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前身是1959年设立的电视摄影班,1980年独立成为电视系,1997年成立为电视学院,2005年9月,电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两大学院合并成立电视与新闻学院,2013年7月学部制改革后,电视学院加入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作为国内历史最久、声誉最高的电视专业教育机构,始终引领着我国电视教育的发展。四十多年来,电视学院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目录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前身是1959年设立的电视摄影班,1980年独立成为电视系,1997年成立为电视学院,2005年9月,电视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两大学院合并成立电视与新闻学院,2013年7月学部制改革后,电视学院加入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作为国内历史最久、声誉最高的电视专业教育机构,始终引领着我国电视教育的发展。四十多年来,电视学院建立了科学完善的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专业建设

近几年,电视学院开设的五个本科专业中,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新媒体方向)三个专业始终稳居国内同类专业首位,广播电视学(电视摄影方向)也以培养出30多位省级电视台台长、副台长的教学成果为我国电视教育发展史留下最富传奇性的一笔,而电视学院在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各专业领域的硕士、博士教育更是享有盛誉。

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

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的前身为英语(国际新闻)。本专业根据国际新闻传播发展的现实需要和未来前景,侧重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广博的文化知识、敏锐的社会观察力、宽阔的国际视野和娴熟的专业技能,适应对外宣传及涉外新闻报道等多方面需要的国际传播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生不仅具有坚实的英语语言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的中英文语言表达和写作技能,同时具备采、写、编、评、译、制等国际新闻业务能力,能够从事记者、编辑、翻译、评论员及其他涉外管理工作等。

广播电视学(电视摄影方向)

广播电视学(电视摄影)专业着眼于我国电视事业未来发展的需要,力求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为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具备电视传播和影视艺术理论知识,具有创造性思维和艺术创造力,熟练掌握影视摄影技能和制作技巧,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和节目统筹能力,兼顾电视摄影创作和后期制作能力的高级摄影师和优秀摄影记者。该专业的前身摄影(电视摄影)是中国传媒大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2009年,摄影(电视摄影)教学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为培养摄影专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本专业为学生创造集体外出拍摄、采风的机会,组织学生创作摄影作品并参加一年一度的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

编辑出版学(新媒体方向)

编辑出版学(新媒体方向)专业顺应新媒体发展与多媒介融合的趋势,旨在培养具有广阔的人文视野和创新理念的新媒体传播人才;培养具有数字及网络传播专业知识、广播电视及编辑出版学科能力、并掌握数字编辑和跨媒体项目策划与管理技能的复合型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在数字出版、广播电视、新媒体等领域,从事策划、创作、编辑等工作。为培养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信息采制、多媒体编创能力,本专业为学生创造网页设计与维护、音视频制作等方面的实践机会,在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掌握艺术创作的规律与特点。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

广播电视编导(电视编辑方向)作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之一,着眼于媒体发展的学科和产业前沿,致力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专业精神、团队意识和全局把握能力的创造性人才,为主流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塑造影响中国未来电视发展的高级编导人才和领军人物。2009年,“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批成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本专业方向毕业生将主要从事电视节目编导、纪录片导演、频道与栏目策划以及新闻节目的出镜采访与主持等工作。

师资队伍

高晓虹 学部长、教授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教授。

胡芳 党委书记、副学部长,硕士生导师

中国传媒大学女教职工委员会主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委员;北京影视艺术家协会理事。

何苏六 副学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任(兼)、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晓红 副学部长、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教授,博士。

吴敏苏 副学部长、教授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学士学位、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博士学位。

曾祥敏 电视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视学院常务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艺术硕士(MFA)广播电视编导导师组组长。

刘宏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陈刚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获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硕士、电影学博士学位。

陈默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雅欣 教授、博士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摄影专业(获学士学位)、日本成城大学文学院美学艺术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钟大年 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香港凤凰卫视节目副总裁,资讯台台长现任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网络视频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舫州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专家库成员、央视新闻频道节目点评特邀专家;北京卫视节目选题论证特邀专家。

隋岩 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孙振虎 新闻传播学部教学办公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

新闻传播学部教学办公室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吴辉 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授,吉林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

