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暖寿

暖寿是古代的一个年龄称谓,旧俗于寿诞之前一日置酒食祝贺曰“暖寿”。“暖寿”习俗只限于五十岁以上的老人祝寿。四十岁以下不用此俗。尽管“暖寿”之俗较为繁琐,但其中包含着一片敬老之心。
中文名
暖寿
定义类型
古代年龄称谓
称谓类型
老人
称谓来源
冰心《南归》

目录

年龄称谓是古代代指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年龄称谓来源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另外,我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暖寿”释义

旧俗于寿诞之前一日置酒食祝贺曰“暖寿”。

在民间,暖寿寿诞庆贺,贫富之家截然不同。贫家生日“大人一顿饭,小孩一个蛋”就算过过生日或贺过寿。而富豪权贵之家,不仅有做寿、贺寿等礼仪,而且有“暖寿”的习俗。暖寿是于寿诞前一天举行的贺寿礼仪。这天,晚辈们请面工艺人,用糯米粉制成鱼、百合、寿桃、笋子等形状的“花圆子”,蒸熟后,在上面插上天竹叶子,涂上不同的颜色,使这些“花圆子”形态逼真,栩栩如生。在花圆子中,以寿桃为主,每个重达二、三斤,寿桃的数目也十分讲究,一般老人过五十岁,要做六至八个寿桃,最多者十二个;如过六十大寿,则做八至二十个,人的年龄越高,做的寿桃越多,但寿桃数必须成双,不能做单数,即所谓“逢双不逢单”,也有的敬献寿桃数为九个,其中一桃象征“寿”,其余八桃象征“八仙”,称“八仙庆寿。”另外,要备鱼、肉、面条若干斤,顶部点红的馒头若干只,糕若干条,鸡蛋若干只,在数字上,也必须成双。同时备炮仗、鞭炮若干。上述礼品准备好后一同放入礼品盒或竹篮中,送给老人“暖寿”。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在祝寿礼物中又加进了布料、衣服和日用工艺品等。

“暖寿”习俗只限于五十岁以上的老人祝寿。四十岁以下不用此俗。尽管“暖寿”之俗较为繁琐,但其中包含着一片敬老之心。

资料语出

《西游记》第四三回:“小的们!快把铁笼抬出来,将这两个和尚囫圇蒸熟,具柬去请二舅爷来,与他暖寿。”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先一天,我备了酒,过去暖寿。”

冰心《南归》:“第二天晚上为父亲暖寿。”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暮齿    下一篇 张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