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长白山人参

人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昼夜温差小的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 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 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 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中文名称
长白山人参
类型
多年生草本植物
地区
长白山
国家
中国长白山人参

目录

人参为东北特产之一,在中国医药史上,使用人参的历史十分久远。早在战国时代,良医扁鹊对人参药性和疗效已有了解;秦汉时代《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药中上品。明代着名中医学者龚居中在《四百味歌扩》中列为第一条:“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营养卫”。

人参的功能

远在二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把人参用于临床。《神农本草经》列人参为上品。曰:“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药性本草》载:“人参主五劳七伤,虚损痰多,止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萎及 #### 。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者加之”。《寿世保元》载:“人参味甘,大补元气,止渴生津,调荣养卫”。其他记载不胜枚举。现代医学认为,人参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呼吸系统及外科使用等都有明显的作用,其临床应用效果有:

(一)治疗神经衰弱和精神病

人参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可以治疗神经衰弱。对兴奋型神经衰弱的患者,常配以远志、酸枣仁;对抑郁型患者,常配以黄 ## 、龙骨;对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自汗的患者,配以五味子、白## 、浮小麦。患者服用人参后,可减轻或消除头痛、心悸、失眠、健忘、全身无力等症状,并使体重增加。人参对无力型和抑郁型神经病、精神分裂症、中毒或传染病引起的精神病、退化性精神病亦有疗效。人参还可以提高人的记忆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身体耐力和运动器官的准确度。

(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人参能提高心脏的收缩能力和频率,心脏兴奋,使血液流动加快,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进而调整机体的营养状况和减缓体力衰退,增强抵抗力。人参皂甙能使磷脂蛋白质酶活化,促进磷脂的生物合成,从而防止冠状动脉和心脏主动脉血管粥样硬化。人参对各种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心肌营养不良等)和贫血都有一定疗效。

(三)治疗糖尿病

人参能刺激内分泌系统的分泌机能,增强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功能,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服用人参使轻型糖尿病患者尿糖减少,改善中度糖尿病患者的全身症状,使渴感、多汗、虚弱等症状消失或减轻。服用人参还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四)治疗性机能衰弱

人参能明显增进性机能,中医称作“强精补肾”。人参对麻痹症、早泄型阳痿有显著疗效,对因神经衰弱所引起的皮层性和脊髓性阳痿也有疗效(对精神型阳痿无效)。人参能提高精子活力,可治疗无精子症和乏精子症。

(五)治疗胃、肝等消化系统疾病

人参能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提高胃液总酸度,改善上腹胀满、泄泻、呕吐等脾胃虚弱的症状,使胃痛消失、食欲增加,大便正常。如人参与其他中药配伍的“四君子汤”。人参还能促进肝脏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可以防止急性肝炎转为慢性肝炎。

(六)增强人体免疫力,辅助治疗癌症

人参可以提高人体对癌细胞的提抗力,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阻止癌细胞转移,延缓肿瘤生长和癌病灶扩大。人参能减弱910-二甲基-12-苯骈 ## DMBA)、氨基甲酸乙脂、N-2芴乙酰胺(AAF)、N-甲基-N-亚硝酸-N-硝基胍(MNNG)、黄曲霉等致癌物质的作用。人参还能预防抗癌药物引起的白血球减少症。

(七)增强骨髓的造血机能

人参能促进核糖核酸(RNA)、脱氧核糖核酸(DNA)、蛋白质、胆固醇、脂肪和糖的代谢,促进骨髓细胞有丝分裂,使血中的红细胞、白细胞及骨髓中的有核细胞数量增加,从而增强骨髓的造血机能。人参能防御放射线对骨髓的损失。

(八)外科

人参的汁、叶、粉末可促使伤口及溃疡迅速愈合。人参膏有消炎、消肿作用。

此外,人参还能提高人的视力及对暗环境的适应能力,可以作为暗处作业者提高视力的药物。人参对小儿脊髓灰白质炎引起的骨骼肌兴奋异常也有治疗作用。

人参除了根作药用外,其茎、叶、花、果以及加工副产品都是轻工业的原料,加工出诸如含有人参成分的烟、酒茶、品、膏等商品,深受国内外欢迎。

长白山人参单体皂甙作用

Rg1——促进提外活化的淋巴细胞有丝分裂,促进骨髓细胞DNA的合成 Rg3——明显的抗癌作用 Rh1Rg2——恢复被骨髓细胞排空的白细胞和红细胞 Rb1——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Rh2——抑制癌细胞增殖 Rb2——增强糖代谢系统功能 Ro——抗肝炎作用优于齐墩果酸 Re——升高血浆皮质酮的作用,扩张血管 Rf——可以使由于乙酰胆碱引起的肠管收缩减弱