吴炜华 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本科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1999硕士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获香港城市大学博士。

张绍刚 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授、硕士生导师。

周文 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授、硕士生导师。1992年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1998年硕士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博士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

杨凤娇 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至今,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

祝虹 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授,西安外国语学院学士学位,巴黎第八大学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至今就职于中国传媒大学。

赵淑萍 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授 、电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197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编采专业,同年留校任教至今。

孟群 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1988年10月日本朝日电视台研修半年。

郭艳民 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授,硕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硕士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新闻学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

秦瑜明 教授、硕士生导师

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百优理论人才,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学者。 

崔林 教授、硕士生导师

副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学士学位,中国传媒大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

刘羽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2008-2009年,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访问学者。

田维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1998年7月在新疆师范大获历史学学士学位,2004年7月在北京广播学院获电视新闻学硕士学位。

院长致辞

电视学院是中国电视教育的最高学府,也是最优质的电视专业教育机构。学院历史可追溯到建校之初——电视学院前身为1959年设立的电视摄影班。

电视学院电视学院

作为国内历史最久、声誉最高的电视专业教育机构,电视学院具有从教学到实践的巨大优势。首先是学科群的优势,我们拥有众多科系和庞大教师群,培育和凝聚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的专家学者。其次我们具有广电系统的渊源优势,50多年的积淀,使学校与广电系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几十届毕业生持续推动我们与广电业界的合作关系,这些使我们在行业竞争中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三是系统的师资梯队和比较先进的教学设施,多年的建设使我们在学科发展,师资发展,课程体系,国内外交流等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跨上新高度的基石。为了适应21世纪新闻发展的需要,我们设立了本科生发展方针,厚基础重专业强外语。强化学生的外语学习,适应新闻传播全球化的需要,为了实现上述理念,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坚持作品创作评析,突出强化学生的义务能力,注重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

第一我们突出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开设新闻写作、专业观摩与写作等一系列课程。第二我们重视外语教学,培养公共外语教学,开设英语实验班。2014年我们开设了广播电视学(国际新闻传播方向)专业,旨在培养适应对外宣传及涉外新闻报道等多方面需要的国际传播应用型人才。第三注重影视精品赏析,电视是视听的艺术,借此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电视作品的创作规律。第四是作品创作。我们在广播电视新闻方向学生的培养上,特别注重学生对视听元素特点的认识和把握,对学生的影像拍摄训练,纳入科学完整的教学实践体系,进行不断性的强化训练。第五是理论学习,为培养学生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我们开设了一系列的理论课程,比如说电视艺术概论,传播学等。 

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无论是记者职业要求还是作为生活者,我们都希望学生有善于发现的能力。“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每一个学生都应尽力做人生闪光点的发现者、聚焦者、提炼者。无论社会怎么世故,你们应当尽力保持初心,像一个新生儿一样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和渴望,不将人云亦云视做你们自己的判断;

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电视学院,很多同学参加了多次“半夏的纪念”和“一分钟影像大赛“。”一分钟承载无限可能。”多年的学习中,我们不断鼓励大家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创作出独有风格的作品;

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当进入传媒行业,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是在与人打交道。沟通是传媒人立身置业最基本的本领。无论是用摄像机、话筒还是手机、IPAD,无论是电视还是H5,通晓与人沟通之道,才是其中要义。

如果说,电视传媒的产品是电视节目的话,那么,电视学院的产品就是电视传媒人才。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为中国电视事业的发展壮大输送了无数优秀的人才。他们之中有遍布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台台长共计40余人,也有获得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广播联盟(ABU)大奖、UNISCO法国国际青年电视节大奖、四川国际电视节金熊猫奖、美国电视艾美奖的电视编导和制作人……

风云际会,春华秋实,这是信息联通我们的时代。电视学院正在用行动践行电视传媒人的担当,用影像记录历史、用激情见证梦想。“网聚电视菁华,培养传媒精英”是我们的使命。关注电视、研究电视并实践传媒理念,我们身处中国电视传媒教育的最前沿。

联系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中国传媒大学东配楼

电话:010-65783257

邮编:100024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重庆长风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下一篇 唐朝建筑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