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库-中国往事  > 所属分类  > 
[0] 评论[0] 编辑

一元论

一元论(Monism)是认为世界只有至少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乃本体论的分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中性一元论认为,物质或精神皆为唯一实在者的我们观测到或认为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唯物主义的一元论中,只有唯物辩证法的一元论才科学地论证和全面地贯彻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的观点。此外,基督教中的一神论亦是一元论的例子。
中文名
一元论
外文名
monism
应用学科
哲学
代表人物
C.沃尔夫
基本观点
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源

目录

一元论(Monism)是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的马原哲学学说,是本体论的分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的一元论肯定世界的本原是精神。

正义一元论正义一元论

一元论有两大类:凡肯定这种本原是物质的,是唯物主义的一元论,凡肯定这种本原是精神的,是唯心主义的一元论。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所有的唯物主义者的社会历史观实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因而他们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是不彻底的。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不仅在自然观,而且在社会历史观上坚持了完整的和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

在人类探索世界本原的发展过程中,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总是同一定的社会实践和具体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发展水平相联系,且贯穿着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信纸的复杂斗争。 

唯心主义否认世界统一于物质,认为精神或意志是世界的本质和本原,把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归结为精神或意志的产物。古代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都看作是虚构的精神、或抽象的“数”、或决定一切的“目的”和神秘的“理念”。至后,唯心主义一元论形成许多流派。唯心主义一元论可以概括为两种基本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我的“感觉”、“经验”等等主观精神的产物。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王阳明说:“心外无物”;贝克莱说:“物质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即是被感知”;马赫说:“物是感觉的复合”;杜威说:“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他们都把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和本原是某种精神,把虚构的先于或外于物质世界而存在的“道”、“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等等看作是世界的基础。朱熹说:“理在事先”,即在宇宙形成前而独立存在的绝对的“理”产生了物质的“气”,而后演化出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黑格尔说:“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这种“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和表现。他们都把宇宙万物和现象归结为客观精神的表现和产物。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首先提出世界的物质本原问题。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认为世界是由某一种或某一些具体的“原初”物质构成的。古代中国的“五行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古希腊和古鳊亦有类似的思想,哲学家们或者把风、火、水、土等元素看作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或者把“元气”、“原子”看作是构成世界的基质。古代中国的“元气说”认为,元气是构成世界的本体。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认为世界万物是由微小的、不可分割的颗粒(原子)和虚空克成的,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带有直观的性质,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结为某一具体的物质形态,而不是统一的物质性。这是人类在古代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对世界本质认识的初始阶段。

一元论的延伸

医学上的“一元论”

在临床工作中,即将疾病的多种现象以一个主要诊断来概括。

心理学上的“一元论”

20世纪的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主要用于其创立的发展理论中,他将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不同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代表某种特定的组织形式,每个组织形式都把所有的观念放在一个一元心智结构中,而且每个阶段都是用于所有可能的心智活动中。但这一理论遭到了质疑,因为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同一年龄的孩子应该可以解决所有的守恒问题,但研究表明有的孩子在六岁就可以解决,而有的要到十岁。

佛学中的一元论

凡以唯一原理说明宇宙全体之见解,称为一元论。即谓宇宙世界之根本为一,而宇宙万事万物皆源于此一元。与二元论、多元论相对而称,故称一元论。二元论者主张神与世界、精神与物质、本质与现象等的绝对对立;一元论则谓一切皆由一根本原理所生成,故无所谓神与世界、精神与物质之对立。印度思想界即依一元论之说,而产生不同论派,如吠陀哲学即谓宇宙之本质为梵(梵Brahman);个人主体之本质为我(梵a^tman ),此两原理同为一体,即梵我一如。宇宙万有最后乃归于此绝对之梵与我。欲表现此一元论之本质内容实非易事,故有实在(梵sat ,有)、精神(梵cit,知)、至福(梵a^nanda,欢喜)等说法产生。然此种绝对本质之一元论,却难以解释各种现象界之发生,如物质自然界、苦、恶等人间界诸现象。判定精神原理(梵purus!a ,神我)与物质原理(梵prakr!ti ,自性)对立之二元论,即为解决此类问题而应运出现者。此外,尚有六师外道唯物一元论等说。以上诸论,皆有其矛盾处,佛教为解决此一症结,遂肯定其态度及立场,即:一概否定一切精神、物质、神、或形而上学说之固定原理。小乘佛教将构成各类现象界之要素(法)加以分类,而有五位七十五法、五位百法之说;成为多元论之一者。大乘佛教则加以综合,而称之为真如、法性、实相、佛性、如来藏、唯心、一念等,故为一元论。至若诸现象界之根本,则视为无明与阿赖耶识。此无明等与真如之关系,曾被论诤。大抵言之,佛教于一元、二元、多元等概念未尝视为固定之实体原理,而以‘无自性’统视之。此为佛陀所持宇宙观之基本态度。

