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崂山可乐

崂山可乐是中国第一瓶碳酸饮料。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组织科研人员,在正宗崂山矿泉水的基础上添加乌枣、白芷、砂仁、良姜、丁香等十余种中草药成份和丰富的C02气体,并采用独特配方精制而成,特别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习惯。崂山可乐曾出口美国、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因独特的配方和独特的口感畅销50余年,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目录

崂山可乐崂山可乐
    1953年,国家在青岛组织科技人员开发的中国第一种碳酸饮料---

应对“两乐”靠什么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百事可乐
    有人说,中国的饮料行业已成了洋可乐的“殖民地”。尽管在感情上我们不愿意承认这个事实,但是从零点调查与分析公司在京沪两地进行的居民饮料消费调查来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雪碧无论在品牌认知度还是品牌美誉度方面都位居榜首,而为数不多的国内品牌仅为一部分人知晓,洋可乐已经实实在在地征服了国人。同样是一种极其普通的碳酸饮料,中国的民族品牌怎么就是“乐”不起来呢?营销界人士告诉记者,喝可乐本来是跟喝其它饮料一样的消费者行为。但是,由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主要是可口可乐)孕育和培育的可乐文化,其内涵太丰富了,远远超出了“喝饮料”的范畴,可乐是一种美国文化的阐述,是一种美国精神的扩张。这是“两乐”虽历经沧桑,却依然挺拔的根本原因。而这一点,任何国内品牌都无法比拟。

“两乐”都将目标消费群定位于颠覆传统、个性张扬的青年一代,并为之而苦心经营了近百年,在一定程度上,可乐已经成了年轻与时尚的代名词。但崂山可乐同样也备好了自己特有的竞争利器,这就是“让消费者找回久违了的感觉”。据了解,早在在1985年,崂山可乐最兴旺的时候,当时的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了20%左右。在中国,年龄在25-60岁的人群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喝着崂山可乐成长的,他们对崂山可乐有深厚的感情。而从崂山可乐重回市场的反响来看,这张“情感牌”果真成功地吸引了一大批中老年消费者群体。但遗憾的是,这部分群体如今已经不再是饮料消费的主流。

据了解,崂山可乐在3月25日正式下线后的短短一周内就上了岛城20多家商场超市的柜台及近千家终端饮料网点。崂山可乐此举颇有当年“洋可乐”进青岛的味道,看来经过十年的沉思之后,崂山可乐的市场推进策略高明了许多。“先做市场,后建工厂”,当年的“洋可乐”就曾以此将崂山可乐杀了个措手不及。

但此时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已经将竞争延伸到对终端销售点的争夺上,通过生产商和经销商联手垄断销售渠道,将竞争对手完全“隔离”。当年的“洋可乐”是一个外来者,而此刻“崂山可乐”的回归只能说是一个新的开始,所扮演的角色完全不同,市场环境更有天壤之别,在这样的背景下,崂矿在仿效之余还应该多揣摩一下现实的饮料市场。可惜崂山可乐刚出场就显得气势不足,在崂山可乐上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青岛几家最大的超市———家乐福、佳世客、沃尔玛都没有发现崂山可乐的芳踪,直到“五·一”节前后,记者才在佳世客看到了优惠促销的崂山可乐。而可口可乐大幅度降价并瓶盖兑奖,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明眼人一见便知,这是洋可乐在封杀崂山可乐了。更让青岛人无奈的,还是崂山可乐的新包装———“实在太像可口可乐了”,据说这还是请专业人士设计的,说依然采用红色的外包装是为了唤醒沉睡在大家记忆深处的回忆。不过,这十年来,红色的海洋已经成了洋可乐的象征,崂山可乐淹没在其中,实在吸引不了消费者的眼球。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连软件园腾飞园区    下一篇 大连歌舞团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