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谷寺
- 中文名称
- 灵谷寺
- 外文名称
- Linggu Monastery
- 所属景区
- 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
- 地区
- 南京紫金山
- 景区级别
-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别名
- 开善寺、蒋山寺
- 始建年代
- 南梁天监十三年(公元515年)
- 开放时间
- 8:00-17:30
- 移建年代
-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
- 最佳季节
- 3月-5月和9月-11月最佳
- 景点类型
- 宗教场所
- 占地面积
- 约2000多亩
目录
灵谷寺地处紫金山东南麓,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灵谷寺,由寺庙建筑、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和灵谷公园组成的风景名胜区。由于历史的原因,人们还是笼统地称它为灵谷寺。
灵谷寺的地形是"左群山右峻岭"之间的一片谷地,所以命名为"灵谷寺"。 可谓山有灵气,谷有合水。
难怪朱元璋将它看成杰作,并御笔题额"第一禅林"。
数百年间,屡有修茸,景况不衰,康熙南巡,游寺题联;韩隆驻辟,作诗赐宝。可惜后来因遭兵火劫难,只有无梁殿得以幸存。到清同治年间重修灵谷寺,规模已远不如当年。然而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
南朝天监十三年(514年)梁武帝为埋葬宝志和尚,在独龙岗建开善精舍和志公塔。
唐乾符年间,改开善寺名为宝公院。
宋开宝年间, 易名为开善道场。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题寺额为"太平兴国禅寺",明初改为"蒋山寺"、"十方禅院"。
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寺名为"太平兴国禅寺"。元朝及明初称为"蒋山寺",此时的寺院屡遭战火,大部分被毁,只有南麓独龙岗一带的蒋山寺、定林寺、宋熙寺等少数几座保存完好。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因原寺塔距宫阙太近,同时准备建明孝陵,明太祖朱元璋把寺庙迁到钟山东南麓,合为一寺。并赐"第一禅林",称为"灵谷寺"。"左群山右峻岭,北倚天之叠嶂,复穹岑以排空,诸峦布势,若堆螺髻于天边。"寺庙建成后,明太祖御赐匾额"灵谷禅寺",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明时的灵谷寺,极其雄伟壮阔,宏旷非凡。自山门(在今南京体育学院与钟山之间)至殿宇,一路"排森松摩云汉",绵延五里,松风不绝于耳。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康熙南巡时,临幸钟山,御赐"灵谷禅林"匾额,并书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廓"对联赐寺。
清中叶灵谷寺,有"灵谷八景"著称。八景是:钟阜晴云,浮图秋月,古殿钟声,苍池松影,银杏栖霞,清泉咽竹,空衍应掌,曲水流筋。当时规模很大,占地500余亩,山门上书"天下第一禅林"。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建筑大多毁于清军与太平军的兵火,同治年间寺院得以重建,规模已大不如前。如今的灵谷寺是清同治六年曾国藩所修"龙王庙"。
现在灵谷寺红墙黄瓦、松翠林茂、鸟语花香、环境幽静,仍不失"灵谷深秋"的佳景。寺内院落共有三重,西首为大雄宝殿,宝殿正中释迦牟尼塑像,左右为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萨,殿两侧排列十八尊罗汉,东首院落原为观音殿,后改为玄奘法师纪念堂,供奉玄奘舍利。
灵谷寺大门是一座三拱门的门厅,上覆绿色琉璃瓦,两侧是红墙。此门形式稳重气派,用的是皇家规格。中门上题"灵谷胜境",两侧偏门各书"松声"、"泉涛"。
虽叫山门但不是原灵谷寺大门,而是原金刚殿的位置,门外灵谷寺红山门柱础的痕迹就是原殿殿基范围。红墙左右延伸又辟有二门,方便车辆通行。
原门额上为蒋中正手题"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现改为著名书画家钱松岩先生书写的"灵谷胜境"。
红山门外一对石狮,为建造阵亡将士公墓的北平军分会赠送。
