万元,投40余万个工日,动用各种车辆7112台次。整个工程共分两期进行:第一期是干渠改线和干渠进水闸工程。干渠改线由王杨灌区主干渠的开山口向西,经铁力农场七分场、长富屯北大岗,开通一条长8800米的新渠,将呼兰河水引进稳水河,注入东方红水库。本期工程于1975年12月5日动工,到1976年5月1日完工,共动用土方量为22万立方米,其中进水闸土方量达4.6万立方米;第二期为干渠泻洪闸工程,包括进水闸、排水涵洞、公路桥、农道桥、发电站等12项构造物修建工程,均为钢筋水泥结构。本期工程1976年3月动工,到1977年8月完工。“7512”工程是农田基本建设的骨干项目,为发展农业生产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在修建中确有失误之处,土方工程都在冬季施工,由于急于抢进度,干渠出现堵水、塌方现象;农村有20%的强壮劳力长年在工地施工,工程紧张时有50-60%的劳力参加会战,加重了非受益社队的不合理负担;施工中先后发生5次重大事故,4人死亡,24人受重伤;农建团的汽车、拖拉机等设备破损严重,呆帐达14万千。
津河水库,位于绥化县绥东隆太、东津、利民3个公社之间,1958年开始修建,1959年10月完工。控制流域面积90平方公里,库容1,360万立方米。土坝长1,000米,最高处9米,坝顶高程176米,坝顶宽4米,迎水面坡1:3,背水面坡1:2.5。设计洪水位174.12米,兴利水位173.2米,死水位170米,溢洪道为开敞陡槽式,堰顶高程171.5米,堰顶宽度16.2米,堰上六孔闸门高2米,每孔宽2.7米,最大溢流水深3.5米,最大溢流量111.50立方米/秒。1962年列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1963年初至1965年对整个水库工程进行了全面加固与完善,先后共投工211,300个,投资1,495,000元,完成土方25万立方米,石方9,500立方米。该库建于津河上中游,保护下游14个村屯和75,000亩坡下洼地。设计灌溉水旱田20,000亩。水库水面3,900亩,可养鱼和供两处鱼池用水。
幸福水库,幸福水库位于绥化县双河公社杨树、幸福、西南大队南侧,1959年4月建成。1964年列入国家建设项目,省重新设计改建了进水闸利灌溉闸,增建了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1971年并入国家供电联网。该水库总库容1,037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29万立方米,死库容238万立方米,水库水面2,500亩。除满足下游幸福灌区用水和义和抽水灌区及幸福、杨树抽水站提供水源外,年可发电220万度,正常年份电收入可达80,000元。2,500亩水面可养鱼。
卫星水库:是望奎县境内,以灌溉为主的中型平原水库。位于望奎县县城西北15公里处,北起海伦县冯家亮子屯,南至先锋乡牛窝棚屯,西靠富饶乡,东临后三乡山头村。1958年9月9日动工,翌年4月4日竣工。总投资384.5万元。坝渠总长14.5公里,平均坝高3.3米,内外坡1∶3。水库最大水面2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迳流最562万立米,兴利水位148.48米,校核总库容量3220万立方米,水库最大泄流量141.5秒立米,兴利总容量2940万立方米,防洪容量1140万立方米。4次施工总完成土方150万立方米,石方200立方米,混凝土方6840立方米。水库工程有引渠进水闸、溢流堰、深槽闸、节制闸、放水闸、分水闸。 卫星水库是引通肯河水入库,最大泄流量20秒立米。渠首拦河翻板闸建于1985年8月,闸宽20米。
