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是由人的主观意志而是由市场根据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的一般规律,由市场机制通过自动调节对资源实现的配置,即市场通过实行自由竞争和“理性经济人”的自由选择,由价值规律来自动调节供给和需求双方的资源分布,用“看不见的手”进行优胜劣汰,从而自动地实现对全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中文名
资源优化配置
外文名
Optim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条    件
市场经济
调    节
价值规律
客观规律
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
包    括
企业内部的人

目录

资源优化配置资源优化配置

      ①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

②资源在一个产业部门内各企业之间的配置;

③资源在一个企业内部的最优使用;

④资源在不同经济成分之间配置。其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简介

优化资源配置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力量。但市场配置资源客观上存在不足,不可能使资源配置尽善尽美。当一定时期资源配置出现问题,地区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存在失衡时,国家可通过财政政策,把掌握或控制的资源转移分配到急需发展的领域,使经济结构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如在地区结构调整中,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保持东部、中部与西部之间的平衡;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技术创新为动力,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资源配置是指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任何一个社会都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分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以实现资源的最佳利用,即用最少的资源耗费,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的效益。 在一定的范围内,社会对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在其不同用途之间分配,其实质就是社会总劳动时间在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资源配置合理与否,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资源如果能够得到相对合理的配置,经济效益就显著提高,经济就能充满活力;否则,经济效益就明显低下,经济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内涵 

资源优化配置资源优化配置

      资源优化配置指的是能够带来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优化",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科技、信息等资源的使用和安排的优化,也包括社会范围内人、财、物等资源配置的优化,经常所说的“劳动优化组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都是属于资源优化配置的范畴。资源配置是否优化,其标准主要是看资源的使用是否带来了生产的高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必然导致一部分企业的破产倒闭。一般说来,那些在同行业中科技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劣势企业,会因其产品和服务缺乏市场竞争力而遭淘汰。因此,从资源使用这个角度看,归根到底是看有没有实现生产的高效率、高效益。

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场途径,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和优点,它能够自发地实现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现内部的优化配置,调节社会资源向优化配置的企业集中,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由于市场调节作用的有限性使市场调节又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因此,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供求的总量平衡,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共环境等,必然由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而在企业内部,部门或地区资源的合理使用,则主要是由市场途径来实现的。这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促进企业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优化资产结构,形成合理的创新机制,从而在微观的企业,部门或地区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以合理配置为前提,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以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前提的。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就是运用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投入到某种产品生产的资源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投入到其他产品生产的这种资源的减少,因此,人们被迫在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使用方式中,选择较优一种,以达到社会的最高效率和消费者,企业及社会利益的最大满足。从这个意义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历程。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大体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的调节,国家宏观调控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的规划及总量控制,重大结构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方面的作用,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有限的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前提条件 

资源优化配置资源优化配置

      市场要完全实现优化配置资源这一功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⒈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 ⒉理性经济人假设; ⒊完全自由的市场选择; ⒋完全由价值规律来调节; ⒌全部供需双方受同一规则支配; ⒍真正地实行优胜劣汰; ⒎同时还受到时空(环境)条件的限制:

任何"市场"中任何主体的任何市场行为或资源配置行为都是在一定时空(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市场的竞争主体、交易主体、管理主体、中介服务主体等都处于一定的时空条件下,在许多情况下各个主体分属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这些市场主体所处空间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制度、法律环境的变化,从而影响市场规则的变化。而且,任何市场行为的发生及其对资源配置的影响,都需要有一个时间发展过程,不可能在瞬间完成,所以,也就必然会受到不同时空(环境)条件下不同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种条件的制约和影响。而这些条件的任何变化(所谓"蝴蝶效应")也都会使上述6个条件产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对"资源配置"所产生的影响并非一定是"优化"的,也可能是"劣化"的,从而让所谓的"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失灵。