用法

泡酒、炖鸡、煮汤、泡茶入药。长白山人参,既可直接药用,又可制成多种保健食品、保健饮料。如人参菜肴、人参可乐、人参酒等。口味清新,强身健体,增进发育,延缓衰老。长白山优质人参能使人青春永驻、健康长寿。人参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人类对天然药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中药材逐渐被世界其他国家人民所接受........人参是我国医药中最珍贵的药物之一人称神草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功能主治

补养五脏.安精神.安魂魄.明目开心.益智健脑,男女一切虚症.大补元气.生津养血。

中华人参简史

据考古资料,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之间,形成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即到达原始社会的晚期。

长白山人参长白山人参

(一)人参随人类采集业兴起而被发现和利用

在历史典籍中记载着远古时代的传说,更为具体地说明我国原始农业和医药形成的过程。传说中的神农氏时代,大体上相当于新石器时期。在古籍《白虎通•号》中记载:“古之人皆食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由于禽兽资源不足,猎获困难,难于满足原始人类基本生活的需要,则必须采集天然植物充饥。在此过程中,因食用某种植物而愈疾,或因食用某种植物而中毒,便积累了经验,或吸取了教训,形成了原始的药物知识。因为没有文字,只能口传身授,世袭相沿。关于神农尝百草的传说记述在《淮南子•脩务》之中,谓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这些见于史籍的传说,与仰韶文化母系氏族制的各项事业发展情况相印证。伴随着中华民族文明史,人参在仰韶文化中后期作为药物加以应用,是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符合人类认识自然得益于自然的规律的。

(二)甲骨文、金文早已记载人参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人参,并最早用文字记载人参的国家。

商周时代产生的甲骨文最为古老。从《甲骨文合集》中查到刻在甲面的“参”字,

1-1中编号为1760017601两枚甲片的拓片,载于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第六册2391页(中华书局197912月版)。

 

在近代问世的甲骨文代表作《殷虚书契前编》七卷二十五页第四片(简称前七.二五.四)上刻有“参”字(图1-2)。此字在徐中舒主编的《汉语大字典》和《汉语古文字字形》两书中均有收载。现代大型汉字工具书记载的甲骨文上的“参”字,如图1-3所示。

金文大部分刻在青铜器上,金文中的“参”字在《人参研究》上有专门报道(孙文采,1992),对周早、中、晚金文“参”字有深入的辨析。

在周早的参父乙盉上的“参”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象形字,该字为上下结构,中间一横为地平面,其上为人参地上部分的集中表现,茎上着生多个(古以“三”为多数)核果状浆果,这是人参最主要的植物学特征。地平面以下部分是人参的根茎、主根、侧根,即入药部位。自古以来,对人参均认为“如人形者有神”(《名医别录》),“人参状类人形功魁群草”(《医宗必读》)。该“参”字下部,如同四肢具备的“人”跪在那里。这是人参最形象、最有科学意义的真实记载。

周中舀鼎上的“参”字,其形体与周早父乙盉上的“参”字“母型”相似。该字省去一横,但地上部分的人参茎和果犹存,特殊之处,是人参之前方多了“三撇”,它代表人参主根上生长有多数侧根和须根,即古人以“三”为多数,在此又有体现。周晚盠方彝上的“参”字,与周早父乙盉上的“参”字相似,而周晚克鼎上的“参”字与周中舀鼎上的“参”字相似,都是在保留人参地上部分最大特征的基础上,在字形上发生若干变化。及至战国时代,参字的字形与现代繁体字的“参”相当接近,通用简化的“参”字,也保留着象形字的特征。

(三)人参药用精髓始载于《神农本草经》

长白山人参长白山人参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着历史上形成的人参药用的精髓,谓“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对此药效精论,现代学者已经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进行了考察验证,确认《神农本草经》中有关人参医疗作用之记载是完全正确的。

(四)汉代是我国重用人参的时期

先秦、两汉时期,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其间使古代零散的医药经验上升为系统理论,为后世的医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汉代,涉及人参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以考古资料为根据编著的《武威汉代医简》;在《伤寒杂病论》基础上,由后人辑成的医学名著《伤寒论》等。