孟家涝区沟渠工程,孟家涝区位于呼兰区呼兰河、泥河左岸,包括孟家、许堡、大用、沈家、长岭5个乡镇的75个行政村,共有耕地68万亩,易涝面积47万亩,是县内最大的涝区。1952-1961年,共挖排水沟渠23条,总长163公里。1966年2月,省水利厅批准市水利局的《孟家涝区防洪除涝工程总体设计》,列入国家计划内工程。1965-1978年,建设泥南灌区工程和孟家涝区工程,排水骨干沟渠按十年一遇标准。1985、1988年大水,内涝面积达60万亩,减收粮食1.4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5600万元。1988年9月,经省、市44名专家和教授论证后,通过1989-1993年《呼兰区涝区综合开发整治规划》。同年秋市政府批准市水利局提出的《呼兰区孟家涝区整顿规划设计》提前施工,5年规划总投资4193万元,占全县5个涝区开发整治投资的28%,其中强排站、渠系构造物等排涝工程规划投资2557.73万元,占涝区的61%。
对青涝区沟渠工程对青涝区位于呼兰区呼兰河右岸,包括对青、台屯、李家、乐业、利民5个乡镇的56个行政村,土地面积75万亩,其中易涝面积32万亩。是县内第二大涝区。1956年在呼兰河右岸构筑堤防35.2公里,以"劳工河"、苇子沟、呼兰河为排水承泄区,开挖顺水壕17条,总长40余公里。1965-1967年,经3次施工,开挖整修3条干渠、15条支渠、4条截流沟,总长140.95公里。1975-1976年,对肇兰新河进行扩建,改善北部(一分区)各支渠的排水条件。1965-1987年,治理对青涝区共投工日110万个,开挖2条截流沟、4条干渠、23条支渠,总长176.94公里。1988年对青涝区的4个排水分区纳入《呼兰区涝区综合开发整治规划》,同年秋至1989年开挖整顿3条干渠、4条支渠、3条截流沟及部分田间斗渠,工程标准为五年一遇。至1990年,规划在实施中。
呼兰河堤防,位于县西部涝区南端,呼兰河右岸。东起通江镇的二龙眼西至三大家,堤防全长19.2公里,堤高4米,完成土方量61.8万立方米,工程投资额43.55万元。保护农田面积3446.6公顷,村屯12个,人口1.31万。 呼兰河堤防兴修于1949年。1952年5月,对二龙眼至王豆腐房间的7.6公里进行补修。堤防的迎水坡1:2,背水坡1:1.5,堤顶宽30米。1961年发生洪水,水位131.10米,二龙眼、大沙坑、长沟子、王豆腐房等段出现险情,由于抢救及时而脱险。1963年,在通江镇坤南前村修筑了两孔手摇启闭排水闸,承泄三坤以南形成的内水。闸底高程129.50米,最大泄流量为9.0秒立米。
绥化县境内,呼兰河堤防全长137.69公里。1952年至1953年。建成右岸由田家窑到大岗子48.7公里的一段,1961年至1966年,建成左岸从绥化庆安界至滨北铁路40.8公里一段,1973年至1975年,建成从滨北铁路至田家窑水闸14公里的一段,1976年对建成的防洪堤进行加高培厚,达到堤顶宽2.5-4米,余高1.5米,坡比1∶2-1∶2.5。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保护了呼兰河沿岸106个村屯、68,800口人、294,000亩耕地和112,400亩草原。
兰西县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堤防新建、维修加固工程建设,使呼兰河和泥河有了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大大地增强了防洪能力。这些防洪工程,在抗御兰西县解放后最大的4次洪水灾害中(1951、1961、1973、1985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堤防工程 第一次(1951-1954年)开始整修了南始兰河乡的唐里泡,北到临江镇的徐家窝棚的呼兰河左岸堤防工程,形成了断续的呼兰河大坝。共分唐里泡北到苏合亮,苏合亮到前城子,女儿城西北到双榆树,双榆树北到徐家窝棚四段大坝,共长25公里。1954年秋,又整修加固了从唐里泡到兰河乡孙小山大堤。堤顶高程为128.5米(河口段),堤顶宽3米,内坡为1∶2,外坡堤1∶2.5,防御为“二十年一遇”的标准。
