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人民前线

《人民前线》是南京军区机关报,1948年9月18日创刊,2016年1月15日出版最后一期,1月16日正式停刊,完成68年历史使命。

目录

1948916日晚24时,济南战役打响。918日,《人民前线》报伴随着济南战役的隆隆炮声在华野前委所在地——山东曲阜出版了第一张报纸。

在第一张《人民前线》报上,刊有社论《光荣的战役开始了!》、粟裕代司令员在野直动员会上讲话,野政部务会讨论战役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华野前委关于出版《人民前线》报和《人民前线》杂志的决定,华东军区政治部舒同主任亲笔题写的指示,南线敌情介绍等内容。

1948911日,华东野战军前委曾做出《关于出版〈人民前线〉报、〈人民前线〉杂志的决定》,但由于战争原因,报纸出版后,杂志一直未能出版。渡江战役前夕,报纸通讯、发行工作面临诸多困难,华东野战军前委决定,《人民前线》报停刊,改出周期相对长一些的《人民前线》杂志。

《人民前线》报报头,原为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题写。新中国成立初期,担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的陈毅专门请毛泽东主席给《人民前线》题写报头,毛主席在一张麻黄纸上,一连题了四个"人民前线"

鉴于当时《人民前线》报已停刊,195011日,《人民前线》杂志第23期以出版新年特大号的形式,正式启用毛主席题写的"人民前线"报头作为杂志刊名。

195216日,华东军区兼第三野战军党委决定,出版《人民前线·三反快报》;195251日,在《人民前线·三反快报》的基础上,恢复出版《人民前线》报,报头沿用毛主席的手书,直至今天。

报头来历

这篇文章于20131031日发表在《解放军报》,作者夏忠。以下为相关内容节选:

毛泽东与《人民前线》报

入伍到部队后,班里有一份《人民前线》报。打量其报头,扑面而来的是一种豪迈的激情、博大的气势、华岳泰岱般的张力,是典型的毛体,令我爱不释手。

据粗略考证,毛泽东为报纸书写报头始于陕北时期,即为复刊不久的《红色中华》书写报头。他一生题写的报头有70幅之多,涉及各级党报、军报、行业报和大学报等。这些报头是他整个书法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文献、新闻、艺术于一体的精神之花。

后来,我也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新闻工作,天天都与《人民前线》报打交道。在南京军区政治部工作期间,我依然坚持给《人民前线》报写稿,每当拿到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报纸,看着毛泽东题写的报头,都有一种亲切感。同时,我的心头始终存有一种疑惑:毛泽东大多是为中央或省市知名报刊题写刊名,为何会给一家军兵种报纸题写报头?这背后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2013年918日,在《人民前线》报创刊65周年之日,我有幸履新,担任人民前线报社社长,在走访报社一些老领导和老同志时,特意了解毛泽东为本报题写报头之事,终于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1948918日,济南战役打响的第二天,《人民前线》报在山东曲阜创刊,是华东野战军前委机关报。起初的报头是由著名书法家、时任华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舒同题写的。后来,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利用在京机会,特意请毛泽东题写《人民前线》报头。

对于华东军区的《人民前线》报,毛泽东并不陌生。陈司令员的请求一提出,毛泽东欣然提笔,在麻黄纸上,一连题写了4个“人民前线”。写好后,毛泽东笑着对陈毅说:“哪个做报头看了顺眼,你们挑,你们定喽。”陈司令员高兴地将毛泽东的手书都带回交给了报社。面对毛泽东4个刚健豪迈、活泼俊美、力透纸背的手书,报社同志十分振奋,精心制版,择机启用。

渡江战役前夕,部队即将进行战略追击,报纸发行不便,华野前委决定改出《人民前线》杂志。1950年元旦,报社以新年特大号出版的第23期《人民前线》杂志,首次将毛主席题写的“人民前线”报头使用了出来。195251日,《人民前线》报复刊,报头自然沿用毛泽东的手书,直至今天。