标准    

优化资源配置可以以“获取报酬最大”或“利润最大化”为基本标准,但同时也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标准:

其一,优化资源配置不能不考虑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方面的标准。在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是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管理国家,组织经济活动的,因此,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中必须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斯大林认为:“用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使社会主义生产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的办法,来保证最大限度地满足整个社会经常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这里所说的“基本经济规律”,实际上也是社会主义制度对经济发展(包括资源配置)的一种基本要求。邓小平也曾多次指出:“社会主义的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不是为了剥削。”

这就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切生产活动都要从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出发,资源配置也不能背离这一宗旨。这一点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这些国家,只要能赚取超额垄断利润,资源配置不一定非要考虑人民群众的生活需要。以美国的军火生产为例。众所周知,美国是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大规模军火生产和军火交易使美国发了大财。但军火除了用于杀人和战争外,对于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没有什么实际用途。因此,二战结束后,美国的军火工业理应逐渐萎缩。然而恰恰相反,战后美国在军事科研、军火生产方面继续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二战前,军事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尚不足1%,1954年这一比重达到13%,80年代末期以来达到20%。全国约有1/3的企业程度不同地直接从事着军火生产,而其军火工业的核心则是由大约4200家大型军火企业组成,国防部每年要进行1500万笔军火交易,涉及850个专业供应部门、25000家承包商和10万家分包商。尽管美国军事科研,军火生产都是世界第一流的,资源配置也是符合“获取报酬最大”,“利润最大化”等标准的,但生产出来的军火产品却不是美国人民所需要的。只能满足美国统治阶级争夺世界霸权和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需要。而为了维持庞大的军火生产,美国也总是隔几年在世界某个地点找借口发动一场战争,以创造本国经济的“战争景气”,但同时却把战乱和危机带给了别的国家。显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类似美国军火工业的只顾赚钱发财而违背人民生活需要的资源配置是不可行的。

其二,优化资源配置不能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标准。资源的优化配置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要求的前提应当是,优化资源配置,在一个国家内部不能是统治阶级以损害其它劳动阶级的利益为代价;在整个地球上,不能是少数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以损害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不能是当代人以损害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否则,如果由于以利益为导向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造成各个国家内部日益严重的贫富两级分化,整个世界范围少数发达国家长期盘剥发展中国家,当代人将可供后代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消耗殆尽,这样的资源配置怎么能称之为“优化”呢?当然,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符合可持续发展标准的资源配置是难以实现的。因为,资产阶级标榜的资源优化配置,常常是以损害其它劳动阶级的利益、其它国家的利益和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的。例如,垄断资产阶级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剩余价值率,总是设法降低工人工资;在产品滞销、危机来临时,总是毫不留情地大量解雇工人。也就是说,垄断资产阶级在力求保持企业生产要素的最优化配置的同时,毫不留情地、长久地侵犯和伤害工人阶级的利益。又例如,发达国家总是打着各种援助的旗号,把一些环保要求高,污染严重的企业想方设法办到发展中国家,在为本国赚取巨额利润的同时,把难以治理的工业废料、垃圾留在发展中国家。再例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稀缺自然资源的耗用上,总是只顾本国的当前利益而不顾全世界人民以及后代人的利益。据有关资料统计,西方发达国家人口仅占世界人口的20%,消耗物质材料和能源却占全世界的80%,人均消耗能源和物质材料分别是发展中国家的35倍和50倍。美国人口不足世界的25%,每年却消耗全世界开发资源的34%,人均消耗能源及产生的废物分别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500倍和1500倍。有人预计,如果全世界都像美国那样消费,所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将在4年内被消耗殆尽。综上可见,在资本主义国家,在以获取最大利润为导向的资源优化配置的背后,是可持续发展一系列规则的失败。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源配置才可能兼顾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例如,社会主义国家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和一系列经济杠杆,能够在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避免因生产无政府造成的经济危机,从而避免或减少资源的浪费。能够在推动基础条件较好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逐步加大对落后或贫困省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既保证了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平衡,又使各地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此外,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还能从当前经济建设的现实利益和子孙万代的长远利益出发,合理地开发利用各种自然资源。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从为子孙后代考虑”,抓好“粮食、水资源和油气资源”等等的“永续利用”问题。所有这些优化资源配置必须顾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标准,而这一点,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做到。

