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珐琅彩

瓷胎画珐琅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彩瓷器。从康熙的色浓庄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时的精密繁复的雍荣华贵,使珐琅,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集中西风韵于一身,画尽了皇家身份的高贵与荣华。乾隆珐琅彩瓷是清代康,雍,乾三代珐琅彩瓷中最为精美的巅峰之作,具有古典美的乾隆仕女游园罐是其代表。至今,乾隆仕女游园罐的各种复制品,仍然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喜爱和收藏。
中文名
瓷胎画珐琅
特色
御用
简称
珐琅彩瓷

目录

乾隆仕女游园罐是乾隆二十九年专门为容妃(俗称“香妃”)制作。乾隆遣人请一日本女郎从古典浮世绘中精选仕女形象,再创作后绘于此罐上,中间穿蓝色穆斯林长袍的女子便是容妃,太后回首向她说着什么,远处一位黑衣女目光呆滞地遥望远方.....。此罐黄釉做地内施不透光白釉,乾隆以皇贵妃的隆重礼仪送给容妃。可是,容妃看后却大惊失色,自知身份暴露诚惶诚恐地闭门谢客。容妃,真名容睿,俄罗斯人,东正教家庭出身,信奉两性平等,性格独立自由。而且身材高挑聪明貌美。被和卓氏图尔都选上装成穆斯林送给乾隆,谎称是自己的妹妹。容睿身貌双绝,皮肤娇嫩细白,鼻梁高挺上翘紧抿小嘴。不穿满汉服装,只穿蓝色穆斯林长袍,在后宫中走动,活脱脱一幅异域风情的流动画卷。给沉闷的后宫带来一股新鲜活力。容睿善于从花草与各种药材配香,走起路来也一路芬芳,如果有来客总会有奇特香囊或花插相送。性格随和从不参与后宫中的明争暗斗。一直被大家接受和喜爱。但容妃从不近身伺候皇上,即使皇上露不悦之色,也从不应召。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而没有爱情的婚姻是痛苦的。虽然冒险进宫却还活得逍遥自在,即使把戏那一天被拆穿大不了回家。真是天生丽质难自弃,她想的太天真。此刻,她看见珐琅罐上那位黑衣女,孤独眺望,神情呆滞是活着还是死了?容睿现在明白自己当下的处境。其实,自乾隆看见容睿的第一眼心里便有了七八分,只是当面没问,谁叫这女人长得异域仙花般美丽呢?何况当时新疆初定,为除后患将长期盘踞新疆的名门望族迁居北京,是自己多年处心积虑的结果。自康熙爷当年评叛葛尔丹至今70年,终于在自己手中搞定。派人去拉萨在康熙爷的石碑旁再立起石碑,以告慰康熙爷的在天之灵。现在虽然大事已了,但是局面还相当的不平静。图尔都送来俄国女子也为试探自己能不能搞定。先好好养着等待机会,到时请个外国女郎与之相伴,真像就会揭开。乾隆知道容妃本身俱来的异域风俗习惯理应尊重,也好让图尔都他们知道,皇帝的的征服不仅仅是在战场上。

珐琅彩珐琅彩

1765年乾隆追求容睿成功。同年秋在宫中设宴,大请“八爵进京”时的相关人等赴宴,乾隆与容妃身穿宫廷吉服正装,背墙居中而坐与来宾频频举手示意。图尔都见状大惊,急忙跪地磕头不停......后来图尔都被乾隆封为辅国公,那位日本女郎也得到了应有的赐封。(从现有公开信息看,乾隆对容妃的赏赐比较多而且高调,以及身后一干心腹的忠诚贡献。乾隆认为如何处理好容妃之事,既是私事,又是国事。这事不便,也不能写入史册,其用意还不能告知皇后。以至后来那拉氏剪发为癫。乾隆致死都不后悔对容妃的追求与宠爱,其用意和内心有几人能懂?乾隆在位期间,宫中倡导说“官话”,规范发音,规定语调,善用语景。乾隆身体力行,语音平和慈祥又不失威严,太监们更是说的字正腔圆。这就是我们今天全国统一说的普通话。仅此一项,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不可谓不巨大。乾隆珐琅彩仕女游园罐,高16cm,口径5.5cm,足径7cm。罐子原盖已丢失,光绪期间又配盖。黄地,内施不透光白釉,珐琅彩料加金,绘以十多种颜色,总厚度为2毫米。用当时最先进的贴膜技术做底图。口沿部位硬拉丝口时渗透进殷红的血水,至今用牙刷蘸水还能刷出殷虹的血水来。这一特殊技术在后来慈禧粉彩红鸟富贵罐上任然使用。

