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太史慈

太史慈(165~206),字子义,山东黄县人。东吴大将,屡建战功,任建昌都尉,拜折冲中郎将。建安十一年(206)与张辽交战,中箭而亡,终年41岁孙权将其厚葬于北固山下。
中文名
太史慈
子义
生卒
166年-206年
所处时代
两汉三国
国籍
东吴
祖籍
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
民族
汉族
擅长
射箭
儿子
太史享

目录

太史慈太史慈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

太史慈太史慈
    太史慈年轻时好学,在郡府中任奏曹史。时郡守与州牧有矛盾,不可开交,朝廷尚未理清是非曲直。在这种情况下,谁先上章说明情况,谁就可能先入为主。当时,州里弹劾郡守的表章已经送走,而郡守的表章尚未送出。郡守情急之中,寻求能够完成送章使命之人,选中了二十一岁的太史慈。太史慈日夜兼程,直抵洛阳,来到公车门下。公车,是当时的官署,由公车司马主持,天下汇报情况、上书言事或朝廷有所征召,都由这官署管辖。     

太史慈来到时,发现州里使者已经到达,正准备呈递表章。情势危急,但太史慈一点不露惶急之色。他好整以暇,与州吏攀谈起来。太史慈问:“君欲通章耶?”州吏道:“然。”太史慈又问:“章安在?”州吏道:“车上 。”太史慈假作关心:“章题署得无误耶?取来视之 。”州吏不知太史慈是东莱人,于是便取来递给了他。不料太史慈怀中早藏有利刃,他接过表章,不由分说,将其割裂。州吏气急败坏,跳起来大叫:“人坏我章?”太史慈忙把州吏弄到马车上,对他说:“向使君不以章相与,吾亦无因得败之,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岂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州吏本无主意,且已猜知太史慈是郡守派来的,便说:“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太史慈骗他:“初受郡遣,但来视章通与未耳。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今还,亦恐以此见谴怒,故俱欲去尔”(《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州吏相信了太史慈,二人一道逃离洛阳。     太史慈出城不久,借故与州吏分手,又悄悄跑回洛阳,把郡守的表章呈递上去。 州牧知道此事,另派吏员呈递奏章,辩说是非,但主管部门因为州、郡章表相互矛盾,不再受理。州牧在这场争执中失败了。太史慈因为此事出了名,人们都夸他有智算。但州牧却深深忌恨。太史慈担心受州官迫害,逃到辽东避祸。     

大名士孔融任北海相,听到太史慈的所作所为,认定他是难得的奇才,很想与他交结,于是便多次派人去看望他的母亲,并厚致馈遗。时黄巾起义风起云涌,孔融为防侵扰,出兵屯驻都昌(山东昌邑县西),结果,被黄巾军管亥部包围。正好太史慈由辽东回家,母亲命他去救助孔融。她说:“汝与孔北海未尝相见,至汝行后,赡恤殷勤,过于故旧,今为贼所围,汝宜赴之”(《三国志·吴书·太史慈传》)。     

太史慈在家里停留三天,然后单人步行,直接到

太史慈太史慈
    《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曰,太史慈“猿臂善射,弦不虚发”。他曾跟随孙策讨伐麻、保二屯的叛军,有个叛匪在军营里叫骂,手托着楼台的横梁。“慈引弓射之,矢贯手著棼,围外万人莫不称善。其妙如此。(《三国志·吴书四·刘繇太史慈士燮传》)”一般而言,从射处到楼台应有相当的距离,太史慈能将叛匪的手射钉在横梁之上,真好比百步穿杨。早在

寿:“太史慈信义笃烈,有古人之风。”

孔融:“卿(太史慈)吾之少友也。”

刘繇:“我若用子义,许子将不当笑我邪?”

《吴历》:“(孙)策曰:‘太史子义,青州名士,以信义为先,终不欺策。’”

《江表传》:“(孙)策曰:‘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其心有士谟,志经道义,贵重然诺,一以意许知己,死亡不相负。’”

《宋书·刘敬宣传》:“人之相知,岂可以一涂限,孔文举礼太史子义,夫岂有非之者邪!”

宋人

太史慈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人也。少好学,仕郡奏曹吏。会郡与州有隙,曲直未分,以先闻者为善。时州章已去,郡守恐后之,求可使者。慈年二十一,以选行,晨夜取道,到洛阳,诣公车门,见州吏始欲求通。慈问曰:“君欲通章耶?”吏曰:“然。”问:“章安在?”曰:“车上。”慈曰:“章题署得无误耶?取来视之。”吏殊不知其东莱人也,因为取章,慈已先怀刀,便截败之。吏踊跃大呼,言“人坏我章”!慈将至车间,与语曰:“向使君不以章相与,吾亦无因得败之,是为吉凶祸福等耳,吾不独受此罪。岂若默然俱出去,可以存易亡,无事俱就刑辟。”吏言:“君为郡败吾章,已得如意,欲复亡为?”慈答曰:“初受郡遣,但来视章通与未耳。吾用意太过,乃相败章。今还,亦恐以此见谴怒,故俱欲去尔。”吏然慈言,即日俱去。慈既与出城,因遁还通郡章。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

太史慈墓太史慈墓
    位于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中峰南麓,墓高1.7米,直径约3米,建于长6.7米、宽7.4米的石平台上,北面挡土墙长6.8米,高2米左右不等,墓前有高1.43米、宽约0.7米的大理石碑,上面刻着7个大字"东莱太史慈之墓"。太史慈墓早已不见,墓前原有碑,题为"孝子建昌都尉太史慈墓",后来改题为"汉吴将子义太史公之墓",原墓于1967年遭破坏。1872年修筑城墙时发现,后屡次修治。抗战前,曾修葺一新,建国初,因塌山被埋没。现墓于1985年重建。原墓前有一块碑简要记述了他的生平事迹,已无存。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孙资    下一篇 浣溪沙·漠漠轻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