正式停刊

根据军队改革安排,《人民前线》报于2016116日停刊。

2016115日出版的第11555期南京军区党委机关报《人民前线》报是其正式停刊前的最后一期。

该期头版刊发了“本报编辑部”撰写的休刊词《永远的号角》,回顾了《人民前线》报68年历程,称“改革强军的时代大潮滚滚向前,一切都在重塑。同其他许多军队机构一样,人民前线报光荣地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坚决服从改革大局,定格华丽的背影。”

文章摘录如下: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今天,人民前线报出版第11555期。从1948918日创刊至今,她带着68年的壮丽辉煌站在您的面前。执手相见,依依惜别。

改革强军的时代大潮滚滚向前,一切都在重塑。同其他许多军队机构一样,人民前线报光荣地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坚决服从改革大局,定格华丽的背影。

峥嵘岁月再回首,激越华章满纸上。

人民前线报在华东前线的隆隆炮声中诞生。从创刊的那一天起,就吹响战斗号角:党和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哪里就是我们战斗的前线!68年来,人民前线报经历炮火硝烟,跨越万水千山,览阅时代风云,引领舆论先声,记录着阔步前行的历史足音,留下了浓墨重彩的辉煌记忆。

激扬强军志,壮写东南篇。作为南京军区党委机关报,人民前线报始终浸透强大的整理力量、鲜明的旗帜色彩、无畏的历史担当,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紧跟习主席思想步伐,坚持“军报姓党、强军为本、创新为要”,宣传强军思想,激发强军精神,汇聚强军力量,助推强军实践,见证和展示南京军区雄镇东南、阔步强军的铿锵步履,记录和书写广大官兵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壮美画卷。

68年忠诚坚守党的思想舆论阵地。坚定不移传播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声音,迅疾有力传递军区党委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举旗帜、打头阵、当先锋,努力让党的主张成为时代最强音,把官兵紧紧凝聚在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旗帜下。

68年奋力擂响练兵备战强军战鼓。从报道解放战争时期的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到宣传新中国成立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略决策,从贯彻落实大练兵大比武的指示要求,到推动强军目标落地生根,始终挺立练兵备战的潮头,实录军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恢弘画卷和奋勇足迹。

68年饱含真情礼赞引领风尚先进典型。从王杰、公举东、范匡夫到何祥美、黎介寿,从“南京路上好八连”、“硬骨头六连”到“强军精武红四连”,从报道“郭兴福教学法”到弘扬王克勤“尊干爱兵”精神……挖掘宣传的一大批全国全军重大典型和先进集体,为一代代官兵树立了强军兴军的精神坐标。

68年情注基层倾心讲好士兵故事。坚守“基层至上、士兵第一”的理念,秉承面向连队,以战士为主要对象的办报方针,脚下沾满泥土,笔端积淀真情。从“怎样当好班子”、“记者夜访连队”到“老兵说事”,从“大抓基层建设”到“3358工程宣传”,始终与基层官兵呼吸相通、蹈汤同往,永远朝着战士的呼声迈开前行脚步。

68年锐意创新抢占媒体变革先机。始终以时代的脉动为脉动,以改革的强音为强音,努力当好时代旋律的“演奏者”。从报纸“三改五”到“小改大”,从开办网络版到在军区军兵种报纸中率先创办微信公众号,紧追媒体变革浪潮,使老字号报刊不断焕发生机活力。

作为一张报纸,人民前线报带着厚重的历史,画上圆满句号,光荣地告别。对于党和军队的新闻事业而言,这却是凤凰涅槃、雄鹰换羽。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一体化融合发展,必将迎来军队媒体转型发展的春天,必将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更为有力的思想舆论支持。

改革足够现实,内心必须足够强大。马克思说,最先朝气蓬勃地投入新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行进在这个美好的伟大变革时代,我们的血已经沸腾,我们的心春风荡漾,我们的路阳光灿烂!

九万里风鹏正举。迎着改革强军的时代浪潮,让我们以重塑自我、刚健有为的崭新姿态,重整行装再出发!

伟大的征程,永远的号角。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过敏性皮炎    下一篇 行政文员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