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中医痛风辩证

目录

中医将本病归属“痹证”、“历节”等范畴。中医认为外邪侵袭、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是主要病因。如感受湿热之邪,或寒湿之邪化热,闭阻经络关节而致病。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司,湿浊内生,日久化热,流注经脉为病。长期恣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脾虚生湿化热,湿热之邪痹阻脉络则为病。

痛风在急性期治疗以祛邪为主,用清热利湿,祛风除湿等法;慢性期治疗以扶正祛邪为主,用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等法。痛风中医辨证分型可以分为湿热痹阻、风寒湿痹、痰瘀阻滞、脾肾阳虚、肝肾阴虚5种:

湿热痹阻型痛风证候:

症见关节红肿热痛,病势较急,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或腻,脉象滑数或弦数。

证候分析:由于湿邪入里化热,或素体阳升,内有蕴热,湿热交蒸而致。

辩证施治:治宜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方选四妙白虎汤加减,药用苍术、黄柏、知母、生石膏、金银花、连翘、木瓜、地龙、薏苡仁、老鹳草、川牛膝、威灵仙等。

风寒湿痹型痛风证候:

症见关节肿痛,屈伸不利,或见局部皮下结节、痛风石。伴关节喜温,肢体重着,麻木不仁,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弦紧或濡缓。

证候分析:由于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入,阻滞经络,痹阻不通而致。

辩证施治:治宜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方选桂枝乌头汤加减,药用桂枝、白芍、生姜、黄芪、制川乌、麻黄、防己、当归、川芎、羌活、苍术、防风等。

痰瘀阻滞型痛风证候:

症见关节肿痛,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局部硬节,或见痛风石。伴关节畸形,屈伸不利,局部皮色暗红,体虚乏力,面色青暗。舌质绛红有瘀点,苔白或黄,脉象沉滑或细涩。

证候分析:由于久病体弱,痹阻经络,气血不通,痰瘀交结于关节而致。

辩证施治:治宜化痰散结,活血通络。方选二陈桃红饮加减,药用陈皮、半夏、茯苓、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秦艽、炮山甲、天南星、伸筋草等。

脾肾阳虚型痛风证候:

症见关节肿痛持续,肢体及面部浮肿。伴气短乏力,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纳呆呕恶,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象沉缓或沉细。

证候分析:由于素体阳虚,外邪侵入,迁延不愈,损伤脾肾而致。

辩证施治:治宜健脾益肾,温阳散寒。方选附子理中汤加减,药用制附子、肉桂、白术、党参、茯苓、黄芪、杜仲、补骨脂、仙灵脾、肉苁蓉、骨碎补、金毛狗脊等。

肝肾阴虚型痛风证候:

症见关节疼痛,反复发作,日久不愈,时轻时重,或关节变形,可见结节,屈伸不利。伴腰膝酸软,耳鸣口干,肌肤麻木不仁,神疲乏力,面色潮红。舌质干红,苔薄黄燥,脉弦细或细数。

证候分析:由于久病伤津,阴液匮乏,不能滋养肝肾,邪居筋骨而致。

辩证施治:治宜补肝益肾,祛风除湿。方选独活寄生汤加减,药用独活、桑寄生、白芍、熟地、杜仲、牛膝、龟版、鳖甲、菟丝子、女贞子、伸筋草等。

临床症状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又称代谢性关节炎。患者多于3040岁以后发病,男性约占95%,女性多发生于绝经期后,但因特异酶缺陷者可在青少年发病。一般间歇性发作,主要表现为拇趾、踝及指关节等部位红肿,且伴随针刺、刀割般的锐性疼痛,多数患者会伴发高烧。痛风可以有“急性痛风”、和“间歇性痛风”。

1.急性发作期的痛风病症状:发作时间通常是下半夜。该阶段的痛风症状表现为脚踝关节或脚指,手臂、手指关节处疼痛、肿胀、发红,伴有剧烈疼痛。使用显微镜观察,会发现患处组织内有松针状尿酸盐沉淀。就是尿酸盐沉淀引起的剧烈疼痛。请注意,发病期的血尿酸由于已经生成沉淀,所以尿酸值比平时最高值低。

2.慢性期的痛风病症状:该阶段的痛风症状主要表现是存在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尿酸结石和痛风性肾炎及并发症。此时痛风频繁发作,身体部位开始出现痛风石,随着时间的延长痛风石逐步变大。

注意事项

痛风病人除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适当药物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妥善处理诱发因素:禁用或少用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如青霉素、四环素、大剂量噻嗪类及氨苯喋啶等利尿剂、维生素B1B2胰岛素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每天小于2g)等。

2. 注意体重、注意劳逸结合:

1)肥胖者要积极减肥,减轻体重,这对于防止痛风发生颇为重要。

2)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劳、精神紧张、感染、手术,一般不主张痛风病人参加跑步等较强的体育锻炼,或进行长途步行旅游。

药膳食疗

湿热壅郁型痛风

【土茯苓骨头汤】  

  配方:土茯苓50克,猪脊骨500克。

制法:猪脊骨加水煨汤,煎成1000毫升左右,取出猪骨,撇去汤上浮油。土茯苓切片,以纱布包好,放入猪骨汤内,煮至600毫升左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补肾壮骨。

用法:每日饮1剂,可分23次饮完。

【蒸茄子】  

配方:茄子250克,食盐、麻油、蒜泥各5克,酱油15克。

制法:将茄子削皮,切成两半,上蒸笼蒸烂,略晾凉后,放上酱油、麻油、蒜泥、食盐,拌匀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

用法:佐餐食用。

【冬瓜赤豆汤】  

配方:冬瓜30克,赤小豆15克。

制法:冬瓜、赤小豆加水适量,煮至豆烂熟,调味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

用法:随量食用。

【赤豆薏米粥】  

 配方:赤小豆15克,薏米、梗米各30克。

制法:以上三味,加水如常法煮粥。

功效:清热利湿,通络捣痹。

用法:早晚分食。

【蒲公英粥】  

 配方:鲜蒲公英30克(连根较好),粳米50克。

制法:蒲公英加水煎取浓汁,去渣留汁200毫升,加入粳米、水400毫升,煮成稀稠粥,用冰糖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

用法:每日2次,稍温服食,35日为1个疗程。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考山路    下一篇 石塘竹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