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寿
- 中文名
- 中寿
- 定义类型
- 古代年龄称谓
- 称谓类型
- 70、80岁
- 称谓来源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目录
年龄称谓是古代代指年龄的称呼,古人的年龄有时候不用数字表示,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年龄称谓大多是记载在书籍之中,然后被沿用至今。
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
另外,我们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
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中寿是指中等的年寿。古时说法不一:
(1)九十以上。
《左传·昭公三年》“三老”唐·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
唐·沉千运《感怀弟妹》诗:“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
(2)八十岁。
《庄子·盗跖》:“中寿八十。”
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
(3)七十岁。
《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
(4)六十岁。
《吕氏春秋·安死》:“中寿不过六十。”
晋·葛洪 《抱朴子·至理》:“张苍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苍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
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庄子·盗跖
凡人有三寿,应三气,太阳、太阴、中和之命也。上寿一百二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太平经·解承负诀
凡人中寿七十岁,然而趋舍指凑,日以月悔也,以至于死。——淮南子·原道训
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吕氏春秋·孟冬纪第十
黄帝曰: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养生经
其铭曰:强而仕,古之道。终中寿,不为夭。善在人,宜有后。铭于石,著不朽。——欧阳修·大理寺丞狄君墓志铭(56岁)
呜呼谢公!年不得中寿,而位止于郎。——欧阳修·祭谢希深文(谢希深:九九四~一〇三九,45岁)
(吴莱)故年不登中寿,身未试一官,而在元人中屹然负词宗之目。——四库总目提要(年仅44岁)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左传·僖三十二年
附件列表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