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新洲
目录
1987年7月 理学学士学位,武汉大学情报科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1990年7月 理学硕士学位,武汉大学情报科学系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00年9月 管理学博士学位,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1990.7-1992.7 助教,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1992.8-1995.7 讲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1995.8-2000.7 副教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00.8-2001.7 教 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2001.8至今 教授,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1.11-2006.3 副院长,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现为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中国竞争情报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1. 数字出版与网络传播
2. 企业竞争分析与媒介竞争分析
3. 媒体经营管理
《数字出版技术》,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1月
《网络出版及其经营管理》,辽海出版社,2003年3月
《竞争对手分析》,华夏出版社,2003年4月
《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华夏出版社,2002年1月
《电子信息源与网络检索》,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年12月
《电子出版物及其制作》,东方出版社,1996年7月
《商业经济信息处理和检索》,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
《新一代信息系统-面向对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航空工业出版社,1993年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
《微型计算机应用信息系统》,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
《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谢新洲等,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建设,《北京大学学报》 2001.6;
谢新洲等,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实态调查(上),《情报学报》,2000.5;
谢新洲等,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实态调查(下),《情报学报》,2000.6;
谢新洲,论我国企业信息化及信息环境优化,《北京大学学报》,2000.4;
谢新洲等,欧美数据库产业的发展,《情报学报》,1997.5;
谢新洲,我国电子出版物--现状、问题与对策,《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7.5;
谢新洲等,我国新兴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6;
谢新洲,电子出版物的新发展,情报学进展年评:第一卷,情报理论与实践杂志社,1995 ;
谢新洲,面向对象新思维,《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5.1;
谢新洲,建立信息系统概念模型的方法:面向对象分析,《情报学报》,1993.2;
谢新洲,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及其影响,《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3.6;
谢新洲,多介质情报检索系统的基础问题,《情报学报》,1991.6;
谢新洲,商业与经济信息数据库分类与检索,《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991.4;
谢新洲,光盘产品及其检索,《情报科学技术》,1991.2;
谢新洲等,论网上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年第4期
谢新洲,我国地方电视台竞争态势分析,WTO与我国地方电视台发展战略研讨会,2000年
谢新洲等,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态势调查分析,《图书情报工作》,2002年第1期
谢新洲等,竞争情报分析方法--定标比超分析,《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包昌火, 谢新洲,李艳,竞争对手分析论纲,《情报学报》,2003.1
包昌火, 谢新洲,黄英,竞争对手跟踪分析,《情报学报》,2003.2
包昌火, 谢新洲,申宁,人际网络分析,《情报学报》,2003.3
包昌火, 谢新洲等,竞争情报战略――评美国企业的竞争情报活动,《情报学报》,2003.4
谢新洲,网络媒体的竞争态势分析(上)(下),《国际新闻界》,2003.2-3
"议程设置"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
网络环境下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实证研究
培养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
媒介依赖理论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
沉默的螺旋假说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实证研究
《情报组织与利用》,书目文献出版社,1993年;
《企业竞争情报应用案例》,长春出版社,2002年
《娱乐营销革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
《电子媒体经营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无线/有线/网络节目设计与营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
199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信息环境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国家教委八五人文社科项目"用于文献信息处理的DBMS比较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竞争情报系统的模式与运行机制研究",主要参加人,已完成。
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电子商务的企业信息服务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2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项目"网上书店实现技术及经营模式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3年,国务院港澳办项目"香港、新加坡媒体与政府关系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络信息传播的管理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3年,科技部国家科技开发项目“科技查新机构分布与查新机构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4年,科技部“入世后国家科技秘密失密及泄密典型案例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4年,科技部“科普网站调查与网络科普调研”,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4年,中视网络发展有限公司“市场与产品发展战略分析”,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5年,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期刊竞争力评价”,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电子媒介管理与政策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5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数字传播技术对媒介产业的影响”子项目,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5年,中宣部项目“国外网络媒体管理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5年