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赵充国

赵充国(前137—前52年),字翁孙,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金城令居(今甘肃永登西),西汉著名的军事家。自幼喜爱兵事。始为郡骑士,因善骑射补入羽林。天汉二年(前99),以假司马职随李广利击匈奴。在全军被围数日,形势卜分危急的情况下,率百余壮士突围,负伤20余处。武帝召见,拜为中郎,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以大将军护军都尉领兵击平武都(今成县、武都一带)氐人。升中郎将,率兵屯上谷(郡治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复回朝,任水衡都尉。以击获匈奴西祁王之功升后将军。参与拥立宣帝,封营平侯。本始二年(前72)秋,率3万骑与另四路大军合击匈奴。神爵元年 (前61)夏,以76岁高龄自请为将,率兵征讨羌人。作战中,坚持打击反汉最烈的先零羌,安抚罕、开诸部,并适时转入屯田,控制战略要地,不战而困服先零,击平羌乱。二年秋,统率4万骑分屯沿边九郡防备匈奴。因素有韬略,熟悉边事,以病免官后仍参赞军机,深得宣帝信任。
姓名
赵充国
字号
翁孙
朝代
西汉
职位
后将军、卫尉
谥号
壮侯
归葬
圭卜山之阳
出生地点
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
出生日期
前137年
逝世日期
前52年
主要成就
威震匈奴,平定西羌 “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施行屯田

目录

赵充国早年为骑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骑射补羽林。为人沉勇,有谋略,通晓兵法,熟悉周边各族事务。

武帝时,赵充国以假司马从贰师将军李广利击匈奴,为匈奴骑兵包围,赵充国率壮士百余人突击,身被二十余创,贰师大军以此解围。旋拜中郎,后迁车骑将军长史。昭帝时将兵击定武都氐人,又出击匈奴,获西祁王。历迁中郎将、水衡都尉和后将军兼水衡都尉。后与大将军霍光尊立宣帝,封营平侯。本始年间(前73~前70)又以蒲类将军击匈奴,还为后将军、少府。元康、神爵年间(前65~前58)成为西汉王朝处理羌族事务的主要人物。

赵充国赵充国

赵充国善于治军,爱护士兵。行必有备,止必坚营,战必先谋,稳扎稳打。在平叛战事中,他坚决采取招抚与打击相结合、分化瓦解、集中打击顽固者的方针,能和平解决的,决不诉诸武力,这完全符合孙子兵法:“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当时他的主张受到朝廷大臣和宣帝的一致反对,但他无所畏惧,反覆上书说明这一方针的正确性和必要性,终于为宣帝和大多数朝臣所接受;其次,他的留兵屯田之策确为深谋远虑之议,不仅在当时具有战略意义,而且对后世亦有深远影响,因此他不仅是一代名将,而且是享有盛誉的军事家。此外,还应该指出的一点是他一生的主要功绩集中表现在晚年,七十三岁时,主动领兵出征,七十九岁凯旋回京,以如此之老龄,顶风冒寒,坚守边境,这在中外

施行屯田
西汉名将赵充国西汉名将赵充国

赵充国在进兵湟中,平息羌乱后,为保证西部边境长久安宁,于是向汉宣帝提出著名的“千古之策”,即《

百闻不如一见

“百闻不如一见”出自《

赵充国逝世,归葬于邽山之阳今清水县永清镇李崖村石佛坪。墓址汉代大加兴建。其后,历代都有增建,并勒石刻碑。仅清代遗存墓碑证之,嘉庆十二年至道光五年十八年间就增建两次。

后世纪念后世纪念

1962年,被公布为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代有关赵充国的文字记载也比较多。《汉书》专列《赵充国传》。元代赵孟頫曾书扬雄《后汉将军赵充国颂》。福建人民出版社出有专著《西汉名将赵充国》。中央电视台曾派拍制组专程赴清水拍摄赵充国专题片,在军事频道播出。黎丙一先生曾将赵充国事迹编成秦腔剧本在清水县秦剧团演出。清水县贾川乡马宝沧在县工作期间,著有17集27万余字的《西汉名将赵充国》电视文学剧本,由三秦出版社出版发行。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水县政府在墓地修建赵充国陵园,牌楼,重建了墓冢和碑亭,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

2004年,由天河酒业集团公司捐助18万多元雕造赵充国像一尊,基座配以仿汉栏杆,周围通过16块浮雕,展示赵充国生平重要业绩。霍松林先生亲笔撰写“西汉名将赵充国”。4月,清水县各界群众举行了纪念西汉名将赵充国诞生二千一百四十周年暨雕像落成仪式和公祭活动。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赵苞    下一篇 人种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