其三,优化资源配置不能不考虑避免或减少浪费的标准。这里所说的浪费主要不是指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浪费。对个别生产厂家而言,只要不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或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做到使“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边际要素成本”,是能够避免或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的。但从社会消费方面看,情况就不一样了。譬如一个人一年消费10公尺棉布就足够了,却要让他消费30公尺棉布,这其中就难免浪费了。一个三、四口人的家庭10年消费两台彩色电视机、一部汽车,购买一套住房就足够了,但却要让它消费5台彩电、两部汽车,购买两套甚至三套住房,这其中也包含着浪费。一个50万人口的城市,按人均年消费300斤粮食计,一年有8万吨粮食即已满足需求,但却让它消费10或20万吨粮食,这其中也难免浪费。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整个社会生产存在着严重的无政府状况,当各行各业生产的商品普遍供大于求,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形成尖锐矛盾时,就发生“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造成全社会范围各种资源的巨大浪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即使劳动人民有足够的购买力,也会因需求饱和而造成商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维持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行,在种种扩大内需的措施背后,也难免造成一些资源的浪费。对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种稀缺资源来说,如果仅能在单个企业中得到优化配置,而在整个社会却不能免除浪费,这样的“优化”是名不符实的。为避免和减少资源浪费,资源的优化配置就不仅应当体现在各个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还必须体现在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这就要求国家机器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科学的、周密的、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职能。当然,在这一点上,社会主义的国家机器必定比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做得更好。

积极作用 

资源优化配置资源优化配置

      依靠市场运行机制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使企业与市场发生直接的联系,企业根据市场上供求关系的变化状况,根据市场上产品价格的信息,在竞争中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市场调节的实质就是价值规律调节。价值规律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调节社会劳动分配比例的,是一种"看不见的手"的调节。正如恩格斯所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

资源优化配置具有如下积极作用:

1.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效率提高。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企业要使产品价格具有竞争力和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即个别价值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社会价值。在竞争的作用下,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价值较低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能够以高于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以此获得较高的收入。相反,劳动生产率较低,个别价值较高的企业,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可能按低于其个别价值的价格出售产品,获得较少的收入以至蚀本。这样,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从自身利益出发,会主动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进经营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2.引导企业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实现产需衔接。

企业作为市场调节信号的接受者,主要通过市场价格的涨落,了解市场供求状况,并据此安排和调整生产经营方向、品种、数量和规模,进行生产要素的组合。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意味着该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企业就会自动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反之,若某种商品价格下跌,表明该种商品在市场上供过于求,企业则会缩小生产规模,或调整经营方向,转而生产其他商品。市场是企业的"生命",关系到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和企业的发展。所以,面向市场进行生产经营,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3.发挥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

企业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必然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的竞争。竞争以外部的强制力,迫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强化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激励企业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促使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和锐意进取的活力。

应用范畴 

以国民经济发展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两个要素: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为例: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

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根本保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非农化和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削弱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目标,根据土地特性,利用一定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对一定数量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合理、有效的土地利用方式是缓解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的持续拟合与决策过程,主要通过构建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采用多学科的多种方法论,包括动态模拟、数学规划、系统动态学、工程学等理论和方法进行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

水资源优化配置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一个特定流域或区域内,工程与非工程措施并举,对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其最终目的就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社会经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质就是提高水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方面是提高水的分配效率,合理解决各部门和各行业(包括环境和生态用水)之间的竞争用水问题。统计资料表明,无论是从时间过程还是从不同国家的横向对比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业用水将大量被工业和生活用水所取代。另一方面则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促使各部门或各行业内部高效用水。