功德泉后路中有一汉白玉赑屃,上驮一碑,这块碑原为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延闿的墓碑,上面原有蒋介石题书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前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谭公延闿之墓"字样。墓碑之下有龟趺座,四周围有石栏,为谭延闿墓的起点。
后来原碑文磨平,由中山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摹乾隆笔意题书"灵谷深松"。
无梁殿原名无量殿, 因供奉无量佛而得名,无量,有不可思,即禅宗所谓"心行处灭",不可议,即禅宗所谓"言语道断"之意。极言智慧、光明混沌一体,寿命无限,身量无边,非凡夫心力所能及。也正因此,佛教禅宗的开悟,讲究机锋,大抵不按常规出牌,常有惊人语。
无梁殿是原灵谷寺仅存的一座建筑,因整座建筑全用 砖石砌成,无梁无椽,所以又称无梁殿。殿高22米,宽46.7 米,进 深37.9米,南北各有3个拱门,四面皆有窗。结构坚固,气势雄伟, 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我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砖砌拱券结构殿宇。
无梁殿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宽22米,宽53.8米,纵深37.85米.外部飞檐挑角,恰似巍峨的宫殿,内部却如前后回旋的涵洞,深邃幽静.如此巨大的殿堂,不用寸土,无一根梁柱,全部用大型长方砖砌成拱圆殿顶,十分奇异,故又称"无梁殿"。无梁殿正背二面都有三拱门,左右各置拱形窗。殿立于台座上,作歇山顶,全部仿木结构形式,雄伟、庄严、稳重,是一座明朝最早最大的无梁殿。
1928年国民党中央决定利用灵谷寺旧址作为国民革命阵亡将士公墓,将无梁殿作为祭堂。并以此为主轴分成三组,殿前置牌坊,殿后兴建阵亡将士纪念塔(如今所谓灵谷塔)。
无梁殿前,有一座五楹带顶牌坊,牌坊中间夹枋上刻有四朵梅花图案,正面梅花中间横镌"大仁大义"四字,背面刻"救国救民。都是由国民党中常委主席张静江书写。原是灵谷寺天王殿殿址。牌坊前左右两侧有一对石虎,是建造时陆军第十七军所赠送。
松风阁于1931年起建造,由蒋中正题写馆名-"阵亡将士纪念松风阁馆"。原为古灵谷寺律堂旧址。原内设许多陈列橱架,展出阵亡将士遗物,举办专题展览。抗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室内物品损失一空。现在开设了旅游纪念品小卖部。
灵谷寺寺门对面是一座带顶的黄色照壁。上有"普济圣师应化真身道场"十字,点出该寺与宝志大师的缘脉关系。寺东有座品质碑,碑高约 5米,上刻"灵谷深松"四字。再向东过小桥是座五楹的古建筑名"流觞厅", 现为涉外餐厅。
灵谷寺门前的月牙形放生池万工池也叫放生池,据说朱元璋建好灵谷寺后,见这里有景无水,命一万军工筑池,栽植白莲。应该说,寺前放生池也是一般寺庙的传统布局。
池的西端不远有一小石桥,叫迎驾桥,传说是众僧迎接乾隆圣驾的地方。世外人也不能免俗,就不要怪当今官人车马喧天的胜景了。
灵谷塔是民国时期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所建的纪念塔,其实与灵谷寺已无关系。真正的灵谷塔,建于明朝,早已在战火中焚毁。
如今的灵谷塔是南京地区最高最美的八面九层宝塔,它由钢筋混凝土及苏州金山花岗石建造。高66米,共9层,以绿色琉璃瓦为檐,塔外绕有走廊(云座),围以石栏杆的平台,塔之中部用螺旋式,扶梯有260多级围转而上,每层每面有门通至塔外绕之平座,绕台可鸟瞰钟山景物。
正门横帽上的"灵谷塔"三个字是解放后陵园管理处第一任处长高艺林所书。塔底层外壁石刻 "精忠报国"为蒋中正题书。侧门分别是"成功"、"成仁",后门为"有志竟成"。
塔前广场中央,立一石鼎,上刻六角重檐亭式鼎盖,四面鼎身刻有狻猊兽头,乃龙之九子之一,中刻"垂勋铭鼎",是当时安徽省主席刘镇华献给公墓的纪念物,它是众多赠品中存世不多的遗物。
始建于1931年是阵亡将士公墓建筑群中一个重要的组织部分。据《总理陵园管理委员会报告》记载,在率师北伐、建都南京、统一告成后,1928年国民政府"眷念前劳,凯旋者概予登庸,惨逝者追加怃恤,惟兹阵亡将士杀身成仁,尸骨遍野,忠魂无依,乃拟搜集阵亡将士骸骨,建筑公墓,安慰忠魂。"该塔由墨菲和董大酉设计,造形优美,典雅庄重,具有民族风格和特点,得到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
