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杰
目录
1996年,他以过硬的军事素质、优秀的身体条件和一流的飞行技能被选拔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进行训练。1996年11月,他和李庆龙被派往俄罗斯莫斯科星城加加林太空训练中心接收训练,训练结束后,由于成绩出色,被授予联盟号飞船指令长最高证书,成为唯一一位获得此荣誉的非俄罗斯人。一年后他们回国,成为神舟计划第一批宇航员的教官。全部训练结束时,吴杰以4+的优异成绩获得由7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全票通过。从俄罗斯归来,吴杰也正式由最初的地面航天员教练员成为预备航天员。他为中国的航天员训练提出了许多非常宝贵的经验。
吴杰不仅是中国航天员大队首批14位航天员之一,还是中国首位飞天的航天员杨利伟的教练员。
1992年,我国重新启动中断多年的载人航天工程,1995年10月下旬,国家从空军飞行员中选拔航天员,在1500多名符合条件的飞行员中,吴杰和另外一名来自安徽的李庆龙胜出。 早在1998年中国航天员大队成立之前,吴杰和李庆龙就被送往俄罗斯加加林宇航员训练中心进行训练,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而航天员大队成立后,他们又和新选拔出的12名航天员开始了长达5年的学习和训练。这5年中吴杰、李庆龙充当的角色既是航天员,又是教练员。 2003年,杨利伟乘坐“神五”飞天时,吴杰就坐在指挥大厅观看,发射、返回,都看到了。他喜欢搞摄影,当时就有了一个念头,不管采取什么办法,比如有些违反规定的方法,也要把一些东西留下来。 杨利伟返回的那天是晚上,吴杰把航天员公寓晚上的场景,包括他们要进的指挥大厅的夜景,都给拍下来了。在大厅里,也“偷偷摸摸”地拍一些珍贵的资料。 杨利伟返回那天,指挥大厅外面举行欢迎仪式,彩排时,吴杰跑到旗杆下的台阶上拍完全程,后来自己剪辑了一下,做了一个小光盘送给了杨利伟。 还有一个情形让吴杰难忘,他和杨利伟两家住对门,“神五”飞天前,杨利伟去发射场之前,他特意敲开了杨利伟的家门,跟他郑重地握了一次手,这是吴杰内心的祝愿。
让国外同行“不可思议”
俄罗斯加加林航天培训中心多年丰富的培训经验,为很多国家培训出了合格的航天员。航天员们在这里一般要进行为期3到4年的培训。而吴杰完成这些课程,只用了短短一年,这让国外同行感觉不可思议。 吴杰至今难以忘记冬季野外生存训练的日日夜夜。俄方训练人员将他们拉到寒冷的北极圈。那里是近零下50℃的低温,1米多深的积雪,而他们要在这样的恶劣环境中生活48个小时。 这种“非人道”的训练,不光是对身体的“摧残”,更是对人心理素质的巨大考验。心理专家随时观察记录着他们的表现,据此对他们作出不带温情的评价。 航天员要在狭小闷热的返回舱内进行训练。舱内面积很小,3人一组待在舱内,在完成所有的操作后,再一个个轮番换下笨重复杂的航天服,换上密不透风的抗浸服出舱。黑海风浪汹涌,待在密封舱内不一会儿就颠簸得呕吐。吴杰这样描述出舱的感觉:“身上的汗水流尽了,人接近虚脱状态,真想扎到海里泡着,不再起来。”
而这些,还不算什么,当时训练的“极限”,还体现在隔离舱训练中。 吴杰回忆说:“72个小时,一个人生活工作在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空间里,不能睡觉,没有人和你说话,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吃饭是按时从小窗口递进来的。第一天,还能靠风油精提神,第二天什么都是白搭了。人开始变得麻木,可刚垂下眼皮想打盹,舱内的警示器就响了,只好打起精神接着干。到后来全凭毅力支撑,光干活,不闭眼,那滋味绝不是常人可以忍受的。” 训练结束时,吴杰以4+的优异成绩获得由7名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全票通过,被授予“联盟号飞船指令长”最高证书,成为俄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外国人。
“神七如果擦肩而过,还是往后等,神七、神八、神九,只要我没有脱离航天员队伍,我就有这么一种希望,我就会去尽我百倍的努力。”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退热贴 下一篇 哈尔滨市呼兰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