197211月,在甘肃省武威县旱滩坡汉墓中,发掘出一批汉代医学简牍,共92枚。其中简78枚,牍14枚。在1枚简、2枚牍上,书写着有人参组成的临床应用复方。

《武威汉代医简》中记载的各简牍,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医药著作和珍贵文物,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人类记载人参临床应用情况的最早文献,在人参史上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医圣张仲景(张机〕对东汉及其以前的中医中药著作于东汉末年写成著成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的《伤寒杂病论》一书,该书奠定了中国医药学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后散佚编纂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其权威性自不必说。《伤寒论》中载方113首(实为112首,其中禹余粮丸有方无药),含有人参者,有21首,占总方数的18.58%。

以东汉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业已形成的应用人参的规律和体系为根据,应当认定,我国汉代是应用人参的重要时期。

(五)唐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高峰期

唐代的人参应用情况,除《新修本草》中有关人参的论述之外,在大量医学著作中记载得更为全面而具体。而且通过学者和学术上的交流,把中国应用人参的巨大成果传到了日本。其间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孙思邈及鉴真大师。

唐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581682)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中有445个方含有人参;在《千金翼方》中,有310个方含有人参。

中医中药在日本得以存在和发展,其主要根源植于日本医药学始祖——鉴真大师的伟大业绩之中。

鉴真大师师徒们应日本大使和学问僧邀请,先后六次东渡,舍生忘死,战胜重重磨难和险阻,于754年到达日本。鉴真大师把佛学、医药学。语言学、哲学、史学、数学.、建筑学以及书法知识带到日本,设佛坛传布戒律,与其弟子一道,广泛传授各个方面的学问,对当时的日本文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鉴真大师把中药辨认鉴定、加工炮制、配伍应用、贮藏保管等知识,亲自传授给日本弟子,使日本有了本草学,因而日本医学史记载,鉴真是日本本草学的创始人,是日本之“神农”。鉴真当年在日本弘扬佛法。传授戒律的东大寺,至今还保存和修葺得十分完好,其中有一座日本奈良时代的宝物库;称为“正仓院”,该院收藏的宝贵文物中,有大批中药材。以日本药学界近代著名学者朝比奈泰彦为首,于20世纪50年代组织全日本学术水平较高的药学界人士,对每一种中药材都进行了详细研究,将研究成果辑成专著,于1955年以《正仓院药物》为书名正式出版。与人参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该书系统记载了“正仓院北编号为第122号”的中药。用现代科学方法和生药学精心研究;保存得比较完好的第122号中药是产于唐代的人参,如果把它复原,以现代眼光看,它也是最优秀的人参标本。这是世界上仅存的历史最为久远的人参实物。

我国第一部药典《新修本草》关于人参主产区的记载,《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部巨著中收载大量应用人参的处方,都令人十分信服,唐代在应用人参方面超过了既往的历史水平。此外,还通过鉴真大师,把我国应用人参的成果传播到日本。因而,唐代应用人参处于历史的高峰期。

(六)宋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持续期

宋代是历史上整理出版医药著作最多。不仅政府重视医药典籍的搜集和刊印发行,个人独立编著本草书籍也很多,其中突出的代表是唐慎微编著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在《本草纲目》问世前的五百余年中,该书一直被视为本草学的范本。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也是以它为蓝本编著而成的。李时珍对其保存了大量古代药学文献倍加称颂,认为“使诸家本草及各药单方,垂之千古,不致沦没者,皆其功也”。

《证类本草》载:“人参见多用高丽、百济者。潞州太行山所出,谓之紫团参,亦用焉。”唐氏收录的关于人参的知识还有掌禹锡等谨案药性论的内容:“人参恶卤咸。生上党郡。人形者上。次出海东新罗国,又出渤海。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痰弱,吐逆不下食。上霍乱烦闷呕吵,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又云马兰为之使,消胸中痰,主肺萎吐脓及痫痰,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坛,加而用之。”据此论述,人参补虚和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肺、脾、胃、心经疾病的治疗作用,被突出出来,在人参应用上又向前跨了一大步。《日华于诸家本草》云人参“杀金石药毒,调中治气,消食开胃,食之无忌”。此见解在说明人参具解毒作用,可以普及应用,与近世观点十分相似。

《本草图经》成书于嘉祐六年(1061),是《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的蓝本之一,收载人参的内容可谓十分详尽。在距今九百余年前,对人参原植物的描述及所记载的各个特征,均真实地说明,该书所收载的上党人参就是当代的五加科植物真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er)。特别值得珍视的是,《证类本草》中所绘的潞州人参(即上党人参)图谱,更无可辩驳地证明,我国自古以来使用的人参即为五加科人参的见解是极为正确的。