二、(1961-1967年)除对呼兰河大堤继续整修加固外,还同时增修了马鞍山、河口、义兴奎、黑嘴子、王十老一、大榆树到西庙子、西庙子到转心湖、谷灵屯到孙功屯、孙功屯到那木台、小榆树到小西屯、小西屯到后碓窝子、前碓窝子到苏合亮等堤段。1966年增建了红光大堤,该工程南起红光乡红旗村北山头,北止北安乡的双合屯。堤长为15公里,保护面积达2000多垧。该工程于1967年秋竣工,完成土方量达47万立方米。
三、(1976—1977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指示,把呼兰河大堤普遍加高0.5米,大堤高程比解放后最高水位高1.5米,堤顶宽为4米,内坡1∶2,外坡1∶2.5,完成土方量160万立方米。
呼兰河堤防工程民国时,呼兰区沿河两岸的地户自己组织投资修筑堤坝。1949年沿河两岸的堤坝有59处,总长约46公里。1951年9月,呼兰河右岸民堤及"高丽坝"全部漫堤和决口。1951年秋至1953年春,重新选线构筑新堤,先后4次大规模施工,构筑5段总长49.20公里堤防。1954年呼兰河两岸堤防列入省级水利建设管理工程,定117.74米(比1951年最高洪水位高2厘米)为防洪警戒水位,定117.74米为防洪保证水位,以超高保证水位1米作为呼兰河堤防今后加高培厚的标准。1954-1990年,新建改建堤防总长55.97公里,其中47.917公里堤防接近省水利勘测设计的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堤顶宽3-3.5米,堤高1.5-4.5米,迎水坡1:3,背水坡1:2.5,背水坡戗台0-4道,局部达5道,戗台宽约3米,最高一道戗台至堤顶1-1.3米,戗台间高差1-1.3米,堤外局部堤段有防浪林台。现有永兴、红旗屯、双发闸门、王家护岸、姜家岗闸门、郎家、半拉城子、梁木匠沟、金山闸门等11处险工弱段,总长8公里,尚需维修加固、河道改线、更新闸门及块石护坡等土石方75万立方米。
泥河水库,位于呼兰区泥河中游,1958年由国家投资,绥化专署水利局勘测设计,县泥河水库建设兵团施工建设。地理坐标:东经126°36′、北纬46°17′。设计最大库容1.27亿立方米、发电4400千瓦,水库主坝长4310米,最大坝高6.2米,坝顶宽7米,坝顶高程135.5米。最大泄洪流量720秒立方米,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515平方公里,设计水库最大库容1亿立方米,其中防洪除涝库容0.78亿立方米,五十年一遇消减洪峰66%。
望奎三面临河,而水上运输惟呼海铁路未通前,呼兰河流域曾兴盛一时。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解禁后设通江埠码头,为海伦府通往哈尔滨及兰西、呼兰等地的水路要冲。1916年至1929年的14年中通江埠码头为兴旺时期,粮食、工业原料、木材杂货主要靠水路运输。 帆船由通江码头出发沿呼兰河下行,人松花江至哈尔滨,顺风时5日可达,返程逆水需8天登岸,每年农历四月中旬起到九月中旬止为运输期。 运费以1916年算,由通江埠码头至哈尔滨,每石粮食需江帖35吊至40吊,折合银洋1.5元左右。 水上运输主要是木制加固帆船,民国10年(1921),全县水上运输船户42家,有船91只。到1929年后,水路运输渐趋冷落。
民国十年(1921年),绥化县境内有渡口9处,有大小船27只。每年春季,绥化通往兰西的呼兰河桅杆如林,贸易船只往来不绝,每当河水增长之际,亦可通机动轮船。到了日伪统治时期,由于政治统治和经济封锁,加之沿河筑坝,阻劫来往行船,以致河泥淤积,河道变窄,水路断绝,渡口无存。建国后,铺铁轨筑公路,水路航运已逐渐为不断发展着的陆路交通所替代。
