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于2014年7月。学院前身是英语学院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成立于2001年。2009年,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特色专业。依托英语学院雄厚的师资和广泛的影响力,新闻学院采用英语语言文学和新闻传播学有机融合的非传统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当今社会紧缺的跨文化国际新闻传播高端人才,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坚实的专业功底、较宽广的知识面、以及良好的精神气质。

目录

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具有跨学科跨文化视野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均获得国内名牌大学或国外一流大学的博士、硕士学位,先后在国外高等学府访问和深造,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讲授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与此同时, 学院还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以及媒体专家和记者担任兼课教师或客座教授,其中有两名新华社资深记者长期在我院任教。

为了确保教学适应传媒业不断变化的需要,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了学术委员会,主要成员包括国内各大主流媒体的专家和领导。他们为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科发展、师资建设、学生实习和就业选择提供宝贵的指导和帮助,并定期为学院学生举办新闻与传媒领域的前沿讲座。

课程设置

学院目前开设课程包括英语课程、新闻专业核心课程和与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相关的通识课程三大板块。英语课程与英语专业基本一致,要求学生毕业时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并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除中国新闻史、中文新闻采访与写作等少数课程外,其余专业课均使用英语讲授,如英语新闻采访与写作、英语报刊编辑、国际新闻编译、英语经典新闻作品评析、英语播音与主持、国际传播、传播学概论、传媒研究方法与学术写作、新闻伦理等。学院学生可以选修大量用英语讲授的外交、经贸、文学、艺术、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公共关系等相关领域的课程。新闻学院90%以上的课程用英语授课,使学生在学习新闻传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不断提高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实际应用能力。

学位授予

学院本科毕业生可获得“新闻学学士学位”,如选修双专业课程,还可获得“新闻-英语双专业”证书。此外,学院学生还可辅修国际关系、国际贸易、国际法律等专业作为第二学位。研究生层次与学校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合作,培养国际新闻传播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生。本科学制为四年,硕士学制为二至三年,博士学制为三至四年。

学生实践

为加强新闻理论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以及语言能力和业务能力,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注重实践教学,支持创办学生媒体,在校内外进行大量实习。目前学生自主创办了英文报纸First Mover、一份以深度调查为宗旨的中文报纸《107调查》、一份以丰富学生精神世界为目的中文报纸《文心》以及一本摄影杂志《新视角》。此外,学院组织学生到新华社、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境外驻京新闻机构等单位进行大量实习。原国际新闻与传播系于2009年与China Daily搭建了合作共建平台,使实践教学工作达到了一个新层次。

就业前景

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毕业生就业领域广阔。从往届就业情况看,有就职于外交部、文化部、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安全部、国家工商局、新华社、China Daily、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海外版等重要国家机构,各级各类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体,以及美联社等境外新闻机构、国际媒介集团驻中国办事机构贝塔斯曼及全球500强企业MARS集团等单位,从事记者、编辑、翻译、宣传、公关、管理等工作,也有在教育机构从事教学与研究工作。本专业的严格训练不仅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外语与专业功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毕业生也成功进入国内外名牌大学深造。

学术研究

学院拥有国际传播研究中心。该中心依托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英语学院以及北外国际关系学院的具有深厚英语文化背景的研究型师资,充分发挥北外40多种外国语言的独特优势,对国际新闻、中国对外传播以及跨文化传播展开全方位研究,致力于同国际学术界展开直接对话,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做出贡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外国新闻媒体、中国对外传播、外国影视、媒体与外交、跨文化交际和跨文化广告。目前,该中心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一系列学校科研项目。

国际合作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学院与英国博尔顿大学合作建立“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尔顿大学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项目,该项目毕业生可获得博尔顿大学硕士学位;与英国莱斯特大学、爱尔兰国立大学梅努斯分校有本科层次的合作项目;与英国兰卡斯特大学有1+3的本科合作项目,该项目毕业生可获得兰卡斯特学士学位;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有硕士研究生的1+1合作项目,该项目毕业生可获得奥克兰大学硕士学位;有与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莎尔兹保大学合作的传媒研究生交换项目;同时,还有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长岛大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的寒暑期夏令营项目。

学科建设

2009年,本专业被批准为教育部新闻学科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1年,本专业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2009-2013年间,学科建设成果如下:

1. 科研项目。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共15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9个,省部级项目6个),境外合作项目共5个,校级项目6个。

2. 科研获奖。共13个,其中国际级奖项3个,国家级奖项1个,省部级奖项6个,校级奖项3个。

3. 代表性论文。共计213篇,其中发表在国际、CSSCI或核心期刊的论文有63篇;其他非核心期刊150篇。

4. 代表性著作。共计42部,包括专著12部、编著11部、译著9部、论文集4部和教材6部。

专业建设

国家级特色专业

2009年,北外新闻学专业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本专业特色表现在三个方面:

1. 融合式教学模式。英语技能训练依托英语学院英语系的强大师资,学生需要通过英语专业八级;90%以上的专业课用英语教授,专业论文用英文撰写。

2. 跨学科学位课程。本科毕业生可获得“新闻学学士学位”;如选修双专业课程,还可获得“新闻-英语双专业”证书;选修法学、外交和经济学等辅修课程,还可获得双学位证书。

3. 紧跟传媒技术前沿。利用中外合作项目的外教师资,较早开设全媒体新闻制作实务课程。

全国新闻与传播学教学创新奖

2013年,中英合作项目“北外-博尔顿大学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教育”获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创新项目奖。该奖项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授予。

专家教学团队

我院有专职教师14人,其中包括5名教授、3名副教授和6名讲师,获得博士学位的共有13人,另有1名博士在读;兼职教师共有14人,其中包括10名正高职称,1名副高职称和3名讲师。专职教师均有在国外高校访学经历或获得博士学位,能够熟练使用英语讲授专业课程。同时还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和记者担任兼职或客座教授。新华社主管国际新闻报道的原副社长马胜荣担任院长。

重要教学成果奖

1. 2009年,展江教授荣获第五届北京市高校教学名师奖。    

2. 2012年,刘琛教授被选入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 2013年,中英合作项目“北外-博尔顿大学全媒体国际新闻硕士教育”获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教学创新项目奖。

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1. 新闻学院教师参与的英语教学改革

孙有中教授负责的“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项目获得2007年、2008年教育部、北京市质量工程立项项目批准通过,同时孙教授负责的《西方思想经典导读》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立项;王镇平老师的《高级视听说》获得08年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立项;张剑教授的《英语文学概论》在2009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精品课程立项,《文学原理教程》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立项;孙有中教授参与的“融合英语教育与人文教育,创新英语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在2009年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构建具有北外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体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项目获得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12年孙有中教授负责的“英语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获得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立项。

2. 新闻学院教师牵头的新闻教学改革

新闻学院教师项目负责人共有24个项目,其中5个项目已经结项。

教学资源与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与利用
1.实践课程。目前已开设的实践类课程有6门:中文新闻采写、英文新闻采写、新闻摄影、新闻编译、全媒体新闻制作、英语播音与主持。 
2.广泛的业界联系。大批活跃在国际传播领域的校友如杨澜、许戈辉等媒体人士为学生提供新闻实践前沿信息和资源。院长马胜荣积极推动本院与业界的广泛联系,将英国博尔顿全媒体硕士教育项目引进我院,促成北外-博尔顿全媒体硕士教育中外合作项目的建立。
3.高规格的外事接待活动。外国领导人、外国驻华使节以及中国驻外官员等经常在北外召开各种规模的会议。新闻学院的学生可以直接与新闻人物对话,完成各种采访活动。
4.完善的实习机制。采取全程实习与全方位实习的实践培养方式,鼓励学生在就读期间积极参与各种校内外实习项目。学院对实习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并考察实习报告和用人单位评语。
5.全方位的媒体实习基地。
6.配套的校内媒体。有《107调查》、《First Mover》、《文心》三份学生媒体,关注学校内外各类热点话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题、采写、编排,充分实践课堂上学到的采、写、编、评、摄各项技能。
7.盛大的“新闻奥斯卡”,即年度学生新闻作品颁奖典礼。每年年终举办一次。此传统项目旨在表彰过去一年中优秀的中英文新闻作品,为入校不久的大一新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使师生在辞旧迎新之际欢聚一堂。
校外实践基地建设
目前,已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10个,多数是国际部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国日报、凤凰卫报、南华早报、千龙网、《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中国检查日报、中国汽车要闻(英文)。
专业图书室、数据库、案例库建设
1.丰富的中英文专业藏书。我院目前藏书逾3000册,并已建成北外-博尔顿全媒体国际新闻项目专业图书资料库和新闻传播学院图书资料室。
2.强大的数据库资源。包括校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数据库以及英语学院在线学习中心也相应地开发了自主学习平台。图书馆人文社科数据库涵盖多达2200余份全世界知名的报纸,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新华社多媒体数据库,以及如EBSCOhost全文数据库、SAGE人文社科期刊数据库、LexisNexis-Academic学术大全数据库、JSTOR全文数据库、Taylor & Francis出版社数据库、Gale参考资料数据库、Wiley-Blackwell电子期刊数据库等。学校信息技术中心建成了强大的流动媒体资源库和VOD点播系统,可以收看世界23个语种的新闻节目。
3.完善的教学案例库。部分课程针对教学建立了自己的案例库,如中外名记者研究、新闻学原理、新媒体研究、媒介伦理与法规等。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连航海家俱乐部    下一篇 孙明楠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