大雄宝殿东跨院的正厅为玄奘法师纪念堂,里面陈放着六面七级飞檐桃角檀香宝塔一座,塔内安放着玄奘法师的部分顶骨。玄奘,通称三藏法师,唐朝高僧,唯识宗的的创始人之一,与鸠摩罗什、真帝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据文献记载,玄奘法师圆寂于西安,葬于兴教寺塔,黄巢起义时遭盗而捐残。
后来,宋朝天禧寺和尚法政,在陕西终南山紫阁寺得玄奘法师顶骨,迁葬于南京中华门外的大报恩寺,建一座砖塔,埋藏顶骨,名为"三藏塔"。清未遭兵燹而毁。
1943年2月,日本侵华战争也祸及法师英灵,日本侵略者在报恩寺遗址盗掘,得铜匣石函,内藏玄奘法师顶骨及宋天圣丁卯(1027年)、明洪武丙寅(1386年)二葬志,分运日本及北京,汉奸诸民谊得其残余。抗战胜利后,顶骨移至中央博物院(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1949年后置毗卢寺,后移至南京博物院,如今终于回归佛教圣地。
三绝碑也为灵谷寺著名古迹。远在梁天监十四年(515年),梁武帝为了纪念高僧宝志,在独龙阜宝林寺前建一座五层的宝志墓塔,塔顶置有琉璃宝珠,故名"玩珠塔"。
当时名画家张僧繇替宝志绘像,到唐朝吴道子又重新作画,李白作诗,颜真卿题字,并将三位大师的作品同刻在一块石碑上,故有"三绝"之称。元朝又加刻了赵子昂写的《志公十二时歌》。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绝技,人称"三绝碑",被视为国宝。
明初因兴建孝陵,塔与碑随寺迁灵谷寺内。后来碑、塔亦相继毁坏;此碑也四毁四刻,在第三次复刻时,乾隆在碑首题了"净土指南"四字。清同治时复建石塔于松风阁西侧。
宝公塔原为七级,砖木结构,明初在今灵谷塔位置,建造烈士公墓时迁移至此,为覆钵体形式,1941年完工。
为了表彰"千古一人","民族脊梁"唐玄奘法师之丰功伟绩,供奉佛教圣物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灵谷寺于2003年修建了一座仿唐建筑的玄奘院。法师顶骨舍利供奉在木制镏金的佛牙塔,是中国佛教界的至宝。
玄奘顶骨供奉宝塔,由1983件铜雕、9000个铆钉无缝对接,楠木贴金,纯手工打造,耗时半年,2010年12月27日在南京甘家大院王殿祥工作室制造成功。这是继创作北京天坛金殿后,王殿祥大师继承传统工艺,发挥奇妙想象的又一力作。
古代灵谷寺在国内佛林中占有较高地位,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青睐。据《金陵梵刹志》的统计,明代灵谷寺在上元、江宁、句容、六合等地所拥有的地产,总共达 34000余亩。明朝还把栖霞寺、方山的定林寺等12座佛寺划归灵谷寺管辖,这样大规模的佛寺,天下第一禅林名副其实。
清朝初年的战火,使灵谷寺遭受严重的破坏,除无梁殿和宝公塔外,其余殿宇全部被毁。清朝统治进入"康乾盛世"后,灵谷寺也重新修复,又成为东南名刹,并多次接待皇帝。
康熙游览灵谷寺时,曾亲笔题书"灵谷禅林"匾额,还写了一副对联:"天香飘广殿,山气宿空廊"。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每次都到过灵谷寺,并在这里建了行宫,还赋诗、赐物,亲笔御书"净土指南"四字,令刻在三绝碑上。
清人王友亮在诗中如此描述灵谷深松:"窈窕入灵谷,苍茫度深松,斜阳倒影不到地,著眼一片秋烟浓。"好一个"斜阳倒影不到地",真真写绝了灵谷深松这一"无漏"之景致。驻足四望,只见林中虬枝蛟蛟,如龙如蛇,遍地瑶草仙卉,碧紫烂漫。
明人焦竑入此深松所体会的"禅心随步寂"的意境,也为古往今来的多少游人禅客灵犀相通。出林有放生池,池后是金刚殿。金刚殿后依次为天王殿、无量殿、五方殿、法堂、众律堂等。志公塔笔立于后。
寺中殿宇如云,浮屠矗立,并有八功德水萦绕其间。寺内的志公塔、三绝碑、泰定钟、八功德水、琵琶街等古迹名胜,殊令人赏心悦目,意趣盎然。唯惜今人已不能再欣赏到这些胜迹了
《高僧传》卷十记载,宝志又作保志,俗姓朱,金城(今甘肃兰州)人。出家后师事僧俭,修习禅学,有很深的佛学造诣。传说在南朝宋太初元年(453年)以后,言行神异,"手足皆鸟爪",常随身携带古镜、剪刀尺、扇之类的东西,披发赤足而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齐武帝、梁武帝和侯王士庶视为"神僧",十分推崇。
景区分类:人文景观
开放时间:8:00-17:30
门票价格:32元
地址:南京市玄武区灵谷寺2号(近南京体育学院)
公交
乘坐游2公交车到(灵谷寺公园)下车。
地铁
乘坐南京地铁2号线【钟灵街(灵谷寺)】站下车,步行约15分钟可到达灵谷景区。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