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关东民俗旅游文化村

1831年,一户闯关东的乔姓人家黄崖子村落脚,经过18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东北的乔家大院——”关东大院“,它体现了东北农村早期的建筑风格,是难得一见的旧时居民院落。这里也留下了许多关东民俗文化的符号,一副关东民俗版的”清明上河图“徐徐展开,不仅展示了半个多世纪前农民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器具,还展示了婚丧娶嫁和文革风潮的景象。1500米长的”民俗大道“两侧的80组雕塑再现了东北的民俗民风。
中文名
关东民俗旅游文化村
地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兰西县黄崖子村
建村时间
道光11年即1831年
价值
关东民俗文化的符号

目录

   该村坐落在呼兰河西岸,南距哈尔滨市区67公里,东距绥化市85公里,西邻大庆市140公里,202国道(哈尔滨至黑河)及绥兰公路邻村而过,出行交通极为便利。

名字来源

黄崖子村黄崖子

       关东民俗旅游文化村坐落在美丽的呼兰河西岸,由于地处拉哈岗上,呼兰河从东南方向流经这里,历史上河水经常泛滥,拉哈岗受到河水一次次的冲刷后,内部的黄土便逐渐暴露出来,形成一处处陡峭的黄土悬崖,故称“黄崖子”。

发展

丰收丰收  

    道光11年即1831年,山东登州人乔恒章一家,因不堪忍受饥饿,为了生存毅然闯关东,在这里立灶开荒到现在已有180多年的历史了,那么经过几代闯关东人的辛苦劳作,繁衍生息,过去的大片荒已变成了米粮田,原来的荒山秃岭也披上了绿装,现在的山东屯已发展到有农家300多户,人口近1500人,年人均收入近万元的行政大屯,经济富屯。

    村中不但建有目前省内最大的民俗文化陈列馆,还有正在建设中的反映闯关东人全盛时期情景的“朱开山大院”,以及再现关东人民俗、民风、生活百态的民俗文化大道,村中还遍布很多的果园和池塘,并且盛产优质绿色杂粮,是我们黑龙江省“五谷粗粮”米业公司的供应基地,可谓是“鱼米之乡”。

关东民俗版“清明上河图”

    黄崖子民俗村让人印象深刻,主要还是因为它的真实。经历过这种生活的人,来这里会被勾起记忆,没经历过的人则会增长见识。

    村西头的民俗展馆是民俗村的核心部分,再现了50年前生产大队的模样。民俗展品有4000件,大多是上世纪70年代前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器具。墙角的牛皮靰鞡、展厅中央的木犁杖、土墙内的煤油灯、树上的蝈蝈笼。

     民俗展馆用实物、语言、图画等方式详尽地介绍着过去的生活。在展现农村露天电影的漫画上,电影正在放映,爬在树上看电影的小孩,因为争位置吵架的村民,还有趁机偷钱的小偷……无不活灵活现,简直就是关东民俗版的“清明上河图”。而在介绍儿童游戏的画面上,“欻嘎拉哈”、“打漂洋(农村孩子喜欢的游泳姿势)”、“住家看狗玩(类似过家家游戏)”这些农村孩子记忆深刻的游戏都有表现。

乔家大院

民俗民俗
    出了展馆,就是一条1000多米长的民俗大道,土黄色的水泥路面两侧,立着百十座彩色的民俗雕塑:钉马掌、锔大缸、铲地、掰手腕、看青等一系列反映农民生活的雕塑栩栩如生,将流传在黑土地上的奇特风俗演绎得淋漓尽致。

   从民俗大道走到村东头,就是关东大院了,大院占地2.6万平方米,是以乔家的旧宅为原型复建的,七栋房三横四纵,错落有致。账房、堂屋、长工屋、伙房、酒坊、炮楼的陈设都是遵照当时的乔家大院布置的。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佛尔寺    下一篇 巡抚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