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鲸头鹳

鲸头鹳(学名:Balaeniceps rex)是一种与鹳科非常相近的大鸟,它是鲸头鹳科鲸头鹳属唯一的物种。名称来自于它强大的喙。鲸头鹳身长可达150厘米,成年鸟羽主要为灰色,幼鸟的羽毛主要为棕色。鲸头鹳生活在非洲东部热带地区苏丹共和国和赞比亚的巨大沼泽地区。在泥水中捕鱼,其食物主要是肺鱼类。巢筑在地面上,每次产两枚卵。鲸头鹳的数量估计在5000至8000只之间,大多数生活在苏丹。国际鸟盟将其保护现状定为易危鸟类。危害的主要来源是栖息地遭破坏、人为干扰和捕猎。

目录

大鲸头鹳叼起拦路野鸭大鲸头鹳叼起拦路野鸭

鲸头鹳是一种像鹳的鸟类,体型高大,平均有1.2米高,体重4000-7000克,翼展达到2.6米。大小似

通常单独或成对生活,全夜行性。白天隐藏在草丛或苇丛中,黄昏出来觅食,很少有人发现它们。然而人在浮岛附近休息时却可能看到它在湿地上空翱翔,飞翔时姿态像鹭或鹈鹕那样头颈弯曲成“Z”形。不鸣叫(鸣管肌退化),却能发出像白鹳似的“嗒、嗒”声。另外,滑翔中也能发出大的响声。

主要以肺鱼、六须鲇鱼等鱼类为食,也捕捉小鳄鱼、甲鱼、水蛇、蜗牛、青蛙等动物作为食物,偶尔捕食蜥蜴、乌龟、老鼠、小鸡或幼年鳄鱼。它们将身体隐藏在水边高度适当的茂密的水草丛中,等待捕捉猎物。到了旱季,沼泽干涸,就掘食潜入泥土中的肺鱼,这种鸟笨拙的嘴很适合捕捉鱼和青蛙,特别是肺鱼和鲶鱼。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在尼罗河上游或东非热带人迹罕至的湖泊、沼泽地带。

分布范围

鲸头鹳分布于非洲中央内陆,大多数生活在苏丹,分布于中非共和国、刚果民主共和国、卢旺达、南苏丹、苏丹、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乌干达、赞比亚。

繁殖方式

鲸头鹳通常单独生活,领地面积约3平方千米,在筑巢期一般在旱季就开始,领土意识很强,夫妻联手保卫,并对天敌或潜在的竞争对手的巢进行破坏。雨季时繁殖,卵产在雨季后期,在乌干达是4~6月。婚姻方式为一夫一妻制,雌雄二鸟在近水湿地的或小岛的芦苇草丛中用树枝和芦苇建巢,巢直径约为1-2米,可持续使用几年,雌鸟参预雏鸟的繁殖和饲养。筑巢的周期持续大约6-7个月,窝的直径约1米。卵污白色,雌鸟每次产卵1-3枚,通常2 枚,但常常只育活一只雏鸟。雌雄交替孵卵,孵化期约30天。双亲共同哺育雏鸟约3个月,雏鸟孵化后,成鸟会用双翼遮阳,小鸟在旱季末期羽毛丰满,大约要60天,95天后离巢,105-112天起飞,完全独立要140天以后,其后双亲还要养活它们一些时日。性成熟大约3或4岁,寿命约36年。

种群现状

鲸头鹳的数量,南苏丹占总量的50%到80%,总数超过5000只;刚果民主共和国:少于1000只;赞比亚:少于500只;坦桑尼亚200-500只;乌干达100-150只;卢旺达超过50只;埃塞俄比亚50只;中非共和国偶尔存在;布隆迪和马拉维数量未知,截止2002年估计总数在5000-8000只之间。整体数量急剧下降。国际鸟类保护联盟将其定为易危物种。危害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灌溉造成栖息地遭破坏、干扰和捕猎。由于十分少见,非洲的许多国家都把鲸头鹳当作国宝赠送给世界各国的动物园,并发行邮票、货币来彰显本国独有的动物。在苏丹、中非共和国、乌干达、卢旺达、扎伊尔和赞比亚对该物种提供法律保护,也涵盖在非洲的矿产和自然资源公约A类。

保护级别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濒危物种保护级别:Ⅱ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员工关系管理    下一篇 中泰信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