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尼尔·波兹曼

尼尔・波兹曼(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

目录

尼尔·波兹曼尼尔·波兹曼
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1931-2003),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直到2003年,他一直是文化传播系的系主任。他的研究领域横跨教育学、语义学和传播学。弘扬了麦克卢汉、伊尼斯开创的媒介环境学,并推动该学派进入北美传播学主流圈子。1986年,他获得美国英语教师学会授予的“乔治·奥威尔奖”,1988年获纽约大学杰出教授奖。他曾在世界各地讲学,被授予世界若干著名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他的“媒介批评三部曲”已经并将继续在中国学界产生持久的影响。 2003年10月波兹曼去世后,美国各大媒体发表多篇评论,高度评价波兹曼对后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预见和尖锐批评以及他对媒介文化的深刻洞察。

学术背景

尼尔波兹曼生于纽约并长住于此。他于1953年毕业于纽约州立大学弗雷德尼亚分校,并分别于1955年与1958年在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取得硕士及教育博士学位。自1959年开始在纽约大学执教。1971年他在该校斯坦哈特教育学院开创了媒体生态学的研究生课程,是媒介环境学派。1993年获教授衔,并作该校文化与传媒系主任,直到2002年。波兹曼先生因肺癌于2003年10月5日在纽约皇后区法拉盛辞世。

代表著作

娱乐至死娱乐至死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著作。他的主要著作包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教学:一种颠覆性的活动》(合作者:查尔斯・韦恩加特纳)、《教学:一种保存性的活动》、《诚心诚意的反对》、《疯狂的谈话,愚蠢的谈话》、《如何看电视》、《建造通向18世纪的桥梁:过去怎样改变未来》。其中《娱乐至死》和《童年消逝》已译成多种文字在许多国家出版。《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都是其对西方媒介体制转型深深的忧虑和反思的产物,这在当时西方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是对20世纪后半叶美国文化中最重大变化的探究和哀悼:印刷术时代步入没落,而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和任何其他公共事务领域的内容,都不可避免的被电视的表达方式重新定义。电视的一般表达方式是娱乐。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童年的消逝

尼尔·波兹曼面对当时的美国文化,担心“童年”会逐渐“消逝”,而本书的核心则在阐明童年是如何“发明”(产生),又是如何“消逝”的。

在《童年的消逝》里,波兹曼运用他对心理学、历史学、语义学和麦克卢汉学说的深刻见解以及常识,非常有说服力地阐述了一个触目惊心而且颇具独创的论题,即童年的诞生,是因为新的印刷媒介在儿童和成人之间强加了一些分界线,而在电视之类媒体的猛烈攻击下分界线变得越来越模糊,成人的性秘密和暴力问题转变为娱乐,新闻和广告定位在10岁孩子的智力水平。这也是一份内容翔实、令人震惊的警世书。

波兹曼把童年的发现看作是“文艺复兴的伟大发明之一”。而这个发明是与印刷文化的普遍推广和现代学校的建立直接有关的。印刷文化的推广表明,书写文化又成为了社会文化的主要形态,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书写能力,才能进入成人社会,才能了解社会的文化秘密。现代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儿童的书写能力,为他们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如此一来儿童与成人的世界就被读写能力的门槛隔开,至此童年和成年两个概念才从文化和文明的意义上诞生。

然而时至现代,成人世界的的文化与规则再一次不再是秘密。在一个拥有电视的时代,一切的信息都基本不受限制的被一切社会成员共享,这样原来被读写能力所限制的成人世界的信息就以影音形式以极大的数量与速度入侵着儿童的世界。如此一来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界线就变得愈发模糊。波兹曼认为在信息以这种形式流通的时代,童年最终将会消失。

乔治·奥威尔曾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们将会遭受外来压迫的奴役,失去自由,我们的文化成为受制文化,赫胥黎则在《美丽新世界》中表达了另外一种忧虑,人们会渐渐爱上压迫,崇拜那些使他们丧失思考能力的工业技术。作为新闻与传播学被广泛参阅和引用的经典,《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逝》想告诉大家的是,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童年的消逝童年的消逝

技术垄断

《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认为,人类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工具使用、技术统治和技术垄断三个阶段;人类文化大约也分为相应的三种类型:工具使用文化、技术统治文化和技术垄断文化。和其他学者一样,波斯曼认为,技术和人的关系是亦敌亦友的关系,但他死死地盯着技术的阴暗面,以免技术对文化造成伤害。他认为:在工具使用文化阶段,技术服务、从属于社会和文化;在技术统治文化阶段,技术向文化发起攻击,并试图取而代之,但难以撼动文化;在技术垄断文化阶段,技术使信息泛滥成灾,使传统世界观消失得无影无形,技术垄断就是集权主义的技术统治。《技术垄断》认为,“信息革命”经历了印刷术、电报、摄影术、广播和电脑等五个阶段。在技术垄断到来之前,信息控制机制帮助人驾驭技术,这些机制有:法庭、学校、家庭、政党、国家和宗教。到了技术垄断阶段,抵御信息泛滥的多重堤坝和闸口土崩瓦解,世界就难以驾驭、难以把握了。

《技术垄断》揭示技术垄断阶段各种“软”技术的欺骗作用,挞伐所谓的社会“科学”,谴责唯科学主义,它辨析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文学的异同,它为传统符号的耗竭扼腕痛惜,它号召人们以强烈的道德关怀和博爱之心去拼死抵抗技术垄断,并坚决反对文化向技术投降。

波兹曼认为美国是当前唯一一个进入技术垄断阶段的社会。他认为有许多美国人已经看不到技术的阴暗面了,它们因为想要获得技术,就越来越多的想要获得信息,而越来越多的信息将导致越来越多的信息垃圾。

在书里波兹曼教导人们“要利用技术,不要为其所用”。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黎明    下一篇 四面佛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