一元论与二元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度哲学既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亦同历史上不彻底的唯物主义有原则区别,它在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上坚持了完整的和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质,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即客观实在性。这是人类认识史的经验结晶。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的长期的和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人类在认识现实世界的广度与深度进不断提示的一切具体科学,特别是自然科学的系统事实,天体演化(天体力学、天体化学、天体物理学)和关于物质构造的理论,质量、能量守恒和转化的定律,生命起源、本质和生命进化的理论,人类起源的理论和人类发展史,都从不同的方面和层次上证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无数物质形态构成的永恒实在的统一体。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除了千差万别的无数物质形态之外,根本不存在神秘的东西和造物主。现实世界是无限复杂多样的,统一的基础就是它的物质性。 

二元论徘徊于唯心主义一元论和唯物主义一元论之间,企图调和两者的根本对立。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理念和事物,即理念世界和事物世界。他认为感性的具体事物不是真实的存在,在物质世界之外有一个永恒不变的、独立的、真实存在的理念世界;变化不定的具体事物相对地具有某种性质,是由于模仿成分有离开个体事物而绝对存在的理念,如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由于分有美本身,即美理念:全部理念构成一个常住不变的理念世界,存在于事物之外,理念被柏拉图夸大成了脱离具体事物的独立的实体。公元3世纪,波斯人摩尼创立的摩尼教,提出“二宗三际论”。该教认为世界有两个本原:善与光明、恶与黑暗,组成两个王国,分别由大明尊神和魔王等所属五类魔(浓雾、熄火、恶风、毒水、黑暗即黑暗分子或元素)主宰。初际,两个王国相互对峙而存在。中际,魔王等黑暗力量侵入光明王国,大明神召唤使者善母创造了人类始祖的形式——原人,双方展开一系列斗争。后际,光明战胜黑暗,天地人伦从创造到劫灭而复归于初际的过程,“真妄归根,明既归于大明,暗亦归于各暗,两宗各复,两者交归”。这是典型的二元神论。近代西方哲学创始人之一R.笛卡尔认为有两个实体:灵魂和形体。他提出“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论题,认为“我”的本质是思想,即灵魂,是认识的主体,是精神实体;我会怀疑,我的存在是不完满的、有限的,但心中有一个最完满的上帝的观念,所以说上帝存在。上帝创造了“形体”,又把“形体”的观念放到我心中,那么“形体”也就是真实可靠的实体。笛卡尔肯定了灵魂和形体是世界上彼此独立存在的两个不同的实体,灵魂的本质在于思想,形体的本质在于广延,两者完全独立,不能由一个决定或派生另一个。笛卡尔在说明物质和精神的来源时,不得不承认上帝是“绝对的实体”,无论是物质实体,还是精神实体,都得依赖上帝,最终倒向了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 

二元论无论何种表现形式,本质是共同的:否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两条基本的哲学路线之外,二元论不能形成第三条路线——中间路线。二元论肯定独立的精神世界的存在,同唯心主义相联系;又肯定物质世界的独立存在,包含了某种唯物主义的因素。但是,在物质和精神的相互关系上,二元论把精神说成是唯一具有能动性的力量,把物质说成是消极的、受精神支配的东西,并把那种使精神与物质结合起来的力量看成是高于一切的神的力量。归根到底,二元论必然倒向唯心主义。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从客观物质世界及其运动规律出发,认识世界和履行世界,这是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附件列表


0

故事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故事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赠疆    下一篇 瑞典克朗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
  • 友情链接:
  • 中原企业家
  • 华锐社区
  • 法学学习
  • 故事库
  • 舆情信息
  • 郑州商业观察
  • 美丽中国
  • 药食同源
  • Lovely China
  • 纯欲天花板
  • 留学生