水资源优化配置包括需水管理和供水管理两方面的内容。在需水方面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与调整生产力布局,积极发展高效节水产业抑制需水增长势头,以适应较为不利的水资源条件。在供水方面则是协调各单位竞争性用水,加强管理,并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水资源天然时空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的被动局面。

二者区别

第一,基本内涵不同。资源优化配置指的是能够带来高效率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优化",它既包括企业内部的人,财,物,科技,信息等资源的使用和安排的优化,也包括社会范围内人,财,物资源配置的优化。人们经常所说的"劳动优化组织,"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等,主要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讲的。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指符合社会生产,生活需要的有效的资源使用,其着眼点在于"有效","有用"。从微观角度看,企业内部有效的资本投资方向,资产结构,产品创新机制等能达到资源配置的合理化;从宏观上看,则主要是指资源的安排能可持续地满足社会各部门,企业,社会各阶层等多方面利益。当前经济活动中,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制止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再就业工程和社会保障工程的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等,主要是从资源配置的合理化,有效性角度来说的。

第二,衡量的标准不同。资源配置是否优化,其标准主要是看资源的使用是否带来了生产的高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必然导致一部分企业的破产倒闭。一般说来,那些在同行业中科技水平不高,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的劣势企业,会因其产品和服务缺乏市场竞争力而遭淘汰。因此,从资源使用这个角度看,归根到底是看有没有实现生产的高效率,高效益.资源配置是否合理,主要是资源的使用是否符合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中国过去国有企业组织结构中的大而全,小而全的重复建设,其资源配置就是不合理的.这不仅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也造成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低,经济规模小,缺乏竞争力,根本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源使用中出现的西部地区水土流失,耕地减少,东西部经济差距拉大等现象,就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现。

第三,实现途径不同。资源的优化配置主要靠的是市场途径,资源的合理配置则既依靠市场,又依靠国家宏观调控.由于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和优点,它能够自发地实现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优胜劣汰的选择,促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实现内部的优化配置,调节社会资源向优化配置的企业集中,进而实现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由于市场调节作用的有限性以及市场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弱点,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所需要的供求的总量平衡,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共环境等,必然由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实现。企业内部,部门或地区资源的合理使用,则主要是由市场途径来实现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促使企业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同时,也促进企业面向市场组织生产,优化资产结构,形成合理的创新机制,从而在微观的企业,部门或地区范围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为此,市场手段既能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又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就是人们在谈及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时经常把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配置结合起来使用的原因。

二者联系

资源的配置问题是任何以分工为基础的社会都面临的重大经济问题,作为资源的两种姿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配置有着紧密的联系。

首先,合理配置是优化配置的前提条件.整个社会生产是一个由各个部门构建的复杂系统,它要求人,财,物等资源在各个部门的配置保持一定的比例.只有比例协调,社会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在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忽视价值规律作用的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谈及资源优化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等经济结构不合理,被淘汰的不仅是劣者,具有某种优势者,而且国家从整个经济的全局考虑,某些强势企业也可能被砍掉.因此,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以合理配置为前提,是以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前提的。

其次,优化配置是合理配置的最终目标.人类社会的生产过程,就是运用资源,实现资源配置的过程。由于资源的有限性,投入到某种产品生产的资源的增加必然会导致投入到其他产品生产的这种资源的减少,因此,人们被迫在多种可以相互替代的资源使用方式中,选择较优一种,以达到社会的最高效率和消费者,企业及社会利益的最大满足.从这个意义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人们不断追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争取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历程.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之间大体保持适当的比例关系的调节,国家宏观调控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搞好经济发展的规划及总量控制,重大结构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等方面的作用,从整个社会发展来看,其目的都是为了保证社会生产的顺利进行,保证有限的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利用。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大癫狂    下一篇 东厂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