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戴云山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二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德化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全县土总地面积2232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202个村(社区),人口27.66万(常住人口)。千米以上的高山达258座,境内山多、水足、矿富、瓷美,素有“闽中宝库”之称。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有257万亩,森林复盖率达77.3%,森林蓄积量1038.2万立方米,占泉州市总量的51%。水电资源充足,全县拥有电站155座,总装机容量24.77万千瓦,小水电装机容量位居中国前列,被授予“中国小水电之乡”荣誉称号。
中文名称
戴云山
名:迎雪山
行政区类别
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下辖地区
18个乡镇202个村(社区)
电话区号
0595
邮政区码
362500
地理位置
福建泉州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积:2232平方公里
口:27.66万(常住人口)
言:闽南语
气候条件
高山气候
著名景点
戴云主峰、戴云寺
景区级别
AAAA级
森林覆盖率
77.3%
林地面积
257万亩
开放时间
全天
门票价格
免费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福建省泉州市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可

目录

戴云山戴云山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九派发源,迎客松抒臂延宾。明人把它的风光景物概括为:“戴云秋?”、“迎雪春潮”、“一柱撑空”、“七里盘谷”、“六朝真僧”、“石帽顶冠”、“风髻通玄”、“涧畔石英钟舟”、“天池洒雪”、,“石壁悬松”、“云中石厂”、“天外线泉”、“山西三鼓”、“岩东石钟”等十六胜景。南宋理学家朱熹、明代大学士张瑞图曾登临戴云,都留下墨宝。

德化县境内的宗教寺庙、名人堂屋、古城寨和革命斗争遗址等旅游资源众多,比较著名的有:建于南北朝时期的戴云寺,屈斗宫古窑址、五代后唐的周香林寺以及苏十万抗元斗争遗址群、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活动遗址等,岱仙瀑布更是令人叹绝。还有以生态观光、农家田园为特色的农业生态旅游正在起步。德化县宗教文化丰富:如九仙山宗教文化资源的九仙山弥勒石像、石牛山的岱仙瀑布、永安岩、灵鹫岩古刹、戴冠观音石刻造像、戴云寺、西天寺、石壶寺、五华寺、龙湖寺等都是游览避暑,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

地理位置

戴云山戴云山
  福建戴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福建两大山脉之一—戴云山脉中段主峰部位德化县境内,主峰海拔1856米,素有“闽中屋脊”之称。行政区划属泉州市德化县,属于森林生态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为13472.4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5514.1公顷,缓冲区面积3515.4公顷,实验区面积4442.9公顷。涉及赤水、雷峰、南埕、桂阳、上涌、大铭6个乡镇22个行政村,东至蟠龙,西至黄山,北至陈溪,南至东里。范围在东经118°0522″~118°2015″,北纬25°3807″~25°4340″之间。

主要景点

戴云寺戴云寺
  戴云山,九派发源,迎客松抒臂延宾。戴云寺周围风光秀丽,明人把它的风光景物概括为:“戴云秋景”、“迎雪春潮”、“一柱撑空”、“七里盘谷”、“六朝真僧”、“石帽顶冠”、“风髻通玄”、“涧畔石英钟舟”、“天池洒雪”、“石壁悬松”、“云中石厂”、“天外线泉”、“山西三鼓”、“岩东石钟”等十六胜景。南宋理学家朱熹、明代大学士张瑞图曾登临戴云,都曾留下墨宝。

200589日,戴云山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戴云山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孕育有维管束植物145393580种。有些地方至今尚保存着成片的半原始森林,有鹅掌楸、黄檀、油杉、福建柏、建宁椴、红豆树、东方古柯等国家珍稀林木和樟、楠、栎、黄山松等福建乡土珍贵树种。另有山茶花、兰花、杜鹃、百合、卷丹、野牡丹等多种花卉。

沿途上蝉声四起,树干栖息了很多蝉。此外,还有石菇、石绥、瑞香、黄连、香薷、银耳、金线莲、银线莲和夜明砂等60多种中药材,以及茅膏菜、圆叶茅膏菜、黄花狸藻、挖耳草等有趣的食虫植物。旅游者在观光浏览的过程中,体验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感受回归大自然愉悦心情的同时,进一步激发他们热爱森林、保护自然的美好情愫,在这里您还可挖掘出丰富的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等文化内涵。

