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刘秀坟

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年)的陵墓,位于河南省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古谓原陵,当地亦称“汉陵”,俗称“刘秀坟”,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1963年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光武帝陵始建于公元50年,由神道、陵园和祠院组成。

目录

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坟亦称汉陵汉光武帝陵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坟亦称汉陵
汉光武帝陵南倚邙山,北临黄河,近山傍水,蓊蔚肃穆。阙门巍峨,气势壮观,神道宽阔,直达陵前,两侧

石刻林立、碑碣参差。陵园呈长方形,占地6.6万平方米,墓冢位于陵园正中,为夯土丘状,高17.83米,周长487米。光武祠,位于陵园西侧,为光武帝的祭祀祠院,面积2万平方米,由阙门、碑廊、二十八宿馆、光武殿等组成,构成一鳞次栉比的汉代建筑群落。

光武帝陵为国内少有的陵墓园林,同其他地方皇帝陵寝相比,独具四绝:其一,帝王选陵,特殊一例。历代皇帝选择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唯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规。其二,一园千柏,国内仅有。陵内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千章古柏,聚植一园,拔地通天,蓊然肃穆。其三,柏体杏质,乔木佳品。陵园古柏为国内少有乔木树种,其木色金黄,质坚性柔,柏体杏香,剖面色美,俗称“杏柏”。其四,汉陵晓烟,奇妙景观。阳春三春,清明前后,逢天朗气清、晨曦初现之时,古柏枝隙间紫烟弥漫,笼罩陵园,状若轻烟,飘似浮云,烟凝云聚,滚腾滴坠,置身园中,如登凌霄,似游仙界。陵内古柏因年代久远,还形成了 “苦恋(楝)柏”、“鸟鸣柏”、“汉皇仰卧”等奇特景象。光武帝陵千百年来为观者称奇而乐道,对研究我国帝王陵寝有着较高的历史科学价值。

汉陵七奇

洛阳孟津刘秀坟洛阳孟津刘秀坟
第一奇

帝王选陵,特殊一例。我国历代皇帝选择寝葬所,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

驭万物之志。唯独光武帝陵,系"枕河登山",一反常规。众多皇陵都在邙山之巅,唯原陵坐落在黄河之滩,为二千年封建社会史上之孤例,至今还是一个谜。

第二奇

"一园千柏,国内罕见"。现园内古柏共1458棵,这么多的千年古柏聚植一园,在全国其它地方的皇帝园陵中并不多见。整座陵内一种奇香,由满园翠柏发出,这是汉陵第三奇"翠柏杏香,奇木佳品"。汉陵古柏殊异,是国内仅有的乔木树种,这种柏质坚性柔、剖面色美,香味浓郁。因它木色金黄,柏体杏黄,又称"杏柏","血柏",千百年来,为人称奇。如雨过天晴,这种余香感觉更深,风过处,满园古柏清香,可传10里之遥。其中有28棵高耸入云的柏树,当地百姓称之为“二十八宿”,传说是象征跟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云台二十八将”。

第三奇

"柏楝同根,至爱体现"。此奇妙就在于柏楝同根,于植物生态方面实属罕见,至今也是一个迷。在距地面3。5米的柏树主干上,生长着一棵直径为15厘米的苦楝树,根据谐音把"苦楝柏"理解为"苦恋柏",传说这是皇后丽华一直苦苦眷恋着刘秀帝的缘故,象征了忠贞不渝的爱情。树下的连心锁,是现代青年男女对爱情表达的一种方式。据说俩人同心合一把锁,表示海枯石烂不变心。

第四奇

"神柏各异,形如众物"。陵园古柏,有龙腾凤舞,轩气昂宇,有苍劲挺拔,碧翠妍丽;有千姿百态,相偎相依。

这一棵古柏,人称"巨龙盘柏"。那两条弯曲的虬枝,似腾飞的两条巨龙,那龙的气势,龙的风骨,巨龙隆突的肌健,蕴藏着一种即将暴发的力,大有扶摇而上直冲云宵之势。这株柏树暇"猴柏",树腰处隆突的地方,像一个机灵顽皮的猴子,调皮的眼睛,欲张未张的嘴巴,稍稍翘起的耳朵,抓耳挠腮、呲牙咧嘴的样子,真是维妙维肖。

