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诒
目录
陆诒 (1911~1997.1.9) 江苏省上海县(今属上海市)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著名新闻工作者。曾就读于上海私立民治新闻学院(肄业)。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曾任上海《新闻报》、《大公报》记者 汉口、重庆《新华日报》记者、编委 上海《联合晚报》、《联合日报》编委、记者 香港国际新闻社主任 香港达德学院新闻专自重班主任 香港《光明报》主编。建国后 历任上海《新闻日后》副总编辑、编委兼复旦大学教授 民盟第五届中央委员。是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著有《战地萍踪》等。
民国19年(1930年)起曾在上海私立民治新闻学院学习一年,翌年10月进上海新闻报社,在画刊编辑室实习。
民国21年(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后任战地记者,赴前线采访过蔡廷锴、张治中等抗战将领。战争结束后,以《新闻报》记者名义,先后赴热河、绥远、河北、四川、西康、福建、广西等省采访。全面抗战开始后,他改任上海《大公报》记者,曾前往太原、延安等地采访过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
领导人。民国24年(1935年)任《救亡情报》编委。民国25年(1936年)参加上海文化界救国会,任《救亡情报》编委。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赴卢沟桥和上海战场报道前线战讯。同年10月转入大公报社,被派赴太原、延安等地采访。
民国27年(1938年)1月,他到武汉《新华日报》工作,担任编委兼采访部主任。在抗日战争前期,他的足迹遍及各主要战场,先后采访过承德战役、七七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上海抗战、太原之战、台儿庄战役,以及保卫武汉战役。他还先后到太行山、晋察冀和平西等抗日根据地采访,访问过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贺龙等将领,写了大量的新闻通讯,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和八路军在华北敌后英勇打击敌寇的光辉业绩。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采访了滇缅边境战役。
民国30年(1941年)国民党发动包围袭击新四军的“皖南事变”后,去香港和新加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回重庆《新华日报》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上海《联合日报》、《联合晚报》和《时代日报》编委。民国31年(1942年)2月绕道印度、缅甸返重庆,仍回新华日报社工作。
民国32年(1943年)6月,陆诒奉周恩来指示,借参加国民党组织的鄂西慰问团之机,通过陈诚访问了被国民党软禁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并向叶转达了党中央和周恩来的关怀和问候。民国33年(1944年)2月,到重庆任《大公报》记者,兼重庆私立民治新闻专科学校代理校长。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上海《联合日报》、《联合晚报》和《时代日报》任编委、采访部主任。民国35年(1946年)8月,在上海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同年10月,他离沪去香港,任国新社香港分社社长,并筹建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香港分校,任校长。同时,他还任民盟中央宣传委员兼《光明报》主编和民盟港九支部委员、达德学院新闻专修班主任、教授。
1949年7月,上海解放不久,陆诒回上海参加《新闻日报》工作,担任编委兼采访部主任,1956年任《新闻日报》副总编辑。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后改正),仍任市政协委员。1960年《新闻日报》与《解放日报》合并,陆诒在解放日报社资料组工作。还担任过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市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积极参加史料的征集、编辑出版工作。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在解放日报社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他热心参与新闻教育工作,培养了许多新闻从业人员,80高龄仍兼任上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他是中国新闻团体的积极组织者,早在民国26年(1937年)冬,在上海与范长江、恽逸群等共同发起组织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井被选为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担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和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顾问。主要著作有《前线巡礼》、《火线上的五路军》、《热河失陷目击记》、《亚非地区的新形势》、《古老城市的新建设》、《战地萍踪》和《文史杂忆》等。
作为一位名人,他非常谦和、严谨,可以说殊为难得。他总结回顾自己采访生涯,写作《战地萍踪》一书,在《解放日报》连载。这本书使他费尽神思,诚惶诚恐,一点也没有现在有些名人大牌架势、粗制滥造、急功近利的影子。
他对复旦新闻系师生感情至深、至诚。陆诒在信中说:“我对复旦师室友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希望经常联系,尤盼时赐教言。”“……我比较忙,没有时间再到校上课了。过了十一月中旬,我可以比较空了,届时再议到校和同学见见之事,天冷没有关系。”“将抽空到复旦来玩一天,主要是看看熟人。”“王中教授最近身体好吗?对他极为系念!”“王中教授出门旅游,不知已返校否?甚念!”“学校这一周应该上课了,您又忙起来。望注意劳逸结合,多多保重!”他还多次在信中提到宁树藩教授、舒宗侨教授等人。读他的信,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亲切、诚恳、关爱和温馨,这也是“美酒佳酿,越陈越香”。
陆诒同志长期从事爱国进步新闻事业和党的新闻工作,1946年8月在上海参加中国民主同盟,经历坎坷曲折之后,无怨无悔一个进步新闻工作者所做的一切,且愈益坚信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3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八十高龄仍兼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不时为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闻学子而费心费神。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 《往事》,拍摄了2集电视专题片《战地记者出征记》《战地记者历险记》,记录了老报人陆诒的战地生涯。
陆诒的新闻经历惊险刺激。 1932年,时为《新闻报》记者的他带着2只鸽子,上了淞沪抗战的最前线,开始了他漫长持久的战地记者历程。陆诒亲历见证了热河沦陷、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滇缅路远征军作战等许多重大事件,及时详实地记录和报道中华民族反击侵略者的消息。著名作家夏衍曾说:“抗日战争时期有三位出色的新闻记者,这就是范长江、孟秋江和陆诒。 ”
本片还披露了皖南事变后,重庆《新华日报》采访部主任陆诒奉周恩来指示,借参加国民党组织的鄂西慰问团之机,通过陈诚关系,在恩施访问了被国民党软禁的新四军军长叶挺的史实。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