兰西镜内的呼兰河,河水较浅,水势缓慢,适于水上运输。民国时期。由于呼海铁路没有修建。沿岸各县所产的粮食和物资多由帆船运输。县境内的那木台、葛家崴子、三岔河设有小渡口,用木帆船摆渡行人。大成玉渡口用木帆船装运粮食。县城正东杨家渡口的木帆船不仅摆渡行人、车马,还运输粮食和各种物资。运输的粮食和物资上游可经望奎、绥化达铁力,下游经呼兰至哈尔滨。每当解冻后,桃花水下来和夏季水涨时上游铁力等处所产的木材用木排可直接运到哈尔滨。民国4年(1915年),两只滨江小轮船载客商、货物。经常往来于呼兰河。 东北沦陷时期,河泥淤积,使河道变窄。上游水路运输中断,下游水路运输进出的物资也逐渐减少。建国后,兰西的水路运输有所发展。1956年成立木帆船合作社,原28名个人船主及船具和没有船的22名水手一并入社。1960年10月改为地方国营航运公司,同时省航运公司下放到兰西49名工人,2只机动船、动力为360马力,9只驳船530吨位。主要运输航线是兰西下至呼兰、哈尔滨港。松花江航线上至肇源、吉林的大来到嫩江,下至通河、佳木斯一带。兰西运出的物资主要有粮食、农副产品、谷草等。由哈市、通河等港口运入的物资主要有木材、煤炭、石头、水果等。1960年开辟了兰西至哈尔滨的客运航线,有黑龙号汽客船一艘,载客120人。1965年由于哈尔滨至兰西公路修复。客车通行,水路停止了客运。水路货物运输量随着公路不断发展,虽有减少。但仍承担着把哈尔滨等地的部分木材、煤炭、石头等运入兰西的任务。1985年货运量为2.8万吨,周转量为8344吨公里。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在呼兰设卡伦后,即开通水路。早期航道有3条:自呼兰河入松花江,西行入嫩江可达齐齐哈尔和墨尔根(今嫩江);东行入黑龙江北溯可达瑷珲、漠河;西行南入第二松花江可达吉林乌拉(今吉林)。3条水路全长共2800公里,经由呼兰河、松花江、嫩江、黑龙江、第二松花江等5条河流和15个大渡口。同治以后,呼兰以北的土地相继开发,呼兰河成为南北主要航线。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呼兰至齐齐哈尔、墨尔根、瑷珲的军粮停运,航道萧条。清末至民国、东北沦陷时期,主要水路航线有3条。①呼兰——哈尔滨航线。自呼兰南关渡口东行过呼兰河口,入松花江溯流西行,过江至傅家甸(今哈尔滨道外18道街)码头,全程50公里。②呼兰——绥化航线。自呼兰南关渡口溯河而上,经傅家船口、高家船口、孟家船口,过团山子至兰西县双庙子船口(距兰西县城5公里),过那某台车船口至隆盛河口大成玉,过刘海船口、温家船口、至绥化府边(距绥化20公里),全程170公里。由此东行可至余庆街(庆安)。③呼兰——同江航线,又称下江航线,通称"跑下江"。分中程和远程2条线。中程航线由呼兰东行入松花江,顺流东行经巴彦、木兰、通河等船口码头至方正,水路长253公里。远程线由呼兰东行过通河、依兰、汤原、佳木斯、桦川、绥滨、富锦至同江,全程700公里。
新中国建立初期,水路航线继续沿用。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水路交通逐渐萧条。呼兰河航道自呼兰码头溯流至兰西、望奎、绥化段,因年久自然淤积,部分河段河床增高2米,枯水期大吨位机动拖船无法航行,已无疏通开发价值。自哈黑、哈伊公路开通后,呼兰——绥化上游航线自然淘汰。呼兰--哈尔滨下游航线,60年代以前,是呼兰与哈尔滨相连的重要交通航线,大部分物资和商品均由水路运抵呼兰。1970年呼兰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后,哈尔滨一呼兰水运航线停运。1990年,呼兰通往外地的水路航线有呼兰至清河337公里、高楞314公里、砂河子326公里、乌鸦泡265公里、木兰195公里、大顶子山84公里、方正279公里、大罗密307公里,其中砂河子航线为运煤线,大顶山为运石线,其它均为运木材航线。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