,中宣部项目“个人、群体在互联网传播中的地位和角色,以及对新闻宣传管理的影响”,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6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科技查新与创新评估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6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项目““十一五北京地区期刊业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7年,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项目“北京市出版创意产业园区可行性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7年,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网络发表论文的学术质量控制与评价”,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7年,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数字媒体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研究”,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互联网信息传播机制与社会影响评价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8年,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互联网等新媒体对社会舆论影响与利用研究”,首席专家。
200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企业竞争情报系统软件开发”,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2008年,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项目““科技计划与创新评价平台”,项目负责人。
2008年,北京地区出版物市场监管长效体制建设 北京市新闻出版局,项目负责人,已完成。
1995年 《商业经济信息处理和检索》获全国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教材优秀教材"国家教委中青年奖"。
1996年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获北京市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6年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程》获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8年 “情报研究的国内外比较研究”获兵器工业总公司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完成人。
1997年 《电子出版物的影响及其发展》获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出版科学研究优秀论文奖。
1999年 获北京大学"通用电器"奖教金。
2004年 “基于分析和网络的现代信息服务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2等奖,第1完成人。
2008年 《企业信息化与竞争情报》获北京市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008年 “企业竞争情报理论与应用系统研究”获2008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奖)1等奖,第1完成人。
网络空间存在网络主权。网络空间并不是独立于现实社会的虚拟空间,而是拓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互联网没有边界,但网络基础设施、网民、网络公司等实体都是有国籍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空间承载着一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安全发展的诸多现实利益,理应受到所在国的管辖,不可避免地成为国家主权的延伸。同时,网络空间既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又是新的战略空间。互联网促进了信息流通和资源共享,使世界真正变成了地球村,国际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此外,互联网成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网络空间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新战略空间。
互联网带来的福祉应为世界人民所共享。现实生活中,由于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信息鸿沟不断拉大,现有网络空间治理规则难以反映大多数国家的意愿和利益。正是基于此,习近平同志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加强对话合作,推动互联网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这既体现了互联网空间的本质所在,也揭示了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明确了全球互联网治理的关键。
可计算的未来。对于未来,我们可以试想一下如下景象:智能决策系统在人们犹豫不决的时候,推荐最优的决策方案;智能健康设备将对人的身体数据进行实时收集,并与医院进行有效对接,对健康问题进行更实时的管理和更科学准确的预测;强大的社会计算能力使政府广泛有效地收集民意,准确把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精确预测疾病疫情、灾害灾难、能源消耗等趋势,政府服务与管理将更加高效;企业能够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准确预测公众所需所想,制订更加精准的生产、营销计划。
虚拟与现实的融合。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交织、重叠,形成一个跨域的多维空间。这是一个人类创造的前所未有的空间,这个空间镜像着人们熟悉的现实世界,也超越了人们熟悉的现实世界。在这个空间里,人们既能够获得现实世界的情境,也能够获得不受自然世界约束的速度与能力,实现在现实世界未能实现的愿望。随着虚拟空间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深入,更多现实世界中的商业活动、行为规则乃至亲情伦理等都有可能被复制到虚拟空间里,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
社会结构的变革。新媒体将改变人们长期沿袭的社会群集模式与互动方式。围绕互联网和物联网展开的社会互动方式高度嵌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传统社会组织与区隔单元的边界日益虚化,基于地域的社群会被打破,而基于利益、价值观、文化等所集结的社群会成为更为普遍的形式,进而形成一种与传统差序格局或团体格局迥然不同的、内部非等级化、弱中心化的社会结构形态——以圈群为基础的“趣缘格局”。
商业即服务。3D打印的普及将使个性化的私人定制成为制造业的主要业态形式;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的全面普及将使实体店转变为体验店、服务店,零售业的业态形式将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企业形态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企业发展更加取决于其异质性、专业性的知识创造与服务创新能力,企业组织架构、生产运营能力通过云计算根据市场需求实时搭建起来,更加柔性化、专业化的企业组织结构将成为主流。
知识与智能的社会化传播。知识不仅以学校课程等方式进行传播,还可以通过更容易让学习者接受的图文音像、游戏等多种新媒体形式,利用学习者的任何碎片化时间,融入学习者日常生活情境,以更广泛的社会化方式来传播。此外,随着语义网、智能协作工具、专家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全世界各个角落的智力资源被聚合在网络上,形成强大的“全球脑”。这种人工智能将独立于人类,作为一种资源被有形化存储、渐近式累积、社会化传播。这将实现知识与智能的全球化流动和利用,人类的文明与智慧形式将会有极大不同。
促进人的变化。新媒体作为一种极具人格属性的技术,是沿着人的需求补偿这一路径演进的,其演进以模仿、复制、拓展人的某些功能为动力,包括人的感官、认知、行为模式。新媒体演化的最终目标可能是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在使用上、功能上与人完美结合。此外,未来新媒体的发展使人的行为、思想乃至生理功能都将发生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使人类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进化。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