这棵柏树暇"开胸见佛"。它把整个胸腔里的五脏六腑掏了出来,表示自己的诚意。佛教里强调"以无念为宗"和"即心是佛",认为"无生而无不生,无形而无不形"。所以这棵树应该属于佛教中夸张的艺术形象。

这棵柏树人称"鹿回头",那向外伸展的树杈像一只小鹿,惹人喜爱地站在那里,向我们留恋地张望。而在它的上空有一枝桠,仿佛卧着的鹰,不怀好意地窥视着这只小鹿 ,可这小鹿全然不觉 ,仍旧善良地仰着脑袋,或许是对我们的到来感到稀奇吧!一鹿一鹰,两种神态,形成明显的反差。

第五奇

鸟柏树"双手击掌,鸟柏叫唤"。用两掌拍一下,或着对着柏树轻轻抚摸一下,如大家一齐拍掌抚树,会出现百鸟合鸣的场景。鸟柏树被锯开时发现木纹有清淅的小鸟图案,为这些柏树增添了新的谜团,这些现象何种原因所致,有待人们进一步地去考察论证。

第六奇

汉陵晓烟"清明谷雨,汉陵晓烟",每年的清明至谷雨前后,在天朗气清云起霞蔚、晨曦初现之时,大约在清晨7时到上午10时之间,汉陵园内古柏枝干间会平空生出团团烟雾,飘如浮云,自西北向东南姗姗移动,至一定高度即缓缓下降,降至地面2---3米高度即迅速扩散而去。人们置身园中,如入仙境虚无缥纱,似在蓬莱。当地农民也曾流传道:"汉陵晓烟,预兆丰年"。每当阳春三月,清明谷雨将临之时,近者朝朝注目,远者日日探听,企盼晓烟,祈祷"祥瑞"。

第七奇

汉皇仰卧,园外东边200米处远瞻汉陵,仰观整座皇陵,那郁郁葱葱的满院翠柏会构成一幅图案:东汉世祖皇帝头戴皇冠,身穿龙袍,头枕黄河,足蹬邙山。这就是汉陵第七奇, "汉皇仰卧,活灵活现"。

景区特点

汉光武帝陵汉光武帝陵
这样一个响当当的人物,放个屁都得地动山摇,可连崇祯这样的小皇帝都被恭恭敬敬葬在高高的景山之上,并奉以为“陵”以示皇家尊崇,唯独他被埋在低平的黄河岸边,随时面临被发怒的河水吞噬的危险。许是埋得低了,太过平易近人,“刁民”们也跟着瞎胡闹,竟把这埋皇帝的地方直呼为“坟”!

说是坟,真有点委屈刘秀。站在原陵广场前望,只见阙门古朴巍峨,长而宽阔的神道由南向北笔直纵深,两旁端立的石人、石兽威武庄严,无声的“神气”甚至是“杀气”让人不能不肃然起敬——这阵势,岂是区区小坟比拟得了的?

心怀不解,慢慢踱过神道,两棵参天古柏迎面把住了陵园大门。导游员赶紧过来引见:“这是大将军柏和二将军柏,给刘秀把门的。”我定睛一看,好家伙!一棵赛似一棵的虎背熊腰,可不就像是雄赳赳、气昂昂的将军?

陵园的中间是高20米、周长500米的墓冢。冢前竖立着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所立的通碑一块,上书“汉世祖中兴光武帝陵”。据说直面通碑,自20米远处闭目举臂向其前行,路尽,若掌触通碑上“中”字,则仕途兴旺;若掌触“兴”字,则体泰安康。

