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公振
目录
1913年,戈公振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通师范学校,但终因交不起学费而未能入学。他决心走自学成才的道路。这一年冬天,戈公振得到同乡绅士夏寅官的介绍,去上海投奔狄楚青。狄楚青是号称上海“四大金刚”之一的办报人,此时正主办《时报》。戈公振在狄楚青所办的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他白天工作,晚上专心夜读。由于他勤奋好学,在学徒期间就崭露头角,替书局编写了一本习字帖和一本《中国图案集》,受到素爱碑帖的狄楚青的赏识,被提拔为书局出版部主任。1914年,狄楚青鉴于戈公振文字写作颇为出色,将他调到《时报》做编辑。
入《时报》编辑部工作后,戈公振更加勤奋地学习和工作,并以其创造性的工作令人刮目相看。仅仅半年时间,他便由校对升为编辑,先后任本埠新闻版编辑、地方新闻版编辑,并撰写时评。在五四时期,他协助狄楚青对《时报》进行大胆的改革,创办了多种副刊。这些副刊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妙趣横生,深受读者欢迎。戈公振为《时报》首创图画附张,增出《图画时报》,刊登中外大事,深为读者所喜爱。他认为:“文义有深浅,而图画则尽人可阅;纪事有真伪,而图画则赤裸裸表出。盖图先出于文字,为人天然爱好之物。虽村夫稚子,亦能引其兴趣而加以粗浅之品评。”中国虽早有画报,报纸也早有插图,但一直沿袭石印。《时报》出版的画报用道林纸铜板精印,使中国的画报进入了“铜板时代”,为中国的新闻史揭开了新的一页。戈公振也由于工作突出,被狄楚青聘为《时报》总编辑,负责该报的实际工作。
戈公振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1921年在他的倡导下,“上海新闻记者联合会”应运而生,戈公振亲任会长。该会以“研究新闻知识,增进德智体群四育”为宗旨,多次组织活动,有力推进新闻研究事业的发展。1925年,他根据美国人开乐凯的著作《新闻手册》,编译出版了《新闻学撮要》一书,受到新闻工作者和读者的欢迎,很快销售一空。梁启超为其作序说:“戈君从事时报十有四年,独能虚心研究及此。予喜其能重视其职业,与此书之有裨后来者也,爱为之序。” 梁启超同时还将此书荐为报人的入门书籍。
这年夏,戈公振开始撰写《中国报学史》,1927年11月,由商务印出馆出版发行,全书共28.5万字。该著作奠定了他在新闻史研究中的拓荒者地位,是迄今为止公认的中国第一部系统而全面地叙述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的专著。它首次对汉唐到“五四”运动2000多年间,中国报刊的产生及其发展面貌作了清晰的勾画。从而开创了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新时期。当时的《大公报》曾有如下评价:
“《中国报学史》一书,东台戈公振著……此书搜讨之勤、网罗之富,实为近年来著作中之所罕见。”
更有日本学者小林保将该书译成日文,在东京出版,并在序言中介绍说:
“著者戈公振,……就他的经历表明,他是中国近代新闻界的第一人,作为实际家同时又作为新闻学的系统研究家,享有很高的名声。”
此后的许多新闻学著作,如日本学者编写的《中国新闻史》、林语堂的英文版《中国报业及舆论史》、燕京大学新闻系教授白瑞华所著《中国报业》等书,都是借助《中国报学史》所提供的材料编写的。
即使是在戈公振去世几十年后,该书也仍然一再重印。1955年,《中国报学史》经戈公振的侄子、著名翻译家戈宝权整编后,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3年又由中国新闻出版社再次出版。
随着对新闻学不断深入的研究,戈公振又把自己的视野中国新闻史扩大到世界新闻史。1927年初,他第一次自费出国访问,做了一次“环球之行”,足迹遍及英、法、德、意、美及日本等国。他采访了英国外长张伯伦、法国外长白理安、德国外长史特莱斯曼等人,并着重了解了欧美和日本新闻事业的现状,旨在编写《世界报业考察记》,可惜该书稿在商务印书馆排版过程中,于1932年日军侵犯上海时被日机炸毁。
戈公振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新闻学家、上世纪30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学拓荒者。
首先是他一生勤奋好学的精神…他终生献身于新闻事业的坚定信念… 他的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的作风。他一生中为人光明磊落,从不沽名钓誉,猎取名誉地位;他平等待人和蔼可亲,并以助人为乐,特别是提携同行和后进……凡同他生前共过事和有交往的人,都深知他的这些高尚品质。(戈宝权评)
戈公振是一位爱国报人,他的“办报为救国”的宗旨始终贯穿着他光辉的一生。他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军事扰攘,岁无宁日,吾人欲挽此危局,非先造成强有力之舆论不可。报纸既为代表民意之机关,应摒除己见,公开讨论,俾导民众之动作,入于同一轨道。”。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剧,还利用报刊进行文化侵略。对此,戈公振表示极大的义愤,揭露说:“日本人办的《顺天时报》、《盛京时报》,以中国之文字与中国人之口吻,而攻击我政府与国民,斯可忍,孰不可忍!附述于此,以当国人棒喝!”1935年10月中旬,正准备与邹韬奋一起办《生活日报》时,戈公振不幸得阑尾炎,于22日在上海逝世,年仅45岁。沈钧儒为其写了一句悼词:“壮者戈先生”,可谓是对戈公振不平凡的一生的高度概括。
戈公振是中国新闻史学拓荒者,他编著的《中国报学史》一书,对报纸(包括新闻事业)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的探讨研究。它描述了中国从古至今新闻事业的概况;叙述了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创办报刊的过程,揭露了它们对中国政治的、教育的、文化的、商业的、宗教的等六个方面的渗透和干涉中国内政的一些情况;介绍了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办报活动及双方论战的状况;同时,对袁世凯反动统治时期的黑暗也作了生动的揭露。像戈公振这样把报刊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来研究,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一书,为中国新闻事业史这一学科的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标志着中国新闻史系统研究的开端,被公认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奠基之作,对后世新闻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新闻学界泰斗方汉奇老先生就曾说过:“戈公振是高峰,我只是个小丘陵。他是奠基人,我只是做了一点后续的工作。一个学科需要有历史的传承,我只是历史长河中起传承作用的一个小链条。”
为纪念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戈公振先生,江苏省新闻学会设立了“戈公振新闻奖”,为江苏省新闻界最高奖。戈公振,现代著名新闻学家,江苏东台人。故居位于东台市城内兰香巷9号,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砖木结构,3进12间,“寿”字图案花墙,六面壁板,格扇门窗,占地面积24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90平方米。由周巍峙题匾的“戈公振纪念馆”即设立在故居内。
戈公振故居位于江苏东台市城内兰香巷9号,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砖木结构,3进12间,“寿”字图案花墙,六面壁板,格扇门窗,占地面积24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90平方米。由周巍峙题匾的“戈公振纪念馆”即设立在故居内。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