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南洋理工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简称南大(NTU),为国际科技大学联盟(Global Alliance of Technological Universities,简称G7联盟)发起成员、AACSB认证成员、国际事务专业学院协会(APSIA)成员,是新加坡一所科研密集型大学,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功能性陶瓷和高分子材料等许多领域的研究享有世界盛名,为工科和商科并重的综合性大学。南洋理工大学前身为1955年由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的南洋大学,南洋大学的倡办人是新马胶业钜子陈六使先生,云南园校址由新加坡福建会馆捐赠;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为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与快速发展的教育事业齐驱并进;2006年4月,南洋理工大学正式企业化。
中文名
南洋理工大学
英文名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简称
NTU
创办时间
1981年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综合
所属地区
新加坡
现任校长
贝安迪
知名校友
孙燕姿,马誉峰,陈欧,吴天胜等
主管部门
新加坡教育部

目录

1955年,东南亚第一所中文大学南洋大学由民间发动筹款运动而创办起来,云南园校址由新加坡福建会馆慷慨捐赠。

1980年,南洋大学和新加坡大学合并,成立新加坡国立大学。

1981年,新加坡政府在南洋大学校址成立南洋理工学院,为急速腾飞的新加坡经济培育工程专才。

1985年,南洋理工学院被英联邦工程理事会评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工程学院之一。

1987年,成立会计与商业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享誉国际的南洋商学院。

1988年,成立应用科学学院。

1991年,南洋理工学院进行重组,将国立教育学院纳入旗下,更名为南洋理工大学,成为该校的自主学院。

1992年,成立传播学院。

1995年,会计与商业学院更名为南洋商学院。

1996年,南洋大学校友录转入南洋理工大学保存。

2000年,应用科学学院进行重组,成立计算机工程学院和材料工程学院。

2001年,设立生物科学学院,同年,土木与结构工程学院更名为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3年,九层楼高的科技大厦落成,是校园内点燃创意火花的科研温床,共设有4个跨领域科技研究走廊和6个科研中心;与斯坦福大学建立战略联盟,合办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课程;推出新制度,让初级学院学生可以提早加入该校。

2004年,推出"本科生在校研究计划",让以学术学习为主的本科生有机会参与各种研究项目;采取自主招生标准,有招收10%新生的自主权;与新加坡体育学校落实计划,为体校生策划突破性的直通车综合课程;设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开办经济学荣誉文学士学位课程,并推出中文、英文、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副修课程;开办三项全新本科课程: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学位课程、计算机科学学位课程以及海事研究学位课程;设立中国策略处与印度策略处;与康奈尔酒店管理学院签约,设立康奈尔-南洋款待管理学院,提供联合硕士学位课程。

2005年,庆祝创校50周年;在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增刊》全球200最佳大学排行榜中再次跻身50强,名列第48位;在全球科技大学当中名列第26位;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推出全面的学位课程;艺术、设计与媒体学院和理学院学位课程开班;机械与制造工程学院更名为机械与宇航工程学院,新设立的宇航工程系开办新加坡首个宇航工程学位课程;材料工程学院更名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附属工程学院的生物工程系和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合并为化学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设立高等研究所;在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办公室;与欧洲最大规模公营研究机构——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签署合作协议。

2006年,该校正式自主,从法定机构转为非盈利企业;在中国举办首次海外毕业典礼,庆祝中国学员圆满毕业;将12所学院重组为工、理、商、文四大学院;设立"杨振宁精英计划";推出全球暑期学习计划;坐落于新加坡科研新区中心地带的该校纬壹校区正式启用;传播与信息学院正式易名为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新设立的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是该校第13所院校,也是该校一所自主的研究学院,高级智囊机构 - 国防与战略研究院,将继续归属为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旗下的主要研究机构。

2007年,该校第二个校区该校纬壹校区和校友俱乐部正式开幕。该校计划在新校区内设立研究生院;设立环境与水源研究院;“该校优秀毕业生奖”正式推出;设立本科教育委员会;在雅加达、孟买、上海、北京与山东设立该校校友会;全国研究基金提供该校2000万的资金,以提升环保水源净化的研究与提供新一代电子科技发展的媒介;“南洋助理教授”计划设立;该校孔子学院开幕。

办学模式

本科生在校研究计划

 “本科生在校研究计划”是南洋理工大学2004年推出的计划,让本科生参与各种研究项目,以刺激学生的研究文化。在本科生在校研究计划中,优秀的本科生(四年学士学位二或三年级生,与三年学士学位二年级生)将受邀参与,并可从该校超过800个研究项目中选择,包括工程、生物科学、传播、工商管理、会计及人文学的研究项目,充分体验校园浓郁的研究学术氛围。成功在“本科生在校研究计划”下从事研究的本科生将成为该校校长研究奖学金得主(NTU President Research Scholars)。 本科生在校研究计划的灵活性让奖学金得主能够自由地追求自己喜欢的领域及与就读学员不同的研究领域。

本科学习体验计划

该校所推行的“本科学习体验计划”,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通识教育,包括校园住宿及海外浸濡机会,让学生根据其兴趣选择丰富的主修和选修课程,增广见闻、积累知识。