我索性也试试运气,高举右臂,盲人探路般往通碑摸去,竟侥幸摸到了“中”字,引得同来的朋友连呼“请客”。

未被盗原因

天皇伏羲-游洛阳孟津县刘秀坟天皇伏羲-游洛阳孟津县刘秀坟
导游说,这样的通碑园中一共有20多块,有一块中空的最奇特。该通碑位于墓冢左前方,碑体上有个茶盅大的洞,耳朵贴着洞口,能听见汩汩的黄河流水声。传说洞中本来卧有一金蝉,后来被福建南蛮子盗走了。这南蛮子本是来盗墓的,但刘秀是个俭朴英明的好皇帝,陪葬品中净是瓦器,他什么也没偷着,又累又气,靠在通碑下睡着了。梦中忽闻蝉鸣,遂醒,见碑中金蝉,狂喜,盗挖而遗洞。

事实上,刘秀墓从未被盗过。一方面是刘秀随葬品“含金量”太少,引不起盗墓贼的兴趣,此外由于刘秀墓位于黄河滩,地下几米就是流沙结构,也没法盗挖。

“刘秀是个好皇帝,人们编了传说保护他的墓”。

当初的刘秀墓就是平地起了个土堆,后世人陆续建起了神道、祠堂,才有了皇陵的气派。

刘秀祠堂位于陵园的西侧,由阙门、碑廊、二十八宿馆、光武殿三进院落构成。在陵园通往祠门处,导游打了个手势示意我们安静,很神秘地拍了拍手,只听“啁啁”两声清脆鸟鸣。“这是鸟鸣柏发出的,只要一拍手,鸟就叫。”传说当年刘秀被王莽大军撵得疲惫不堪,睡倒在山坡上一棵柏树下,梦中忽听见有人叫喊“快跑”,醒来一看,声音是从树上一只小鸟嘴中发出的,提醒他王莽追兵马上要来了。刘秀因此躲过一劫,死后便招来神鸟为他看守陵墓。“可能是此处靠近墓冢入口,拍手与墓中构建产生共鸣,听起来像鸟叫声。”

比鸟鸣柏更神妙年长的是祠中的“奶奶柏”,据说是汉代所植。此柏名不虚传,果真有“奶奶”般的腰身,我和朋友两人手拉着手,也仅能抱住树的半边。从树根处一洞口望进去,树心已经空了。树干上脱落的枝杈自然形成一幅慈眉善目的奶奶像,因此得名。此树被当地人奉为神树,树旁建有奶奶庙,不少人前来烧香许愿,据说很灵验。

人物传说

缔造了光武中兴的汉光武帝刘秀缔造了光武中兴的汉光武帝刘秀
中秋节前的一天,我和朋友一起驾车来到“汉光武帝刘秀原陵”——传说中的刘秀坟,虽然听不到黄河水流动之声,但导游却说:看!那边就是黄河大堤,刘秀坟离黄河仅有360米!

凭着我有限的“风水”方面的知识,也知道自古帝王陵要枕山蹬河,免遭水淹,为何聪明的刘秀却要把自己的千秋陵寝建在喜怒无常的黄河岸边?这其中充满了神秘和悬念。

刘秀何许人也?东汉开国皇帝,毛泽东盛赞“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君王。他青年时期躬耕河南南阳,是个种田的好把式,可惜后来受人挑唆,起义“造反”。自从放下锄头作别稼穑之后,咱这个农民兄弟带领他的一干人马纵横捭阖,叱咤风云,愣是扫平各地割据势力,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三次大统一。

说到刘秀为何头枕黄河、脚蹬邙山被埋在黄河岸边,传说全是他那“要毛儿”(犟劲,不听话的意思)儿子所赐。刘秀本打算在北邙山顶上建造寝陵,可一直没敢跟儿子说。这儿子生就爱跟自己老子作对,刘秀让他往东,他偏往西,叫他打狗,他偏撵鸡。刘秀担心,即使自己在邙山上建起陵寝,百年之后儿子也会犟着劲儿把他葬在黄河滩上。于是,临死之日,当儿子哭问老子想在何处安寝百年的时候,刘秀便说:父皇我命中缺水,你把我葬在黄河岸边吧。谁料想,这儿子一辈子没听老子的话,这会儿良心发现了:父皇放心,不孝儿这次无论如何一定照您的意思办!可怜刘秀哭笑不得,呜呼哀哉。