戴云山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明显,又具有北亚热带和南温带某些特征。夏季凉爽,冬季无严寒,潮湿多雨,雾日多,光照充足,山地气候景观突出,人为破坏少,是城市中稀缺的原始原生态自然环境。本区气候年均温17.8℃,大于等于10℃年积温3200-5200℃。年降水量1603毫米,日照数195-240天,全年雾日达300天,相对湿度87%。素以云雾著称的戴云山,云海四时常有,随着气候冷暖变幻无常。

戴云寺在德化县赤水戴云村。史载,远在南北朝,就有僧到此开基建寺。唐时,泉州开元寺僧袒膊(名知亮)仰慕钟灵毓秀的戴云山,常自言曰:“身在紫云,显在戴云。”大中十二年(858年),他逝世后,徒弟将其遗体运往戴云山寺,塑像来祀,后其师慈感亦在此坐化。两位僧人同被崇奉为戴云寺的始祖。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宋端拱二年(989年)僧怀整重建。今寺宇附近尚存有南来淳祜四年(1244年)建的石板桥,大殿正中有明洪武二十年二月建的拜坛立石,上下殿有清康熙甲子(1684年)、乾隆庚辰(1760年)、乾隆己丑(1769年)部分维修的记载碑石。殿宇系木构歇山顶建筑,梁架结构简单。

今寺宇外观保存基本完整,规模宏敞,为目前德化保存最大的寺庙。寺内尚存有明代万历三十二年进士、书法家瑞张图题刻的“豪馀精舍”残匾,部分残缺的木刻楹联

戴云山保护区

戴云山蝉戴云山-蝉
  戴云山自然保护区于1985年建立,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几个自然保护区之一。2005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区内森林覆盖率达93.4%,其主要保护对象是东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重点保护对象是我国大陆东南沿海分布最南端、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黄山松林;重要的昆虫和植物模式标本产地;兰科植物资源以及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濒危动植物物种。

戴云山保护区是福建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水源涵养区、生态安全屏障和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物安全岛屿,对于福建省中部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安全保障、水源涵养、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科研教学实习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效益显著

戴云山是闽中最高山,主峰海拔高度1856米,素称“闽中屋脊”,丰富的森林资源,年可涵养26亿立方米的淡水,为下游供水23.3亿立方米,可减少土壤流失90万吨,释放氧气2.43万吨,吸收二氧化碳3.37万吨,吸尘11.7万吨,削减二氧化硫9430吨,对福州、泉州乃至周边地区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非常重要的生态服务价值,其生态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闽中生态安全屏障

戴云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斜贯福建中部,长约300公里,宽达100公里,山体挺拔高大,梯次天成,形成独特的天然屏障。夏季利于阻挡台风对北坡地区的袭击,冬季又利于阻挡北向寒流对戴云山东南坡及东南沿海的侵袭,同时,其山体向东南逐渐倾斜,利于东南海洋暖气流的抬升,暖湿气流受山体阻挡上升形成地形雨,使戴云山成为雨量充沛的降雨区,对福建全省的气候、植被与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福建省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戴云山保护区戴云山保护区
  我国东南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基因库

优越的自然条件,孕育和保存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据调查,保护区有高等植物2066种,陆生脊椎动物420种,昆虫1645种,大型真菌136种,兰科植物47种,模式物种12种。区内生态系统组成成份复杂,类型丰富,物种繁多,是我国单位面积生物多样性程度最高的保护区之一,成为闽中自然保护区群系的核心,对保护福建省乃至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最大的黄山松种质基因基地

保护区保存有我国大陆分布最南端、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性黄山松林群落9.5万亩,还有大面积的福建柏林、长苞铁杉林等,它对研究亚热带中山地区植被演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研究大陆台湾地理、物种亲缘关系的一把金钥匙

根据地质史料表明,台湾地区与中国大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包括植被类型和分布、动植物区系特征、动植物种类和群落分布等许多方面,有着较高的一致性。而福建省与台湾地区地理位置最近、保持生物区系的植被原生性最好的是戴云山脉,因此,戴云山自然保护区是研究台湾海峡两岸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亲缘关系最关键的区域,是海峡两岸生物多样性等学科的研究与交流合作平台,海峡两岸自然保护区建设与交流的桥梁。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赣派建筑    下一篇 健身教练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