宋代是我国医药著述繁荣的时代,也是应用人参重要的发展时期。特别是宋代的人参主产区明显向东扩展,增加了人参资源,而且在边境贸易中通过互市交易,可以获得相当多的进口人参,保证药用之需。根据本草著作记载,这个时期应用人参的情况,基本上与唐代相当,口而宋代是继唐代应用人参达到高峰期之后的持续发展时期。

元朝征服者虽然可使疆域空前扩大,但对经济和医药文化却只能使之处于停顿状态。以元朝较有影响的《世医得效方》为例,其中只有306个方剂应用人参,较历史水平为低。

(七)明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困难时期

明代前期的医药著作与人参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人参传》,该书是《本草纲目》的编著者李时珍之父李言闻所著。原书已佚,部分内容被收录在《本草纲目》中。对人参作全面总结的,是一部在世界上具有广泛影响的本草学巨著——《本草纲目》。李时珍在《人参传》的基础上,对各家本草学的人参精华都做了细致收集和整理,在《本草纲目》中对人参叙述得最为详尽,就其内容精深和字数浩繁而言,人参项下所载超出了《本草纲目》中任何一味中药所能达到的水平。

李时珍则总结式强调:人参“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疾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萎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治胎前产后诸病”。其用途可谓十分广泛,显然,明代及其以前,在人参应用方面的认识,与现代相比,有着悬殊差异。以李时珍整理总结为界,历史上一直把人参与多种药物配伍,将其作为具有多种医疗效能的“将士”使用;而今,则多把人参当作仅有滋补作用的“富翁”相待,希冀借助其药效,达到强身健体、青春常驻。延年益寿之目的。

综合前述各代人参药用历史可知,到了明代,我国应用人参在临床理论和实践上已达到历史的顶峰。然而,人参资源却受到严重破坏,供应远远不足。因此,我国在明代,人参的供应和使用已经进入困难时期。

(八)清代是我国应用人参的衰退时期

前已述及,明代我国人参资源已经遭到全面破坏。至清代,只能使用“辽参”;到乾隆末年,人参的生产与供应已经走向衰退。清朝统治者及其官员们极其高度垄断,不求发展,摧残人参栽培业,在野生资源日渐枯竭的情况下,使人参的生产、供应、应用均步入难于挽回的境地。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官办参业已日渐衰落。

清代有代表性的本草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撰,刊于1765)中,关于人参应用进展情况毫无记载,而在“参叶”项下则指出“今因辽参日贵,医辄以之代参,凡症需参而无力用者,辄市叶以代。故今大行为时,苏州参行参叶且价至三五换不等。以色不黄瘁,绿翠如生,手持之有清香气者真”。这期间,人参主要供高层统治者和富豪们享用,黎民百姓失去了运用“百草之王”防病治病的能力,于是“参叶”身价大增;堂而皇之代替人参药用。

注意事项

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服人参不宜喝茶,吃萝卜。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

服用禁忌

人参及人参制品不能多服,每日3克为佳。

鉴别

野山参在其漫长的生长过程中,形成了决定野山参品级真假的鉴别特征。由于品相在很大程度决定了一棵野山参的价值,所以不破坏野山参的传统经验鉴别目前仍然是野山参的主要鉴别方法。虽然野山参的产量稀少,但是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了解野山参的一些特征还是非常有助于购买时判断一棵人参的好坏。

相比园参论斤称卖,野山参品质优劣并非以个头大小论英雄。相反,个头大淀粉比例反而越高。参以老为贵,人参的功效作用,跟参龄有很大关系,而特定参龄的野山参会表现出特定鉴别形态,了解野山参的基本特征有助于人参的鉴别和选购。

野山参的鉴别是门专门的学问,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购买人参,只需大体掌握野山参的基本特征便可对所购人参有一个基本的鉴别判断。野山参传统鉴别中非常注重“看五形(芦、艼、纹、体、须)”、“识六体(灵、笨、老、嫩、横、顺)”。在长白山放山人中世代流传的歌诀中,对野山参鉴别特征有相当精确的总结:芦碗紧密相互生,圆膀圆芦枣核艼,紧皮细纹疙瘩体,须似皮条长又清,珍珠点点缀须上,具此特征野山参。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圣斗士星矢    下一篇 世界最丑白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