当然,传说只是人们想当然的猜测,事实上,刘秀的儿子刘庄并没那般“要毛儿”,中国第一佛寺白马寺就正是这厮投资兴建的。“不以山为陵,陂池以裁水”其实是刘秀本人的意愿。这个农民皇帝一生喜欢险中求胜,昆阳之战,以不足2万兵力大败王莽42万大军,死也要死得跟别人不一样。两千年来,黄河数次易道而流,泛滥的河水淹没了多少良田农庄,刘秀坟却一直居安无恙,如此奇迹已经表明选陵黄河滩是刘秀一生所作出的又一个正确决定。

文献记载

汉光武帝原陵汉光武帝原陵
传说

穿碑廊,观二十八宿馆,入光武殿;讲传说,讲典故,更讲刘秀一生的丰功伟绩——一路走来,导游员的介绍抑扬顿挫,越来越激昂:“刘秀是有始有终的一代英君,他比刘邦有才有德,他自己就是韩信、自己就是张良、自己就是萧何!”对她来讲,刘秀的种种往事已不仅仅是往事,更是需用心解读的几千年的厚重历史。

“传说都是老百姓编的。刘秀是个好皇帝,人们不希望他的陵墓遭到破坏,所以编了这许多传说来保护他的陵园。”我这才明白,人们为什么不称“皇陵”而呼“刘秀坟”:刘秀是个亲民的好皇帝,千年传说万般相传,人们对他已没有了敬畏感,除了钦佩,更多的是亲切。

附文一篇,以增来者之感怀。

"回望洛阳"之五:西风残照汉家陵 (作者;爱我洛阳)

北邙何垒垒,

高陵有四五。

借问谁人坟,

皆云汉世主。

……

这是晋人张载的一首七哀诗。今日,北邙之上,张载所言之垒垒景象仍存,远观之,嵯峨林立,几无卧牛。在此其中,更有汉家故陵,迭经风尘,突兀于北邙,让人惊心。

原陵,俗称汉陵,当地老百姓称其刘秀坟,为东汉开国皇帝世祖光武帝刘秀的陵园,位于今孟津县白鹤镇铁谢村西南。

岁属丁亥,时维九月,我孤孤而行,独上北邙,拜谒光武。

世人皆言汉武雄霸、太宗文韬、康熙明事、乾隆风流,念及光武,当今,又有几人知晓其伟?

出身

刘秀,是高祖的九世孙,按说也是个皇子龙孙,可惜的是其家道中落,到了他这辈,已经杂居于巷闾之间,寒微无名。更为残酷的是,刘秀九岁上,父母就已俱亡。无奈,刘秀只有寄养叔父家,以求苟活。

年少时,刘秀,敦厚老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性勤稼穑而不习武事,整日忙碌于阡陌间,不亦乐乎。

20岁那年,刘秀西去长安,开始了短暂的求学生涯。在京华间,忽一日,他见到长安城里“执金吾”的出行盛况。井蛙窥天,之于刚刚走出家门的刘秀,见到这样的场面,激荡自然难免。“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自此,刘秀终于开始构织起他的梦想。

《后汉书》载,刘秀之兄刘縯初举事时,诸家子弟恐惧,皆亡逃自匿,曰“伯升杀我”。及见光武绛衣大冠,皆惊,曰“谨厚者亦复为之”,乃稍自安。由此看来,刘秀当初并没多少人拿他当回事,视其不过一无知小儿,任人嘲弄。

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起事后,刘秀就象又换了一个人似的,有胆有识,雄于天下。经过三年东征西战,刘秀竟取天下,在洛阳建立起政权,自此开创了196年的东汉基业,永彪青史。

可贵的不是取得天下,难得的是开国立业。

治国之道

成语故事中的刘秀成语故事中的刘秀
刘秀即位后,如履薄冰,每旦视朝,日昃乃罢,兢兢业业地做着皇帝功课。在朝堂上,刘秀并无骄意,常自谦道:“朕德薄不明,即位三十年,无益百姓”。