珐琅没有大的器物造型,绝大多数是盘、碗、杯、瓶、盒、壶,其中碗、盘最多,只是每一品种都有不同的变化。另外还有一个品种是宜兴紫砂陶胎外绘珐琅料彩,这也是难得一见的。珐琅彩瓷器在胎质的制作方面是非常讲究的。胎壁极薄,均匀规整,结合紧密。在如此的胎质上又施釉极细,釉色极白,釉表光泽没有桔皮釉、浪荡釉,更没有棕眼的现象,确可用“白璧无瑕”来赞誉。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制作珐琅彩瓷极度费工,乾隆以后就销声匿迹了。康熙的珐琅彩瓷大多作规矩写生的西番莲和缠枝牡丹,有花无鸟,显得单调。而雍正以花卉图案居多,山水、人物也有。当时尤为突出的是画面上配以相呼应的题诗。雍正时这些题诗的书法极佳,并于题诗的引首、句后配有朱文和白文的胭脂水或抹红印章,其印面文字又往往与画面及题诗内容相配合,如画竹的用“彬然”、“君子”章;画山水的用“山高”、“水长”章;画梅花的用“先春章等。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

1、瓷胎:瓷胎细薄,修胎规则,完整无缺,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大的都少见。

2、造形:多为碗、瓶、烟壶之类的日用小件瓷,和动物摆设品。

3、底釉: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釉面光滑洁净无疵。

4、珐琅彩色。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5、色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色料调配而成。其料彩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反射蛤蜊光,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出一毫米左右,有明显的立体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十倍放大镜看可在每一片小花、小叶上看到极小的开片纹。这一现象用肉眼看不出,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凸出的情况。

6、绘画与纹饰,珐琅彩器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功笔画;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康熙的珐琅彩大多为色地,其色地的色以红、黄、兰、绿、紫、胭脂色等。

7、款识:康熙时期的款识有一度是被禁止写款的。

绘画

珐琅彩瓷的绘画是其精华所在。珐琅彩瓷的胎、彩和造型终究逃不过同时期其他彩瓷的影子,而绘画却有他独特酌一面。珐琅彩的绘画大多出自宫廷御用纸绢画的画稿。据记载,从康熙到乾隆画供奉纸画的名画家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王原祁、蒋廷锡、郎世宁(意大利西洋画家)、冷梅、唐岱、高其佩、袁江、董邦达、金廷标、李世倬、沈晖、袁瑛、王敬铭、钱维城等等。这些名画家的画稿被画工精心地描绘于珐琅彩瓷器上,形神兼备,各具不同的风采。

珐琅彩绘的发展有各自的时代特点。康熙时候的珐琅彩绘大都仿照铜胎画珐琅时的色彩图案。内容多为缠枝牡丹、缠枝西蕃莲、缠枝秋葵,也有写生花卉。构图上是讲究对称的规矩图案,花大叶大,内容简单,缺乏生气。这时彩色质地的衬托就显得非常有用,质地有红、黄、蓝、白等各种颜色,但所有色彩和绘画都在器物外面,内壁洁白。施色匀净是康熙珐琅彩的最大特点。

雍正初年时珐琅彩绘变化不大,构图仍是呆板的对称,但写生画开始多了起来,有了些活力,背景地仍是胭脂红、黄、蓝、白等色。到了雍正中期,“院画”的工笔画在整个社会流行开来,很得雍正皇帝的赏识。珐琅彩瓷器的画工们迎合皇帝的好恶,在珐琅彩瓷器上以“院画”为底稿,开始“勾、画、皱、染”,这也是珐琅彩瓷器独有的。绘画题材多为寓意深刻的芙蓉鸳鸯、灵芝水仙、锦鸡牡丹、梅兰竹菊、翠竹麻雀、秋树八哥等,更有各种山水楼阁画面。因为雍正本人喜欢水墨及设色山水,所以这些画中就有用赫,墨、蓝单色或两种颜色画的,极为淡雅清丽。“团蝶图”则是集所有颜色于一身,据说有36种颜色之多。终究是纸绢画做底稿,这些画有直接在洁白如雪的瓷器上画的,有在设色上画的,但设计都很精巧。此时的器物身上仍多数是里不画,有少许里画的则外面就被敷上彩色。此时也偶见“锦灰堆”画法。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村黑木耳    下一篇 天贶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