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广场
目录
太学广场,2003年1月,在洛阳理工学院开元校区中心区辟地10余亩,筑设连廊,竖文史碑,辟为广场。在广场上的众多景观中,辟雍碑最为引人注目,辟雍碑俗称太学碑,因此,广场取名太学广场。中国古代教育多是设坛临教。广场正中的高坛正是秉承此意。高坛起地五层,由方圆两种图形构成。“5”含有东西南北中之意,方圆乃指天方地圆,希望天下英才共集此处。坛上罗列绿树,取意“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整个广场东西长约60米,南北宽约55米,面积近4000平方米,铺地材料采用分色仿天然石材广场砖,纪念台外围采用花岗岩装饰,明儒生平碑采用黑色花岗岩镶嵌。
洛阳理工学院的这座太学石碑,系经特许临摹稀世文物辟雍碑原碑而成,其刻工细致,飞动灵活。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汉代始设于京师。汉武帝时,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太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其后,经曹魏、西晋,洛阳太学至北朝末衰落,历时六、七百年,最兴盛时学员曾达三万人,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缓步向广场内走去,眼前方形的青石板上,刻着简洁却意义深远的太学广场碑记,上面记录着太学的历史,太学广场的简介及名字的由来。
沿着缓缓的台阶举目而视,巍巍太学碑伫立于此,隽永的隶书诉说着历史的沧桑。《礼记·王制》有云:“王子命之教,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辟雍,即西周的太学。辟雍碑俗称太学碑。碑额题“大晋龙兴皇帝三临辟雍皇太子又再莅之盛德隆熙之颂”23字,碑首两侧刻有浮雕蟠龙图案。碑文记载了晋武帝司马炎及皇太子司马衷亲临辟雍视察的事迹,碑阴刻有行政学官太常、散骑,教职人员博士、助教、主事、司成,以及学员的郡籍、姓名等,多达四百余人。
走过太学碑,继续向前,走下台阶,南北方向共16块石碑依次排开。两侧12块上刻着东汉经师、名臣、魏晋名士,贾达、许慎、郑玄、杜预、何晏等人的传记。中间4块记录着洛阳理工学院的历史。巍巍太学数百年雄踞洛阳,自东汉以来,儒学在洛阳得以发扬光大,大师辈出。洛阳“自宋以前随时建学”,致使洛阳可与孔子设教的洙泗并称,并有西邹鲁之誉。尤至宋代,著名理学家创始人“二程”(程颐、程颢)夫子即出自洛阳。太学广场后的石碑,表现出了太学对洛阳影响之深远,将洛阳理工学院的历史与太学的历史融为一体。
太学广场的东侧是藤蔓覆盖的走廊。藤蔓铺就的绿荫下,几缕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落下来。轻风习习,天高云淡,谁还愿虚度这大好光阴?
太学广场以古太学为基石,两千多年的烟雨流淌,留存了多少人文精粹与封藏的翰墨珍宝。再次站立在太学广场之前,让人仿佛感受到了那吹彻天际的古韵汉风,青石的石阶上,正重现一场礼乐宴饮,轻歌曼舞的大汉风华。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