自谦自制、克己奉业,之于刘秀,今日说来,这不过是一些帝王的必备条件而已。有胆有识、知人善任,之于刘秀,我认为,这又不过是刘秀的取天下之道而已。那么,刘秀真正的治国之道是什么?我认为是和谐。

今日,国人多论和谐,在我看来,迄今为止,真正懂得和谐之道的帝王,刘秀就是一个。

“兔死狗烹”,朝代更迭,此剧多不止,而东汉却是个例外。东汉立国之初,刘秀给予了开国功臣们以厚爵重禄,但禁止他们参与朝政。退功臣而进文吏,在刘秀手中竟然被完美地执行了,几乎没有什么功臣受到刀笔吏的羞辱。

外事上,光武对待匈奴和西域的策略远比汉武高明。汉武只知穷兵黩武,到最后也没能使大汉强盛,反而国力损耗严重,甚至百姓揭竿而起的事件也屡屡发生,可谓是结了个内忧外患的苦果。同样的事情,光武却能以柔克刚,赢得边疆太平,奠定了东汉的深厚基础。

在国内治理上,刘秀更是倾尽精力,文化百姓。经过文化,东汉初期,不仅国内安定、百姓乐业,同时也为我国古代的又一个文化高峰的到来打下了基础。

西汉武盛,东汉文昌。张衡的地动仪、浑天仪、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甚至今天还在用的算盘,等等,这些无不是东汉时期所发明。就连著名的魏晋风流,我想,这也许也有承东汉之流韵的原因吧。

王夫子如是说:“自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何也?前而高帝,后而唐、宋,皆未有如光武之世,胥天下以称兵,数盈千万者也。通其意,思其变,函之以量,贞之以理,岂易言哉!岂易言哉!”

往昔万乘尊,今日丘中骨。

如今,大汉早已不存,斯处,惟有一掊黄土凭寄。

苍柏生古意,紫气蕴深邃。走进原陵,一派肃穆,就这样跌宕而来,弥漫环绕,久而不去。

闻听四绝

刘秀坟亦称汉陵刘秀坟亦称汉陵
一绝为“帝王选陵”。古代帝王选陵多选背山面河之势,以彰襟怀博大,而刘秀却一反常规,埋葬于邙山之阴的黄河岸边,呈枕河蹬山之势。二绝为“一园千柏”。如今,园内1400余柏树拔地通天,肃穆弥漫,和着浓重的历史,这里成了绝佳的怀古之境。三绝为“柏树杏质,乔木佳品”。原陵内的古柏为国内少有的乔木树种,其色金黄,质坚性柔,百姓称之“血柏”。金黄预示着皇家,质坚性柔又颇具刘秀的特质,因此,当地百姓说,这里的柏树通灵,浸染了皇帝血脉。四绝为“汉陵晓烟”。阳雨时节,每逢天朗气清、晨曦初现,古柏间紫烟弥漫,恍若仙境。

四绝之外,还有两奇。

一奇为听。陵内有一碑,碑上有一园孔,耳附之,竟可闻黄河涛声绵绵。如今,园孔早已锃明发亮,供人试验。二奇为拍。陵西有一柏,人称“鸟柏”,人立其下拊掌,竟可闻听鸟儿啁啾,如此之果,怎不神奇。

举目处。

光武陵,壮哉!

陵呈夯土丘状,高约17.8米,周长约487米,形制为古洛帝王寝陵之最巨者。

陵内西侧为祠院,由阙门、碑廊、二十八宿馆、光武帝殿等组成,面积约二万平方米。祠院东侧竖立有宋、元、明、清、民国时巨碑五通,以记修事。陵前巨碑一通,立于乾隆五十六年,上书:“东汉中兴世祖光武皇帝之陵”,以昭后人。

洛阳,自古帝王家。迄今,有近百位帝王长眠于古洛。不过,今天如光武陵形制的陵园却没有第二个。何以如此?我想,这不是因为别的,只因光武之伟!

大河长影,西风残照。

今日,站立原陵,一切均已远去,静默间,惟听这黄河的不灭长鸣,与之相伴,不离不弃……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软质瓷    下一篇 观海寺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