杨振宁精英计划

“杨振宁精英计划”旨在为全球顶尖研究院输送优异学员,进而培养21世纪引领全球发展的科技精英人才。

中国市长班

由中国各级政府部门选派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而进修的课程,因入读前相对而言需要一定的行政级别,毕业后回到行政机构更是能获得大幅擢升,而被誉为“中国市长班”。

国际交流

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主要合作伙伴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康奈尔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早稻田大学、印度理工学院、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帝国学院,以及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学院。在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设立的办公室,为学生和校友提供一个开拓事业的平台。

社会评价

2004年: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的全球200所顶尖大学排名中,排全球第50位,在亚洲排第7位。

2005年: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全球顶尖大学排名全球第48位,并在全球科技大学排名第26位。

2006年: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全球科技大学排名第15位。

2007年: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全球顶尖科技大学前25名。

2008年:在英国《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专刊》全球顶尖科技大学排名前30名。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有6个跨学科研究群组,它们包括高级计算与媒体研究群组、生物医学与配药工程学研究群组、环境与水技术研究群组、信息与传播研究群组、聪颖设备与系统研究群组及纳米科学与纳米科技研究群组,一共有33所研究院;也设立了高等研究所(Institute of Advanced Studies),并组织一组世界各地网罗研究有成的与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顶尖科学家为研究顾问;九层楼高的科技大厦是校园内点燃创意火花的科研温床,一共设有4个跨领域科技研究走廊和6个科研中心。

研究机构有:Nanyang Environment and Water Research Institute、Institutefor Media Innovation、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Insitute on AsianConsumer Insight、Institute of Catastrophe Risk Management、Institutefor Sports Research、Maritime Institute、Na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in Health and Medicine、The NTUComplexity Institute、Air Traffic Management Research Institute等。

科研概况

根据2015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该校在高级材料、生物医学工程、绿化能量和环境、电脑生物、高科技系统、纳米科技与宽频传播的研究扬名国际;此外该校世界第一的发明包括人造心脏、医疗机器人及精准的工程科技等;在2005年中,该校的各个学院及超过60所研究院一共参与超过1000个研究项目,研究项目当中,一半是基本研究,其余的则是应用研究。2013年,该校在新加坡国内获得了5.225亿美元的外部竞争的研究经费(包括MOE赠款)。

影响因子

根据2014年3月《自然》发布的年度自然出版指数(全球机构排名)报告,南洋理工大学2013年《自然》杂志高质量论文的贡献指数位列第73名。

中国官员培训项目

2016年,有网友注意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频繁出现在领导干部的简历中。

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领导干部中,甚至不乏省部级高官:譬如,第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副主席蓝天立,四川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范锐平,重庆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曾庆红等。

一所位于海外的高校为何拥有如此众多的中国领导干部毕业生?

事实上,这要“归功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中国官员培训项目”。

8月5日,位于上海的南洋理工大学驻中国办公室总部工作人员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表示,“中国官员培训项目”通常被称为“市长班”,但是参加该项目的并不仅仅包括市长,而是以特定的领导干部级别为标准。

截至2016年,“中国官员培训项目”已设立了24年之久。

据报道,邓小平曾在1992年提出:“我们应该学习借鉴新加坡的经验。”随后,学习新加坡成为热潮,大量中国官员先后到新加坡考察学习。当年,南洋理工大学为北京航天长峰科技工业集团的一批高级管理人员提供短期培训,就此拉开中国官员前往新加坡接受培训的序幕。

南洋理工大学专门设立了公共管理、管理经济、城市规划、人力资源管理和社区管理等短期培训项目,并分别于1998年和2005年开设管理经济学硕士(MME)课程和公共管理硕士(MPA)课程,其中MME侧重培养政府高级经济管理人才,MPA则侧重培养政府高级管理人才。

目前,“中国官员培训项目”由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承办。

据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官网介绍,该学院是新加坡首个获得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境外培训资质的高等学府,并被誉为中国政府海外最重要的中高级干部培训基地之一。

目前,MME和MPA两个硕士学位项目已培养了近1400名中国政府官员。除了中、英文的硕士项目,学院也提供中、英文的高级培训项目,主要培训内容模块包括公共管理与创新、城市规划和管理、经济管理和高校管理。

除了上述两个硕士学位项目外,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还于2012年4月增设一项针对政府官员的专题性中短期强化培训项目。

南洋理工大学公共管理研究生院官网称,上述这项“高级培训项目”注重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围绕培训的特定专题,组织学员参访新加坡政府部门、法定机构和跨国企业,进行交流,开阔视野。迄今为止,已经有13000多位来自中国各地的中、高级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从高级培训项目结业。

值得一提的是,成为中国领导干部培养“热土”的,不仅仅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从1998年起,每年都有中国内地政府高级官员前往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参加专题研修。香港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出资,支持中国内地优秀政府高级公务员赴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培训学习,每年选送数名干部到哈佛大学进行为期4个月的专题研究以及为期1至4周的行政人员进修课程。该学院也因此被外界誉为“中国高官训练营”。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烈女操    下一篇 火星情报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